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别五十载 难忘母校情

记忆

<p class="ql-block">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前太阳升,伴随着这熟悉的歌声,将我们拉回二一学校.....</p> <p class="ql-block">五十年后师生再相聚,</p><p class="ql-block">50年前,我们怀抱各自的少年梦想和向往,有缘相聚在北京昌平二一学校。三年中学同窗共读,有幸承受母校老师的培育和教化。在这片孕育知识才情的沃土上,我们携手并进,留下一串串感人的青春乐章。从相识到相知我们情同手足,共同走进了一段人生最清洁美好的时光,度过了充满热血和激情的三年青春岁月,金色的年华,难忘的岁月,纯净的友情,欢乐,喜悦,凄怆,那逝去的中学时光,让人如此眷恋,难以割舍,魂牵梦绕,一切一切仿佛就在昨天,至今不能忘却。</p> <p class="ql-block">制作这个美篇之前,从过去收藏之中找到一些同学们学校时老照片,帮助我们回忆学校时那些美好时光。岁月匆匆,一晃当时那些懵懂少年都已过花甲之年;且行且珍惜;回忆总是幸福的,这张照片是我们毕业照(1972年11月)。当时学校叫二一小学;我们上的是初中班,直到我们毕业后学校才改叫二一学校。</p> <p class="ql-block">通过这些照片清晰地看到那个年代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手捧红宝书是那个年代的标志,这张照片非常珍贵,具有收藏价值!</p> <p class="ql-block">我们是毛主席的红卫兵,我们这代人最不幸的就是赶上了文化大革命,年少无知,不知道知识的重要,跟着大一点孩子的屁股后边闹革命,耽误了更多的学习,错过了学习知识的年龄。</p> <p class="ql-block">年代久了,名字也叫不出了,但通过照片还是能想起你.....</p> <p class="ql-block">照片中于近同学没毕业就去了兵团,下边两位同学北京效区插队。</p> <p class="ql-block">一身绿军装是当时部队大院子弟标配。</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72年毕业后,1994年首次组织的老师同学聚会;那次聚会盛况空前,教过我们的五位老师和在北京的同学基本都参加了。</p> <p class="ql-block">照片左起:语文老师吕道秋,英语老师盛蔼伦,物理老师王智平,数学老师王英华,化学老师崔凤云。王英华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p> <p class="ql-block">毕业二十年后的思念,二十年的牵挂,让我们渐行渐远的身影又回到彼此的双眸,让久别重逢的惊喜催化我们感情的勾兑。</p> <p class="ql-block">二十年后的相聚,架起了重温友谊的桥梁,心还是那么近,情还是那么浓,笑还是那么甜,话还是那么多。</p> <p class="ql-block">馒头山见证了我们的成长,大课间或者体育课都会组织大家去攀登馒头山;登山回来又继续上课。儿时的回忆总是那么美好!</p> <p class="ql-block">四位女同学身后就是我们的教室,小学中学都在这里读书学习,记得学校叫二一小学,后来有了中学又改叫二一学校!如今老教室已拆改建成教学楼。</p> <p class="ql-block">忆往昔,当时的同学都已到了花甲之年,但见到教过自已的老师,还会流露学生时的天真和与烂漫,一个多么难得的日子,邀请到我们初中的老师,王智平,盛蔼伦,崔凤云,欢聚二一学校,守望五十年 今朝喜相逢</p> <p class="ql-block">王智平老师离开二一学校后进入延安大学,几十年难舍二一同学情, 王老师对这里有着深厚的感情,这次聚会也是在王老师的倡议下,由我们下届同学发起并组织的。这次王老师携夫人专程从延安赶来,回到母校,也是对往事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图片中这款产自革命圣地延安的小米,是敬爱的王智平老师特意让家人快递到北京李锐力同学家里,之后她全部分发给了大家,情意深重!”</p> <p class="ql-block">七四届的同学与崔老师交谈,</p> <p class="ql-block">老师亲切的寻问同学们毕业后的状况。</p> <p class="ql-block">老师,你还认识我吗?离别时间太久容颜早已改变,老师想不起你是哪位同学了!</p> <p class="ql-block">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不知不觉中,校园一别已有50载,世间有这么一种情感,虽然不能时时相聚,但却能一见如故,这就是同窗之情!</p> <p class="ql-block">再也见不到儿时的学校容貌,新的教学楼取代了低矮的平房,学校原先大门也已不见!