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路景相融、山水相依、人文共享的设计理念

杨继云

<p class="ql-block">  在方清路总监工作完成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和长阳县公路建养中心建立了联系,参加了道路工程景观设计与建设事宜,先后完成了318国道高家堰段兰草谷最美湾道项目,324省道楠木坪景观设计项目、布袋口景观平台设计建设项目、招徕河景观设计项目、高家堰筑路英雄纪念碑修缮。在此期间还完成了住建局清江古城口袋公园设计和施工建设项目,建设地点涉及到龙舟坪、高家堰、鸭子口、渔峡口四个乡镇。按照业主路景相融,山水相依,人文共享的要求,我们在设计和建设中,充分和业主、同行们沟通和交流,综合集成,形成的整体建设性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p><p class="ql-block"> 公路建设的初衷是满足人们便利的通行。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怎样提高道路沿线的视觉美感,景观平台,景观绿化带应运而生,筑路人根据道路所在地的人文地理特点,选点、选线,精心筹划运作,使得一个又一个绿化景观展现在公众面前,给人们在途中,带来了美的享受。实际上公路本身在大地穿行,通过崇山峻岭、大江大河,加上独特的线型(如九湾十八拐),独特的地理特征(如高原雪地),独特的构筑物(如桥涵、隧洞),其本身就是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我在这里所说的,就是在我县道路形成后,根据人文地理特点,建设观景平台,打造绿化带。已经设计、实施的几个点,其在建设过程中,我觉得“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尽量要和当地的名人趣事、远去的传说相结合,挖掘当地的文化底蕴,尽展当地的人文风貌,才能使得景观点丰满、厚实,厚重,才能天长地久。</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一、兰草谷最美湾道</p><p class="ql-block"> 位于318国道k1518公里处,高家堰木桥溪向西上坡2公里有一道大弯,小地名兰草谷。</p> <p class="ql-block">  初始现状,弯道上有一干涸的乱石沟分成上下两个平台,沟两边杂草乱林丛生,沿路边做了小小的绿化带,并用隔离网相分。</p> <p class="ql-block">  通过现状还可以看到,乱石沟是通过公路上游的溪沟带来的渣石横穿公路的涵洞不断堆积形成的。同时还了解到,每逢爆雨时节,由于涵洞消洪能力差,洪水经常漫上公路,冲毁道路两旁构筑物,严重影响车辆行驶,存在交通安全隐患。</p> <p class="ql-block">  根据现状和存在的具体情况,结合项目业主的要求,确定了项目的总体设计指导思想:</p><p class="ql-block"> 一、本项目以观赏性、稍停休息为主,改变现状,美化弯道环境,打造最美弯道。</p><p class="ql-block"> 二、采取工程措施,根治工程漫水问题,永久消除安全隐患!</p><p class="ql-block"> 根据总体意图,设计中,把弯道上下两个平台,开挖后,整治为一个坡面,让人们在弯道上面或者弯道下面对整治的坡面一目了然,全方位地看到弯道坡面的景观造形,曾加景观的观感效果。在工程措施上,清理涵洞淤积渣石,洞外延长沟渠50多米,确保涵洞畅通,涵洞上面覆盖种值土与弯道坡面一致。绿植根治两不误,满足项目的最佳效果。在和业主沟通后,改暗涵为明沟,最后确定,与沟为界,上下分开,坡面一致,上为景观绿化,下为停车休息带。整体设计方案确定。</p> <p class="ql-block">  施工前的涵洞,只有这么一点点,怎么能排洪?</p> <p class="ql-block">  清理出来的涵洞和预想设计的一样,断面很大,满足排洪要求,主要是出口未设沟渠,逐年淤积造成,使得涵洞失去正常效率。</p> <p class="ql-block">  景观绿化工程是给人观赏的,施工过程中,不能随心所欲,随意施工。要精心化,细致化,点、线、面、特别是圆弧线型要特别讲究,严格把关控制,要有艺术性地,带有审美观的概念去施工,看上去,顺眼顺意。</p> <p class="ql-block">  毛坯初成</p> <p class="ql-block">  园区游步道</p> <p class="ql-block">  建成后的成果一角</p> <p class="ql-block">  建成后的实景,最美弯道l</p> <p class="ql-block">  二、楠木坪景观设计项目</p><p class="ql-block"> 楠木坪景观项目位于鸭子口乡楠木坪村,324省道k53km十900处,天柱山下,海拔560米,处于半高山。