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16班第7讲《心理容器--一个适合长大的地方!》

清晨

<p class="ql-block">  我们既是自然人也是社会人,对于未知的未来,神是前因后果都可以看见,而人是肉体凡胎,无法预知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多少少都会有挑战,我们内心承受很大的压力和恐惧。 </p><p class="ql-block"> 未来是未知的、是陌生的,但是人们对于未来的预期却是不一样的。挑战未来推动人生的经历,完成我们的认知。什么人才会有勇气和有底气?前提是他有没有一个内心有没有一个底托?用维尼科特的话来说就是有没有被“抱持”。</p><p class="ql-block"><b><u>一、拥有稳定的、温暖的、抱持的所在---心理容器,才是人生无可替代的最大财富! </u></b></p><p class="ql-block"> 孩子从内心感受到是被抱持的,他才有力量去面对未来和解释未来。人有打开的状态也有比较防御的状态,这都是正常的,但如果是防御过度,你就大致可以判定这个孩子也没有多少力量去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因为他的内心是防御的,人是封闭的,面对未来他是裹足不前的,很难有信心和力量去面对未来的挑战! </p><p class="ql-block">杨老师列出了几种孩子防御过度的状态:1.比如说孩子焦躁不安、忧虑,但是孩子自己也不知所以然。即从理性上明白了道理,但在情感上他也无法缓解。因为他没有一个稳定的心理容器来让他去在情感上面对这种不确定性,他的心静不下来。</p><p class="ql-block">2.是孩子感觉到孤独,融不到人群当中去,交不到朋友,感觉很痛苦3.不能赢得异性的好感,感觉到很沮丧4.是对父母又依赖又攻击。离不开父母,又不喜欢被控制的感觉,转化成攻击5.是像是吃了枪药,动不动就炸了,容易生气、愤怒。</p><p class="ql-block">6.常常表现出非常悲哀,有匮乏感。觉得自己的内心像一个无底的黑洞,填不满。喜欢控制别人,有强迫症,总想拿别人的东西,甚至不停的吃,不停的买。</p><p class="ql-block">7.什么都放在对立面,憎恨,看什么都不顺眼,像一个愤青。</p><p class="ql-block">8.感觉到耻辱,感觉到羞愧,犯一点儿错,就小心翼翼的觉得对不起这个对不起那个,苛求完美,做不到自己的标准就觉得羞愧。</p><p class="ql-block">9.嫉妒与人比较,这个比较结束了就再换一个人。</p> <p class="ql-block"> 这9点,我觉得如果对号入座,多多少少有时候曾经的我们都能认领一两点,比如我没学习之前,内心的匮乏、追求完美以及比较都有,只是现在通过学习,进入到有意识状态,会获得修正。特别是回想自己高中阶段,对这个比较深恶痛绝,中国的孩子大部分都会被家长跟别人比较,特别是在高中,家长就特别喜欢把你跟别人比较作为一种激励,自己不知不觉也形成这种思维模式,结果和同桌各种在学习上的较劲转换为日常的较劲,关系弄的很不融洽,高考后不欢而散,我其实意识到自己也是有问题的,内心不好受,但后来各奔东西,一直都没有机会修复,现在想想内心都觉得是一种惋惜,也成了埋在心里的一个心结。</p><p class="ql-block"> 当在心理上有这些状态,人往往是一种过度防御状态,启动的是心灵的防御机制,而且一旦防御过分失控了,那么就会产生另外一个角度的影响,就是你面向未来能力就丧失了,你是封闭的、恐惧的,当然没有拓展未来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所以每一个人他需要一个安全的、有确定感的容器,温暖的,稳定的,抱持的这种感觉,让他觉得安心,能够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p><p class="ql-block"> 我能体会这种感受,当我们内心匮乏的时候,感觉自己是心虚的,特别怕事情、怕麻烦。恨不得自己独处一隅,我不麻烦你,你也不要来麻烦我,把门一关,再反锁上,电话也不要有,就待在自己的舒适区里,这种固步自封的状态非常可怕,其实也感到孤独,它会削弱一个人的情感能力,让人和他人,和这个社会距离越来越远。当我们内心充满爱,有一个笃定的、祥和的、宁静的所在,你发现你能享受过程,你的幸福感很足,你很容易就在生活中审美和感受快乐,你会去拥抱未来,你会期望明天,喜欢和他人情感的交流,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安全感。