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干半岛三国游记

活字典

<h1><b style="font-size:20px;">导语:</b></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4年4月,我跟团旅游,靠着车轮和我的脚步,丈量了巴尔干半岛三国——塞尔维亚、黑山、波黑。本次行程为时10天7晚。武汉联程,北京出游,盘缠1.65W碎银。</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因为不冷不热的季节、春节和五一节之间旅游淡季的窗口期,加之三国免签证,也就促成了我这次出游的选择。</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提及塞尔维亚、波黑、黑山三国,朋友圈有的人或不太清楚。但只要说到南斯拉夫,我们同龄人应该很熟悉了,这3个国家就是南斯拉夫裂变6国中的3个。</span></h1><h1><b style="font-size:20px;">【南斯拉夫】</b><span style="font-size:20px;">当年南斯拉夫的国土面积不及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零头除以2,也就是25万多平方公里。但那毕竟还是两位数。如今“分家”后的6个国家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波黑、北马其顿、斯洛文尼亚、黑山6个国家、各自面积都只是个位数了,最大的有8万多,最小的仅有1万多平方公里。</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南斯拉夫也可以说是“一分为七”了,“老七”就是闹独立的科索沃,联合国一直不承认,但100多个国家却与其建交了。</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这个旅游团是10人小团,其中大多为北京游客,仅我一人为武汉的。一辆奔驰中巴车伴随了我们的整个团期。</span></h1> <h1><b style="font-size:20px;">【巴尔干】</b><span style="font-size:20px;">位于东南欧,土耳其语意为“山脉”。欧洲的三大半岛之一,曾经包括四个国家: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本人这次“脱岗”旅游,孙子放学时被人问及他爷爷怎么没来接,给予的回答是:“他到国外旅游去了,在打仗的隔壁国家”。</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倒也是的,多年前的巴尔干有波黑战争、后来的科索沃战争,此时挨近巴尔干地区的乌克兰正在发生难分难解两年多的俄乌战争,即所谓的“特别军事行动“、“俄乌冲突”。实际上,我们这次到访的三国,“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完全没事!</span></h1> <h1><b style="font-size:20px;">【贝尔格莱德】</b><span style="font-size:20px;">意为“白色城堡”。为前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现在的塞尔维亚共和国的首府。贝尔格莱德建城有近两千年 历史,经历了100多次战争,先后40次被占领。</span></h1><h1><b style="font-size:20px;">【圣萨瓦大教堂】</b><span style="font-size:20px;">塞尔维亚的贝尔格莱德是我们行程的第一站,圣萨瓦大教堂是我们跨国航程熬夜10小时落地后,直接进入的第一个景点,它是排名世界十大教堂之一。它外观纯白色的大理石,宣示着稳固、庄重、圣洁。</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教堂高度70米,顶端的十字架12米、四个角上的钟楼有49口铜钟,最大的重达6200公斤,而中间的金碧辉煌的穹顶重达4000吨。</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圣萨瓦大教堂跨世纪的漫长建设周期也令人咋舌,它始建于1935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军的占领、后来社会主义时期的政治因素而停建,导致2003年整个外部建造才算完成,而内部装修还在进行中。好在这里的宗教活动及参观全无影响。</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圣萨瓦大教堂是为了纪念塞尔维亚东正教创始人萨瓦而建立的。圣萨瓦(1175-1236年)是塞尔维亚的东正教创始人。为当时王朝统治者的儿子,其无心政权而去俄罗斯当修道士,后来回国传教,并争取到君士坦丁堡方面的批准——东正教在塞尔维亚自治,并成为第一任大主教。</span></h1> <h1><b>【卡莱梅格丹城堡】</b>名字源于土耳其语“战地城堡”,是贝尔格莱德的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军事要塞,这里有古罗马、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等不同时期的建筑痕迹。包括巨石<span style="font-size:20px;">建</span>筑群、一些中世纪的大门、伊斯兰风格的坟墓和土耳其浴室。</h1><h1>我们在此游览了一个小时。</h1>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上面这段文字里可以看出,南斯拉夫民族地域,历史上遭受了南北强势种族的入侵和占领,城堡实际是外来入侵者占地为王的证据。