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2年年底,我母亲不幸病逝。入院前母亲悄然安排好了一切,走得安然。她的离开,让我们五十一年的母子情谊失去了尘世的依托。也是在这一年的除夕,订了一处酒家,我吃了人生中第一顿不是母亲亲手做的年夜饭,强忍不轻弹的泪水,硬是不给父亲、妻子、弟弟、儿子看见。在互道祝福中,心里却痛切地感受到生命的无奈和人间的虚无。妈没了,饭桌上的妈妈味道也没了,家真的没了……</p><p class="ql-block"> 我总是好希望能在梦中见到妈妈,和她聊聊天,哪怕就一句,但一直没有,心中不时徘徊梗念。直至某日读了弘一法师话,亲人去世不来梦里,是她过得很好,不想让活着的亲人受羁绊。原来是妈在天堂过得很好呀!方才释怀。</p> <p class="ql-block"> 写了30年书法的我由此感悟到:书法最终其实是要写出家的味道,写出妈妈的味道,才是“书法家”呀……她给儿安静,她给儿温暖,她给儿宽容!她给儿力量!</p> <p class="ql-block"> 儿行千里,有妈妈担扰。有妈妈的日子,儿归来才是少年。</p><p class="ql-block"> 想起弘一法师的绝笔:悲欣交集!那是出家与回家之际的交集、弥留、徘徊……是到家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 一 </p><p class="ql-block"> 又过一年,2024年春节前夕,神州大地的湘、鄂、豫等地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特别是席卷鄂地的冻雨,对春运中的铁路运行造成较大影响。大雪和冻雨致使铁路接触网覆冰,原本风驰电掣的高铁、动车组列车无法正常取电,多地多班次列车被迫降速、停运,不少列车甚至在铁路上“趴窝”,动弹不得。</p><p class="ql-block"> 正当返乡群众为何时能抵家过年而焦虑时,不依赖电力驱使的内燃机车突然“挺身而出”,牵引着复兴号、动车组重新在暴风雪中跑了起来。虽然不快,但回家的心老踏实了。</p> <p class="ql-block"> 于是乎,在抖音、视频号等社交平台,内燃机车牵引高铁、动车搏击风雪的短视频不断刷屏,“关键时刻还得靠老辈子”“动车组呼叫内燃祖师爷”“太爷爷出山,扶着复兴号的手”“最终还是内燃祖师爷抗下了所有”……各种字幕配文、搞笑段子满天飞。“内燃祖师爷出战”等相关话题,在全网爆火。</p><p class="ql-block"> 望着视频里机头白烟浓滚穿梭在风雪中的绿皮车,我脑海里徒然有个比喻:这高速奔驰的高铁如草书中的大草,尤其是狂草,神采飞扬。而章草便是绿皮车了,内敛朴实。</p><p class="ql-block"> 我想,书法中的大草、狂草有着极强的诗和远方,更需要家的味道,家便是章草。回到章草,溯草源头,追隶简略。回到家,是为了走得更远,走得更有诗意,归来仍是少年。</p> <p class="ql-block"> 走南闯北,总要回家。</p><p class="ql-block"> 当代草书已进入了一个帖学时代。它有效地与清代碑学语境下的碑帖结合作了切割,而力图明晰地体现出当代草书目标。从习庐书院2023年9月举办“长安三万里,四季来这里”全国名家小品展看,以草书见多,可窥端倪,我试以梳理一回。</p> <p class="ql-block"> 不可否认,当代草书从多元化与帖学独立化层面而言,已体现出独到的书史理悟与探询路径,容纳了各种草书书体、风格与书史上不同流派:大草、小草、章草;二王型、旭素型、唐宋调、明清调、汉秦风等,其体现出的多元、入古与当代性诠释无疑強烈地体现出这一点。更重要的是在笔法上冲破赵董末流,渭铎激烈,回家的氛围浓郁,其中少数书家的草书创作已显现出独诣性创造,这无疑是一个令人鼓舞的格局。</p> <p class="ql-block"> 提起二王型书家,或称两晋型,当首推已到古稀之年的张旭光老师。先生的大草乃至狂草展大书写,无论如何大开大合,气势磅礴,总能洋溢着静雅之气,是到家的终极表现。