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3年8月20日,5位平均年逾70的老友自驾两台车启程,开始了我们的东北游行程。从四川成都出发,经陕西、山东、河北、天津到达大连,先后游览了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部分地区,一路沿着鸭绿江、乌苏里江、黑龙江和额尔古纳河,驰骋于沃野千里的北大仓和呼伦贝尔大草原,穿越了大小兴安岭,到达中国陆上东极、北极和冷极,打卡众多边境口岸,参观抗战时期侵华日军在东北修建的三个军事要塞,领略大美白山黑水的代表性景点——长白山、镜泊湖、兴凯湖、五大连池、阿尔山,……。返程取道内蒙古、北京、河北、河南、陕西,顺道游览了承德避暑山庄、金山岭长城、殷墟博物馆、红旗渠等。</p><p class="ql-block"> 这次旅行是创记录的,全程途经10省(直辖市),历时46天,行程15000余公里,顺利返回成都。饱揽了祖国山川、江河、城镇、边疆的美景和人文历史遗迹,是又一次收获颇丰的旅行,而且也是对自己身体和心理的又一次检验。愿我们心不老,身体好,永远在路上!</p> <p class="ql-block"> D43,10月1日, 河南安阳林州市→济源小浪底黄河风景区(257公里)。</p> <p class="ql-block"> 雄伟的太行山脉</p> <p class="ql-block"> 黄河小浪底风景区位于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处,是黄河干流三门峡以下唯一能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我们首先参观了文化馆,以了解小浪底水利工程的基本情况。</p> <p class="ql-block"> 这是站在大坝对面看向大坝那边的视线,黄河已经不是我们在电视里看见的那般波涛汹涌,连水的颜色也不是黄色的了。</p> <p class="ql-block"> 近处的吊桥是原来通向大坝的人行桥,可能是因为安全的原因已经封闭,<span style="font-size:18px;">远处是</span>汽车过河的大桥,为了节省体力,我们选择坐景区的摆渡车去近距离观察大坝。</p> <p class="ql-block"> 小浪底工程是对上游的三门峡水电站工程失败的补救,主要是因为三门峡大坝原始设计的主要目的没有能够实现,大坝抬高水位后降低了流速,加速上游淤积,从而加剧了上游渭河地区的水灾。小浪底工程的设计和调度充分汲取了三门峡工程的经验教训。</p> <p class="ql-block"> 小浪底水利枢纽坝顶高程281米,正常高水位275米。小浪底工程由拦河大坝、泄洪建筑物和引水发电系统组成。</p> <p class="ql-block"> 听当地人说每年一次的黄河小浪底排沙泄洪是最壮观的,难得一见,站在河的对面身上都会被打湿,非常壮观,可惜我们来的不是时候。 </p> <p class="ql-block"> 下面两张是网上下载的小浪底排沙泄洪的照片,滔滔河水如万马奔腾轰鸣而泄。</p> <p class="ql-block"> 看不见壮观的排沙泄洪,那也得与大坝合个影表示我来过!</p> <p class="ql-block"> 这是当年施工的机械展示</p> <p class="ql-block"> 汽车轮胎比一个成年人还高,如今成为游客最喜欢攀爬体验的道具。</p> <p class="ql-block"> 这是小浪底大坝剖面,小浪底工程拦河大坝采用斜心墙堆石坝,设计最大坝高154米,坝顶长度为1667米,坝顶宽度15米,坝底最大宽度864米。坝体填筑量5l.85万立方米、基础混凝土防渗墙厚l.2米、深80米。其填筑量和混凝土防渗墙均为国内之最。</p> <p class="ql-block"> 雕塑广场,广场的中心是一座主体雕塑,由三根柱子组成,象征着“三足鼎立”,代表业主方(水利部小浪底建管局)、设计方(黄委会设计院)和施工方(包括外国承包和中国水电建设者)三方共同承担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中间的石头表示小浪底枢纽是以土石建筑为主的工程。</p> <p class="ql-block"> 小浪底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建设采用国际招标,以意大利英波吉罗公司为责任方的黄河承包商中大坝标,以德国旭普林公司为责任方的中德意联营体中进水口泄洪洞和溢洪道群标,以法国杜美兹公司为责任方的小浪底联营体中发电系统标。</p> <p class="ql-block"> 广场还设有6座高约6米的雕塑,代表设计、监理和一、二、三、四标的承包商。</p> <p class="ql-block"> 由一支巨大的黄色铅笔组成的雕塑,代表黄河水利委员会勘测规划设计院精心设计小浪底水利枢纽。</p> <p class="ql-block"> 这个“XECC”四个红色英文字母的雕塑,代表小浪底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它是小浪底国际工程的监理者。