好在经过年代的演绎,古城堡里有了好些公众休闲娱乐的公园设施,成了市民及世界各地游客怀古观今、参观娱乐的的景区。</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斯拉夫】是欧洲包括日耳曼等在内的三大种族之一,细分为:东斯拉夫包括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等;南斯拉夫包括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黑山、北马其顿;西斯拉夫包括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贝尔格莱德位于萨瓦河与多瑙河交汇之处。多瑙河,我太熟悉了,中学地理课背熟了它是欧洲第二大河流,还是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当年多瑙河流经的国家有德、奥、捷、匈、南、保、罗、苏等8个国家,现在是德、奥、斯、匈、克、塞、保、罗、摩、乌等10个国家。果然世事如棋,河还是那条河,流经国家有的已经改换门庭!还有约翰.斯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电影《多瑙河之波》,无不在加深我们的印象。</span></h1> <h1><b style="font-size:20px;">【米哈伊洛大公街】</b><span style="font-size:20px;">是贝尔格莱德的一条商业步行街,不可小觑的是它的资历,1870年就被命名了,至今超过150年了,是该市最古老和最有价值的标志之一,是国家历史文化的保护单位。我们在这个街区有半个小时的走马观花。</span></h1> <h1>我们逛米哈伊洛大公街,也就是“挂个眼科“而已。在我看来,建筑风格与武汉市的江汉路步行街差不多,人气还不及江汉路。倒是这条路的侧路上一块中文“北京饭店”的牌子,让团里的北京游客眼睛为之一亮。</h1> <h1><b>【萨瓦河】</b>是南斯拉夫第一大河,流经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及塞尔维亚。河上的游船,是我们此行异国他乡的水上游览和第一餐所在。我们在游船一层自助进餐,还可以到顶层“高瞻远瞩”萨瓦河的沿岸的风光。在悠然行进的游船上,我们得以远距离眺望先曾置身其中的卡莱梅格丹城堡。</h1>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悠然行进的游船上,我们得以远距离眺望先曾置身其中的卡莱梅格丹城堡。</span></h1> <h1><b style="font-size:20px;">【铁托墓】</b><span style="font-size:20px;">铁托,南斯拉夫总统。我早就熟悉了,我国广播电台常常提到这个很是硬邦邦的名字。让你不能不晓得。对于铁托领导的南斯拉夫,曾记得有让猜国名的歇后语“肥丈母娘坐人力车”,答案是“难死拉夫“。</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到南斯拉夫历史博物馆,其实是冲着它里面的铁托纪念馆而去。整个参观历时50分钟。</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铁托的陵墓(下图可见)就搁置在他身前常常打理的花房。陵墓的大理石上除了姓名和生卒年份,再无其它颂扬文字,里面也不是遗体永久保存。历时会说话,人们也会解读。纪念馆门前广场(下图可见)由六个石柱组成的造型,寓意了南斯拉夫为六国紧密连接。</span></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铁托】(1892-1980),其88年的人生轨迹:贫寒的农家子弟、军人生涯、带领游击队抗击德国侵略者、把历来分散弱小的巴尔干半岛6个国家组成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这是他作为世界反法西斯英雄的伟大历史功绩。铁托还有一个历史功绩,那就是世界不结盟运动的倡导者,他坚决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不偏不倚东西方任何大国(包括苏美!),属于国际舞台德高望重的政治活动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铁托病逝后,来自全世界128个国家的209个代表团参加了他的葬礼。代表团成员中有31位国家元首、4位国王、8位国家副主席、6位王子、22位总理、11位国民议会议长、12位副总理和47位外交部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铁托的陵墓及其两侧的纪念室,面积不过约三四百平方米,其受赠礼品的展室却要大几倍,其中就有毛泽东赠送的工艺复杂的象牙透雕密球(下图下部中间玉黄色)。</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南斯拉夫因铁托而辉煌,又因铁托离世而失去核心,民族矛盾激化,加之受前苏联解体影响,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从1991年开始逐步分裂解体。 </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历史名人不等于圣人,功过皆有。</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铁托领导下的南斯拉夫算是社会主义阵营最早开放和摒弃计划经济的国家,且为经济率先发达的国家,与西方国家之间有大量往来旅游和务工。1976年,南斯拉夫全国36%的家庭有小汽车,每1.8个家庭拥有一台电视机,2.1个家庭拥有一台电冰箱。</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铁托在统治(领导)南斯拉夫的三十多年时间里,他在全国各地都有行宫,有着对汽车、游艇、珠宝、名表、名酒,还有帝王的权杖、古董武器、武器模型等等的收藏爱好......