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采风】【74】邮票中的武汉,武汉解放75周年回眸

老街坊

<h1><b><font color="#ed2308">音乐:回家</font></b></h1> &nbsp; &nbsp; &nbsp;<b>  赓续百年初心,铸就红色江城,武汉这座文化之都,英雄之地,红色之城,始终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同频共振。<br><br></b><div><b>&nbsp; &nbsp; &nbsp;明天,5.16是武汉解放75周年,75年栉风沐雨,75年春华秋实。时间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伟大的书写者,从武汉解放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75年风雨征程中,武汉这片土地,镌刻着一段又一段红色记忆。</b></div> &nbsp; &nbsp; &nbsp;<b><font color="#ed2308">第二篇;邮票中的武汉,武汉解放75周年回眸</font></b><div><br></div><div>&nbsp; <b>&nbsp;“邮票是国家的名片”。当一个城市的信息出现在邮票上,这邮票也就成为这个城市的名片。<br><br>&nbsp; &nbsp; &nbsp; 提起武汉就想起那一张张属于这个城市的名片:黄鹤名楼、长江大桥、青山钢城、美好家园……张张名片,凝结着璀璨的75年历史,铭记着倒下的英雄、见证着城市的腾飞、寄托着美好的愿憬。</b></div> &nbsp; &nbsp; <b>&nbsp;在武汉解放75周年的喜庆的日子里,将带你漫步邮票上的武汉!</b><div><b><br></b></div><div><b>&nbsp; &nbsp; 为庆祝武汉解放这一大事件,1949年6月7日,湖北邮政管理局员工建议“武汉为全国心脏地区,武汉解放,全国解放战争即将胜利结束,为表示热烈庆祝起见,拟可发行纪念邮票”。<br>&nbsp; &nbsp;经过设考会三次会议讨论,定于8月中旬发售该套纪念邮票。</b></div> &nbsp; &nbsp; &nbsp;<b>武汉解放纪念邮票,将武汉三镇的风景名胜作为票面图案,这在其他解放纪念邮票中独一无二。</b><div><b><br></b></div><div><b>&nbsp; &nbsp; 该套邮票全套12枚,分有齿、无齿两种,分别由武汉三镇标志性建筑“武昌黄鹤楼”“汉阳晴川阁”“汉口江汉关”三种图案组成,每种图案有两种不同颜色。邮票上方是光芒四射的五角星,标有“中华邮政华中区”字样,下部印有“武汉解放纪念1949”等字样,面值分为首套人民币“70、220、290、370、500、1000元”(均为人民币旧币面值)。</b></div><b><br>&nbsp; &nbsp;邮票由顾明德、徐令康设计,武汉国光印铸厂印制。</b> <div>&nbsp; &nbsp; &nbsp;<b>&nbsp;&nbsp;70元及220元面值的邮票分别为绿色和洋红色,邮票前方展示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扛枪列队进城的画面,图中背景为汉口的标志性建筑江汉关大楼。</b></div><div><b>&nbsp; &nbsp;江汉关大楼于民国十一年(1922年)动工,民国十三年(1924年)落成,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三座海关大楼之一。</b></div><div><b>&nbsp; 1949年5月16日,江汉关钟楼上升起第一面由地下党组织连夜赶制的红色镰刀斧头旗。</b></div> &nbsp; <b>&nbsp; &nbsp;290元和370元面值邮票颜色分别为棕色和蓝色,主图是汉阳的标志性建筑晴川阁,因唐代诗人崔颢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而得名,有“三楚胜境”之美誉,与黄鹤楼、古琴台并称为“武汉三大名胜”,世称“楚天第一楼”。</b> &nbsp; &nbsp; <b>&nbsp; 500元和1000元面值邮票颜色分别为紫色和朱红色,以武昌黄鹤楼为主图,武昌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历代屡加重修。</b><div><b>&nbsp; &nbsp;因唐代诗人崔颢登楼所题《黄鹤楼》一诗而名扬四海,与湖南岳阳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b></div> &nbsp; &nbsp;<b>  &nbsp;这套邮票同其他解放区邮票一道,使用到1950年8月31日止。建国前各解放区发行的邮票近500套,达2000多种,而专门为纪念一座城市解放而发行纪念邮票的,仅上海、南京、广州、武汉等城市,充分说明武汉解放在华中乃至整个中国的重要意义和影响。</b><div><b>&nbsp; &nbsp; 此套邮票将武汉三镇的风景名胜作为票面图案,这在其他解放纪念邮票中独一无二。</b></div> &nbsp; &nbsp; <b>&nbsp;让我们在这武汉解放75周年之际,跟着邮票漫步武汉,品读方寸间的武汉惊喜;</b><div><br></div><div>&nbsp; <b>&nbsp;邮票中的武汉:记录75年时代变迁;</b></div> &nbsp; &nbsp;<b>方寸小纸,能将世界囊括其中。<br><br></b><div><b>&nbsp; &nbsp;这是邮票的魅力,是集邮人甘之如饴的源泉,能印上邮票也成为一个地标、一座城市颇值得骄傲的事。</b></div><div><b><br></b></div><div><b>&nbsp; &nbsp;首义之城、高铁名城、长江经济带“光之心”……一个个城市高光时刻主题汇聚成《邮票上的武汉》。