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陶钟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镇远城东隅中河山嵯峨屹立,山峦耸峙,异形起伏,高低相依。明游仙张三丰将斯地视为龙虎奇山而在诗中赞为“云橫峻岭虎骑龙”壮观。这山又为何称中河?有学者认为远古时期从龙头山下道士观-带宏大溪水冲刷过来,流经青龙洞台地而形成宽幅跌瀑,后水量变化,水道降落,跌瀑渐失。如今,令公庙北侧古溪流故道、依岩高砌的古迎仙石桥仍在。但这个溪流故道却偏于青龙洞山体南侧。还不适于山的中部有河流的字面描述。是不是青龙洞正面之中部确有瀑流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青龙洞山体里溶洞遍布,钟乳石怪象横生。大洞支洞纵横交叉去向幽远。可推测有地下河水从洞中流来,到青龙洞中部出口处迸出形成跌瀑是为中河壮观。这样的地层演化应是可能发生的。地球造山运动之前,青龙洞山体是海洋珊瑚礁。东山寺后方有幽暗深洞。六十年代有镇中学生进洞拾得大海螺化石,说明是海洋生物化石遗存无疑。青龙洞喀斯特石灰溶岩山体的珊瑚礁形状峭谗,怪石林立,云垂花簇。这种形状怪异的山体恰似-座巨大的溶岩假山盆景浮显在潕水之上。因山下有河水的浸润,于是,洞宇天开的中河山便凭添了许多神釆灵韵。</p> <p class="ql-block">清澈河面托起一座宏大珊瑚礁的后背,突兀升起高低相峙直插云端的两座巍峨岩山作为屏靠。整个中河山就傍峻岭为金鞍、以潕水为玉带,又以直指苍穹的笔岫为高标,背景稳实壮丽,奇拔仙山与琼楼玉宇相得益彰。历遍名山大川的古代智者就将其称为“黔山第一奇境”、“海上飞来”的方壶、圆峤仙山。清晨,中河山云遮雾绕,云蒸霞蔚幻象变化万千。悬崖之上硕大古木蓊蔚,峭崖壁间藤萝盘虬。这是古人最为可寄托情怀的神仙境界;是云游四方,选此驻足的道家首选地。道家的天人合一,庄子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的神思相契合。如此优选环境养生理念,是东方古代养生环境学的最高智慧。当然,避红尘之喧嚣烦杂,远市井之利益争斗是出家人静心端念的初衷。我们在读宋元山水画中,多见有高士道僧逍游其间,这正是古代士大夫和布衣文人的清流思想情怀表达。这种敬畏天地,追求秀美山水的薰蒸沐浴养身美学指导思想体系,到了科技发达的当代,仍为今人所推崇。而清静无尘,自我虔诚静修,心涤秽污,在物欲横流,精致利己的时风下,人们也可引为反照思考。</p> <p class="ql-block">如此神奇峻秀的仙境,修炼养元圣地,道家智者又是什么时候捷足先登云游踏遍中河山后,择-洞宇设坛隐居修身的呢?明代史书只记最早有玄妙观,寥寥数字,语焉不详,年代无考。然田氏在青龙洞上方台地大兴土木,建大帅府衙是有正史记载的。那是元1278年左右,忽必烈将鎮远州升格为军民总管府的事。东山福地会没有庙观香火?虽然当时这个区域主体民族是彝、仡、苗等,(当然他们没有天宫诸神的概念),但戍边军方带来的汉民族,就设衙在中河洞之上,作为汉民族军政合-体系的田氏集团,为祈求得到神灵的明示指引。应有祭祀活动的自然引入和青龙洞道人的应召参与。如此推断起来,青龙洞庙观在南宋期就已星稀有之当是合理的。是最早来到中河山洞窟隐居修炼的道人将这尊巨大珊瑚礁上的洞穴称之为青龙洞。因为在道家天体认识概念中,将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作为东、西、南、北的四方之神祗膜拜。青龙是主东的消灾降福吉祥之龙。