</span></h1> <h1><b style="font-size:20px;">【中国文化中心】</b><span style="font-size:20px;">曾经的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的所在地,列入了本次行程单,我个人只能随团队匆匆“到此一览”了不过10分钟。</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里提及的“南联盟“并非早先的有6个国家的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而是指仅仅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国家结合的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其它的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北马其顿四个国家已分别独立。</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探视当时在中国使馆内牺牲的烈士之墓,是一个揭看伤疤的事,那是国人一件不堪回首的窝火之事。记得其骨灰已经归国返乡,这里是不是一个象征性的地儿?是要壮怀激烈或抑郁悲伤?</span></h1> <h1><b style="font-size:20px;">【泽蒙小镇】</b><span style="font-size:20px;">是贝尔格莱德一个辖区,它与主城区隔着多瑙河。小镇满眼都是石头砌筑的房屋和铺砌的道路,有着几百年的历史,显得古老而宁静。</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曾经去过一些欧洲国家,在泽蒙小镇这里也就不会有什么惊异,在多瑙河边亲近天鹅也没什么新奇感。</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也就买了一根冰激凌、一大瓶饮水和一盒牛奶。</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网传的欧洲牛奶售价与饮水相当,果不其然。</span></h1> <h1><b style="font-size:20px;">【兹拉蒂博尔 世界最长缆车】</b><span style="font-size:20px;">兹拉蒂博尔为塞尔维亚的一个城镇,这里有一条长达9公里的缆车,全程乘坐要25分钟,它连接城镇、横跨里布尼察湖,再直抵托尔尼克滑雪胜地。</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到此游览,实际上是一个时间上的错位。各国游客到此大多是瞅着滑雪而来,虽然不是冰天雪地的滑雪季节,但恰恰山坡植被返青,也让我们观赏到了青枝绿水、山岭草坡的湖光山色。</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此地游览历时2个小时。</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清澈透明的湖水一览心旷神怡。</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托尔尼克山顶的风光。</span></h1> <h1><b>【木头村】</b>是根据塞尔维亚著名导演埃米尔.库斯图里察为了拍摄电影《生命是个奇迹》而亲手打造的村落。</h1> <h1>电影拍摄完成后被保留下来,形成一个民俗村。木头村“麻雀虽小,肝胆俱全”。村里面有教堂、影院、诊所、酒吧、小店、广场、图书馆、村委会、瞭望塔。</h1>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木头村的所有房屋是用原始木头建筑,全部房屋按照一个村落的生活设置,房屋造型各异,高低错落有致,开门朝向不一。房屋多为两层结构,楼梯在外。</span></h1> <h1><br></h1>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房屋之间的连接石块道路和阶梯、木板路和连廊皆有。游客置身其中,上上下下的游览可谓移步换景。</span></h1> <h1>我们游览的时段,正好有学生们集体到此参观,有好些学生热情地用汉语“你好”和我们打招呼,我们少不了随即用英语或汉语友善地回应,甚至还握手致意。彼此传递着友谊和开心。</h1> <h1><b>【黑山共和国 塔拉大桥】</b>塔拉大桥,在远处的高山、眼下的深谷中凌空雄峙、气势恢宏。如果说当年看南斯拉夫《桥》的电影是扣人心弦,而今面对真实的大桥是别有滋味。在塔拉大桥的桥头,矗立着一座黑色大理石战士雕像,这就是电影《桥》中游击队长老虎的原型。碑文上镌刻着:“这座纪念碑是博日达尔·祖季奇的母亲玛丽亚为其所建,博日达尔·祖季奇,南斯拉夫中尉,生于1915年,1942年牺牲。”英雄27岁的生命定格在了这座桥。</h1> <h1>塔拉大桥峡谷幽深,两边山体层林尽绿。桥面平坦顺直,桥墩高耸挺举、桥拱优美的圆弧衬托着大桥的雄伟壮观。</h1> <h1>1942年,德军第三次进攻南斯拉夫,游击队长老虎奉命和战友们经过惊险曲折和严酷惨烈的战斗,终于在桥梁设计师的帮助下完成了炸桥任务,给法西斯以沉重的打击。1942年8月,恼羞成怒的党卫军将设计师拉扎莱·乌克维奇杀害在桥头。如今的这座桥是1946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重新修建的。</h1> <h1>在塔拉大桥往下俯瞰,碧绿清撤的峡谷流水,世外桃源般的峡谷小型村落,此情此景再怎么也不会联想到当年二战时期的浴血战斗。