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5月初夏,又到家长进课堂时间。搓、捏、粘、揉、剪……,随着李楒怡、杺怡妈妈绘声绘色地讲解,传授给孩子们面食制作的手艺和非遗面食的传奇故事。</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学得有模有样,一双双眼睛闪烁着对非遗文化的浓厚兴趣,一双双小手在面团上创造出属于他们的指尖艺术。</p> 孩子们期待的实践环节来啦! 本次活动特由余姚市民政局、余姚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余姚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余姚市小卷毛公益服务中心联手蒸蒸日上手作给我们带来惊喜,带着我们的中国传统吉祥物——醒狮,一起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指尖非遗之旅! 醒狮,属于中国狮舞中的南狮。历史上由唐代宫廷狮子舞脱胎而来,五代十国之后,随着中原移民的南迁,舞狮文化传入岭南地区。明代时,醒狮在广东出现,起源于南海县。 我们热心公益、乐于为孩子们服务的家长后援团,感谢你们给孩子们高质量的陪伴,精细、周到的示范,充分放手给学生体验、制作。 这几天,来自宁波飞地的新疆库车市阳明小学的师生们也跃跃欲试,一同感受面团醒狮的魅力。 醒狮雄起,威风凛凛;鼓声隆隆,热血沸腾。这只醒狮仿佛穿越时空,从千年之前一跃而来。面团与醒狮的碰撞,就像童心与文化的激情相拥。看哪,千年的醒狮文化在孩子们的手中焕发出全新的活力,仿佛正在讲述着自强不息、勇往直前、坚强不屈的醒狮精神。<div> “哇塞,这只小狮子太酷了吧!”来自宁波飞地学校新疆库车市阳明小学的丁禹森不禁感叹到。真是一笑一颦间流露出无尽的童趣,一揉一剪间讲述着非遗的传奇。<br><div><br></div></div> 指尖上的“醒狮”,玩转非遗大舞台!这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还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更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了文化的种子。让非遗的魅力深深浸润童心,滋养童年时光,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阳光下焕发出更加绚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