<p class="ql-block">无处不是画,处处皆是情</p><p class="ql-block"> ——上林写生有感</p><p class="ql-block"> 梁琴</p><p class="ql-block"> 四月,跟随赵春秋老师赴广西写生。写生的目的地,是被誉为“著名的世界长寿乡,徐霞客最眷恋的南国福地,北回归线上璀璨明珠”的上林。</p><p class="ql-block">来上林之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郭熙说,画家不应单纯模仿一家一派,也不应拘泥于一时一地的景色,而应“饱游饫看”,广泛摄取山水美的精粹,而后加以熔铸创造。因而,我特意浏览了历代山水画家的作品,希望能够有所借鉴。</p><p class="ql-block">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而绘画艺术的高就高在“提炼”二字。我追求的不仅是画出真实所见,更是希望能让心中之景跃然纸上、让心中之情流淌笔墨之间。</p><p class="ql-block">上林山水灵秀风光绮丽,令人不禁发出“无处不是画,无处不是诗”的感叹,想要把所有的秀丽景色都装在眼里,想要把受此景震撼激荡的心情画在纸上。那么如何取舍才能画出最美丽的上林呢?上林的山大多林木茂密,石头与灌木错杂丛生,这与传统画家作品中以山石为主、树木点缀的画面似乎并不相同,这让我对赵春秋老师曾经教过的“剥皮抽筋”法有了更深的感悟。古代画家善于提炼,他们剥开了植被茂密的表皮、画出了坚硬嶙峋的山石筋骨,通过提炼夸张的手法把石头突出,让它成为整幅画的骨架,把画面撑起来。在写生过程中,我遵循赵老师的教导,努力寻找在我眼里最具有美感的石头,找到最适合它的皴法,将眼前之景进行提取压缩,融入自己的感悟,争取让每一笔都遵循内心挥洒而出。</p><p class="ql-block">写生期间,我亦对如何表现画面的空间感有了更切实的感受。如同宗白华先生所说,“画面的空间感凭借一虚一实、一明一暗的流动节奏表达出来”。通过将明暗对比、浓淡对比、干湿对比、大小对比等手法运用到画纸上,用重叠关系制造更深度的空间,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表现空间关系,从而塑造画面空灵意境,画起画来也是越来越自如。</p><p class="ql-block"><b>这次上林写生十余天,还是感觉时间太短,行程太匆匆。希望还能有机会再来,继续在这“无处不是画”的桃源中,描绘“处处皆是情”的山水画卷。</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