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千古名寺-灵隐寺-法喜寺

晚婷无语

<p class="ql-block"> 四月初的一天清晨,本想效仿“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结果变成“清晨入古寺,沐雨潜雾林”。沿着西湖一路向北虽然并没有走很多的山路,可来到灵隐寺却一下子进入了群山峻岭之中,走入一个被绿树红叶环绕的高大的石门,上书“灵鹫神行”四个字,你就来到了杭州灵隐寺。</p> <p class="ql-block">  它是中国佛教古寺,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背靠北高峰,面朝飞来峰,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年),占地面积约87000平方米。灵隐寺开山祖师为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南朝梁武帝赐田并扩建。五代吴越王钱镠命请永明延寿大师重兴开拓,并赐名灵隐新寺。</p><p class="ql-block"> 宋宁宗嘉定年间,灵隐寺被誉为江南禅宗“五山”之一。清顺治年间,禅宗巨匠具德和尚住持灵隐,筹资重建,仅建殿堂时间就前后历十八年之久,其规模之宏伟跃居“东南之冠”。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帝南巡时,赐名 “云林禅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灵隐寺座落在高峻葱郁的飞来峰,因为下着雨,整座山雾气缭绕,翠绿欲滴的参天古树,夹杂着虽是春天依然红艳的枫树,更显得绿的透彻,藤萝覆道,万树苍烟,层峦叠嶂间露出翘脚屋顶,清幽空灵之境寺遍布山中。</p><p class="ql-block"> 寺庙是讲佛之地,香烟袅袅升起,直入云天,使山麓更显得庄严清净。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这两句诗写的是年轻时就爱好深山幽谷的美景,所以竭力搜寻对景欣赏,洗涤尘世烦恼。</p><p class="ql-block"> 坐在条石上,把自己埋没在岧峣的山林里,耳边泉水叮咚,各种鸟低鸣着。因为不是周末又下着雨,那弯弯曲曲的小道上空无一人,藏在幽处的庙宇梵音悠悠,时不时有几声钟声回荡在山谷中。此时正在感受常建的“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描写的太贴切了。</p> <p class="ql-block">  灵隐寺主要以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法堂、华严殿为中轴线,两边附以五百罗汉堂、济公殿、华严阁、大悲楼、方丈楼等建筑构成。</p> <p class="ql-block">  飞来峰下有一条溪流,那是冷泉流出的幽深清澈见底的水流,冷泉掩映在绿荫深处,泉水晶莹如玉,在明净的池面上有一股碗口大的地下泉水喷薄而出,无论溪水涨落,它都喷涌不息,飞珠溅玉,景色幽深。</p><p class="ql-block"> 泉边建有一座亭子上书“冷泉亭”据说冷泉二字是白居易的手书,亭是苏东波续写。苏东波常带诗友来此游赏,曾经还在此断过“画扇判案”。</p><p class="ql-block"> 冷泉亭建于唐代,泉上原有五座亭子后毁于山洪爆发,冷泉亭是游客必来的景点,夏天用泉水敷面,凉彻心扉,在亭中小憩,想起曾经看过这里的一个传说:清朝末年的一个大学者俞樾,他是清道光年间的进士。同治七年他和夫人一起游历灵隐,来到冷泉亭小憩,看到亭上明代进士董其昌写的对联:“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俞樾夫人要求他作答,他不加思索的脱口答道:“泉自有时冷起,峰从无处飞来。”夫人听了不以为然,说着也作了一副:“泉自冷时冷起,峰从飞处飞来”。显得更加灵秀而有禅意。</p><p class="ql-block"> 来到灵隐一定要在亭中小坐,冷泉亭的幽僻,泉水的冷萦会让你情不自禁伸手去感受那清澈的泉水,希望它能洗去尘世烦恼和忧愁。</p> <p class="ql-block"> 灵隐寺在白居易的笔下“千峰万壑烟霞出,楼观森然如在画”。“静室几窗深竹合,花前一坐好禅多”。秦观笔下“壮观天成灵隐秀,幽谷人知净土深”。</p><p class="ql-block"> 深、幽、静、净、秀可谓是人间净土,堪比天台仙境,身在其中使人飘飘欲仙。终有无尽的烦恼,也被洗涤一尽,难怪有这么多人对高远幽深之处执着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  离开灵隐寺,爬了很高很长的阶梯来到法喜寺,有点后悔没有坐缆车,因为太累没有好好的看这个“万竹参霄,碧荫数里,寂然空谷,惟闻泉声”的法喜寺。</p><p class="ql-block"> 上天竺法喜寺坐落在北高峰的半山腰上白云峰下,初建寺于吴越时代。北宋名灵感观音院,南宋改为天台教寺。元代被毁重建,改名天竺教寺。元未明初,寺院又经历了一次被毁和重建,清代才改名法喜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里供奉的是白衣观世音菩萨,现在是网红打卡点,拍照,求姻缘都是最佳之处,林木森森,风吹幡动,梵音袅袅,古塔遥望,泉流潺潺。。</p> <p class="ql-block">  寺院建筑以大殿为主,另有三堂名白云、两峰、中印,三阁名云汉、应真、延桂,三轩名清华、竹屿、雪坡,及夜讲堂、植杖亭等。古寺前后左右有大悲泉、梦泉、蜥蜴泉、冽泉、孙公泉、幻应井、示现井、坐禅井等,其中乳宝泉水“悬乳如脂”,其峰遂名“乳实峰”。古寺院后有成片古桂飘香,故称“天香岩”。寺前白云峰馀脉,其冈如琴,故称“琴冈”。冈上修竹成林,宋时在中印峰、白云峰间取优土成冈,用“愚公移山”之意,命名“愚冈”。古人赞上天竺景色称:梵音重重,景色优美,你可以在佛祖面前,求一场心灵的净化。</p> <p class="ql-block">  法喜寺有一个石碑,那是弘一法师写的一幅作品,“莫向外求” 。他告诉我们佛教他讲究的是内心的觉悟,自我的觉悟,而不是向外祈求什么上帝,天神。就是求自己,佛主心中留,闭门即深山,内心能觉悟,见性能成佛。<span style="font-size:18px;">内心不觉悟再大的力量也是改变不了你。所以“莫向外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人一辈子所求太多,不能满足。而所求皆受其所困,得不到将生恨,恨会让你失去自我,失去自身,有求必有所失,所失皆非我所有。只有明白了痛苦和快乐都不是永恒的,才能做到淡泊名利,宁静自我。放下自我,放下一切,放空心境。就是让自己觉悟,自己完善自己,改变自己。</span></p> <p class="ql-block"> 站在法喜寺最高处,连绵起伏的群山万壑中夹着层层的屋檐翘脚,徒生一丝神秘的色彩,据说这里可以看见整个西湖,而杭州的任何一个地方都看不见法喜寺。</p><p class="ql-block"> 来到寺庙,应该是所有被尘世的喧嚣污染了的耳朵,最好的清净之处,这暂时的孤静是对心灵最好的荡涤,此时无欲无求,万物为我所用,万物又非我所有,一切皆空。</p><p class="ql-block"> 填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曲游春 游灵隐寺与法喜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灵鹫西湖北,雾罩山林翠,欣遇丝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叠叠青峰,露飞檐翘角,风摇枫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细水潺潺处。泉冷冽、乱珠狂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闻梵音、小憩亭轩,空谷袅袅禅语。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在叙。天竺寺旅。远望塔玲珑,钟罄声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苫盖浓荫,壑深藏密庙,桂香薰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安静修行苦。顿悟了、自求可否。</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这满山、绿叶溪流,怎离得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