先生曾提出过“到位”与“味道”书学观点,通透而新颖,启人心智。由此我也提出写大草要“释放”,不要“放肆”。先生前些年又提出“唤醒大草”,让大草充满诗和远方,生机蓬发。</p><p class="ql-block"> 先生认为草书是书法中最难的一种书体。在历史上,草书一共有三次革命,第一次是王羲之所创立的,把前人那些很规范的书体变成了一种快写,成为书法艺术性的代表作品;第二次革命是王献之的草书,是在其父王羲之的基础上,创立了大草的写法,即“一笔书”,是狂草书法的前奏;第三次革命是明代书法家徐渭所创立的“乱石铺街”的书写形式,强调书法中的时空感。我极度认可!</p><p class="ql-block"> 同时,先生提出草书要面临第四次革命,即人们要用情感去创造书法,也就是说,一个书法家在创作作品时,表现在纸面上的文字作品,就是发自内心地“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当然,这种态度并不只是由情感所组成的,其实更多的是人的综合素养,试想一下,如果一个没有学养、情操的书家,他的情感也只是一个只有躯体、没有灵魂的人一样,是不足以创作出更好的书法作品来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先生是站在时代性和历史性的角度来谈书法的未来发展方向的,是有使命担当的。但是,作为一名有影响力的书法家来说,还应当以书法的价值使命、艺术使命来倡导学书者要加强个人的修养,保持文化的传承性为主旨学习书法,而不只是谈创作的情感问题,那样无疑是吼书、盲书、怪书等“放肆”书写,如此一来,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书法家,也可以成为表演家。您说呢?</p><p class="ql-block"> 草书有着无尽的远方和无疆的诗意,东西南北,还是要“中”,总要回家的!</p> <p class="ql-block"> 持才逞气皆下品……</p><p class="ql-block"> 这是多年前聆听旭素型李双阳老师课程,给我烙印最深的一句话。持才逞气,这在当今书坛大草世界里非常普遍。我常把明清调书风作为反面材料,明代旷世奇才徐渭、傅山等大草满纸缠绕,废线甚多,圈势过甚,离经叛道,有远方却少诗意,让人感受不到家的温暖。明末王铎懂得归家,固守二王体系,一日临帖,一日创作。</p> <p class="ql-block"> 先生早年大草书风已呈一派旷远,净逸,雅静……纸上逍遥,云烟满纸呀!早年被旭光老师誉为“书法天才”,取得了与年龄很不相符的书法审美高度。随着时光的推移,先生之大草充满水般境界,如水无孔不入,无坚不催,变化无穷。作草不拘束,不呆板,不彊化,不偏执。时而细腻,时而旷达。时而妍媚,时而奔放。因势而变,夜结露珠,晨飘雾霭。晴蒸祥和,阴披霓裳。舒湲为溪,低吟浅唱。徒峭为瀑,虎啸龙吟。故有神机、仙机、天机无限。</p> <p class="ql-block"> 显然,这不是单纯天份+勤奋的积累结果,多少有点“老天赏饭吃”的灵犀护佑。如今先生近天命之年,提出“禅家书法”理念,是在做减法。他在瞩目神圣、走向崇高的过程中,渐渐探索出禅书全方位继承、多维度释解的创新尝试。先生再写20年,到了旭光老师现在的古稀之年,其书法审美高度去到那个维度?那时,旭光老师已是上寿之人……</p><p class="ql-block"> 二位老师均为天才!</p> <p class="ql-block"> 面对陈海良老师大草、狂草大作,立即会升腾起“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战争激烈感,辣笔纷披,横纵交错,有时惨烈到肉搏白刃战,满纸狼烟,残阳如血,诗意狂娟,不知东方既白。先生完全超脱当今书坛明清调的樊籬,走晋串唐入元访明,古今不薄,做得是加法,写出了一片新天地,同样是位天才!也是一位“老天赏饭吃”的书爷。海良老师生于江苏常州,而双阳老师是江苏淮安人,这江苏大地真是一块书法圣地,当今产生两位大草天才,并处在国内书坛领先区域,林散之老人在天之灵当心慰矣!