</h1><h1><br></h1><h1>塔拉大和平时期的桥头民俗画</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杜米托尔国家公园】</b><span style="font-size:20px;">它被戏称为欧洲的眼泪,这里归集了高山、森林和湖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高山指的是博托夫库山峰,高约2522米,四季白雪皑皑。即便此时的四月春季,在整个公园不论远近都可以看到远处的雪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整个景区游客很少,经过茂密原始森林中开辟的道路,约半个小时的步行到达黑湖水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里的山势谈不上险峻,湖水也并不蜿蜒,要说最明显的特点,也就是幽静的环境,天然氧吧的空气。归结关键词:宁静,清新。</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特色房屋】</b><span style="font-size:20px;">下面这些造型各异,绝无重复的房屋并非旅游行程景点。是我透过行驶车窗看到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游览杜米托尔国家公园后,我趁等待团友上车的半个小时空挡,用小跑的速度去“打野食”,采集了这些大小、颜色、形态、朝向各不相同的房屋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它们趋同的也是木质的主体、陡峭的坡顶。这些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的房屋造型,感觉值得回看欣赏。</span></p> <p class="ql-block">【黑山 布德瓦】是黑山共和国最有名的滨海旅游城市。</p><p class="ql-block">布德瓦具有2500年的悠久历史,可惜的是它曾先后被威尼斯共和国、奥地利帝国、法兰克帝国和俄罗斯帝国占领。在威尼斯帝国统治(1420年-1797)的近四百年时间,布德瓦城建立的高大军事防御围墙,以抵御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袭击。</p><p class="ql-block">这个城防和城房建设保留至今有数百年。幸亏从来就没人长官意志,拍脑袋搞个什么推倒重来、推行高楼宽街的旧城改造。</p> <p class="ql-block">1944年,布德瓦被南斯拉夫游击队从意大利法西斯的魔爪下解放,此后数十年成为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的一部分,2006年黑山宣布独立后,它成为黑山的一部分,并构成黑山旅游业的支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布德瓦包括老城和新城。我们居住的新城,房屋和道路布局很不规则,勾不起我们游逛和拍照的兴趣。但也不要小瞧了它,这里如今是欧洲百万富翁密度最高的城市。我们入住酒店里的顶层室内泳池,让我又刷新了一个在异国他乡游泳的记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布德瓦老城看似面积不大,里面的教堂倒是很有几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布德瓦老城厚重的石砌城墙和房屋,还有被磨砺得程亮的石砌路面,都在证明布德瓦的久远历史。城市人口是个动态数据。布德瓦本世纪初人口不过2万,2007年夏季统计接待了33万游客!足以证明其旅游热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还应该感谢亚得里亚海,它不排外欺生,让我有了清晨六点钟过后,增加了又一个境外海泳的记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穿行在石头房屋之间的狭窄街道,隐隐产生有找不到北的逼迫感,到了临海的城墙边,就会随之心旷神怡。</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圣斯特凡岛】</b><span style="font-size:20px;">邻近布德瓦城区,岛屿不大,与内陆今有一条堤坝相连。一个小巧玲珑、色彩明丽的岛屿,私人岛屿,为欧美名流钟爱的度假胜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海边公路往来的车辆和游客会禁不住停车观赏,不可能登岛游玩,那就居高临下,拍照留念。</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科托尔古城】</b><span style="font-size:20px;">科托尔是黑山的南部海港城市,不愧是世界文化遗产保存最好的中世纪古城之一,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2009年,这座仅有2万多人的城市,与一个小时车程距离的“邻居”布德瓦一起承办过欧洲狂欢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里与布德瓦古城一样,也曾遭受过外部强力的统治,偌大的地方竟然有12座教堂!和耶路撒冷、萨拉热窝一样,这里罕见地汇集了不同宗教教堂(寺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科托尔古城靠山临海(科托尔湾),整个城墙有4.4公里,可以抵御来自前面水域和后背山体的敌人攻击。不要小瞧了这个小城,几百年前就有了众多的楼房。仅就城建这个角度来看,比中华民族要领先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科托尔城墙宽大厚实,堪称巨大的工程。我们在上面漫步绕行,可以内看城区房屋和街道,外观整个峡湾风景及排列的游艇。