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根据“在课程建设和课程标准修订中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小学德育、语文、历史、艺术、体育等课程标准修订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要求[1]“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较之以前的人教版教材6个年级古诗/文总数增加了55篇(一年级就有古诗),增幅高达80%,总计124篇,占到了全部课文的30%。”[2]自然古诗文学习投入的时间精力也大幅度增长。但小学生阅读能力不强,阅读数量不足,为了吻合基层学生阅读实际,一直以来小学阶段“古诗文考核”命题都处于“向外拓展则太难,向内引用又太易”的尴尬局面,两个极端都难真实有效反映学生古诗文阅读的能力与水平。也许正是基于此,近年全市六年级学业水平抽测古诗文考核命题占比有所降低,但这样会大大挫伤小学师生教学学习古诗文的积极性,长此以往不但会造成学段教学的脱节,而且将不能落实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增强文化自信的基本精神,又与“教学评一致性”要求相悖。针对于此,笔者想借助近年中小学一些典型试题中“古诗文考核”命题情况,谈谈小学古诗文考核命题的问题与建议。<br> 一、“古诗文”考核命题存在的问题:<br> (一)导向素养设题难。<br> 2020年、2021年两年《昭通市六年级学生学业发展水平阶段性监测语文试卷》,以下简称《市语文试卷》有“古诗文默写”和“课内阅读”两种题型,2022年、2023年两年仅有“古诗文默写”。“课内阅读”内容都是课内文章《伯牙鼓琴(2020)》《杨氏之子(2021)》,题目形式涉及“字词句段篇”多方面,相对以往试题已有很大改进,但以课内古诗文命题,仍然主要只能测评学生的“识记”能力,很难真正将考核目标层级向“理解、分析、运用、创造”层次提升。如:同为2分的《2023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三-(二)-15”两句古文翻译,第一句选自初中课内文章《邹忌讽齐王纳谏》,全市平均分1.49,0分率18.13%,难度值0.74;第二句选自课外的《三人成虎》,全市平均分仅为0.34,0分率70.23%,难度值0.17。并非第一句翻译比第二题简单,只是第一句翻译为学生已学过并记住了意思而已。因此,只立足课内文本设题,素养导向难。 <br> (二)分数占比低。2020--2023年《市语文试卷》“古诗文考核”前两年约12分,约占试题总分的12%;后两年约4 分,约占试题总分的4%。《2023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中“古诗文”考核,约占20分,约占试题总分的20%;云南省高考选用的《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11卷】》“古代诗文阅读”35分,占试题总分的23.3%。且近年中、高考卷“古诗文考核”的分值占比基本稳定。另外,近四年“古诗文默写”每题(每句)书写量约10字,仅1 分,相对“看拼音词语”每词1分,分值权重也低。<br> (三)课外拓展难。以课外内容命题,则对学生阅读能力要求太高,学生读不懂难作答,也难以真实反映师生古诗文教学的真实质量水平,如《2018年春永善县小学五年级语文学业水平测试》设计的“古诗阅读”。<br><br><br></h1> <h1> 《乡村四月》没有选入苏教版教材。虽然试题设计已经尽量充分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充分尊重学生阅读能力实际,但考核结果1-2题全县平均分仅有1.97分,0分率16.49%,966人0分,难度值0.39;第3 题平均分1.31,0分率43.54%,2551人0 分,难度0.43,在质量分析时引起了不小的争论,很多教师不支持以课外古诗文作为命题内容。<br> 二、“古诗文”考核命题的建议:<br> (一)知难而上 给明导向。个人认为小学古诗文考核,应该“知难而上”,正因为“难”,所以更应该“考”,而且更应该适当引入课外内容,要为一线教学带来一点阵痛,刺激古诗文的教学从“课内读背”逐步走向“课外阅读”。只有向课外阅读拓展,才能真正实现学以致用,考核命题内容也只有逐步向课外拓展,才能真正考量学生的能力与素养。<br> (二)提高占比 激活动力。适当提高小学六年级“古诗文”考核分值占比。基于小学生阅读能力及中、高考古诗文考核分值占比,个人认为每份语文试题“古诗文”考核分值占比应在15%左右比较合理。另外,“古诗文”默写分值权重可适当提高,设题形式可以借鉴近年高中“名篇名句默写”设必答题与选答题或几选几作答,更加人性化,更加利于激发师生教学学习动力。<br>(三)“比较”设题 提高信度。可学习借鉴《2023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古诗文”考核命题形式——强化关联,选择课内外文章比较阅读的方式命题,既能减缓阅读坡度,降低阅读难度,又能提高试题效度与信度。<br> 1.课内文章组合。</h1> <h1>——选自《2023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br>此题选的是课内古诗《次北固山下》,“13题”将两首课内古诗相同的意象比较分析,立即将考核目标层级提升到了“比较分析”,为课内古诗文考核开启了一种新的命题方式。这样的命题立足学生学习实际,但方式更灵活,内容更广泛,形式更开放,更能有效考查学生的学科知识与必备能力。“13题”全市平均分为1.21,0分率为27.73%,满分率为48.8%,实测难度为0.6,区分度为1,也就是非常好的例证。<br> (二)课内外文章组合命题。</h1> <h1> ——选自《2023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br> 《2023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课内文章与课外《三人成虎》古文小故事组合,试题内容课内外兼顾,很好地考查了学生的真实能力与素养。两篇文章主要人物的比较(17题)共2分,全市平均分1.07, 0分率为38.83%,满分率38.11%,难度0.53,区分度为1,也是标准有效的优秀题目,对于学生素养测评的效度信度非常高。这样按或内容或主题或表现手法或语言特色等相似相关性,将课内古诗文与课外短小古诗文关联的命题方式,非常吻合“比较阅读”的学习理念,能有效拓宽古诗文阅读命题的局限,也是当前大单元教学效果评价的有益尝试。</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