</b></div><div><b>&nbsp; 这背后少为人知的是,截至2023年底,武汉相关主题已43次登上这张“国家名片”,数量在全国省会城市排名中位居前列。</b></div> &nbsp; &nbsp; &nbsp; <b>在《邮票上的武汉》中可以看到武汉的历史。“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一代名伶谭鑫培是中国第一位电影男主角。</b><div><b>&nbsp; &nbsp; 他的祖籍就在武汉的江夏,于2005年发行的《中国电影诞生一百周年》纪念邮票中,以其为主题的邮票揭示武汉与中国电影的缘分。</b></div> &nbsp; &nbsp; &nbsp; &nbsp;<b>而在2011年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之际发行的《辛亥革命一百周年》邮票,展现了武昌起义时期革命志士高举大旗推翻封建统治的场景。</b><div><b>&nbsp; &nbsp; &nbsp;该套邮票由北京邮票厂有限公司采用影写版工艺印制,邮票色彩厚重、层次丰富,紫外灯下可看到城墙外红色的火光,生动还原画作背景。”</b></div> &nbsp; &nbsp; <b>&nbsp;1981年10月10日,为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邮电部发行了《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纪念邮票,全套3枚,其中一枚为“武昌起义后成立的湖北军政府旧址”。<br>&nbsp; &nbsp; &nbsp; 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也是辛亥革命纪念馆,主体古香古色,是一座两层的红色西式楼房,故武汉人称之为“红楼”。红楼原为清朝政府设立的湖北咨议局局址,于1910年(清宣统二年)建成。</b> &nbsp; &nbsp; &nbsp;<b>红楼前方广场上,一尊铜像吸引着来往人群的目光。他身着黄袍马褂,左手执杖,右手执帽,坚毅的眼神凝视着远方。一百多年前,就是这个身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封建统治,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一条新的道路。他就是孙中山。<br>&nbsp; &nbsp;作为“民国之门”,红楼记载了辛亥革命的足迹。这里是中国一段漫长历史的终点,更是中国一个崭新纪元的开端。</b> &nbsp; &nbsp; &nbsp; <b>武昌起义后,黄兴被推为革命军总司令,指挥对清军作战。一面武昌义旗,再现了辛亥革命年代的悲壮气氛,具有一种威慑人心的力量。旗面为鲜红色,象征热血沸腾。旗面中心有一颗放射出九道光芒的黑色九角星,象征钢铁意志,象征革命必须使用武力,以热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故称“铁血十八星旗”。<br><br>&nbsp; &nbsp; &nbsp;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留下了辛亥革命仁人志士的足迹,体现了为创建新的社会制度而敢为天下先的革命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b><br> &nbsp; &nbsp;<b>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上镶嵌着武昌起义浮雕,铭记着武汉军民不可磨灭的功勋业绩。</b> &nbsp; &nbsp; <b>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作为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代表,于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b><div><b>&nbsp; &nbsp;回武汉后建立和发展湖北省的党组织,先后任中共武汉区委委员、武汉地委书记、湖北省委委员。</b></div> &nbsp; &nbsp; <b>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恽代英、项英祖籍湖北武昌,他们为人民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b> &nbsp; &nbsp; &nbsp;<b>一九二三年二月,京汉铁路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争取工人阶级的政治权利举行全路总同盟大罢工。军阀吴佩孚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在汉口江岸等地进行血腥镇压,江岸分工会委员长林祥谦、总工会法律顾问施洋等五十二人惨遭杀害,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二七”惨案。</b><div><b>&nbsp; &nbsp; 这次斗争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谱写了光辉灿烂的一页。为纪念牺牲的革命先烈,解放后在汉口江岸修建了一座纪念碑,纪念碑碑体呈方柱形,顶端为中国共产党党徽,碑身正面镌刻着由毛泽东题写的“二七烈士纪念碑”七个大字。</b></div> &nbsp; &nbsp;<b>  &nbsp;1955年武钢破土动工,迎来了新中国兴建的第一个钢都的诞生。</b><div><b>&nbsp; &nbsp; &nbsp;武钢从此成为我国第二个特大型钢铁工业基地,拥有从采矿、选矿到烧结、炼铁、炼钢、轧钢、焦化、耐火材料等一系列的完整生产体系。