城墙墙体也设有一些迷宫般的攻防工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街道路面石块不见土,各条道路的铺石并非千篇一律。实用和艺术的产物。城建同样具有威尼斯风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参访古城似乎并不轻松愉悦。其实,细心观察会发现,透过这里的一个个石头的、带边框的、拱圈的门洞、窗洞,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精美工艺饰品,还有那些追美的客人。看到这些,你的心境会发生积极的改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看看港湾里停靠的大小豪华游艇,谁还能说古城居民的生活是陈旧枯燥的?</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佩拉斯特】</b><span style="font-size:20px;">佩拉斯特古镇位于科托尔峡湾的北岸,不过两三公里的房屋建筑群依山逐级而建,在峡湾绿水的映衬下,小镇几百年的白墙红瓦的房子分外醒目。</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岩石圣母岛】</b><span style="font-size:20px;">峡湾里有两个小岛,一座称为岩石圣母岛,是一座建于15世纪的人工岛。岛上有一座天主教堂和一间小博物馆。它原来就是一块海中礁岩,后来有人说看到岩石上隐现圣母的影迹而被视为圣迹,于是当地居民不断用渔船运送石头把礁岩垫成一座小岛,还在上面建起了教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另一座岛屿是自然形成的圣乔治岛,岛上有一座至今已有九百年历史的东正教修道院和十几棵高大的柏树。圣乔治岛现在是私人属地,游客不能上去,只能从游船上眺望。我们乘游船登上圣母岛。游客们纷纷以圣乔治岛为背景拍照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特雷比涅】</b><span style="font-size:20px;">是波黑共和国的一个名城。波黑是国名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简称。面积5万多平方公里,300多万人。我们头天晚上抵达特雷比涅——历史上曾经被奥斯曼帝国占领的古城,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不用半个小时完成了主城区的观光,见到必不可少的教堂、影院、商超、二战纪念碑、城心园林及广场。得到印象:古朴、洁净、紧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次日清晨,我们在酒店用餐,透过大玻璃窗,可以俯瞰看到被群山环抱的特雷比涅城区。之后,我们上了不远的茨尔克维纳山,特雷比涅城区全景被尽收眼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山顶有一座历史悠久的东正教堂。此时此地,唯有我们团队,静心浏览教堂,放眼观赏城景、呼吸清新空气。悠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特弗多什修道院】距离特雷比涅城区5公里,是波黑塞族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古迹,在十六、七世纪强国土耳其与威尼斯的战争中被毁,之后得以重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又碰见好些中学生集体到此参观。心想,这该不是他们的“红色教育”吧?</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莫斯塔尔】</b><span style="font-size:20px;">是波黑重要的旅游城市,属中世纪的一座小城。“莫斯塔尔”波斯尼亚语“守桥人”,一座城市就因为这座桥梁而得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莫斯塔尔老桥是一座曾有427年历史的石拱桥(始建于1566年,毁于1993年)。老桥跨越莫斯塔尔市中心的奈莱特瓦河,桥面宽4.5米,桥长27米,桥拱最高端距水面20米——时有当地青年再次跳水表演,以吸引游客们的眼球和小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93年9月9日,老桥在波黑战争中被炸毁。2001年开始重建,2004年4月竣工。工程所用石料大部沿用了沉入河中的原始石料,力求恢复老桥原貌。2005年莫斯塔尔桥列为世界遗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个城市被一条河流分割为两个族区——穆族和克族,一座桥梁又连接了这两个族区。桥两头房屋的民族风格明显不同、宗教教堂与寺庙截然分开、卵石的路面、琳琅满目的工艺商品.....这些给游客们留下深刻印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老桥的一端,穆族街区富有民族特色的门店及其旅游纪念品,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老桥的另一端,克族街区的居民就着蜿蜒的河沟和石头的边坡开辟了一个个饮食、客店,别有一番风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莫斯塔尔,游客应该得到一个启示:微观的就是鲜花与弹孔,宏观的就是和平与战争。因为民族、信仰、地缘政治等,人类互不包容,就有了冲突、战争、灾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下图照片,左边两幅摄于克族城区的街道旁,游客均可见到,关键是留心和联想。右边的场景则是我为了寻找拍摄古桥的最佳机位,在偏僻的荒草丛中看到的,经年陈迹的残垣颓壁,被葱绿的杂草掩护着。