</p><p class="ql-block"> 从满纸狼烟的书中依稀感觉到海良老师回到家里,是个对妈妈很孝顺的人,但天性淘气,总惹得妈妈生气,又去哄妈妈开心。其实在妈妈眼里,儿子再老也永远是孩子,这气过会便宽容了。个人以为,满纸狼烟最终是满纸云烟来得高级,因为云烟供养,这是家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知海良老师与我从事的茂名石化有着几丝渊源,这也是先生的一个家,希望先生回家看看,感受石油工人的朴实与荣耀:</p><p class="ql-block"> 头戴铝盔走天涯,</p><p class="ql-block"> 头顶天山鹅毛雪。</p><p class="ql-block"> 面对戈壁大风沙,</p><p class="ql-block"> 嘉陵江边迎朝阳,</p><p class="ql-block"> 昆仑山下送晚霞。</p><p class="ql-block"> 天不怕地不怕,</p><p class="ql-block"> 风雪雷电任随它,</p><p class="ql-block"> 我为祖国献石油,</p><p class="ql-block"> 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是我的家。</p><p class="ql-block"> 哈!哈!哈!……</p> <p class="ql-block"> 近期另一旭素型书家代表王厚祥老师公开谈及超越于右任老和林散之老的草书,立即引起热议嘲讽,有些言辞的确过激过火。我就纳了闷,王厚祥老师曾在廊坊体制内单位工作浸淫多年,还做到了处级干部。难道不知在中国国情下,这些话是不能公开说的。我承认,您在用笔技术上、章法构成上是超越了,但也要把这话敲断牙齿吞到肚子里烂掉呀!当让后人评说去,或者让与您中国国画院同事曾院长、曾研究员等等发自内心地说。</p> <p class="ql-block"> 但前些年那曾院长无底线地捧场某著名女演员毛笔字的言语,至今让人作呕,谁信啊?我的乖乖,书坛这股吹鼓风还真让我们基层穷写字的限制了想象……</p><p class="ql-block"> 书法家,说白了也就是一个写字佬,草书更无经世之用,古人早说:翰墨小道,壮夫不为!有啥好比的?于林二老从不以书家自居呀!非得像那位吼叔书一样,把自己和媳妇在床上那点烂功夫抖擞出来才过瘾?爽是爽,但不美!甚至恶心!在我朋友圈里言论可见一斑,对王厚祥老师的尊重指数下降。</p><p class="ql-block"> 散老在其晚年被公认为一代草圣时说: “ 一艺之成,良工心苦,岂不然哉。顾念平生,寒风夜雨,汲汲穷年。所学虽勤,所得甚浅。童年摹习,白首粗成,略具轨辙,非敢言书法也。” 散老谦卑不敢言书法,这可怎么比?我的厚祥老师,我都替您急呀!</p> <p class="ql-block"> 依稀记得王厚祥老师多年前谦和地向年纪几乎小自己一轮、其时已名满天下的双阳老师请教的场面。经过多年的奋斗,王厚祥老师也赢得“天下谁人不识君”,但拿出来的大草有远方而少诗意,多的是匠意,一颗匠心终始在拼搏跳动!</p><p class="ql-block"> 厚祥老师大草笔法丰富,章法巧构,刻意经营的痕迹太炫!王厚祥老师用功最深的是怀素《自叙帖》,这是怀素当年四十多岁所写,旨在实现从长沙走向长安的辉煌,无论从书写及文辞方面上都在“炫”,字是自己写的,写的还真好!牛可是别人“吹”的。</p><p class="ql-block"> 从艺术的角度来说,怀素《小草千字文》更加质朴无华,返璞归真。而《自叙帖》处在炫技阶段,持才逞气,落入怀素的中下乘之作。王厚祥老师的大草成也《自叙帖》,炫病也在《自叙帖》。</p> <p class="ql-block"> 我个人认为,厚祥老师在国内一年一度的“行草十家展”中草书是写了第一,不听大哥胡传海老师有党性的话也罢了。倘若回到家,也要听听家里的老母亲嗔怪吧:祥子呀!