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江阴公安退休党总支开展"共绘新蓝图 银发谱新篇"主题党日活动

平等

<p class="ql-block">  2024年5月15日上午8点30分左右,江阴市公安局退休党总支一行26人乘坐大巴车,在陈年顺书记的带领下,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追寻前辈的足迹,前往无锡参观秦邦宪故居,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感受那段激荡岁月里革命年轻的红色青春。</p><p class="ql-block"> 一进故居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秦邦宪同志的半身铜像,铜像底座上面写了五个大字"秦邦宪烈士",铜像后面上方是周恩来总理的题词:"博古!你是为修宪草而粉身碎骨的,我记住,我永远记住。我敢向你保证:我们要为坚持完成一部民主宪法,建立民主中国而奋斗到底!"博古为人民而死,死得其所。博古的崇高品德和光辉形象,永远留在中国人民的心中。大家跟随着讲解员一块一块展板、一幅一幅照片、一个一个展柜、一段一段影像、一间一间展厅,目不转睛的聆听着烈士的故事,了解了一段历史、感悟了一种精神。</p><p class="ql-block"> 秦邦宪烈士的一生是为党奋斗、严谨博学的一生,我们感受到中国共产党革命的初心,认识到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对革命者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爱党爱国的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大家纷纷表示一定要坚定党的信念、永远听党话、永远跟党走。</p><p class="ql-block"> 秦邦宪(1907-1946),字则民,又名博古,24岁主持党中央工作,1946年4月8日,因飞机失事牺牲,享年39岁。秦邦宪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党的新闻事业的重要奠基人和开拓者,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秦邦宪同志毕生致力于追求光明与真理,他经济天下、锐意图新,不懈追求真理,他的一生是一代中国优秀知识分子心忧天下、曲折求索、英勇献身的缩影;秦邦宪同志终生执著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始终忠实于中国革命,忠诚于共产主义信念,矢志不渝;秦邦宪同志刻苦学习,儒雅博学,文采出众,他发表的文章、翻译的马列主义著作,影响了一代革命青年,对宣传和普及马列主义产生了重大影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聆听讲解</p> <p class="ql-block">🔻内部陈设</p> <p class="ql-block">🔻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文物历史:</p><p class="ql-block"> 秦邦宪1907年生在杭州,其在无锡的3处故居都不是他的出生地。其父从杭州退职后回到无锡,后因治病筹钱的将居住的祖屋卖掉了,随后一家借居在现在的崇宁路“既翕堂”。6年后又搬到了同城的吴氏老宅继续承租。这3处旧居在遴选成“秦邦宪故居”时也破费周折,最后选择崇宁路的这处理由是,保存的相对完好。秦邦宪故居位于无锡城中崇宁路112号。故居原是无锡地方名流、秦邦宪的族叔秦琢如的家宅“既翕堂”,建于清光绪末年。</p><p class="ql-block"> 整组建筑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群布局完整、青砖黛瓦、庭院抱厦、马头墙矗立,为一组典型的四进江南民宅。大门上方挂有原国家主席杨尚昆同志题写了“秦邦宪故居”匾额;进门后便是秦邦宪的铜像,背后刻有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薄一波同志抱病题写“秦邦宪生平事迹陈列”展名。现故居完全保存着原状,面阔三间,硬山顶,面积约89平方米,呈晚清江南民居风格。</p><p class="ql-block">内部陈设</p><p class="ql-block"> 1916年至1921年秦邦宪随其母居住在第四进西三间,计有平房三间,东厢房为书房、西厢房为卧室,中间为客堂,建筑面积89平方米,厅室摆放着旧式家具、旧式用品。秦邦宪在此居住6年,度过了他的少年时代。秦邦宪故居作为名人故居的典型代表,2002年被江苏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列入无锡市委、市政府名居系列工程重点修缮项目。现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纪念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名人名居参观地,对广大市民免费开放。为弘扬秦邦宪同志的革命精神,故居内举办《秦邦宪生平事迹陈列》展,展览面积400平方米。共分《勤奋读书立志报国》、《探求真理投身革命》、《临危受命历尽艰难》、《统战工作呕心沥血》、《新闻事业辉煌新篇》、《鞠躬尽瘁名垂千古》六个部分。陈列展共展出历史照片及实物资料二百余件,并运用了复原陈列场景形态、影像资料等陈列方式,真实、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秦邦宪同志辉煌的一生。</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