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顷沙洲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 珠 江 潮 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情系珠江场文集-第38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艰苦奋斗,创造辉煌,珠江农场成为全国农垦的一面红旗;抚今追昔,口讲笔述,一个个生动故事唤起人们对光荣历史的回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陈春庆 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罗培畴同志-罗红专(三儿子)供图,陈春庆 翻拍制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span><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担当奉献 事业功成</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span><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记珠江农场副场长罗培畴同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作者:罗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众所周知,在珠江农场,在罗培畴副场长的身上,有着荡气回肠的传奇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罗培畴同志1938年在湛江雷州师范读书时,全国全面抗日战争已爆发,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了大半个中国。饱含对祖国、民族、人民深沉的爱和对日本侵略者切齿的恨,他认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从而走上了革命的道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长期革命斗争的锤炼和考验,1947年2月,他从一名热血爱国青年成长为中共廉江县人民政府县长。接踵而来的是遭受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迫害:家庭房屋被烧光、母亲致死;胞弟、长子致残;其本人也在鬼门关前闯过一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7年年中,罗培畴同志在游击区后塘村被国民党反动派追捕,为了不连累当地群众,把身体没入村内一个一丈见方的大茅厕内,只露出鼻孔来呼吸。虽幸免于难,但由于在茅厕内浸泡的时间较长,造成不可逆转的鼻窦、中耳创伤以至说话鼻音较重,言辞欠清晰及耳聋这一终生疾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经历血与火的洗礼,接受生与死的考验的罗培畴同志,在1956年10月,来到珠江农场工作。经历了陈醒吾书记、何绍宽书记、邓中行书记分别主政的上世纪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三个不同时期,主要负责农场工会(文艺体育活动)、学校教育、医疗卫生事业的领导工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一、职工群众的好当家人</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罗培畴同志是珠江农场上世纪五十年代首任工会主席,是农场工会工作的创始人。如何做好农场工会工作,并无经验可循。好比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就得边干边学,不断总结经验,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当好工会工作的拓荒牛,使工会组织成为职工群众的娘家,成为名符其实的职工群众的好当家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常言道,无规矩不成方圆,万丈高楼平地起。要搞好工会工作,必须从基础做起,必须从建章立制做起,制定工会工作章程,明确工会工作宗旨、任务。加强工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配合党的中心任务,搞好农场经济工作。建设一支有理想、守纪律、爱国、敬业的职工队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必须开宗明义表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关心职工疾苦,为职工排忧解难是工会工作的首要内容;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作为工会一项常规性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罗培畴同志强调首先是建立健全各级工会组织,成立各作业区工会分会,各生产队成立工会小组,生产队大部份职工为工会会员。再次是加强思想教育,为使思想教育收到实效,场工会设立文化夜校,开展文化扫盲活动。选派李丽华、张留斌、管瑞清等二十人组成扫盲工作队,利用晚上教职工读书识字,收到较好效果,一些女职工与上述教师结为金兰姐妹,传为美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此基础上,场工会派出钟江、苏少华等同志组成宣讲小组,做好职工思想教育工作,使大家明白:农场是广大职工的强大后盾,场工会是职工的主心骨,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好日子是干出来的,建设好农场才是硬道理。要发扬职工主人翁精神,艰苦奋斗建设好农场。所以,上世纪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珠江农场劳动强度大,春耕夏种,凌晨三、四点钟起床拔秧,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是常事。但再苦再累大家都毫无怨言,大家明白,现在再苦再累都是为将来过上好日子所作的付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其次是关心帮助困难的职工群众,罗培畴同志强调工会干部要关心职工疾苦,做职工群众的贴心人。了解职工群众思想动态,经常慰问职工群众是工会工作的必修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要求生产队派出专人照顾鳏寡孤独老人,对丧偶且子女多的困难职工及人均收入低于生活保障线家庭给予经济补助,把党的温暖送到职工心坎上。每逢农忙时节,罗培畴同志身体力行、满怀场党委的深情厚意,带着文艺宣传队亲临田间地头演出,把慰问品一个个依次送到干部、职工手上,这一幕幕感人肺腑的爱民场景,多少年来都被广大干部、职工津津乐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宣传、表彰农场优秀集体和先进个人的事迹是珠江农场工会倡导的优良传统。