到达现场,我对这个项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个地方是两个弯道连在一起,如果巧妙布局,必会形成一处独特的路边景点,提升知名度和人们留足、驻足的频率。</p> <p class="ql-block">建设前的现状</p> <p class="ql-block">建设前的现状</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根据项目所在地的自然环境和所在地的人文文化底蕴,确定了设计总体理念:</p><p class="ql-block"> 1、项目以观赏性为主,利用连续两个弯道的地势特点,整体布局,依地势而建,打造精品节点。</p><p class="ql-block"> 2、在布局中,根据区域文化,通过标识、标牌,和简易购筑物,融入当地人文特点。</p><p class="ql-block"> 根据设计理念,在设计中,为了观赏性,在上下两个弯道内,各自整成坡面,整体构思造形,并且根据上下弯道的地貌特点,把上弯道开挖出的土石回填下弯道内的冲沟,下弯道内设计的涵洞挡墙,也可以选用上弯道开挖出来的石方,综合利用减少工程投资。</p><p class="ql-block"> 项目内设计布置有停车场、厕所、游步道、观赏亭,还设计反映道教文化的八卦图案的活动场,绿植可选当地生长的楠树、茶树等精巧布局。</p><p class="ql-block"> 为了增加景观的人文特性,根据业主要求,结合地方地理人文特点,写出了文章《楠木坪的传说》。</p><p class="ql-block"> 这个设计虽然动了一定脑筯,但未能采纳,但我觉得这是设计作品,一并收录。</p><p class="ql-block"> 楠木坪弯道景观设计成果效果图。</p> <p class="ql-block"> 三、布袋口观景台</p><p class="ql-block"> 这里位于天柱山下,324省道k49十200处,离天柱山景区仅2公里, 海拨890米,第一次到达现场是在雨后,远远望去起伏的山峦,云海缭绕,如临仙景,现场处位于向下延伸的山脊上,两侧悬崖陡峭,站在此处,如立云端,山川河流,尽收眼底。心想,在此处能建个观景平台就绝啊,与业主沟通后,业主同意开始设计。</p> <p class="ql-block">  项目设计理念:</p><p class="ql-block">1、项目以登高远望,观赏山川自然风光为主,平台与公路顺坡衔接,造型要独特,绿植花草树木点缀,增加观赏性。</p><p class="ql-block">2、平台设计要耸立高处,险峻、陡峭,视野开阔。</p><p class="ql-block">2、融入地理特征文化,讴歌筑路人的奉献精神。</p><p class="ql-block"> 根据设计理念,设计在徒峭的山脊上,开挖建立平台,由于范围有限,在基础墙建立起来后,平台采用钢筋砼跳板结构向外阔展增加平台面积,因跳缘是悬空的,增加了构筑物的悬空性,平台上采用新型地铺石材料贴面,外沿采用生态栏杆与自然环景相吻合。</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设计效果图出来后,基本上都得到了认可。</p><p class="ql-block"> 在施工过程中,为了增加平台构筑物的美观性,在造型上,人行步道和平台外缘都设计为弧线型,内缘以此相对应,增加了整个构筑物的美观性。</p> <p class="ql-block">  这个项目我们参与了实施建设,在施工过程中,严挌按图纸施工,点、线、面精准定位,线条、线型圆润舒畅。</p> <p class="ql-block">  初步建成后,根据业主要求,要增加景观平台的文化底蕴,思去想来,想到千年以前,縢王阁建成后,一篇《縢王阁序》,使得縢王阁名扬天下,经久不衰。这里风景独好,把周围景色用赋的体裁写出来,展示观景氛围,不是很好吗?跟业主建议沟通后,业主表示赞同。</p><p class="ql-block"> 观景台赋,由95岁的父亲执笔,写作之时,多次到当地了解风土人情,地理环境,一家三代,逐字斟酌成文:</p><p class="ql-block"> 布袋口观景台赋  </p><p class="ql-block"> 公元二0二三年,岁在癸卯,序属孟春。天气晴和,驱车西行。经厚丰溪,过大坳,直奔天柱山南之布袋口。见路旁一新建之"观景台"赫然在焉。斯台也,立于公路之侧,峭壁之上。台中置微型假山一座,台边则围以藤状护栏。下车登台,游目四顾。层峦叠嶂,深壑幽谷;草茂林丰,郁郁葱葱。北倚天柱山,南临笕沟湾;西接钟鼓湾,东邻鹿鸣湾。公路逶迤,绕山穿林;大小车辆,络绎驰奔。忆昔筑路英雄,竭虑殚精。统筹规划,斩棘披荆。起早贪黑,日晒雨淋。方得玉带盘绕,车笛常鸣。改革开放,经济飞腾。家家脱贫,户户欢欣。新屋座座,林木掩映。噫嘘嚱!往昔穷乡僻壤,今日欣欣荣。 </p><p class="ql-block"> 至若春风和煦,桃李争春。蜂飞蝶舞,徜徉于簇簇花丛之上;燕剪莺梭,翱翔于片片彩云之间。