</b></div> &nbsp; &nbsp;<b>  &nbsp;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邮票以武汉钢铁厂投产时的情景为“钢铁”票图</b> &nbsp; &nbsp;<b>武汉重型机床厂试制成功中国第1台直径6.3米的重型立式车床。车床重200多吨,可加工直径6.3米、高3.2米、重达80吨的圆柱形工件。</b> <b>&nbsp; &nbsp; 1957年7月,新中国第一台手扶拖拉机在武汉国营通用机构机械厂试制成功</b> &nbsp; <b>&nbsp;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邮票以武汉机械厂生产的大型龙门刨床为“机械制造”票图。</b> &nbsp; &nbsp;<b>  &nbsp;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邮票以武汉长江大桥上繁忙的运输情景为“交通运输”票图。</b> &nbsp; &nbsp;<b>事实上,武汉一直是个“邮味”很浓的城市,30多次登上“国家名片”。<br>&nbsp; &nbsp; 新中国第一套以桥梁为主题的邮票便是《武汉长江大桥》,方寸之间,记载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壮阔历史。</b><div><b><br></b></div><div><b>&nbsp; &nbsp;武汉长江大桥于1955年9月1日动工兴建,<br>1957年7月1日完成主桥合龙工程,1957年10月15日通车运营。&nbsp;是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座公路铁路两用的长江大桥。</b></div> &nbsp; &nbsp; &nbsp;<b>长江大桥之于武汉,不仅是一座连接三镇的桥梁,更是城市的地标,是镶嵌在武汉人内心的骄傲。</b><div><b>&nbsp; &nbsp; 从大桥桥头起始,用双脚触摸这厚重的历史,俯瞰大江东去的壮阔,实地丈量长江的宽度,远眺长江两岸林立的高楼与绿意盎然的江滩公园,聆听这座城市的灵魂,成为武汉人在人生旅途中,或早或晚都会做的事情。</b></div><div><b>&nbsp; &nbsp; 当外地朋友问起“武汉什么值得体验,何处值得一看”时,大多数武汉人也必然会脱口而出,“克走一次长江大桥!”</b></div> &nbsp; <b>&nbsp; &nbsp;东湖则以不同形态展现在中国邮票中。1959年发行的纪念邮票《第一届全国运动会》中,运动健儿在东湖奋力划船的瞬间被时代烙印在方寸间;1985年,取材于东湖梅园的一抹垂枝梅花典雅婀娜,诠释着中国古典美。</b> <b>&nbsp; &nbsp; &nbsp;1966年7月16日,毛泽东在武汉畅游长江。为纪念毛泽东同志“七· 一六”畅游长江10周年,人民邮政发行邮票。</b> &nbsp; &nbsp; <b>&nbsp;在第23届奥运会上,武汉籍跳水运动员周继红获得女子跳台跳水冠军;</b> &nbsp; &nbsp; <b>&nbsp;黄鹤楼:品读千古名楼的诗情画意</b><div><b>&nbsp; &nbsp;将历史回溯至1700余年前的三国时期,黄鹤楼被作为军事瞭望楼在武昌黄鹄矶上始建,如今的黄鹤楼则是1985年以清同治楼为雏形复原修建而成。</b><div><b>&nbsp; &nbsp; 1987年,黄鹤楼登上了中国邮票。<br>&nbsp; &nbsp; &nbsp;重新为千古名楼注入新生。</b></div></div> &nbsp; <b>&nbsp; 武汉大学环绕东湖水,坐拥珞珈山,校园环境优美,风景如画,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大学之一。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群古朴典雅,巍峨壮观,有26栋依然保存完好的早期建筑。登临教学楼顶,一览建筑艺术,霞光之中,幢幢大楼气势恢宏、布局精巧、中西合璧、美轮美奂。<br>&nbsp; &nbsp; 2013年11月29日,《武汉大学建校一百二十周年》邮票发行。邮票上,武汉大学校园内樱花绽放,蓝色的琉璃瓦与粉色樱花交相辉映。<br>&nbsp; &nbsp; 每年3月,落“樱”缤纷的美景令人沉醉,不少游客慕名前来赏花。校园是花园,花园亦校园。武汉大学因樱花而香溢,樱花因学校而驰名。百年学府的深厚底蕴,富有古朴风味的建筑,一树树的樱花迎风绽放。</b> &nbsp; &nbsp; <b>中国科学院水生所:唤起守护自然的一腔热血<br>&nbsp; &nbsp; 珞珈山麓、东湖之滨,有一处“秘密基地”守护着国家的水生态。这里曾居住着世界上唯一由人工长期饲养的白鱀豚“淇淇”,长江江豚“淘淘”也在这里诞生。</b><div><b>&nbsp; &nbsp; 1980 年1月一头野生雄性白鱀豚被渔民捕获,运抵位于武汉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命名为“淇淇”,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存活了 22 年 185 天,是唯一一头被人类长期饲养的白鱀豚。</b></div> &nbsp; &nbsp; &nbsp;<b>三镇古韵</b><div><b>&nbsp;</b></div><div><b>&nbsp; &nbsp;“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nbsp; ”</b><div><b>&nbsp; &nbsp; &nbsp;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作。全诗寓离情于写景之中,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的送别画面。