1968年夏收期间,中央农垦部在珠江农场召开农业机械化现场会议,表彰珠江农场机耕队干部、职工解放思想,大胆尝试,制作全国首创的自走式珠江2号水稻收割机的先进事迹和宝贵经验。珠江农场机耕队可谓是名声在外,好评如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参加现场会议的湖北省龙感湖农场机务科长高秉义同志代表其农场党委发出邀请,期望珠江农场机耕队派出技术人员帮助他们制造一台珠江2号水稻收割机。珠江农场副场长赵明胜与机耕队队长韦立秀同志商定指派机耕队技术革新和攻关能手郭锦荣同志去完成这一光荣任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多年来水稻收割机改造及制作实践的锻炼,郭锦荣同志的专业技术能力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俗语说,没有金刚钻,哪敢揽瓷器活。郭锦荣师傅只带了水稻收割机的剪割、输送、脱粒三大关键部位的十张图纸,单刀赴会前往龙感湖农场。一开始由于水土不服,郭锦荣同志高烧不退,住了七天医院,出院后立即投入紧张的珠江2号水稻收割机的制造工作。经过二个多月的奋战,终于提前在1968年秋收前完成制作任务,后来经在大田试车收割近600亩成熟的水稻,效果很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由于接到要制造挖泥船的任务,郭锦荣同志要赶回珠江农场。龙感湖农场机务科新会籍的陈技术员带着该农场党委情真意切的大红纸感谢信一同随行。到达之日,恰逢珠江农场召开三级干部会议,此感谢信在大会上公开宣读,引发强烈反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事实证明,珠江农场机耕队不愧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农业机械化劲旅,是珠江农场人才辈出的摇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后来场工会在农场“三孖仓”仓库库房内举办机耕队干部职工爱国、敬业、创一流业绩制造珠江2号水稻收割机和顺安队队长陈苏同志带领全队职工艰苦奋斗,夺取水稻高产及二区红星队插秧能手陈少兴的先进事迹展览。但由于当时受极左思潮的影响,机耕队干部职工的先进事迹中没有郭锦荣的名字,罗培畴同志发现这一情况后,他实事求是,坚持原则,立即责成场工会该展览主创团队予以改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有声有色地开展文娱体育活动是珠江农场工会工作的一大亮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56年,场工会委派黄标、吴桂荣同志去省体委培训,其后在全场普遍开展篮球运动,增强干部、职工体质。在一区、二区、三区开设灯光球场,一到重大节假日,全场举办篮球赛事,还派出篮球队参加番禺县篮球比赛,珠江农场篮球队在番禺县具有较高知名度。正是由于篮球体育运动有较好的群众基础,珠江农场涌现出职工冯木五个儿子--冯就荣、冯就添、冯就明、冯就华、冯就沛,五兄弟就可以组成一支有水平的小型篮球队的真人真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重大节假日,珠江农场工会还组织龙舟竞渡和拔河、乒乓球等赛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组织文工团、文艺宣传队在重大节假日的演出活动及到部队进行慰问演出是珠江农场工会富有成效的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归国华侨中的文艺积极分子苏少华同志创作的舞蹈《香蕉舞》已很有名气。这个节目讲述珠江农场华侨、本地职工抗击台风,夺取香蕉丰收的动人故事。演员们声情并茂的表演,感动了观众,后来这个节目到省内的平沙、红旗、大旺等农场演出,深受欢迎。珠江农场文工团的广州知识青年鲁牛(罗听午)和巫国平同台竞技,献上相声《女队长》,以风趣幽默的语言,生动传神的演绎,塑造了一个爱场、敬业、泼辣、能干的女队长的人物形象,倾倒了万千观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珠江农场文艺宣传队的广州市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吕名驹创作、徐旭祺配乐的男声表演唱《找书记》被誉为文艺舞台吹来的一股春风,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些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作品的出现,为珠江农场的文艺团体今后艺术创作指明了方向。</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1975年,广州知青柳敬东加入了青春焕发,朝气蓬勃的农场文艺宣传队,他积极参加劳动锻炼,同时不断努力学习和提高文艺演出的技能,深受群众赞赏。通过不懈努力,回城后成为广东电视台著名主持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珠江农场浓厚的文化氛围,一路传承,发扬光大。原农场文艺宣传队的马银英、郭兆洪、杨全德和原文工团成员,直到现在,仍活跃在珠江文艺舞台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珠江农场工会设立广播站和电影放映队也是大功一件。广播站每天定时播送国内、场内重大新闻和优秀集体和先进人物事迹,节目中间加插悦耳动听的广东音乐,令人记忆犹新。上世纪五十、六十、七十年代,观看电影是珠江农场干部、职工最高层次的文化享受。每逢放电影,放映点都是人山人海,盛况空前。在农场十二粉围职工宿舍灯光球场放电影时,附近万顷沙镇同兴村的村民也成群结队来看电影。那时候珠江农场劳动强度大,但干部、职工精神生活、文化生活很充实。干部职工吃得饱、穿得暖,有病能及时就医,看得起病,孩子有书读,场党委逐步消灭茅草房,让广大干部、职工住上砖瓦房的重大决策的实施,使干部、职工安居乐业,人们心情舒畅,社会气氛安定祥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76年,罗培畴同志(图中)带领珠江农场青年突击队奋战在珠江糖厂建设工地上。罗跃进(女儿)供图,陈春庆 翻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二、教育事业的沉甸责任</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抗日战争时期,罗培畴同志曾担任廉江县安铺镇博教小学校长达四年之久。他以小学校长的身份作掩护开展革命工作,为中共廉江县委员会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都设在博教小学作出了重大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教育工作的实践,罗培畴同志深知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未来的希望。