活到老,学到老,咱们要谦虚呀……</p><p class="ql-block"> 还是那句话,在母亲眼里,儿子再老也还是孩子!您懂的。</p> <p class="ql-block"> 罗小平老师和吴勇老师两位先生当为当今草书界章草型书家代表,前者书风偏古质,后者书风偏今妍。</p><p class="ql-block"> 观罗老师笔下章草,径没晋唐以后今妍书风侵扰,更无现代文明的污染,呈现出汉秦黄土气质,散发着西北大地、兵马俑、秦腔的高古、质朴、殷实的气息,这是汉秦农耕文明,是汉秦人家的绿色生态,让人忘记现代与新潮,忘记人工智能……先生虽扎根章草,然一路苦修吸收汉碑、简牍、砖刻等汉秦元素,均达到一般人难以企及的高度。见其入展十二届国展的隶书作品,是展览中寥寥几幅深挖传统且写出自家理解的佳作之一,鹤立于诸多还处在继承型、模拟型书作中,令人肃然起敬!</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观吴勇老师的章草,会让人浮想到水墨村庄里的徽派建筑,画面群峰林立,林壑幽美,房屋呈梯式排列,错落有致地簇拥在青杉翠竹流岚飞瀑的怀抱里,影影绰绰,缥缥缈缈,娓娓道来……仙境里的家啊!吴老师营造分寸恰到好处,今妍带古质。</p><p class="ql-block"> 戴望舒的《雨巷》似乎专为吴老师书作解读:“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慢慢地走在那幽深又潮湿的青石板路上,清爽的风把头发细碎地吹开。侧头一看,那藏匿在水雾间的白墙青瓦,让人觉得像是进入了人间仙境。</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行与草之间的阡陌路上,一位集唐宋调、明清风等于一身且草且行的书家,其大字行草书独步当今书坛。他在大草中夹带行书书写,给人优美雄静、空灵笃实的审美高度,如其名“良风有信,东月无边”的诗境,入古出新,既个性鲜明,又亲和可人。既适合展厅欣赏,也适宜居家品味,他就是李良东老师。要知道,先生书作四度入展中国书法兰亭奖,近30余次入奖国家专业展,誉为“中国书坛获奖含金量和入展高次数双全”的书家。</p> <p class="ql-block"> 于我看来,先生行草大作的家味道很浓,恍如深山苍翠树林里的几间石茅屋,升起几缕炊烟,老母亲一边在烧菜做饭,一边在静听儿子回来的脚步声……诗和远方,家的温暖温馨,先生都拥有,夫复何求!</p><p class="ql-block"> 人间最美不过炊烟袅……</p> <p class="ql-block"> 从一个长时段来看,当代草书构成一个书史节点。它是自晚明草书在为清代碑学笼罩近三个世纪后,帖学史意义的草书本身的又一次全面“归家”,这使它具有了历史观照的价值。</p><p class="ql-block"> 但是,近现代以来的以碑统帖,造成帖学的边缘化,失去独立性,从而长期以来产生帖学难以自立的误读,并顺延造成当代草书书史境遇的复杂性。一方面草书的书史拓展与超越,要求它进入帖学内部,从晋唐一体的高度推动发展当代草书;另一方面,当代草书受晚清以来碑帖融合观念的影响,导致帖学的难以自立。甚至有一种较有影响的观念认为,草书包括帖学从根本上就难以脱离碑学而进行有价值的创作,这种观念严重影响到当代草书的历史感与历史向度。</p><p class="ql-block"> 当代草书的大潮经以上述几位先生为首、且各自己暗暗较劲下形成了良性的循环涌浪,推动着全国习草人不断走向远方和诗意,这过程,有人先进,有人后进,有人掉队……无论取得何型何等审美高度,都共同点缀着当前国家盛世。厉害了,我的祖国!</p><p class="ql-block"> 但无论习草人如何涵养整个草书历史维度,胸有万千;如何走南闯北,总要回家,有亲情的温暖与谆告,才能成为真正的草书家。</p> <p class="ql-block"> 二 </p><p class="ql-block"> 从远方和诗意的草书回到现实的锅碗瓢盆、柴米油盐,我想这就是回家过春节的伟大之处,在于一个国家能不分天寒地冻与春暖花开的地域,居然这么自然、情愿、真心实意地加入如此重大的一次盛典,还是每年一次,从不间断,它的凝聚力到底在哪里呢?