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9日下午下黄山,原打算游玩徽州古城(歙县)然后去九华山,查看天气预报说10日九华山75%下雨,故舍弃徽州,直接从黄山北去九华山。</p> <p class="ql-block">化城寺,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化城路41号九华山风景名胜区九华街盆地的中心位置,原名地藏寺,是九华山佛教起源最早的寺庙,称为开山祖寺。东晋隆安五年(401年),僧人杯渡曾在此筑室为庵。唐至德年间(756年—758年)改建,定名为化城寺,“化城”源出于《法华经》中的佛教故事。化城寺建筑占地面积1381.28平方米。化城寺为四进院落式建筑,化城寺前有半月形偃月池(放生池)和花岗岩铺成的广场,广场面积1864平方米。化城寺具有典型的地方建筑特色,全寺严格按照中轴线对称布局,是研究古建筑艺术重要的一座重要寺庙。</p> <p class="ql-block">上禅堂,原名“景德堂”。位于神光岭南半山腰,全国重点寺院。清康熙六年(1667)玉琳国师徒宗衍新修殿宇,始易今名。</p> <p class="ql-block">来到上禅堂后院,可以看到观音阁,其内供奉着九华山唯一一尊滴水观音(此像是在二零零三年九月十九由诸山长老共同开光)其观音像下有泉,名金沙泉。其泉清澈见底、金沙剔亮、四时不竭、如游龙出洞。入口则沁人心脾;擦洗则耳聪目明。其泉岩石上镌有“金沙泉”三个大字,相传为唐诗人李白手书。</p> <p class="ql-block">民间手艺人</p> <p class="ql-block">僧侣</p> <p class="ql-block">旃檀林,是十九世纪末期兴建的规模宏大的寺庙。寺内斗拱、窗棂上遍刻唐僧取经和佛经神话故事,精美而生动。旃檀林,主楼山门内两层佛殿,楼上前进为弥勒殿,后殿为韦驮殿。旃檀林,全国重点寺院,又称“旃檀禅林”。位于九华街西南。始建于清康熙年间,为化城寺七十二寮房之一。清道光时寺尚存,咸丰年间兵毁。光绪十二年(1886)定禅和尚募化重建。</p> <p class="ql-block">旃檀林北侧是大悲楼。大悲楼古朴典雅,雄伟壮丽,主殿高六丈三尺,殿内长、内宽、内高均为19米,以与菩萨二月十九日诞辰、六月十九日出家、九月十九日成道的三吉日悉心相应。</p><p class="ql-block">殿堂正中为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高二丈八尺九寸,四周供奉84尊全堂佛像。大理莲花宝座,慈眉善目,四周回廊大理石柱栏杆护持,上方雕龙刻凤,金碧辉煌。另附属斋堂、客房等设施。</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又称作华严宝殿,位于大悲、大愿两殿中间。它是三大宝殿中最后建成的一座,于2011年在老殿旧址上落成。大雄宝殿内供奉着华严三圣铜像,分别为释迦佛、文殊和普贤两菩萨。佛像背壁则是巨幅海岛群雕。两旁还供有18罗汉像等佛教文化瑰宝。此殿外有两尊体形巨大的汉白玉大象,区别于其他寺院的雄狮,让人产生“法门龙象”的联想。</p> <p class="ql-block">大愿宝殿内则供奉着地藏菩萨的金身立像,右手持锡杖,左手捧如意珠。地藏菩萨金身立像的四周,还供奉着120尊地藏菩萨的金身坐像。这座大殿富丽堂皇,雕梁画栋,尽显佛教建筑的精湛工艺和深厚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精美的石雕龙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天然睡佛景观位于九华山花台景区,睡佛头枕天台群峰,面仰天际,睫毛可见。鼻梁高耸。</p><p class="ql-block">面庞饱满,下颌圆润,喉节实出,面部表情慈善可亲。天然睡佛额头至眼睛由小花台景区组成。</p><p class="ql-block">鼻和颈部由大花台景区组成,形象逼真,有“横看是山,竖观为佛”之称。</p> <p class="ql-block">百岁宫,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五台山僧人海玉,字无瑕,云游至九华山。“初住东岩摘星亭,见狮子山左右,有龟蛇供护之状,遂卓锡焉”。无瑕在此,以野果为食,用舌血和金粉,费时20余年,抄写《大方广佛华严经》,计81卷,保存完好,为国家文物一级藏品。无暇圆寂于天启三年(1623年),享年110岁,世称百岁公。时过三年后,恰逢王钦差来山进香,夜见霞光,因起视之,见无瑕结迦趺坐,面色如生。于是将肉身涂金保护,在庵内供奉,并奏闻朝廷。