知识能改变命运、能改变珠江的未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珠江农场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与珠江农场经济建设相适应、相辅相成。上世纪五十年代重点办小学,六十年代办初中,七十年代办高中,从容有序,一件一件地做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教育工作中,老师是占主导地位的。好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好的学生。上世纪五十年代,小学教师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罗培畴同志想方设法挑选有志献身教育事业,有文化的归国华侨担任老师,安排领导干部、知识分子的配偶当教师。六十年代送拔广州市上山下乡知识青年走上教师岗位,并多次去番禺县教育局争取派出公办教师到珠江农场任教。举办多期教师培训班,提高师资水平,专门为教师安排住所,做到让老师安心教,学生专心学,做到教学相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时很多学生家庭困难交不起学费,得到享受农场减免学费的优惠待遇。有些学生是家里的劳动力,不愿读书或缀学,罗副场长要求老师们上门进行家访,动员学生返校。罗培畴同志重视孤儿教育,亲自过问广同丰队孤儿梁群兴三兄妹的状况,让他们免费读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时学校教学难度大,很多学生基础差,他们祖祖辈辈都是文盲,无进过学堂,罗培畴同志强调广大教师要有爱心、耐心,不能放弃每一个学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罗培畴同志勉励同学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他说,学生写字要写得端端正正,做人也要端端正正。读书读得好是辛苦十年八年的事,读得不好是辛苦一辈子的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罗培畴同志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在课堂上对同学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让孩子们在幼小的心灵中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千百万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出生入死换来的,从而埋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种子。立下为祖国的富强、为农场的发展、为自己的幸福未来发愤读书的宏大志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农场子弟要读初中,就必须到邻近的万顷沙中学或市桥仲元中学就读。但能考上的人数有限,而众多珠江农场干部、职工子弟已到了适读初中的年龄,他们都翘首盼望能继续读书。罗培畴副场长把这件关系干部、职工子弟前途的大事牢记心头。1963年,罗副场长把创办珠江农业中学的设想递交场党委讨论,1964年7月,珠江农业中学正式开办,学制二年,学生半工半读,自食其力,减轻干部、职工负担。课程设置有语文、数学、政治、农业基础知识等课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全场设三个教学点,老师12人,每个点4个老师。除曾观婷外,其余11位老师都是广州市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广州市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为珠江农场教育事业作出重大贡献。这11位知青教师分别是:刘泽丰、伍洁瑚、潘启荣、谭美桂、陈锡昌、梁翠云、甘仪、曾耕岁、苏冰仪、赖作屏、陈小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64年创办的珠江农场农业中学是珠江中学的前身。1968年在农业中学的基础上创办四区中学,1969年又在四区中学内开设高中班。钟红专、钟志光、黄耀棠、郭坤、陈锦棠第20位同学有幸成为四区中学首届高中班学生。1969年上半年,场党委决定把四区中学高中班搬到南沙红岭区办学。1969年11月,四区中学高中班开始搬迁。1970年7月,珠江中学在南沙红岭区正式挂牌。校长蔡屏,副校长黄兆禧。当时老师有邱岗、冯就荣、广东教育学院毕业的马浩波、北京外语学院毕业的陈繁华、华南师范学院毕业的甄碧球老师;番禺师范毕业的冯润藻、邓婉霞老师;还有从四区中学调来的苏冰仪、陈小素老师。广州市上山下乡知识青年邱祖健、麦安邦、陈运祥也被聘为珠江中学教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71年7月,珠江中学第一届20名高中班学生在搬迁、建校的背景下完成了高中阶段二年的学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毕业后,面临人生旅途的重要节点,钟红专同学清楚地记得与罗培畴副场长在1971年11月一次深情对话。罗培畴副场长好象慈父般鼓励他,要把握好机会,好好温习功课,争取来年能到大学读书。一个人的生命里程虽然漫长,但关键的一二步不能走错,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这些富有哲理的话语开启了钟红专心灵的一扇窗,改变了其人生的轨迹。正是经过罗培畴副场长的点拨,钟红专同学坚定了信心,克服学习基础差的困难,用了一年多时间,重新补习了初中数理化课程。1973年7月参加大学招生考试,顺利被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录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多年来,珠江中学培养众多优秀学子,他们毕业后继续到大学深造,从而为祖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其中:冯泽权,空军飞行员。梁润彩,中山大学附属一院妇产科主任、教授。周万兴,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心内科首席专家、教授。周燕斌,中山大学附属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许少健,广东省中医院骨科主任、教授。罗红专,省府门诊部保健专家、副主任医师。冯永雄,广东省海洋协会海洋装备专家组专家,高级工程师。卢小梅,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杨建金,广州市化工政研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级政工师。伍泽权,广州检验检疫中心主任。林日雄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荣立三等功。