</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家庭中亲情的力量,让中国人能够自觉地遵循着人伦的大道,它大于宗教,大于政治,大于金钱,不管家在穷乡僻壤的山野,还是在灯红酒绿的都市,都要千里迢迢、跋山涉水往家奔,谁也阻挡不住中国人回家过年的脚步。</p> <p class="ql-block"> 2月16日,春节大年初七,习庐书院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书法活动——章草迎春雅集,邀请已回家团聚的书友们来习庐挥毫交流。活动以“溯草源头 追隶简略”为主题,旨在让草书回家,体会章草古朴、悠容、苍茫、玄远……这就是家最原始的味道,家最初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习庐书院内,植被郁葱,静谧安然;大家燃香沏茶,开笔濡墨,沉浸在”洗笔鱼吞墨,烹茶鹤避烟”的浓厚书香氛围中。放慢蘸墨、书写、理纸……的节奏,感受着章草带来的“温度”。</p><p class="ql-block"> 慢慢地,渐渐地,大家互相交流着、共同诠释着:高铁是中国速度,绿皮是中国温度;高铁是理想,绿皮是归途;高铁很快,快到我们记不住邻座的样貌;绿皮很慢,慢到可以听完一个人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 还是木心先先的《从前慢》慢得好: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p><p class="ql-block"> 从前书信很慢,车马很远,一生只爱一个人。当下,令无数人开始怀念从前那个什么都很慢,且愿意等待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 眼前,书家们以小品各种形式书写汉代史游所作的《急就章》终篇内容:</p><p class="ql-block"> 汉地广大,无不容盛,万方来朝,臣妾使令。边境无事,中国安宁,百姓承德,阴阳和平。风雨时节,莫不兹荣,蝗灾不起,五谷熟成。贤圣并进,博士先生,长乐无极老复丁。</p> <p class="ql-block"> 书家们运用这篇文字,书写与朗读并存,笔墨共心境齐造,让大家回到二千多年前的两汉时期,读出了汉朝人的自信:无不容盛,万方来朝!写出了汉朝人的自信:莫不滋荣,贤圣并进!整个雅集过程,充满了满满的正能量!</p> <p class="ql-block"> 《急就篇》产生的时代为西汉中后期,在宣帝中兴之后,元帝承平之时,外无边患之忧(当时匈奴内附,西羌平定),内有贤相循吏之治,社会比较稳定。汉朝人充满对国力强盛的自信,也有对个人发展前景的自信。当然,自信不会无端地产生,它来自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切身感受,来自于人们身处其中的社会氛围。这样想来,当汉元帝时(也就是《急就篇》产生的时代)甘延寿、陈汤率兵远至中亚,击杀郅支单于,说出“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言壮语时,就不会感到很惊诧了。</p> <p class="ql-block"> 家国情怀和各地习俗的相濡以沫,是生活状态的一致性体现,长久生活状态的融合,势必形成共同的集体人格,从而构筑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这个文化的主脉,就是以家为核心衍生出的亲情之线。</p> <p class="ql-block"> 一个人即便走到天涯海角,心中都扯着一根无形的线。有多少中国人,就有多少条线,这些线织在一起,就是中国人用情感编织的血脉之网。这种巨大的凝聚力历久不衰,任皇权更迭、王旗易帜,中国人回家过年去滋润亲情的初心始终不改。