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b></div></div> &nbsp; &nbsp;<b>“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的发生武汉古琴台,后人筑台以资纪念。</b><div><b>&nbsp; &nbsp; &nbsp;据《汉阳县志》记载:“古琴台亦名伯牙台……相传钟子期听琴于此……”。</b></div> &nbsp; &nbsp; &nbsp; <b>“古琴”邮票上有汉阳古琴台。古琴台始建于北宋,位于武汉市龟山西脚下的月湖之滨,东对龟山、北临月湖,是中国音乐文化古迹。</b><div><b>&nbsp; &nbsp; &nbsp; 与黄鹤楼、晴川阁并称武汉三大名胜,有“天下知音第一台”之称。</b></div> &nbsp; &nbsp; &nbsp;<b>战国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早期曾国国君的一套大型礼乐重器,国家一级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br>是中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代表了中国先秦礼乐文明与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是我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b><div><b>&nbsp; &nbsp;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为该馆“镇馆之宝”。</b></div> &nbsp; &nbsp; &nbsp; <b>&nbsp;触摸深藏在骨子里的荆楚文脉,曾侯乙编钟、龙形玉饰、曾侯乙匜、虎座鸟架鼓……查阅邮票图典,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的诸多历史文物活跃在眼前。</b><div><b>&nbsp; &nbsp; &nbsp; 而邮票中展示的“宝藏”,则是湖北省博物馆24万余件藏品的冰山一角。</b></div> &nbsp; &nbsp; &nbsp;<b>  青铜器尊盘出土于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复杂、最精美的青铜器件之一,既体现了荆楚文化神韵,又代表了我国古代青铜铸造工艺的最高水平。<br>&nbsp; &nbsp; &nbsp; &nbsp;现为国家一级文物,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b> &nbsp; <b>&nbsp; &nbsp;第十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于2015年在湖北武汉举行。“生态园博”邮票主图为汉口里建筑群,辅以湖北地域特色的动植物,以天蓝色背景为衬托,凸显出武汉“百湖之市”、“湿地之城”的美景。</b> &nbsp;<b>  &nbsp; &nbsp; “绿色生活”邮票主图表现富有地域特色的荆山楚水,是武汉以人为本、立足长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经济交流平台。</b> &nbsp; &nbsp; &nbsp;<b>武汉天兴洲公路铁路两用长江大桥让中国高铁首次跨越长江,为世界上首座4线铁路6线公路两用斜拉桥。</b> <b>“高速动车整备场”邮票以武汉动车段整备场作为设计参考。</b> &nbsp;<b>  &nbsp; &nbsp;中国高速铁路邮票主图为“和谐号”动车组,背景画面有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b> &nbsp; <b>&nbsp;《长江经济带》邮票画面表现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前景为红色的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b> &nbsp; &nbsp; <b>《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邮票表现了武汉光谷未来科技城景观,主图为汉新 能源研究院的马蹄莲大楼,树叶副楼以及金瓜副楼。<br><br>&nbsp; &nbsp; &nbsp;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江城百年英雄。飘过辛亥的硝烟,透过钢城的火焰,英雄武汉的历史还在续写:</b> &nbsp; &nbsp; &nbsp;&nbsp;<b>邮票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变化,每个时代的风貌、文化、经济都不一样,邮票中的武汉:记录75年时代变迁,,将那个时代的历史定格。</b><div><b>&nbsp; &nbsp; 武汉现在发展迅速,每天都有新气象, 邮票里的武汉风景,远不止这些。</b></div><div><b>&nbsp; &nbsp; &nbsp;75年来,张张邮票,凝结着璀璨的历史,铭记着倒下的英雄、见证着城市的腾飞、寄托着美好的愿憬。</b></div><div><b>&nbsp; &nbsp; 在邮票中游武汉,解锁更多乐趣吧。</b></div> &nbsp; &nbsp;<b>  有关图文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与交流,版权为原作者所有,侵删。</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