于是中河山麓突兀在水面的奇拔苍崖绝壁就以青龙洞命名。最最早,这方奇巧如古画的宝地是没有人为建筑的。道人们只在洞府内修炼静养。崖壁上最大的石室洞府各在中河山南北两端,又称南洞、北洞。相传北边中元洞就是明初张三丰栖息炼丹石窟秘洞。洞中有滑溜光洁的石床和形如草鞋、雨伞、包袱、石磨、丹炉等钟乳石。至今,古城坊间还留下许多关于张三丰的轶事传说。′</p> <p class="ql-block">洞中有滑溜光洁的石床和形如草鞋、雨伞、包袱、石磨、丹炉等钟乳石。至今,古城坊间还留下许多关于张三丰的轶事传说。</p> <p class="ql-block">由于石窟的局限,道人与信徒们的修炼养生活动需要扩展空间,于是在洞口立柱搭檐,撑起悬空木廊,与石洞相连,形成了半洞半楼格局。到了明代,朱元璋诏令江西填贵州,引发荒蛮戍边地区的初步开发。处于贵州军事前沿的镇远更是重兵集结地。江防水师巡弋,府、卫城垣高筑,军旗猎猎,地方靖定。大批移民卷浪似地涌往镇远。人云集,香火旺。一时,南洞扩建天宫庙宇道观;北洞引来佛国僧侣释迦。汉以后,朝廷特别推崇的儒家当仁不让,在礁山中部立起了三层祭孔高楼,1530年知府黄希英更是在此将紫阳洞建为书院纳士讲学。中元禅院、紫阳书院、青龙洞三组贴崖古建各自搭配组合,以山腰石梯栈道为</p> <p class="ql-block">连接;以青龙洞玉皇阁为制高点,。整个建筑天际线高低错落有致,节奏起伏运化而又相互遥相顾昐,与嶙峋山体、古树藤萝相映成趣。典雅而奇幻的仙山琼楼秘境恰到好处地组合成-幅绝妙的丹青古画卷。晨钟迴荡,中元禅院木鱼磬钟之奏击清脆悦耳;紫阳书院书生学士之颂读顿挫抑扬;青龙道观红烛黄香之青烟弥漫缭绕与禅、书两院接应呼吸。苍崖之中竟然是慈怀向善的佛家、端念心智的儒家、天人合-的道家三种文化各领千秋教义,但也时有礼节交往,一派共融景象。</p> <p class="ql-block"> 这方水土果然是无双福地。很多淘金人到斯地落地生根,从一挑货郎担发迹到巨贾富商。到清代雍、乾鼎盛时期,吸引了更多外籍商人、手工业者卷浪涌来。-时人数猛增,自然形成乡帮团伙,并有集结祭祀与聚会场所。这便是古城中11个省区的八大会馆。而这些同乡会中,又要数江西势雄财大。他们也要有个团聚藉人的活动场所。于是乡邦中有高人就选择在中河山下方台地大兴土木,建起了气势恢宏的江西会馆。会馆在峥嵘悬崖之下,佔踞宽幅面积,建筑沿东西方向两级排列座落。-大壁高墙层叠错落矗立,将戏楼、厢房、杨泗殿、许真君等各部位祭祀与接待建筑遮掩。从北望去,江西会馆大壁墙面刚好托起山上的精美建筑而形成大块面与小单体的视觉对比。到江西会馆的落成,整个青龙洞背崖高约离水面60米、南、北山体2.1万平方米、单体建筑35座。(不含东山寺、令公庙和文明书院)建筑面积6165平方米。青龙洞整个建筑大格局基本定型。</p> <p class="ql-block"> 北宋,官方就己颁布有«营造法式»建筑工程设计、施工规范书。眀清时代,建筑营造继宋、元已降,己集大成期,佛楼庙堂建筑已经标准化。道教名山四川青城山是劈几级台地呈中轴线布局。中原的营造术传到镇远,虽然整个青龙洞建筑格局与单体式样与中原寺院庙堂建筑大体-致。但却又与特殊的山地环境巧妙结合,以最大限度保持原生态地貌特征,不开山凿岩平地下基,而巧妙地作依山就势设计,在原生状态下钳入人工建筑物。为最大限度地保持原生山体,就以长短不一的撑木将建筑托起,形成奇险境观。这与黔东南苗侗吊脚楼建筑模式却有异曲同工之妙。当时,青龙洞是谁统筹设计的不得而知,没有图文留存。但古人很睿智,他们将青龙洞实景用两方砖雕全景展现后,镶钳于万寿宫牌楼上方作为修复图示依据。这两方砖雕工艺品居然躲过文革洗劫得以完好保存下来,成为青龙洞传世瑰宝。