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第一祠” — 寿安陈家大院

东溜达西溜达

<p class="ql-block">偶然看到一篇文章介绍寿安陈家桅杆,吸引我的不是文章的内容而是插图,次日,我们就到了实物前。</p> <p class="ql-block">三十六公里的路程,要不了一小时就到了停车场。</p> <p class="ql-block">近期大院搞活动,免费参观。</p> <p class="ql-block">远处的建筑,就是沉淀了百年历史文化的“川西第一祠” — 陈家大院。</p> <p class="ql-block">陈家大院,俗称“陈家桅杆”,只因门前那两根高耸的石杆看似像桅杆。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清同治三年(1864年)扩建,由陈宗典与陈登俊一同建造。陈宗典为武德骑尉,陈氏第八代子孙,陈登俊武举是陈宗典之子。后来大院终因年久失修而损毁,于1999年进行修复,2005年9月竣工。陈家大院是融住宅、宗祠、园林、书院于一体的建筑佳作,被盛赞为集传统民居与祠堂建筑之大成者,是川西现存规模最大的祠堂建筑,享有“川西第一祠”的美誉, 是省级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图源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开阔的广场上大院十分醒目,绿林、池塘、小桥等简单却精细的景观设计衬托了祠堂的幽静与雅致。</p> <p class="ql-block">庭前两根高耸的石柱旗杆,巍峨雄伟,有直冲云霄的气势。</p> <p class="ql-block">旗杆柱上高悬两斗,彰显家族的高贵身份和显赫地位。</p> <p class="ql-block">关于桅杆有不少疑问:此地并非水乡,为何竖船用桅杆状物。</p> <p class="ql-block">桅杆在其它地方则有不同的名称:石柱标杆、石旗杆、功利石甚至叫石龙旗杆,等等。它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产物、宗族荣誉的标志。只有在科场高中获得朝廷赏赐“旗匾银”后,族人才有资格在祠堂前设立旗杆以光宗耀祖。旗杆的长度、杆身的雕刻以及底座的样式等等,都会根据功名的级别高低和文武类别等因素决定,按律行事,不越雷池。</p> <p class="ql-block">旗杆上方形物叫旗斗,上宽下窄,酷似计量器具“升”(十合为一升,十升为一斗),寓意步步高升。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是否竖杆,杆上是否安斗以及安斗数量都有严格的规定。秀才贡生可有杆但无斗,举人单斗,进士双斗,状元三斗。如果遇四斗旗杆,则表明族人中有朝廷一品高官。同时,功名分文武,以旗杆顶部形状区分:文功名的旗杆顶部通常做成笔锋,武功名的旗杆顶部则做成刀戟形。在问及陈氏家族的功名时,工作人员回答说:“进士”。两斗,然也!</p> <p class="ql-block">基座的每块石夹都刻有浮雕,图案不同含义有别,浮雕内容典型地反映出传统文人士大夫的道德理想。</p> 官帽、玉带和石榴放置在船上,寓意“官代流传”;芦笙、花瓶,瓶中插有三戟,意为“平升三级”。 枫树、蜜蜂、一只猴骑在马背上,寓意“马上封侯”;枫树、蜜蜂,一只猴在树上挂印,寓意“封侯挂印”。 两只仙鹤飞向太阳的图案,意为“指日高升”;莲花、青稞和一只鹭鸟,象征科举考试“一路连科”。 一只仙鹤立在潮水中的暗礁上,象征“一品当朝”;猴子背猴子、枫树和蜜蜂,寓意“辈辈封侯”。 <p class="ql-block">基座下是否磐石垫底,垫石为方为圆、方形的边数也有讲究。</p> <p class="ql-block">陈家大院的方位属于坐西南朝东北,中轴线跟大门的主轴线稍稍偏离且微带夹角。</p> <p class="ql-block">一反传统的坐南向北,而变成坐西朝东,有人说这是对道家文化的信奉和崇拜所致,紫气东来,乃祥瑞之兆。