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清相入 秋冬气始交——甘 肃 天 水 行

殷敬文

<p class="ql-block">  2023年9月,几位战友相约去新疆原部队驻地看看。1973年7月随部队入疆,至今整整五十年,年已古稀但体质尚好,抓住机会再次赴疆。高铁中转先到天水市。说到天水,唐代诗人杜甫在其《秦州杂诗二十首》中写道:“天水清相入,秋冬气始交。”这里的“天水”既是实指,又寓含着诗人对天水地交融、天地和谐景象的赞美。究竟如何?实地走一遭。</p> <p class="ql-block">  过去只知道天水是甘肃第二大城市,有全国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石窟,还有近来爆火出圈的“天水麻辣烫”。我们在天水只有一天的时间,主要游览了麦积山和仙人崖。民间流传一句话:千年历史看北京、三千年历史看陕西、五千年历史看河南、八千年历史看甘肃,证据就在天水。三皇五帝是中华文明的起源,三皇的顺序是:伏羲、炎帝、黄帝。其中,考古证据显示,最早的伏羲时代距今6000—8000年,其代表性遗址是甘肃天水大地湾遗址。坐落在天水市西关的伏羲庙,庄重典雅、高贵肃穆,一代代海内外中华儿女来到天水的羲皇故里,寻根问祖、公祭朝拜。</p><p class="ql-block"> 天水不但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也是中国县制初始地。《史记·秦本纪》载:“ (武公)十年,伐邽、冀戎,初县之。”即在公元前688年,秦武公灭掉天水境内的邽戎和冀戎,设置了邽县(今天水清水县)和冀县(今天水甘谷县)。这是中国历史上可考的最早县级建置,也是“天水有2700年建城史”的重要依据。天水被称为“龙城”,据说在七千年左右,因为这里有着人类始祖伏義出世之地—人首龙身。中华民族始称龙的传人天水。但是我国许多城市的别称为“龙城”,这些城市都与龙有渊源,才被称作“龙城”,大约有36个城市的别称是“龙城”,其中比较出名的有5个,除了天水市外还有山西太原市、广西柳州市、河南濮阳市、江苏常州市。各有溯源,各有表述。</p><p class="ql-block"> 据民政部的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提供,如果我们算上常带龙”字的行政区划、自然景观乃至小区、站牌等形形色色的名称,“龙”在中国大地上的家园,足足有237243处多。</p> <p class="ql-block">  一级甲等(国宝)文物—铜奔马,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天水市火车站的这组雕塑,一匹飞奔的马站在地球上,地球的下面是一座梯形的台基,这就是“中国旅游优秀城市”的标识。1985年,东汉铜马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即“铜奔马”,它还有一个耳熟能详的俗名“马踏飞燕”。其名字的来历众多专家学者有诸多争议,最后官方将其正式命名。而作为旅游标志的含义:第一,天马行空,逸兴腾飞,无所羁缚,象征前途似锦的中国旅游业;第二。马是古今出行旅游的主要工具,奋进的象征,旅游者可以在中国尽兴旅游;第三,东汉铜马象征着中国数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历史,显示文明古国的伟大形象,吸引全世界的旅游者前来中国。</p> <p class="ql-block">  麦积山石窟,中国四大石窟之一,位于天水市东南45公里的深山密林中。始凿于后秦时期,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元、明、清等,历经1600多年的不断增修营建,现存有大小窟龛221个,造像3938件10632身,壁画1300余平方米,以及大量的碑碣、经卷、文书等文物。系统完整地保存了各历史时期的佛教造像和世俗人物造像,这些造像,面容亲切,充满温情,展现着各历史时期的美。又由于其选址在疏松的砂岩上,不易雕刻,绝大部分造像采用泥塑工艺,这个是中国在世界雕塑史上的独创。</p> <p class="ql-block">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将麦积山石窟列入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麦积山石窟还是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5年39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麦积山石窟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水廊道的路网项目组成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正式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作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枢纽,天水为中外文明交流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境内的麦积山、仙人崖、大像山、水帘洞等地,共同组成了“石窟走廊”。其中,被誉为“东方雕塑馆”麦积山石窟,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p> <p class="ql-block">  麦积山邮局也成了游客们争相打卡的热门地点。</p> <p class="ql-block">  麦积山形似麦垛,在周围群山的映衬下一峰独立,中间大,上下小,明代诗人冯维纳“孤标拔地起,万象入云危”的诗句,精准地描绘出了麦积山的险峻雄伟、高耸入云。</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瑞应寺是一座红墙灰瓦,古色古香的寺庙,已有千余年历史,其面积约2500平方米,坐北朝南。寺内现存大雄宝殿、天王殿、东西配殿及钟楼等建筑。麦积山石窟开凿之初,便有寺院,北宋时规模最大。现今的寺院建筑为明代后期所建,清乾隆八年(1743)和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对部分建筑进行了重修。</p> <p class="ql-block">  第一道山门两侧有1944年罗家伦先生来天水游麦积山时为寺僧撰书的“行经千折水,来看六朝山”的楹联。罗家伦(1897年12月21日~1969年12月25日)中国近代教育家、思想家,清华大学首任校长。</p> <p class="ql-block">  游览麦积山石窟,山虽不高,但栈道层层交织,多达12层,又由于山体的中腰突出,部分栈道也由下向上层层外凸,气势非常惊险。沿着栈道迂回而上游览,有的可进入石窟,仔细近距离欣赏壁画、塑像;有时则只能通过门孔隙、栏杆与造像隔空相望了。</p> <p class="ql-block">  在麦积山石窟最高处腑视山下</p> <p class="ql-block">  看到一众人,边走边说,应该是在 与同行交流文物保护经验</p> <p class="ql-block">  麦积山风景区由麦积山、仙人崖等五个子景区180多个景点组成,下午我们去了仙人崖,体会到天水不愧称为“陇上江南”,甘肃流传一句谚语:“金张掖,银武威,金银不换是“天水”。天水拥有丰富多样的生物类型和物种,被称为“陇上林泉之冠”,具有深厚的旅游价值。著名的记者范长江在《中国的西北角》一书中写道:“甘肃人说到天水,就等于江浙人说到杭州一样自豪,认为是风景优美、物产富裕、人物秀美的地方。”的确,这里没有“风沙漫天,大漠驼铃”,不仅不干旱,反而多青山草木,多甘泉碧湖。水土养人,气候宜人,尤其是夏季,气温适中,是避暑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  仙人崖地理位置独特,地势险要,群峰峦嶂,岩石万仞,松桧成林,鸟语花香,是一处集自然风光与历史景观于一体的胜地。 仙人崖山体和麦积山石窟很像。相传此处过去常有高人隐居于此修行,因而得名仙人崖。这里自然风景秀丽。人文景观丰富,是释、道、儒三家共存,融合了三家精髓,是国内罕见的三教合一的胜景。千年来的沧桑变化,现存的寺宇、泥塑和壁画,都是历史的见证,也是古建艺术和宗教文化的瑰宝。很值得一看。</p> <p class="ql-block">仙人湖是仙人崖景区的一大亮点。宝盖峰山脚下的仙人湖,湖水碧绿,秀峰丹崖倒映水中,相映成趣,为整个景区增色不少,带来一份宁静祥和之美。湖上有座桥通往对面的玉皇峰。湖面上红色的廊亭格外醒目,供游客歇息拍照。</p> <p class="ql-block">  仙人崖的寺庙和道观,大多依崖壁而建,形成了半山洞穴式的古建筑风格。由三崖、五峰、六寺所组成。仙人崖的景色兼具北方的雄奇和南方秀丽,景景相连,犹如仙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