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人间五月正清和,清风不燥,盛夏未至,正是好时光。携一缕春风,凝一份教育的真情。从教研中出发,坚持探索,寻找思想碰撞的诗意和远方;在课堂中领悟,用心体会,收获教学的精彩和成长。莒南县第三教研共同体数学学科第三次集备活动于5月16日(即四月初九)下午2:30如期举行。</p> <p class="ql-block"> 集备前,每位一年级老师认真学习新课标,针对第七单元进行研究,并提出有效问题和个性化问题在本学校自行研讨,然后以学校为单位汇总。共同体主备人筛选出重点问题发教师群,教师再根据梳理出的问题认真研究并形成自己教学思路,做到教研前准备充分,思考有深度。</p> <p class="ql-block"> 本次主备人是史航老师,人教版一下第七单元《找规律》,这一单元的教材解读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课标解读、新旧教材对比、教材分析、例题解析、考点易错点,其中考点易错点将穿插在例题解析中讲解。</p> <p class="ql-block">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找规律,找规律就是:根据已经观察到的、一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在排列上具有的某种特点或属性,在没有遇到任何反例的情况下,推出这类事物的排列都具有该种特点或属性。</p><p class="ql-block"> 找规律可以从许多角度进行,如颜色、数量、大小、形状、数字关系以及其他性质来探索规律,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函数思想的主要体现之一。这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模式化思想,发现规律就是发现模式,并能运用多种方法表达模式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 修订版教材注重语言叙述的准确性、严谨性和完整性,将图片信息和文字信息进行了优化,有利于学生感悟数学的严谨,养成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数学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在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用数学的语言完整、准确表达。</p> <p class="ql-block"> 本单元安排了五个例题编排,层次层层递进,例一是理解规律的含义;例二是图形和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例三是具有递增、递减的等差数列的排列规律;例四研究数组的规律;在此基础上,例五最后安排了一个简单的解决问题,让学生应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p> <p class="ql-block"> 例1的教学,我们要把握三个层次:明确规律、找规律、创造规律。“明确规律”就是让学生理解规律的含义;“找规律”就是要设计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p><p class="ql-block"> 例2主要<span style="color:rgb(0, 0, 0);">是借助图形的变化规律教学数字的变化规律并且数字的规律也是循环排列的,</span> <span style="color:rgb(0, 0, 0);">这里课本结合直观的图形体现数字的变化规律</span> 。</p><p class="ql-block"> 例3和例2的编排思路是比较一致的,都是教学数字的排列规律,只是这里的规律不再是循环排列的规律了,而是递增、递减的规律。</p><p class="ql-block"> 例4的规律是最为隐蔽和复杂的,需要综合运用加减法或数字组成的知识,发现每一个数组中的三个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数量关系:右上和下面叶子上的数合起来是左上叶子上的数。</p><p class="ql-block"> 例5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最后让学生运用本单元所学的找规律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个实际问题。教学时,老师可以先放手让学生独立尝试自己画一画,然后全班汇报,充分交流想法,在汇集所有方法的基础上,提炼出一般的方法:找起点圈一组,在“解答正确”的环节中,教材以操作的方式进行了检验,丰富了学生检验与回顾的方法。</p> <p class="ql-block"> 集备会结束,教研的路程永远不会结束。老师们要吃透课标和教材,深入分析学情,精准把握学习目标,让教研活动回归课堂,扎实有效地开展生活数学教研活动。简简单单的教,踏踏实实的做,相信莒南三共的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将不断提高,学生的素养将在更高效的课堂中得到有效提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