</p> <p class="ql-block">大院大门为单檐悬山式,对称的八字墙,一对石狮左右蹲守,正中漆黑的大门上悬挂着“陈氏宗祠”匾额,门后是六扇雕花隔扇组成的中门。</p> <p class="ql-block">按儒家的等级观念,这道门应该供五品以上的高官贵人进出,其他人只能从两侧边门出入。</p> <p class="ql-block">两边墙面上有浮雕石刻,檐上有花鸟彩绘,光彩夺目。左右墙的中心各有用精湛的浮雕技法刻的“福”和“寿”字,四角镂空图案,工艺精湛、雍容奢华。外面封火山墙上分别刻有“观物”“见宾”四个字。“观物”就是与自然对话,出自北宋邵雍的《观物内篇》。“见宾”表示客人来到屋下,即宾客到门。</p> <p class="ql-block">门前石狮一对,雄狮爪下踩球,雌狮爪下踩幼狮,两座石狮既可辟邪又显祠堂的尊贵和威严。</p> <p class="ql-block">大门的背面,隔扇上挂着六个与前面同样的“福”字。</p> 进门的右边有玻璃展柜,讲述陈家大院的由来及建筑特点。 陈氏家族原聚族居于重庆璧山县周家场磨滩西坝,几经搬迁至温江,乾隆年间迁入现址。至第八代孙陈宗典及其子武举陈登俊建陈氏宗祠,门前竖立两根双斗桅杆,故名陈家桅杆。<br>陈氏先祖一心向往成都平原的优裕自然条件,作为自己的安身之所,在璧山县居住十余年后,于乾隆初年从璧山县迁到新津县西河白鸿嘴。<br>乾隆年间再次从新津县迁居至温江王高坎置业,而后又搬迁到现址。至此家业兴旺,后人功名显赫,成为富甲一方的名门望族。 <p class="ql-block">解放后历经乡政府、学校、养老院入驻,并且在那特殊年代惨遭红袖标人士的肆虐,损毁严重。近年政府高度重视恢复文化文物风貌,陈家桅杆才重获新生,1985年被列入成都市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开始修复,2005年竣工。</p> <p class="ql-block">大院布局简单明了,共分三个部分:中间是前后三重住宅;西北部分是小花厅;东南部分是大花厅。</p> <p class="ql-block">小花厅的“翠柏山房”</p> <p class="ql-block">大花厅与小花厅遥遥相对</p> <p class="ql-block">正中主宅位于大龙门之后,是体现祠堂和住宅功能的主体建筑,为三进院格局。建筑左右对称,布局严谨,主次分明,陈设布置中规中矩,整齐刻板,规整严肃。</p> <p class="ql-block">第一进院是前厅,一般是接待外客的区域,梁上有彩绘文字“同治三年嘉月廿日立”,记载了房屋建造时间。</p> 门楣上方悬挂“皇恩祖德”牌匾,忠君报国的思想表露无遗。 一进院内的情景 <p class="ql-block">第二进院,也叫中堂,是家族议事和举行重要聚会、执行家法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二进院通体黑色,素面无雕饰,庄严肃穆。前面门柱有楹联“高文典册垂家法,茂矩隆规立世程”。</p> <p class="ql-block">正厅横匾“恩沐九霄”下的一面屏风上,供奉着的金色麒麟巨幅图案,两边有“福”“寿”两个大字。</p> 第三进院即后寝房屋,布局左右对称,寝堂、起居室整齐有序,两侧有耳室、厢房,为主人日常生活起居场所。三进院色调与二进院迥然不同,梁枋撑弓门窗等所有木构件均为朱红色调,雕饰各种吉祥如意图案,窗户为几何形纹样。 <p class="ql-block">寝房屋的背面,十分的庄严肃穆。</p> <p class="ql-block">三进院后面是陈家大院里地势最高的建筑物 - 祭祖台,也称为寝庙、家庙。是一栋两层的单体建筑,用于家族供奉、祭祀祖先。每逢重要节日,全体族人都要在此举行宗族祭祀活动。</p> <p class="ql-block">第二层平台正中塑祖宗神像、立先祖牌位,两侧墙上有二十四节孝图。</p> <p class="ql-block">第一层平台下方设有一间家法室,即禁闭室,用于惩戒触犯家规的族人。</p> 两侧耳室用于存放祭器、供品等祭祀用品。 <p class="ql-block">小花厅,前后由翠柏山房和忠孝祠组成。翠柏山房又名惜阴斋,是陈氏家族的书房和私塾。