“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就是中国人对宗族血脉的寻根问祖。</p> <p class="ql-block"> 有人曾经担忧过域外的圣诞节、情人节之类的节日,会淡化中国人对自己传统节日的固守。可当人们在春运的当口,站在车站、码头、机场看看那些奔家去的人流,你就知道,心之所向,是怎样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就算把全世界的节日,都写在日历上,也撼动不了对中国春节的想往。一个融化在文化基因中的传统节日,对这个民族有如此强大的整合能力,多么令人惊叹。我们的春节,是我们对文化的认同,对文化的自信,是文化自觉汇聚成的民俗、民心、民意。我们的春节,是全世界华人热爱生活、看重亲情的最好体现!</p><p class="ql-block"> 伟大的民族必然诞生伟大的文化,伟大的文化必将凝聚伟大的民族!伟大不是吹出来的,是庞大的族群,经过几千年的磨难锤炼而根植血脉的认同,这就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魅力所在!</p><p class="ql-block"> 一场草书回家雅集!一场千年文化洗礼!</p> <p class="ql-block"> 三 </p><p class="ql-block"> “余喜章草,章乃隶之捷,隶为金文之用,故金为章之魂。章草笔意流淌篆隶高贵之血脉,气息古质沈雄,苍茫灵异。 ” 罗小平老师如是说。</p><p class="ql-block"> 罗老师认为,章草审美与后世行草迥异,魏晋风度为文雅放达。而章草气脉高古典雅,含蓄内敛,索靖《草书势》云:“蓄怒怫郁,放逸生奇”。沈寐叟语王蘧常:章草融汉简、帛书、砖瓦陶文于一炉。章草之高境须一通也。</p> <p class="ql-block"> 然当今书坛,章草被多数习草人忽视。著名书法家周俊杰先生谈时下的章草,表示从事章草研究和创作的人很少,圈外的人对章草更是知之甚少……但他提到一个人,并肯定了这个人对当下章草的影响和引领:“罗小平的章草,影响了好几届国展章草投稿作者的创作方向。读罗小平章草,都会有种淡淡的令人心悸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与罗老师通过几次微聊,他很认同我提出的“让草书回家”观点。章草在罗小平老师眼中,就是学书法的“法宝”,既可以上溯隶书、又能为今草的学习作辅助。他常对学员说:“学章草对行草书临创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小草。</p><p class="ql-block"> 章草法度森严,约定俗成,字法稳定,下笔有源。《章草草诀歌》云:“目未寓章草,落笔多荒唐”。没有学过章草,学草者大多点画狼藉。前人多说过,学草先学章,是很有道理的。学习章草,是提升草书高贵品格的一剂味精。”</p><p class="ql-block"> 况且,在当下展览中,章草具有很大的优势。因为章草还有很大的“荒原”等着优秀书家去开垦,它的语言、风格会有很大的拓展空间,有无限延伸的路径可寻!</p> <p class="ql-block"> 一片云间不相识,三千里外却逢君。</p><p class="ql-block"> 4月18日,从未素面的罗老师从长安应邀讲学而来,来到南海之滨,和我们一起踏浪而歌!这次章草研修班在茂名习庐书院火热开讲,吸引了来自茂名茂南区、电白、信宜,阳江阳春,广州及深圳等地学员济济一堂,领略着这门高古、苍茫、玄远的古老书法艺术魅力。 .</p> <p class="ql-block"> 章草的神韵,主要是通过章草的笔法和结构来表达的。罗小平老师认为从5大章草经典掌握章草的5种书风:一是章草典范,正大端庄《急就章》;二是古茂雅致,奇逸天然《月仪章》;三是高古玄远,恣肆苍茫《平复帖》;自然雅逸,醇厚冲淡《出师颂》;拙朴奇倔,憨态可掬《章草草诀歌》。