</p> <p class="ql-block">王智平老师和夫人学校门前留念,</p> <p class="ql-block">岁月催人老,人生如过客,曾经的追风少年, 现在都变老了。</p> <p class="ql-block">曾经的营房今还在,儿时的我们就在此成长,</p> <p class="ql-block">1954年建院时的办公大楼至今还在!</p> <p class="ql-block">新的办公大楼,建在老办公大楼的东侧。</p> <p class="ql-block">李小果同学把我们带入大院的生活,兼职做回讲解员!</p> <p class="ql-block">教诲如春风,师恩似海深。我们尊敬的三位老师来了!为本次聚会增添了无限光采!</p> <p class="ql-block">七二届同学和老师合影。</p> <p class="ql-block">七三届同学和老师合影。</p> <p class="ql-block">七四届同学与老师合影。</p> <p class="ql-block">在这风和日丽的夏日时节,我们二一学校三届师生代表相济一堂,在这里回忆往事、畅叙友谊;在这里交心谈心、互致问候。</p> <p class="ql-block">再回首,是一串充满酸甜苦辣的昨天;昨天,有我们在课堂上的争论;昨天,有我们在球场上的奔跑;昨天,有我们在考场上的奋斗;昨天,有我们在烛光中的歌唱。昨天,多么美好,多么值得回忆!</p> <p class="ql-block">这次聚会邀请来三位老师,她们是教化学和政治的崔凤云老师,教英语的盛蔼伦老师,教物理.地理的王智平老师,我们的语文老师吕道秋老师因病去世,班主任数学老师王英华因身体原因也没有来,非常遗憾!</p> <p class="ql-block">母校情深难割舍 再续前缘共追梦。</p><p class="ql-block">虽然我们教室那排排平房不见了(取代它的是教学楼),但还能依稀记得往日的身影和课堂上的欢歌笑语,寻找着当年的足迹和不断清晰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情怀依旧深。阔别多年的校友们虽已是花甲之年,但重聚母校,欢聚一堂,共叙同窗之情,畅谈师生情谊,追忆美好时光还是让他们心潮澎湃,激动不已....</p> <p class="ql-block">李小果代表七二届同学为老师们献上鲜花,感谢她们对我们的培育和教诲!</p> <p class="ql-block">时光荏冉,岁月如歌,回首同学生涯,我们不仅收获了学业,更收获了友谊!回顾那青春燃烧的岁月,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亲切!同桌的笑声记忆犹新,老师的教诲至今难忘!</p> <p class="ql-block">相聚是短暂而又愉快的,在充满激情的聚会之后,互道珍重,又要各奔东西了,之后又将是长长的别离,但友情的芬芳会给我们平淡的生活增添一缕和煦的阳光。数十年聚散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走上社会,方知校园生活的美好;经过洗礼,才知道唯有同学友情的可贵。</p> <p class="ql-block">本次活动的策划人之一李锐力同学主持了这场谢师活动!</p> <p class="ql-block">代表七三届同学发言蔡立国同学致词,时光流逝了我们童年的纯真,岁月启开了我们少年的懵懂,时光流逝,岁月如歌,转眼间,我们走过了五十个春、夏、秋、冬。今天我们又欢聚在母校,共寻纯洁浪漫的时光,找回失落的梦想和记忆。</p> <p class="ql-block">七四届学生代表孙玉发言。</p><p class="ql-block">人生能有几回博,人生又有几个50年?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祝老师身体健康!长寿!</p> <p class="ql-block">邱民同学代表我们班(七二届)全体同学为老师们献上一首歌:老师,我想你!</p> <p class="ql-block">一首《老师我想你》勾起尘封几十年的记忆。</p><p class="ql-block">一首《老师,我想你》唱出了对老师的一片深情。</p><p class="ql-block">邱民同学动人的嗓音,深情的演唱,唱哭了年迈的老师,泪水打湿了沧桑脸庞!</p><p class="ql-block">老师我想你</p><p class="ql-block">你是我最美好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崔老师特为本次聚会写了一首诗:同学相识五十载,重整行装迈向前,心里有缘来相聚。二一学校换新颜,庆祝故友永康健,今至创新在前沿。</p> <p class="ql-block">盛老师发言摘抄:我讲二句,第一句感谢,感谢组织策划聚会的同学,感谢参加聚会的同学,第二句看到你们都长大了,我很高兴,我今年八十,我争取多活几年,能看到你们成长,能参加下一次师生聚会。</p> <p class="ql-block">盛老师的把发言开成了新闻发布会...