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篆书还没学够,就一脑袋扎进了隶书。隶书始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看过一期电视节目,介绍居延汉简。现在看起来隶书优雅庄重、一波三折,写起来得沉下心,耐住性子。但它曾经就如我们现在的简体汉字一样,是汉代祖先们传家书、写公文、记账簿的日常文字,生动而鲜活。</p> <p class="ql-block"> 肥致碑,按字贴上的说法,刻于东汉建宁二年。此碑属于纪念性质,立碑之前肥君已经飞升多年。因此,立碑者并无悲悼之意,而是怀着羡慕崇敬的心情记述肥致生前的功德事迹。但陈老师给我们讲的更为严谨,从出土时间和碑文内容来看,疑为民国年间古董商人所造。因为掖庭待诏这个官职与碑中显示年代不符。我更认同老师的说法。碑志文么,从根本上有一个纪实的功能,碑文上写的在枣树上住三年,须臾之间到蜀中取生葵,都不合常理。要说行云布雨,这要赶巧了是可能的。不到半天的功夫,洛阳四川打个来回,顺丰也做不到啊。</p><p class="ql-block"> 虽然今人不大信,但是立碑者既然敢这么说并且刻于碑上,意图引领教化后人,不管肥君和他的事迹本身是真是假,起码在立碑者看来,是有人相信的。说明当时他认为东汉时期修道一途在社会上还是有市场的。</p> <p class="ql-block"> 抛开碑的年代和事迹真假不说,且说字。从书法角度,老师给予了肥致碑很高的评价。整体风格方正整齐,收放自如。字形偏扁,字距大于行距,古拙厚重,方圆兼备,却又富于变化,隐隐透着灵动随性。在临习书写的时候,甚至能感觉到执笔者心情是愉悦而放松的。</p> <p class="ql-block">肥致碑学完后,老师教授了我们很多对联和古诗常识,也带领大家进行了一些创作,同学们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作出了很多精彩的对联和诗句。要说背诗,我那三岁的小侄孙子,还没上幼儿园,都能张口就来一首“鹅,鹅,鹅。。。。。。”,但要说这诗里的门道,平仄押韵,起收粘连,现在大多数人都不懂了。当然,我也不懂。我们很幸运,因为我们老师懂。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们对诗词楹联有了更多的认识,也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很多人或借或买,开始阅读相关的书籍。</p> <p class="ql-block">下面是老师写的。不爱拍照的弊端,跟读书一样,就是用时方恨少。</p> <p class="ql-block">学书法将近一年半,深感书法文化博大精深,勤奋、天赋、良师缺一不可。良师已得遇,但自己天赋实在欠缺,也够不上勤备。目前也就是落个自娱自乐。希望自己以后继续努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