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哥说的对</p><p class="ql-block"> 我的表兄名叫夏山河,是大姑母的第三个孩子,平时我们称他三哥。他是一位画家,特别是他画的老虎堪称完美,人民美术出版社两次出版发行他画虎的画册,是对他画功的肯定。作为画家,他有敏锐的观察、细致精准的造型能力,更有浓淡相宜的笔墨表现能力。他笔下的老虎虎虎生威、具有独特的人情、生活气息,使人赏心悦目、百看不厌。而我重点要说并不是评价他在作画上的成就,而是他在人生哲理上的大彻大悟、指点迷津,他的一句话点醒我在敬老孝亲过程的一些消极因素。</p><p class="ql-block"> 2014年4月,年届八旬的母亲因病住院治疗后,由于脑萎缩等原因不再独立居住,分别随我三兄弟生活。2020年4月后因疫情影响,母亲长住杨凌分别由我姊妹六人专程照顾。2022年底疫情放开后母亲不幸感染新冠、导致双腿不能下床了。更严重的是新冠导致她的认知能力极速下降,脑子糊涂到连我们都不认识了。十年来,三哥三嫂多次看望过我的母亲,还留钱赠物,并鼓励我们好好尽孝。去年国庆过后三哥打电话说他与三嫂准备来看卧床不起的妗子(我妈),我知道三哥已近耄耋之年、且腿脚不便了,于是我说:“妗子如今不认识人了,脑子完全糊涂了,您就别跑了”。三哥回到:“妗子不认识我可我认识她,她糊涂了哥不糊涂”。当天,三哥三嫂乘专车来到杨凌看了母亲。前几天的5月12日,三哥又打电话祝愿妗子“母亲节快乐”。</p><p class="ql-block"> 说真的,我姊妹陪伴母亲十年来,由于母亲的智力逐渐混乱,认知错误越来越多,我们、特别是我的忍耐程度有所下降。这一年多除了照顾母亲的吃喝拉撒、起居卫生外,对母亲的其他方面的需求大不如前。三哥的“她糊涂哥不糊涂”唤醒了我,三哥的“母亲节快乐”再一次触动了我照顾母亲时的愧疚之心。在三哥的感召下,再看到病卧在床的母亲,细听她不着边际的絮叨也不再烦躁了,她说错的话不再纠正……陪伴、倾听、顺从她的思维将更加成为我们的常态。虽然她偶尔的胡言乱语与无中生有看似无趣,但透过现象仍能看出她骨子里最原始、最本能的善良与慈悲品行,她的发火怒骂都与助人为乐有关……每每听到母亲在她的世界里说东道西时,不由得让我想起母亲几十年来为我们所做的点点滴滴,想起母亲在家身份的多样性、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母亲是我原生家庭依靠的支柱:我们小的时候,父亲长住学校,一直陪伴我们的只有含辛茹苦的母亲。我们在家总能看到她从早到晚忙前忙后脚手不停。她在,我们就有主心骨、安全感,晚上有她陪伴我们睡觉就踏实。家,因母亲的付出而感到幸福温馨。</p><p class="ql-block"> 母亲是一位厨师,再简单的食材,在母亲手里,都能成为可口的美味。她做的“懒油饼”层多酥脆,特别好吃。而在那个缺粮少菜的年代,要维持一日三餐实属不易,粗茶淡饭她也变着花样吃出了大餐的味道。我姊妹健康平安的长大成人,离不开母亲细心入微的养育。</p><p class="ql-block"> 母亲是一位家装美容师:家里的窗户上,贴有母亲闲时熏染、剪、刻、精美耐看的窗花;门帘上有母亲用各色丝线刺绣的精美图案;屋内布局合理、整洁干净;灶台与外墙墙壁也被母亲用黄粘土加水混溶成“涂料”均匀涂抹使得土房生辉。院落卫生和谐、恬静舒适。</p><p class="ql-block"> 母亲是一位超级保姆:一个人要抚养六个孩子,没有任何人帮忙,更没有条件去雇佣月嫂、保姆,繁重的家务她得安排妥当,一手辛辛苦苦拉扯我们长大。来不及歇息,在时间的流逝中,她还帮我带孩子甚至带孙子。