</p> <p class="ql-block"> 古代,镇远府周边是 贡皇朩之地,木料材质上乘。建佛堂道观祭祀楼宇所需木料应有尽有。硕大标直木质最好的杉木更是黔东南盛产,明初修故宫,就从黔东南调集很多大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修复青龙洞过程中,所需大木就从剑河、台江、从江、锦屏、黎平等地调运。本土原生木材之丰富,从立朩大架到花式雕作造就了-代伐木作工艺匠人。四十年前,修复青龙洞,就从石阡、三穗、镇远等地应召遴选了-批技艺上乘的工匠组成营作技工团队。到后期,又请了湖南洞口-批石、木雕工艺技师参与精细性的复修工作。万寿宫大牌楼在文革初“破四旧”被红卫兵拦腰推倒斩断成-堆烂砖瓦砾。修复工程就是由湖南洞口雕塑技术团队完成。但由于砖雕工艺失传己久,水德灵长四字拦腰中线以上的材质只能使用石料雕琢复原了。</p> <p class="ql-block"> 当建筑大井字圆木框架和歇山式大屋顶抬樑檁椽在峭壁前矗立落成,大屋架各部位的装饰就在单调的横竖木架上制造出奇巧的展翅飞升结构。这便是仿巨鸟张开的翼翅冲天而去的翘角飞檐。多层叠起的檐角往上翘翻,就形成展翅凌空欲飞之势,古人于是对此展开空灵飘渺奇幻的想象空间。明代镇远知府周瑛有咏青龙洞诗句:“......危楼高构山之巅,潕水微茫挂槛前,凭栏未敢多立时,生恐凌空便上天。”当然,这翼翅翘角并非尖翅凌空,而是每只翘角尖都有一个鸱尾张嘴将角尖咬含住。传说鸱吻是龙的最小儿子,海上神灵,能喷浪降雨,取能避火灾之吉物。青龙洞建筑多次毁于火灾,翘翼安上降火神兽护佑,可见古人用心良苦。</p> <p class="ql-block"> 与其它佛堂庙宇一样,青龙洞木作装饰多见于檐下卷板、斗拱和柱枋结合部上的雀替、和吊挂工艺的大量运用;单檐建筑的藻井以及窗棂等部位也多以龙的组合工艺形象屡屡精彩展现。</p><p class="ql-block"> 四川建筑学院赵长庚教授认为:青龙洞在国內少有。故宫博物院单士元副院长评价:我们到青龙洞,等于到了仙山楼阁,完全是神仙境界,如果再看一看河流,等于是宋元明画山居图。青龙洞仙境与古城构成全景式宋元山水画卷。如登临玉皇阁,奇拔古城尽收眼底:-水环流拖兰带;两城古韵写沧桑。著名建筑专家张开济认为在中国,也只有山西悬空寺能与之齐名。悬空寺也奇拔宏伟壮观,但建筑沒有青龙洞精美,论综合园林生态资源环境包装,青龙洞当更胜-筹。文博、建筑专家的高度评价和致认可,1988年,青龙洞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历经六百多年风风雨雨,青龙洞也历经许多天灾人祸而屡毀屡建。从古碑记中得知,每次复修都是官民共建,并勒功德碑以记。如咸同之战,青龙洞毁于战火,1871年青龙洞第二十代道人李至亮主持修复。32年后(1903)-场大火,青龙洞仅存洞左三间,又由住持李宗启、邑绅黄某等于清末(1911)募捐修复。</p> <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至1966万寿宫为文化馆活动场所。1956年国家对青龙洞作过一次全面维修。这次维修有传说在1955年4月的印尼万隆会议上印度总理尼赫鲁曾向周恩来总理问过青龙洞,并想作旧地重游,后中印关系变化老尼自然不再提起。1963年,国家对青龙洞作过一次大面积维修。1965县政府利用青龙洞作了一次全县工农业成果图片、实物展。一年后风起云涌的文革中青龙洞被打砸,满目疮痍,荒藤败寺,损毀严重,文化馆遂迁出到现址。1979至1982年,在中共贵州省委和省政府布署下,全省调集古建首席专家和一批专业人才对青龙洞进行全面复修并对外开放。