夏气清凉,薰风送爽。鹰击长空,鹊噪骄阳。近听木溪潺潺,远望佷山苍苍。秋高桂香,云淡雁翔。状元巍巍,北望长江滚滚;庙岭峨峨,南眺夷水汤汤。及至冬神降临,天寒地冷。山川凄清,草木凋零。朔风凛凛,瑞雪纷纷。树树着琼瑶之花蕊,山山披璀璨之冰凌。一年四季,景色各异。观物候之变化,叹造化之神奇。若乃北斗导航,十亿奋起,挺胸亮膈,改天换地。圆却中华特色复兴梦,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让鬼魅愁容满面,令人民扬眉吐气。仰观俯察,心旷神怡。诗曰:</p><p class="ql-block"> 布袋口登观景台,</p><p class="ql-block"> 驰眸远望笑颜开。</p><p class="ql-block"> 清江隐隐千层浪,</p><p class="ql-block"> 翠谷森森万壑霾。</p><p class="ql-block"> 天柱三峰耸云汉,</p><p class="ql-block"> 庙台孤岭立尘埃。</p><p class="ql-block"> 游人指点嗟观止,</p><p class="ql-block"> 争道秋光还再来!</p><p class="ql-block"> 九五叟 杨发兴撰二零二三年四月</p><p class="ql-block"> 赋定稿后,怎样展示,落在什么地方?什么位置?是绝壁上?还是小碑上?是一侧?还是外缘?几经磋商,最后形成现在最好的成果。</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与天柱山村委会干部采风留影。</p> <p class="ql-block">  名牌石的正面,“无论走多远,不忘来时路,”饱含人生哲理。</p> <p class="ql-block">  建成后四代一家人留影</p> <p class="ql-block">建成后腑视</p> <p class="ql-block">建成后侧视</p> <p class="ql-block">建成后侧视</p> <p class="ql-block">  四、伴峡公路观景平台</p><p class="ql-block"> 1986年,大学刚毕业那年,在我工作的县水电局,和柳家强同学,生平第一次承担了枝柘坪泄洪隧道的设计工作,从那时起我就经常从伴峡的小路走上枝柘坪,清楚的记得,从伴峡过渡下船走上枝柘坪要一点十分钟。几十年来,几度风雨,因工作关系,经过了无数次,伴峡秀丽的风光,悠久的人文底蕴,内容丰富,已深深的印入脑海,这里有山、有水、有洞、有温泉,植被茂密,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这里,是古人类生生息息,繁衍的地方,据考证,这里远有十几万年的小洞人类,近有几万年的榨洞人类,还有几千年的石器时代的人类,均留下了古人类生活的痕迹,源远流长,令人向往。不管怎么想,都没想到,几十年后,我会来这里承担观景平台项目设计。</p> <p class="ql-block">  来到伴峡,面目一新,通过几代筑路人的努力,不断更新完善,一条崭新的公路穿过绝壁,呈现眼前。因刚刚新建,覆绿环保工作还未启动,公路两侧留下的还是烽火硝烟的施工气息,有待梳理,还住日之风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项目设计理念:</p><p class="ql-block"> 根据本项目所处的位置,在伴峡的头、中部,那么就以观赏伴峡两岸风光为主线条,再融入地方特色文化。</p><p class="ql-block"> 方案介绍 </p><p class="ql-block"> 首先在平台外缘设置观景长廊,在其中部平台(一),设置成为露天的观景长廊,上下起伏,供人们徒步观望赏景,平内结合现代风格,依山就势采用了简洁的圆形构筑物点缀,设置停车区,露天歇足区,再用颜色变化,与环境自然相融,结合对面山水构图,其整体形象给人的感受是稳定、平和的。并能使人引发出相应的和谐、愉悦之情和心满意足之意;头部平台(二),设计以土家廊架亭园为主,观景长廊有磉礅木质立柱支撑,土家帘格,巧椽廓顶,青石台阶地面,充分展示土家族的特色。长廊伸出廊外布置一亭名廪君阁,可纵览伴峡全景。平内布置有停车区,卫生间,绿植带,反映区域人文持色的场景。</p><p class="ql-block"> 伴峡文化底蕴丰富,借这方宝地,设计不仅仅融入巴人、廪君文化,还力求融入历史更久远的人类起源文明史,1968年12月,发现“长阳人”的陈明治老师,就从这里开始,到榨洞、龙王冲调查,发现古人类生活的痕迹,随后到巴东,为发现“建始人”奠定了基础;在这里,1986年,考古学家王善才教授到榨洞考古发掘,发现远古人类遗迹;“建始人”是200万年前,“长阳人”是19.5”万年前了,在园区合适点建立古人类纪念碑,弘扬岁月悠悠的古人类历史底蕴,表达对远古历史的敬重。在这里,设计力求融入当地的特色品种,椪柑、夏橙、伦晚等,带给了人们的富足生活。