</p><p class="ql-block"> 罗老师告诫学习章草不需要一口吃个胖子,5种守准其一,你的章草就能学出一二。这样,你的章草创作就能做到深入经典,远离时风。</p> <p class="ql-block"> 先生谈到,章草在表达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资源,无论在笔法、字法、章法上,其诉求如野风习习,炊烟袅袅,娓娓道来,风规自远,家味甚浓!三天来,先生立足当代章草创作现状,回溯千年章草发展纵横审美势态,重点梳理了章草在技术层面由隶演变而来的依据,化为纸上书写的笔法探究;章草以古为徒、以古为新的书写逻辑推演;章草在古质今妍表达的辨析三要素等5项课题。</p> <p class="ql-block"> 此次研修,学员们反映热烈,认为学堂解疑、解惑,更解痒,章草核心知识及书写技能获得感很强!罗老师是陕西人,说话办事直来直去,早把箱底货倒泻给大家了。而市女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习庐书院院长罗璐女士说得诗意:草书不止有诗和远方,她更有家,让草书回家,回到家和源头,回到章草研修,我们会走得更远,归来仍是少年!</p> <p class="ql-block"> 研修班结束之际,先生对“草书回家”又心生感慨:汉史游《急就章》之末篇,文意积极向上,显大汉盛世繁荣之景,豁达乐观之人生观,家国情怀,豪迈宏阔,读之欲书。遂以章草展大书写这段文本,其象率真樸茂,恣肆曠達。其气高古玄遠,從容雅逸。</p> <p class="ql-block"> 5.1节前夕,受章草训练熏陶的罗院长入展《书法报》社“唱给劳动者的赞歌”主题书法约稿,书赞石油战线。此作虽以今草面目示人,却渗透了较浓的章草意味,有着诗和远方的感性认识,更有对石油工人家国情怀的唱赞!要知道,施恩波、季平、钱玉清等书坛名家的书作也同框展出,罗小平老师当即点赞。</p> <p class="ql-block"> 《书谱》云:“至于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章草平正如家,大草险绝有诗和远方,常常回家看看,险绝需平正来温暖,平正需险绝来激荡。</p><p class="ql-block"> 掐指一算,今儿离甲辰年除夕夜还有200余天。那时,在中国的大地上,又会呈现出如何一番回家过年的盛景?人们无论经过何种行业的一年辛劳,一载艰难,最美不过炊烟几袅,最暖不过热饭一碗,最终不过家人围桌……</p><p class="ql-block"> (2024. 5. 16于羊城越秀区某院)</p> <p class="ql-block">撰文:</p><p class="ql-block"> 梁事明,中共党员,广东兰石人,号习庐、墨茗草堂、三境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石化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茂名石化书法家协会主席,茂名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p><p class="ql-block"> 作品曾入展获奖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一、三届行草书展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专业展览赛事共10余次。入展获奖各省面向全国征稿举办的“云峰杯”、“康有为杯”、仰韶文化“彩陶坊杯”等全国书法赛事20余次。</p><p class="ql-block"> 近年利用微信平台发表《读迁记》、《回魏志》、《靠谱说》、《汉三颂》、《魏了隋》、《峄秦话》、《仰颜述》、《汉隶乡愁》、《文喜有喜》、《纸上隶逍遥》等多篇书法散论共10万余字,受到业内好评如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