明思宗祟祯三年(1630年)敕封无瑕为“应身菩萨”,并题额“为善为宝”,赐无瑕肉身塔名“莲花宝藏”。慧广和尚因就以此建佛殿,造戒堂,立方丈,安单接众,易庵为寺。百岁宫的文化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p><p class="ql-block">1、佛教文化特色:百岁宫是一座典型的皖南民居式寺庙,其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富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九华山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p><p class="ql-block">2、肉身菩萨的圣地:百岁宫内供奉的明代无瑕和尚肉身,是九华山现存最古老的肉身,使得百岁宫成为九华山必游的寺庙之一。</p><p class="ql-block">3、建筑艺术:百岁宫的布局充分利用由南向北下跌的坡势,楼层由低爬高,层层上升,形成曲折幽深、恢宏多变的迷宫。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游览观光。</p><p class="ql-block">4、历史价值:百岁宫的历史悠久,是我国现存寺院建筑中极为少见的形制,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和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五百罗汉堂</p> <p class="ql-block">九华山祇园寺,原名祇树庵,又名祇园禅寺,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九华山东崖西麓的迎仙桥东,建筑面积约6600平方米,是明朝至民国时期的建筑遗存。</p><p class="ql-block">九华山祇园寺始建于明代,清代多次重修和增建。九华山祇园寺与甘露寺、百岁宫和东崖禅林合称九华山四大丛林,为禅宗法系。整个建筑依山就势,鳞次栉比,布局紧凑,层次分明。九华山祇园寺是九华山宫殿式与民居式组合规模最大的寺院,由灵官殿、弥勒殿、大雄宝殿、客堂、斋堂、库院、退居寮、方丈寮、光明讲堂及藏经楼等10座单体建筑组成。九华山祇园寺寺院全部建筑分布在四层台基上。第一层台基高五米,坐落着灵官殿、弥勒殿、客堂、齐堂和退居寮;第二层台基高二米,筑大雄宝殿;第三层台基高六米,有方丈寮和库院;第四层台基高三米,为敞厅两层楼的光明讲堂。九华山祇园寺建筑群布局、空间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对当下提倡的低碳设计和自然设计理念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p> <p class="ql-block">九华山大愿文化园景区位于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九华山风景区北麓柯村。作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世界公认的地藏菩萨道场,这里是一处将自然山水和佛教文化完美融合的旅游胜地。占地1500余亩的景区拥有99米高的地藏菩萨圣像及相关景点和服务设施,为礼佛朝拜、养生禅修和休闲观光提供了绝佳场所。</p> <p class="ql-block">弘愿堂(门票60,优惠价39)</p> <p class="ql-block">谛听高59米,仿照国家一级文物、九华山镇山之宝—清代苏州梅城吾捐造的“谛听”等比例放大,采用锡青铜铸造而成的,传说是地藏菩萨的坐骑,后逐渐演有“坐地听八百,卧耳听兰全”的能分,能辨别世面份物的声意,龙其着听人公能顾鉴善恶,察听贤愚,也有用心聆听真实佛理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高99米地藏王铜佛像</p> <p class="ql-block">136块汉白玉组成的最大直径45.9米的莲花宝座</p> <p class="ql-block">此行因刚登完黄山,就没有上天台和花台,还好没选择登顶,10日上山的路堵得水泄不通,我问当地人是怎么回事,他们说是周五人多,我说周六不是休息日,烧香客说明天4月初4,我还是稀里糊涂,回家查了百度才知道是文殊菩萨诞辰日。走马观花般地参观大愿文化园后用了午餐,就乘往池州的大巴从池州回家结束此行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