1986年复修祝圣桥上的魁星阁;1999年冬至2000冬年全面维修祝圣桥。1998年至2019年青龙洞山体进行几次危岩处理。1998年继承原东山书院的镇远中学搬到大菜园后,2022年又复修了东山寺、令公庙和部分书院建筑,青龙洞成当下规模。</p> <p class="ql-block"> 穿越历史时空,供世人瞻仰的青龙洞如熠熠闪耀的瑰宝。2002年,在贵州省文化厅引领下,镇远县成立世遗申报办。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递交文本,申请将青龙洞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4年4月至6月在苏州召开的第28世界文化遗产大会会刊上,以«世界贴崖古建奇观青龙洞»为题,刋载了青龙洞全景图和中英文简介,向参会的175个国家文化官员介绍青龙洞。于是,镇远青龙洞又上升到了世界文化遗产的审视层面。</p> <p class="ql-block">青龙洞:世界文化遗产的璀璨明珠</p><p class="ql-block">满江红·青龙洞</p><p class="ql-block">峭壁凌霄,青龙洞,云垂花簇。古建奇,檐牙高啄,画梁飞雀。岁月沧桑留古韵,洞天福地隐仙阁。展宏图,申报世遗名,心潮阔。</p><p class="ql-block">文脉远,传千古。山水美,世无双。叹天工,鬼斧神工琢。古韵今风相辉映,中外游客齐称贺。愿长留,此间美景在,永流芳。</p> <p class="ql-block">云垂花簇青龙洞:瑰宝闪耀世界之巅</p><p class="ql-block">《满江红·青龙洞颂》</p><p class="ql-block">云卷云舒,青龙卧,古建巍峨。岩壁间,花簇掩映,岁月如梭。峭壁千寻藏古韵,飞檐画栋映山河。远望处,洞壑幽深,似仙阁。</p><p class="ql-block">申报忙,世遗梦,志如铁,心不惧。历风雨,终得国际认同声。贴崖奇观惊世界,瑰宝闪耀东方红。愿此景,永驻人间,传千秋。</p> <p class="ql-block">青龙洞颂</p><p class="ql-block">峭壁凌霄映碧空,青龙古洞隐仙踪。</p><p class="ql-block">云垂花簇添春色,檐牙高啄展古风。</p><p class="ql-block">岁月留痕添古韵,洞天福地映苍穹。</p><p class="ql-block">世遗名录添新彩,美景长留永流芳。</p><p class="ql-block">**七言律诗新韵**</p><p class="ql-block">青龙古洞入云端,峭壁凌霄景壮观。</p><p class="ql-block">古建奇绝飞檐舞,画梁雕栋映日寒。</p><p class="ql-block">岁月悠悠留古韵,洞天福地隐神仙。</p><p class="ql-block">今朝有幸游此处,美景长留心间欢。</p><p class="ql-block">[抱拳][抱拳][抱拳][玫瑰][玫瑰][玫瑰]</p> <p class="ql-block">深秋探秘青龙洞</p><p class="ql-block">深秋叶黄映古城,青龙洞中景如屏。</p><p class="ql-block">古木参天遮日影,清泉潺潺伴人行。</p><p class="ql-block">楼台错落藏幽径,洞府深邃隐仙灵。</p><p class="ql-block">欲摄美景留此境,镜头之下韵自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