</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小浪底形成湖光山色、千岛星布、“高峡出平湖”的自然风光,使得小浪底景区同时成为由山水自然风光和水利工程组成的大型旅游区。</p> <p class="ql-block"> 好一幅江南水乡图画</p> <p class="ql-block"> 山青水绿,岸边垂柳,不是江南胜似江南!</p> <p class="ql-block"> 游览结束仍坐摆渡车回到游客中心驾车去酒店。</p> <p class="ql-block"> D44,10月2日,济源→三门峡大坝风景区(164公里)→虢国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三门峡大坝诞生于1957年,是我国在黄河干流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了解三门峡水利工程首先还是从陈列馆开始。</p> <p class="ql-block"> 三门峡大坝是一个争议比较大的水利工程,是在当时那个年代苏联专家方案的产物,建成后对黄河上游的陕西造成了严重的水患,后来经过多次改建三门峡水库的泥沙淤积问题才大为减轻。但是,黄河洪水泥沙并未得到完全控制,下游防洪仍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随着黄河下游河道逐年淤高,泄洪能力逐年下降,多年承担防洪减淤重任的三门峡水库已逐渐淤满,不能适应防御特大洪水的需要。为了继续保证黄河下游安全,“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方针出台,即要在三门峡以下兴建干支流工程拦蓄洪水,提高分滞能力,加大下游河道泄量,排洪入海。因此才有了1994年9月12日,小浪底主体工程开工。</p> <p class="ql-block"> 三门峡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十分关心工程的建设,曾多次来此视察。</p> <p class="ql-block"> 馆内的图片、文字和模型对多次改建的内容有详细介绍。如今,三门峡水利枢纽作为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环节,与小浪底、万家寨一起在调水调沙联合运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三门峡大坝应对泥沙淤积的探索实践,又无疑为国内外多泥沙河流的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如今“蓄清排浑”方式已被黄河小浪底、万家寨、长江葛洲坝等多泥沙河流水利工程成功借鉴。</p> <p class="ql-block"> 接着参观大坝</p> <p class="ql-block"> 从观景台俯瞰黄河,可以看见河中央的中流砥柱石和张公岛。</p> <p class="ql-block"> 坐电梯下到坝底</p> <p class="ql-block"> 穿过检修隧洞可以抵达黄河中的张公岛</p> <p class="ql-block"> 回望三门峡大坝</p> <p class="ql-block"> 三门峡大坝全貌</p> <p class="ql-block"> 矗立在大坝下游的中流砥柱、张公岛、梳妆台及黄河古栈道等历史遗迹都充满着神奇色彩。</p> <p class="ql-block"> 这边是泄洪道</p> <p class="ql-block"> 深入到张公岛,站在这里,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岁月的沉淀。</p> <p class="ql-block"> 传说大禹治水时,在三门峡谷一剑劈出三门——人门、神门、鬼门,三门峡也由此得名,而其治水之后留下了这块镇水石柱——中流砥柱。这座砥柱曾被唐太宗李世民赞誉,历经千年的风雨,依然屹立不倒。</p> <p class="ql-block"> 张公岛的由来也是一个流传了许久的传说。相传古代有个姓张的艄公,因看到船只过往三门峡谷时总会遭遇水祸,就在岛上结庐为庵,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为来往船只导航。后人感恩于他,将小岛起名张公岛。</p> <p class="ql-block"> 梳妆台基本已经被水淹没,枯水季节可以露出水面。</p> <p class="ql-block"> 与三门峡大坝合个影</p> <p class="ql-block"> 这才是我们心目中的黄河</p> <p class="ql-block"> 电梯上到坝顶俯瞰黄河两岸风光,只见青山连绵不绝,树木郁郁葱葱,黄河之水奔腾向前。</p> <p class="ql-block"> 三门峡大坝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区东北部,北邻山西省,西邻陕西省,大坝上立有一块界碑,此处就是真正的“一步跨两省”。</p> <p class="ql-block"> 黄河行船的引向标——朝我来</p> <p class="ql-block"> 所有照片均为手机拍摄,部分介绍性文字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