陈春庆,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广东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会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伍泽权代表上述这些珠江中学优秀学子满怀感激地说,罗副场长您当年在珠江农场抓教育工作,培养我们这些珠江子弟,让我们有了锦绣前程,过上了幸福的生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三、医疗卫生工作迈大步</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革命战争年代出生入死的难忘经历,罗培畴副场长深刻认识到,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鱼和水的关系,离开人民群众的支持,革命的事业就不可能取得胜利。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群众好比土地,只有扎根大地,共产党人才有生命的意义。所以,共产党人必须做人民的好公仆,关心人民群众温饱冷暖,关心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心职工就业、住房、子女读书及看病就医问题,环环相扣,缺一不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正是在陈醒吾书记、何绍宽书记、邓中行书记三任党委书记的坚强领导下,全场干部、华侨、本地职工艰苦奋斗、齐心协力,创造一流业绩,珠江农场经济工作取得非凡成就,为农场医疗卫生事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珠江农场医疗卫生事业也是亮点纷呈。首先是1957年农场成立了卫生院,院长熊德滋,医生有白枫响、徐化龙、刘玉铭、曹惠芳、陈文仪、姚寄苹等人,紧接着在一区、三区设立了医务所。二是开展农场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与治疗。三是加强医院的硬件建设,增加相应科室和添置相关医疗器械和设备。上世纪六十年代农场医疗卫生工作刚起步,医院设立妇产科、内科、检验科。七十年代加设中医科、外科、放射科、骨科、牙科,可以开展普外科手术。四是加强医务人员的招聘和培训工作。罗培畴副场长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一是到番禺县卫生局争取派医生来珠江农场工作。六十年代有中山医学院毕业的唐健民医生和蒋凤英、庾治行医生。七十年代有广东中医药大学毕业的黄咏春医生和谢四宏医生。二是自己动手选拔农场干部、职工子弟参加卫生院校的培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世纪七十年代是珠江农场医务人才培训的高峰期。多人多批次参加培训。第一批:1972年10月送派黄耀棠、陈福祥参加番禺卫校举办的中西医班培训,学制三年;第二批:1975年7月选派冯兆洪、梁伟雄、吴卓润到广州六二六医科大学进修,学制二年;袁洪有到佛山市中医院骨科进修,时间二年;第三批:1977年3月选派梁转花、谢建华、钟旺兴参加在万顷沙镇医院内授课的番禺卫校西医班学习,学制二年;第四批:农场职工医院在1977年1月开办了24人参加的番禺卫校珠江分校医护班培训,时间二年;农场医院的熊德滋、唐健民、黄咏春、刘玉铭医生亲自授课,其中医护班男生有罗红专、陈福祥(药房)、何润胜、郭树基4人,女生有刘奕娥(班长)、许燕萍、伍淑冰等20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述卓有成效的培训工作为珠江农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日后冯兆洪同志担任了农场医院院长,黄耀棠、梁伟雄、袁洪有、何润胜、郭树基、吴卓润等人挑起了医院科室工作的大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令人感动的是,每逢农忙时节,农场医院派出医生冯兆洪、袁洪有深入边远的生产队送医送药上门。遇到危重病人,一区医务所医生吴卓润、梁转花随时出诊,随叫随到,使病人转危为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令人难忘的是,在珠江农场医院的众多白衣战士中,经常出现原是广州市知识青年的医务人员的忙碌身影,他们为珠江农场医疗卫生事业贡献良多。他们是:金丰、梅蔚林、冯启安、黄美微、黄丽华、顾仁美、卢彩霞、冼雪萍、陈开伦、李巧兰、韦焕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要问起对罗培畴副场长领导多年的珠江农场医疗卫生工作的最大感受是什么,干部、职工都会异口同声地说,上世纪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干部、职工及家属看病只需支付五分钱挂号费;药费、诊疗费都由农场负担,干部、职工无后顾之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生产队职工有病,生产队派人送他到医院看病,需要住院,生产队派人做护工,医患关系非常融洽,极具人性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罗培畴副场长非常关注患有重病的干部、职工的外出治疗或疗养事宜。珠江中学行政干部李立新同志患肺脓疡疾病,急需手术治疗,他有4个未成年子女,是家中的顶梁柱。得知这一情况后,罗副场长亲自出面与有关部门协调,使李立新同志顺利做了手术并报销其手术及住院费用,从而挽救了李立新同志及其家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65年,珠江农场三区木工厂木工陈金荣同志发明了点播机。这种点播机的设计理念相当先进,借助传动轴上一排同向凸轮的旋转动作打开点播机上的网格来进行稻种的点播工作。这台点播机后来出国到古巴,在水田里使用,效果不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陈金荣同志患有严重的神经衰弱疾病,罗培畴副场长出面联系,把他送到广州从化工人疗养院疗养,使他恢复健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为了确保干部、职工饮用河涌水的安全,保障干部、职工身体健康,1977年,罗培畴同志亲自提议,经场党委研究决定成立净水组。这是造福农场百姓的一件大事。陈炽同志任组长,组员有:周志强、吴银好、郭惠忠、郭桂友。净水组隶属农场医院管理,经费由罗培畴同志签名审批。净水组生产的净水剂免费提供职工使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罗培畴同志在珠江农场关系干部、职工民生大计的工会、教育、医疗卫生工作三大领域里辛勤耕耘了二十六个年头,为珠江人民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倾注了毕生的心血,他是珠江人民敬仰的好领导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平易近人、朴实无华、保持劳动人民本色,与群众心连心是罗培畴同志人生的最大亮点。