</p> <p class="ql-block">除正规读书教育外,翠柏山房也是对子孙进行“族规”、“宗规”、“家规〞教育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石门不大,门柱两旁刻对联一副:“就屋安梅绕泉种竹,临风舒锦负旭钞书”,恬淡闲适的生活理想昭然若揭。</p> <p class="ql-block">门小内厅大,正厅中央供奉孔子画像,两侧书有对联:“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p> <p class="ql-block">翠柏山房正厅两旁各有一个天井,一个名为“安心处”,一个名为“别有洞天”。</p> “安心处”为主人修身养性的地方,私塾学生有过错时也在此“面壁思过”。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别有洞天”则为主人及来访文人雅士吟诗作赋、抚琴弄墨之地。</p> <p class="ql-block">小天井内的诗词:“春花开得早,夏蝉枝头噪,黄叶飘飘秋未了,白雪纷纷冬又到。叹人生容易老,到不如,早清闲,乐逍遥。虽不能成仙了道,亦不至混俗滔滔。”显出主人淡泊明志生活态度。</p> <p class="ql-block">“别有洞天”后通忠孝祠。</p> <p class="ql-block">忠孝祠,记载陈氏宗族历史及祭祖的场所,风格简洁庄重。院内龙头石拱桥,精巧别致,壁上有石刻宗谱、祖籍、派衍,是了解陈氏家族史的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正面墙上镌刻祖籍、祖训、派衍。</p> <p class="ql-block">正墙两侧地上竖立皇帝圣旨碑,同治四年,陈登俊任职兵部差官,因功勋卓著,同治帝颁发两道圣旨,封赏其父亲陈宗典为武德骑尉,锡之诰命,母亲方氏为宜人,并对其祖父陈纲和祖母徐氏进行了追封。这两道代表了陈氏家族显赫与荣耀的圣旨以满汉两种文字对照刻石,立于忠孝祠,供子孙世代祭拜。</p> <p class="ql-block">忠孝祠内的石桥、水池、金鱼。</p> <p class="ql-block">对小花厅相对的大花厅,为主人休闲、会客之处。</p> <p class="ql-block">大花厅为单檐歇山式,由两道牌坊门亭云馆和爱吾庐围合而成,是陈家大院建筑群最为精美的地方。(此图源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后照壁上有“秉心塞渊”四个大字。意思是:内心充实、深沉。出自《诗经·鄘风·定之方中》。</p> 后照壁背面有晚清著名经学家、书画家黄云鹄书写的一首词的残缺部分“……莫以岁云暮,当极观太无,早回头,勿忘旧,路遥天远,乐还本始初”,表达了归隐避世的情怀。 <p class="ql-block">大花厅装饰有各色各式木质雕花,门窗、梁柱、屋檐、墙裙,雕刻有各种吉祥图案,正中是十二幅木刻彩绘屏风,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院中还有有戏台,四围是走马转阁,雕梁画栋,曲折回环。马转阁是带有回廊或走廊的楼阁式建筑。</p> 花厅筑有亭、阁、游廊、水榭、鱼池、假山等。 两道牌坊门:爱吾庐亭云馆 <p class="ql-block">爱吾庐语出晋代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的五言诗《读山海经》“众鸟欣有托,吾也爱吾庐”。门柱篆刻楹联“烟开翠幌清风晓,花扑玉缸春酒香”。<br></p> 亭云馆,取自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徵明的书斋名。门柱篆刻楹联“圭璋博古松柏延年,诗酒娱情林泉养性”。 <p class="ql-block">祠堂园林小景。</p> <p class="ql-block">“进则儒,退则道,隐则佛”。陈家大院,一座实物建筑,一座上层建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