我特意比选了角度,由墙体缝隙可透视到远处祈求幸福的伊斯兰教宣礼塔。对比太鲜明了!</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布纳泉】</b><span style="font-size:20px;">布纳泉距离莫斯塔尔城8公里。在200米高山体下的布纳泉非常清澈,甚至可以坐船进溶洞进参观,它是布纳河的源头。在我看来不过一个郊游的场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溶洞的泉口建有一个紧凑的穆斯林修道院——布拉加依修道院。如果不被误解为轻慢、亵渎,按所处环境似可命名“听涛楼”、“枕泉阁”。本来是个清心寡欲修道的好场所,但是因为源源的游客,静心修炼还真得无比的虔诚。</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萨拉热窝】</b><span style="font-size:20px;">意即“山岭上的宫殿”。对于巴尔干半岛,五0后的中国人,可以不记得(前南斯拉夫、现在的)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这个地名,但应该熟悉萨拉热窝——现在波黑共和国的首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你可以不清楚铁托总统,但不能不知道南斯拉夫的“瓦尔特”。这全因为《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电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同样站在黄堡,我们是抵达萨拉热窝的次日早晨,抱着观赏的心情俯瞰萨拉热窝全貌。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收尾时,德国军官在此地无奈地说:“看这座城市,这就是瓦尔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都说巴尔干半岛是欧洲的“火药桶”,因为这里存在有三大宗教——东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有着塞尔维亚族、有克罗地亚族,斯洛文尼亚族,穆斯林族,黑山族等较多民族。民族和宗教矛盾重重。游览萨拉热窝城区,我们到了著名的拉丁桥——点燃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索”的地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加夫里若·普林西普在拉丁桥头的街边,用手枪连开七枪,刺杀了正在对萨拉热窝进行访问的奥匈帝国王储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及其妻子索菲。7月28日,奥匈帝国因此向塞尔维亚宣战,其它国家纷纷站队,有协作、有对立,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曾经,普林西普成为多少年来被国民纪念的民族英雄,后来“话风”随世道改变,同样的人又被戴上“恐怖分子”的帽子。好在当年的刺杀地还保留有纪念“刺客”的脚印、记录事件的墙体碑文等。历史就是历史,不管怎么看待,抹杀不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是傍晚抵达萨拉热窝酒店的,4月份的日子正零落飘雪,气温5~10℃,但这并不能阻挡我当晚在酒店恒温泳池游泳半个小时。次日又“赶本”地游了一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萨拉热窝城市的各民族与宗教民众如今彼此能够包容共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图片中高耸的是撒哈特库拉钟楼,影片里的瓦尔特就是在上面四处扫射德军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条街道,中间地面有划线,一段是穆斯林的,一段是东正教的,建筑风格迥异,但并不排斥人们的行走和购物。</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波斯尼亚之泉】</b><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是一个国家森林公园,是我们行程中的自费项目。据说这里山泉的水量很大,是波黑人的生存之源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这里,我们优哉游哉地游览了一个小时,除了几个零散的游客,完全没有其他旅游团队,简直就是我们上十个人的专场和专享!而且,这个专场不是靠人为清场、安保、扰民得到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这里,脑子里冒出的一些词:原生态、天然氧吧、洗肺、世外桃源、湿地、仙境......清澈的泉水、清油的草地、茂密的林木、平绒的青苔、倒伏的枝干,静谧的空间、过滤的空气......国内肯定会有这些元素,但是、但是、但是肯定会被蜂拥的游客、兜售的喧嚣、嘈杂的声音、做作的造型......所覆盖、湮没。这才是珍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在这里观察并读懂了,“绿”并不是单一的一种颜色,“绿”也是一个大家族,有浅的、深的、翠的、嫩的、沉的......镜面、倒影、青苔,我想到了国内热门的九寨沟,这里它们却在独享无人惊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人说“朽木不可雕也”,这里的朽木却让我联想和品味到沧桑、苍劲、顽强、坚挺。