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静侯传略

尚胥慕梵

<p class="ql-block"><b> 朱静候传略</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胡根良</span></p> <p class="ql-block">  朱静侯,字维炎,号拙安、老拙,海盐武原人。生于清光绪1889年卒于民国1939年(1950年),人称炎太公。朱静侯祖上为海盐尚胥里上水村长木桥朱氏龙沙支二十一世孙。生前供职于海盐地方国民政府,1938年任海盐文献委员会主任,1945年抗战胜利,1946年任海盐国民政府参议长。</p><p class="ql-block"> 朱静侯的父亲,朱昌泰,别名朱元庆,清同治三年,举人。清末,社会动荡,农民运动起义,逃难于浙江衢州府,驻常山县教书育人,后任常山县学政,娶常山当地一女子成家,育一子一女。子朱静侯,女朱**。朱昌泰出生于海盐武原镇戚家弄之地,从小受家族耕读文化影响,立志报效国家,通读史书,考取举人。海盐状元朱昌颐与朱昌泰同为尚胥里朱氏龙沙支二十世孙同族同辈,昌泰为族弟,略小朱昌颐。朱昌泰之子朱静侯先生,也可算称得上出生于书香门第。</p><p class="ql-block"> 朱静侯姐弟出生于非常时期,辛亥革命前后,时局动荡加剧,随着陈胜农民运动起义,“小刀会、义和团”出现,他们颠沛流离、背井离乡,逃难于浙西,落脚从教书开始,研习教政,勤奋工作,后任常山县学政多年,直至局势稳定后携儿带女迁回海盐生活。据朱静侯之子朱永镜回忆,小时候他家生活居住地在武原镇戚家弄南,现今的杨家弄东侧。房屋坐北朝南,共计十三间,墙门出在南面,进门有门亭走廊。路从现今海滨路进入,路边有一条南北向小溪沟,庭院有二亩多地,房子后面一条人行道路,北接戚家弄,东面现今通往绮园的公园路。宅院西侧是杂间房,内藏有老爷子(昌泰)常山县学政为官的“行头”官帽、官桥、官牌、肃静等之类遗物。此居住地始建于哪年不详,毁损于1937年日本人侵略海盐时纵火焚烧。海盐烧了十二昼夜,火烧一抹光,家人逃难在外,待到回来一看,已无家可归,只得租房寄宿。好在那时三位姑娘已嫁上海,儿子朱永镜赴沪学徒营生。此时,的朱静侯仍在海盐抗争,面对时局变化,大局为重,参与到教育、民生、物资供应维持秩序,同时他怒火在胸中燃烧,毁了家园,损我同胞,妻子有病,经历了种种磨难。直至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946年新成立海盐国民政府参议会,由于朱静侯在抗日时期出色表现,选举推举为参议长。</p><p class="ql-block"> 朱静侯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是晚清举人,良好的家庭环境教养,长大成人后学业浓厚兴趣,工作岗位上踏实肯干,不慕钱财不慕名利,为人处事有章法,得到了社会公众首肯,坊里尊称“炎太公”,从教书匠开始工作后未离开海盐,后半生大都精力服务地方国民政府,主责商务、党部办勘测、文史等事务,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0年6月病故于上海,葬于海盐富家亭,享年61岁。</p><p class="ql-block"> 朱静侯,娶妻陈三宝(海盐城西人),完婚1908年,育四女二男。长女朱佩珩,次女朱佩璇,三女朱佩璜,四男朱永禅,五男朱永镜,六女朱佩珏。注:第四子实为第四女,在封建社会制度影响下,连生三女不甘断了香火,四胎仍是女孩,族内在沪调包一男婴(当时静侯未知),生女沦落天涯不知何方,其抱养的男孩在沪姑妈寄养,宠溺不成器,反成败家子,应了棍棒出孝子的古语。</p><p class="ql-block"> 书画印石是朱静侯一生唯一的嗜好向往和追求。从小受家族耕读文化传承的影响,饱读四书五经,家中藏有较多古书,崇文重教,喜欢欣赏名家名作,能自刻印章,收藏名人印石作品,视印石为第一人生快乐,晚年到了卖田换取一枚高风亮节印石实例。收藏西冷印社海盐任小田先生具有抗日爱国思想“乱里年年愁度”印章和后人已捐赠(1991年)海盐县博物馆清张燕昌“敝扫自享”作品(1986年县志版录)。自己自喻、自刻四不翁、四不老人;四不老人为(名、财、毒、黄),自刻小长芦朱大、身在书生壮土间、不言之教,翰墨缘、碧海青天,多方(木头、石头)闲章,陶冶情操,抒发书印爱好。</p><p class="ql-block"> 又从历史变迁中未被磨损掉印石中,找到数枚海盐朱方增先贤印刻石章及高风亮节印章、徽国文公二十四孙、唐茶院三十一世孙和“人比黄花瘦”、“鱼竿消日酒消愁”、“长寿无如山水”、“书有未曾经我读”等多枚印章。这些印章大有可能为朱静侯自己所刻所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徽国文公二十四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唐茶院三十一世孙</span></p> <p class="ql-block">  在朱静侯收藏印石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朱方增印石印文与边款,印文为:方增。边款:为人居不即不离之际处,世在有意无意之间,可能是朱方增先贤一辈子装在心底里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朱方增印石边款</span></p> <p class="ql-block">“座右铭”,为人处事为官的准则,坦荡胸怀的法宝,长期为国家贡献的基石。在朱静侯看来,先贤的印石自铭更有学习借鉴的意义,爱好相同,志同道合,学以致用影响产生所遵循的法理道德准则。可以时时刻刻牢记,视为珍宝,不惜重金加以藏之。显现印石藏石精神,个人特质,自我遵循人生最高境界。</p><p class="ql-block"> 近从“海盐老照片”张平老师收集到的海盐十二景画作图鉴题跋落款印章看朱静侯先生的诗句书写书法也很有特色与功底,风格古朴、遒劲淳厚,难得见到题跋词款。难怪朱静侯前辈一生与印石书画结缘,爱好刻书画,爱好收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海盐十二景画作图鉴题跋落款朱静侯</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参考文献:</p><p class="ql-block"> 海盐县志1986版,图录清燕昌“敝帚自享”拓片</p><p class="ql-block"> 海盐县志1986版,国民政府参议会参议长</p><p class="ql-block"> 海盐政协文史资料,第26辑,民国期间修志概况一文51页</p><p class="ql-block"> 海盐档案馆,民国档案资料若干件</p><p class="ql-block"> 文中提到二枚印石,经朱学范先生查阅尚胥里朱氏族谱考证分析为:徽国文公二十四孙(即:江西婺源文公朱熹二十四孙,海盐尚胥里朱氏二十世孙朱昌泰之印)、唐茶院三十一世孙(即:江西婺源茶院公朱瑰三十一孙,海盐尚胥里朱氏十九世孙朱方增之印),朱方增、朱昌颐、朱昌泰都是那个年代的名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胡根良2024.5.16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