在这里,设计力求融入当地是歌舞之乡,在园内,设置歌点,播放当地土家曲目,有随意边跳边唱的“花鼓子”,也有别拘一格的游丧土家特色的“九架八河”,反映非遗传承等软实力。设计力求构筑具有土家特色的建筑物。有了这些主题宣明的观点,招莱河景观平台项目必将成为人们观光、赏景、体验伴峡山水风光,人文生态旅游的集散地,厚重而久远。</p> <p class="ql-block">平台一现状侧视</p> <p class="ql-block">  平台一设计侧视</p> <p class="ql-block">平台一现状腑视</p> <p class="ql-block">平台一设计腑视</p> <p class="ql-block">设计效果腑视</p> <p class="ql-block">设计效果视频</p> <p class="ql-block">  平台二现状侧视</p> <p class="ql-block">  平台二设计侧视</p> <p class="ql-block">平台二现状腑视</p> <p class="ql-block">平台二设计腑视</p> <p class="ql-block">  设计方案初步完成后,我和著名的考古学家王善才老先生进行了通信交流,我把我的设计理念传给他,征求他的意见,他很快回信:</p><p class="ql-block"> 继云同志上午好!你发来关于在伴峽岸边新建旅游设施的图文信息我都看了。设计新颖,布局美观!这里确实是山明水秀,风景优美,人文景点繁多。如伴峡的西端,远的有几万年前(如榨洞)至十几万年前(如小洞)的远古人类在此居住过;近的有距今五丶六千年至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即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人类(如距今6000年左右的大溪文化的居民)和距今4000年左右的古代巴人(即土家族先祖)在此居住过。其具体地址就在盐池温泉对河岸边的桅杆坪遗址上。在伴峡的东端即招徕河口附近的外村里遗址,还发现有楚国强大后扩展到巴人活动地域内所建砖瓦作坊即距今两千几百年前的战国遗址一处。这些人文景点都可以说是为伴峡旅游区的景上添花!但要表述清楚,作些必要的说明和指引,才能使观光者收到较好的滿意效果。我以上说的这些内容,仅供参考。最好请你去图书馆或博物馆或民研会借阅一本《清江考古》一书查对一下就清楚了。最后,请代向令尊大人问声好!身体安康!谢谢!</p><p class="ql-block"> 从他的来信可以知道,伴峡这个地方,远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十分丰富和深远,我的总体设计理念是对的。</p> <p class="ql-block">  五 、高家堰筑路英雄纪念碑修缮</p><p class="ql-block"> 高家堰筑路英雄纪念碑,饱含筑路人艰难的历史印迹,1978年建成,管道公路;周总理,华主席,多省,多县,多人,牺牲的英雄,宏大的无机械的建设团队跃在碑面,令人敬目,我在接到任务后,才对碑上的点点滴滴进行仔细的观看细想,它的所刻、所写都代表了一代筑路人风貌和业绩,值得后人永远敬仰。</p> <p class="ql-block">  修缮中仔细填写文字,</p> <p class="ql-block">  怀着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写出了《筑路英雄纪念碑修缮记》</p> <p class="ql-block">  修缮一新的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  六、结语</p><p class="ql-block"> 通过参加这一系列的事情,有以下体会。</p><p class="ql-block"> 1、设计首先要有理念,目的要直接,观点要明确,整体把控。</p><p class="ql-block"> 2、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地貌,依势而设,不能雷同照搬死套,要与大地相辅相生。</p><p class="ql-block"> 3、设计的作品,力求融入地方特色文化底蕴,要考虑历史的沉淀和厚重感。</p><p class="ql-block"> 4、对景点的选点建设,要充分审视,值得建的而建,要建得有意义,有深义,有广义。</p><p class="ql-block"> 5、景观建设是给人观赏的,都处在人们眼皮子底下,因此要确保工程质量,不能粗制乱造,有人把粗制乱造加上为原生态,我对那些劣质的东西相当抵触,我的观点,只要人为动了,就不是原生态,点线面就应该讲究。</p><p class="ql-block"> 6、对路边景点节点的建设要考虑它的生命力,有的景点建了,无人维护,无人管理,一年就荒了,狅费心机,还不如维持原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