</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石头城】</b><span style="font-size:20px;">是与木头村齐名的影视基地,有大导演埃米尔根据诺贝尔获奖小说《德里纳河上的桥》故事情节建造的石砌小城堡,城门外是小说主人翁的雕塑,这些都是对获奖作者安德里奇的致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这里,我们在桥上步行、桥下乘船穿行,零距离地观赏了小说涉及的这座历史悠久的、列为世界遗产的砖石拱桥——德里纳河上的桥。</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b><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次巴尔干半岛三国游,心底始终有一个概念,到了这个年龄段,每一次出境游的目的地算是人生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时间、经济、体力不支持我再来一次,所以要珍惜。</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航班降落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之前,透过舷窗,红房(顶)绿树是我得到的第一印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透过行驶中的车窗,我看到了国内知名的华为在贝尔格莱德的企业大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候机离开贝尔格莱德前,我见缝插针,跑到机场外拍下了南斯拉夫航空博物馆的球体场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尼古拉·特斯拉机场】</b><span style="font-size:20px;">塞尔维亚首都的机场,1962年开始运营,2006年改为尼古拉·特斯拉机场。是为纪念塞尔维亚出生的科学家和发明家尼古拉·特斯拉。特斯拉(1856年~1943)出生于的塞尔维亚,塞尔维亚裔美籍多才多艺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一生有上千项的发明专利,灯光、汽车动力,电力技术、可持续能源、汽车制造等领域都有其开创性贡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是行驶中透过车窗瞟眼看到和临时起意抓拍的自然景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虽然不敢冒充“光辉形象”。为了证明“到此一游”,我也就“人过留影”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民间交流,没有累人的政治谋求,没有利害关系。人类友善至上!</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出境游泳新纪录】</b><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次巴尔干半岛三国游,增加了我的国外游泳的记录:在黑山、波黑两个国家、四次(酒店泳池三次、亚得里亚海里一次)游泳。回顾我在境外游泳的国家先前已有:马来西亚、土耳其、柬埔寨、印度、菲律宾、斯里兰卡,包括这次的已有8个国家,另外还有在赴日本的跨国邮轮上的游泳。</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舌尖上的旅游】</b><span style="font-size:20px;">完备的旅游,应该包含肢体的、眼球的、舌尖的、心灵的......这次出游,我有两个庆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是本人肠胃的适应能力。团队餐品大多是西餐、甜品(正是我的偏爱和强项),获得口福的同时,我不担心什么肠胃消化不良,什么血脂血糖升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二是终于有了一次机会,逃避饮食转基因成份、假冒伪劣、掺杂使假的包围和侵害。</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结束语】</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巴尔干三国游记到此临近近完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汇编的过程可以看作是二度游、深度游。照片的筛选、处理、排序、配文,就是一个景点行程和逻辑线条的梳理,而将图文编辑成美篇,犹如将精挑细选的散乱珠宝串联成项链,是旅游价值的发掘和提升。它有助于自己的逻辑思维、条理归纳、语言表述、文字组合能力的训练,充实精神生活、防止老年痴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如果仅仅满足走到、看到、拍到,难免过于轻松和肤浅。就拿这次游览的三国,牵涉到巴尔干、斯拉夫、南斯拉夫的联盟与解体、塞族.穆族.克族等种族的恩怨、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的差异。甘蔗,有人觉得嚼起来伤牙费神,有的人觉得有滋有味。因人而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总而言之,编辑巴尔干三国游之美篇,意在学习、练脑、备忘、分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本篇疏漏在所难免,如蒙纠错,不胜感激。</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20px;">2024年5月28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