</p> <p class="ql-block">王智平老师操着那口陕北口音,把我们拉回了50年前,由于王老师的那一口陕北腔,成为同学们模仿的对象,经常被那些顽皮的男同学气得不行!王老师携夫人特意从延安赶来北京参加二一学校七二,七三,七四届师生聚会!</p> <p class="ql-block">回首往事,仿佛就在昨天。简陋的教室,装载着了我们的孜孜不倦。</p> <p class="ql-block">听王老师的讲话,瞬间把我们带回了初中时代,还是那口陕北音,还是那么的亲切!</p> <p class="ql-block">记忆似乎停留在了过去的时光中,那种青春和朝气又一次的来临,</p> <p class="ql-block">不知不觉中我们已走过五十个春秋,从一群顽皮的孩子,变成了两鬓染霜的老年人。时光荏苒风华在,银发学子返校园。</p> <p class="ql-block">我们欢聚一堂,抚今追昔,我们举杯同庆,放歌舒怀。</p> <p class="ql-block">青山在,人未老,同学情正浓;岁月增,水长流,情怀依旧深,岁月悠悠。</p> <p class="ql-block">数十年聚散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走上社会,方知校园生活的美好;经过洗礼,才知道惟有同学友情的可贵。</p> <p class="ql-block">同学是一生一世的情缘,同学相聚并非展示仕途得意、生意兴隆的舞台,而在描绘经历了风雨沧桑的那道彩虹,重温那充满梦想的花样年华,叙说那份纯真的师生友谊,分享成功的喜悦,安抚受伤的心灵,</p> <p class="ql-block">岁月虽远,但情正浓,让我们把握和珍惜这次难得的相聚,重叙往日的友情,倾诉生活的苦乐,互道别后的思念,尽享重逢的喜悦。</p> <p class="ql-block">美好的中学时光,恰似流光溢彩的画卷,烙在我们记忆的深处。往事如烟,温馨如昨,相聚使我们重温起那一同走过的日子,回忆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历久弥新,永不褪色!</p> <p class="ql-block">我们欢聚一堂,抚今追昔,我们举杯同庆,放歌舒怀。</p> <p class="ql-block">老师那张饱受沧桑的脸,承载着对往事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王老师你还记得我吗?杜晓同学走向前来与老师打招呼,</p> <p class="ql-block">岁月如梭,弹指一挥五十载,昔日风华正茂的少儿郎如今已两鬓斑白,你是杜晓,虽然数十年未某面,但老师还是能叫出他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邱民招待着这位老者,他是崔老师的爱人国防工业的专家,这次是专程陪崔老师来参如二一学校师生聚会。</p> <p class="ql-block">七二届的孟鲜,俞京科同学与老师亲切交淡,</p> <p class="ql-block">余涵燕,柴宁同学和老师亲切交谈。</p> <p class="ql-block">师母我敬你一杯酒,照片中这位白头发的老人,她是王智平老师的爱人,陪伴王老师从延安赶过来,</p> <p class="ql-block">岁月无情催人老,光阴似箭白发生.流年烟雨成过往,红尘尽处是离殇。崔老师特为这次聚会写的一首诗。</p> <p class="ql-block">欢乐的时光无法永留,依恋的身影终将远去。为了珍藏这美好的时光,留下难忘的记忆。特为此师生聚会做了这篇专题!</p> <p class="ql-block">最后特别介绍七三届李锐力同学,本次二一学校三届校友与老师们师生聚会,与李锐力同学发起策划和组织有很密切的关系,最初是王智平老师联系了她,王老师想二一学校和同事了,想那些他教过的同学,想要见见大家;得到老师的信息后,李锐力马上联系了他们班吕萍,蔡立国二位同学,开始策划这次师生会;决定举办一届前无古人的一次盛会,他们先后联系了七二届,七四届班级微信群主,通过微信把信息传递出去,这样就有了三届同学与老师的师生见面会,为了能够举办这次聚会,这三位同学不辞辛苦两次来防化研究院和二一学校落实集体进校有关事项,最后取得院办和二一学校同意,才有了这次重回母校(二一学校)的师生见面会。感谢李锐力,感谢吕萍,感谢蔡立国这三位热心的同学!最后也感谢老师和到会的同学们!!!</p> <p class="ql-block">不要问我们何时再相逢,也不要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我们期待着下一次的重聚,期待着到老的时候,还能象今天一样年轻!</p> <p class="ql-block">照片提供:七二届聚会同学</p><p class="ql-block">拍摄地:昌平二一学挍,阳坊大都饭店</p><p class="ql-block">美篇制作:记忆</p><p class="ql-block">时间:2024.5.12</p><p class="ql-block">美篇制作当中得到了邱民同学的大力帮助,再次感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