亲情的力量总能看到她疲惫过后的快乐。</p><p class="ql-block"> 母亲是一位胆大心细的“大夫”:困难时期出生的我们,由于体质较弱,不时会有个头疼脑热的现象。轻的她按症状按摩、热敷、冷敷,会烧蒜止拉肚子……她学会了肌肉注射,且手轻进针快。家里还有个卫生盒,她一度成为村上的义务注射员与接生员。</p><p class="ql-block"> 母亲是一位心灵手巧的裁缝:纺线织布、量体裁衣是母亲的拿手活儿。我姊妹在20岁以前身上穿的、床上铺的盖的都出自母亲之手。我上师范穿的黑色中山装,就是母亲自织自染、自剪自缝的土布做的。村上人说母亲儿女双全“命好”,所以许多老人的寿衣、男婚女嫁的婚被嫁妆、小孩满月活儿等等,都请乐于帮忙的母亲领头缝制。</p><p class="ql-block"> 母亲是干农活儿的行家里手:父亲身体不好,我家又是缺粮短款户,我们小时帮不上啥忙,田间地头常常能看到母亲的身影。生产队为照顾缺劳户常派活给母亲,她总是全力以赴从不言苦。她割麦子快而干净,锄地施肥、点种务棉、旋筛子簸簸箕等等,肯定是农村妇女中的佼佼者。</p><p class="ql-block"> 母亲的“胃”里装满爱:好吃的给我们,饭欠她“肯定”吃饱了,剩菜剩饭留给她自己。爷爷在世三餐做啥饭得问爷爷,父亲在时她问父亲,我在家时她问我或弟妹们“想吃啥”?唯独没有她自己。餐桌上没有她的身影,灶房灶口拉风箱的的凳子上,是她待时最长的地方。儿时看到母亲夏季会将食物盖好放到空桶下井到接触水面(类似冷藏),那是她为我们存放的美食。</p><p class="ql-block"> 母亲是一位对佛教有信仰的人:年轻时没时间念佛,但她积极参与村上佛事活动,她的善行善举说明心中有佛。我们成家后她有时间认读佛经,“大悲咒”等名篇很快熟记于心。后来更有时间去了普陀山、峨眉山,南海观音,省内许多佛寺也朝拜过。她的善心善行留给我们的都是正能量。</p><p class="ql-block"> 母亲是我们人生路上的导师:人的一生,受母亲的影响最大。我的母亲生长在具有1384年历史的古县城,虽然她认的字不多,但眼睛看的、耳朵听的、亲身参与的事都与古城传承的礼仪有关,加之母亲记忆、理解、悟性好,明事理、懂人情,言传身教、身正为范。是我们在人生路上的好榜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母亲对我们的影响是巨大、长久的,眼下虽然病卧在床,但思维混乱中的关心、照顾人的习惯一点儿都没变。亲邻们去看她她是认不出对方了,但总会招呼快坐到“炕上”,问冷不冷或暖不暖,边说边手抓床边想起身要去给客人倒水、做饭……</p><p class="ql-block"> 母亲是老了,是糊涂、不能动了。我们长期伺候的耐心也有些松动了,是三哥的话触动了我们,使我们更加清醒的认识到:只有努力尽孝才能回报母恩、爱才不会褪色。只有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时光,才不会留下遗憾!</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16年母亲节,母亲收到了孙女送的花束💐</p> <p class="ql-block">气质不凡、画工精美的三哥</p> <p class="ql-block">2017年三哥三嫂参加母亲的生日宴时合影</p> <p class="ql-block">三哥画的老虎威风凛凛</p> <p class="ql-block">三哥送我的《阖家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