这样一个稳定的、温暖的、抱持的所在才是人生最大的财富,作为父母如果我们能有意识给到孩子,对孩子的生命来 说无可替代!</p> <p class="ql-block">  杨老师举了两个娃的例子,一个是晚上睡不着觉的孩子,他感到孤独,要耗尽精力才能睡,有坏人带着刀保护自己。另一个孩子完全不在乎自己,也不在乎别人,也觉得活着没啥意思,可能经历的事情他在内心压抑了很多,内心有恨,对这个世界看到的是消极的,对未来他甚至是不抱有希望的。杨老师和他们相处的过程中,就是那么稳稳的,温暖的,有爱的陪伴,有的时候是开开玩笑,聊上两句,或者就是各干各的,相互陪伴着,还给孩子做过好吃的柠檬鸡,就在这样稳定的恒定的相处中,情感的力量就出来了。孩子感觉到被抱持,真正意义的父亲母亲出现了,孩子的内心安静下来,灵魂安宁下来,行为也发生了渐渐地发生了转变,去看向未来,思考自己的人生。在精神上慢慢的吃饱了,就有力量站起来去重新重新解释未来,拥抱未来!</p> <p class="ql-block"><b><u>  二、怎样解释未来取决于他有没有一个稳定的心理容器!</u></b></p><p class="ql-block"> 站在未来的面前,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解释未来?我们看到的是正面的呢还是负面的呢?我们相信未来是好的、是有机遇的、是能够去拥抱的、是充满希望的,还是我们觉得未来就是充满荆棘的、危险的、陌生的?</p><p class="ql-block"> 解释未来取决于他有没有一个稳定的容器,一旦被抛出这个容器那么他对未来的解释就是负面的,他立刻就会进入一个防御系统,躲在一个壳儿里。一旦有一个能够保持他的温暖的稳定的容器,就像是阳光雨水滋养的这样的一个小苗儿,它就可以茁壮成长,呼吸自由的空气,人生就会有更高的自由度,走的更高更远! </p><p class="ql-block"> 孩子,包括每个人在内,都是在不断努力去满足自己各个层次的需要,从低层次的生理需求到自我实现、自我超越,在不断攀升的过程中,都会遇到阻碍和挑战,只有当他回头看时,那个温暖的、稳定的抱持一直在那里,那个精神子宫、心理容器,一直在那里!孩子才会勇敢一点、再一点,它孕育着孩子的未来。如果我们家长不能作为一个精神子宫涵容孩子、够认同孩子,孩子就很难再去认同自己,接纳自己,他也很难更进一步拓展到他人和社会,很难有更高更远的情怀!</p><p class="ql-block"> 未来是不确定的,但是我们内心的某些东西是确定的,我们的爱是可以确定的。我们可以不断成长,成为稳定的父母。在孩子表现的好或者不好理想或者是不理想的时候,我们都能爱到这个具体的孩子,把家打造成一个心灵的港湾,打造成一个爱的体验店。那么,孩子在遇到风雨的时候,遇到挫折的时候,即使跌倒了也有力量再站起来,继续往前走!</p> <p class="ql-block"><b><u>三、回到自己!</u></b> </p><p class="ql-block"> 回到我们自身,我们又何尝不是希望自己拥有一个稳定的心理容器和精神子宫,我们不可能要去要求父母或者别的什么人,我们自己可以为自己提供这个抱持。懂得爱自己,爱是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让爱、宁静、祥和常驻在心,笃定的生活,其实自己就变成了自己的心理容器;你在爱的状态,你自己就变成了爱,你不用特别给予,别人也能接受得到,你就成为了精神子宫,心理容器,就像杨老师本人一样,就像我们的深耕、深研班一样。</p><p class="ql-block"> 我最近也在反思自己,怎样给到妈妈稳定的爱,有一阵子,我比较纠结,每次只要妈妈抱怨啰嗦,我就会产生两级思维,要么感觉自己没能力、不够好,不能让妈妈快乐;要么感觉妈妈太倔强,不愿意请让我们保姆照顾她,也不愿意和我们住,我已经竭尽全力的照顾她,她还各种抱怨,一点不能体会我的不容易。当我处在这两极的时候,我感觉爱失动了。后来我从这种思维的束缚中走了出来,允许我是啥样就是啥样,妈妈是啥样就是啥样,完全接纳,不苛求自己也不苛求妈妈,允许我只能做到这样,也允许妈妈发牢骚,允许局面暂时摆烂。不管具体行为,情感上给到稳定、温暖的陪伴在她的身边,不评判她也不评判自己,允许自己诚实的,给出能给出的最大努力。每个人都有要自己独立面对的,我们无法替对方生活,就给到稳稳的爱的陪伴。同时我也会增添自己爱的能力,当我有人猿泰山般级的能量的时候,不是背着她走不动,而是把妈妈扛在肩上也健步如飞,简直不在话下!现在状态来讲,允许自己,也允许妈妈的状态!</p><p class="ql-block"> 做我能做的,快乐前行,享受过程,一路生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