哪里有灾情、哪里职工有困难,他就出现在哪里,为职工群众排忧解难,他是人民群众的孺子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罗培畴同志的精神世界是富有的,他坚持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奋斗终生;他在生活上保持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他是共产党人的楷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桑蚕吐丝、织出云锦,蜡烛成炬、光彩照人。罗培畴同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他的担当付出,成就了珠江农场人才辈出,事业欣欣向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真正是担当奉献,事业功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4年5月12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2024.5.28.回顾珠江农场文艺宣传队座谈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左起:座谈会主持</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蓝月明</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广东电视台著名主持人</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柳敬东</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音乐老师</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徐旭祺</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广东影视明星</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鲁牛</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吕名</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驹老师</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黄穗琪</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老师、座谈会主持</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邝丽琼</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老师。</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陈春庆</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 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4.5.28.回顾珠江农场文艺宣传队座谈会 </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陈顺安 赖惠芳</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摄</span></p> <p class="ql-block">2024.5.28.回顾珠江农场文艺宣传队座谈会大合影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陈顺安 赖惠芳</span>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作者简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罗锦</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同志,原珠江华侨农场党委办主办科员,安监科科长。是原珠江华侨农场副场长罗培畴同志的二儿子,老革命的红二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收集编辑刊登发布分享农场人讲的珠江故事,写的情系珠江场佳作,编著《珠江潮涌》书籍,能让我们牢记光荣历史,留住美好乡愁,传承宝贵精神 ,更好开创未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书 名:《珠江潮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副 题: 艰苦奋斗,创造辉煌,珠江农场成为全国农垦的一面红旗;抚今追昔,口讲笔述,一个个生动故事,唤起人们对光荣历史的回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编 著:广州市南沙区珠江街道办事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巜珠江潮涌 》编委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顾 问:陈少贤 林懋生 苏冰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主 任:杨建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副主任:梁燕青 陈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主 编:朱小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副主编:陈春庆 何泳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编 委:蒋行 邓卫建 伍泽权 萧军 黎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章 刘嘉姿 廖晓慧 黄奕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书名题字:陈小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封面设计:林懋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责任编辑:黄海波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编 辑: 桂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出 版: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日报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版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美篇编辑:陈春庆</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