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旮旯民居——李家山

张杰民-运城-乐骑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黄河旮旯民居——-李家山 </b> </p><p class="ql-block"> <b>山西临县碛口镇李家山村—著名画家吴冠中一生的三大发现之一。</b></p><p class="ql-block"><b> 位于碛口古镇南3公里处,隐于大山深处,空灵幽雅。著名画家吴冠中1989年10月到李家山采风时惊呼这里像“汉墓”,他说:从外部看像一座荒凉的汉墓,一进去是很古老讲究的窑洞,古村相对封闭,像与世隔绝的桃花源。 </b></p><p class="ql-block"><b> 站在高处,四下望去,沟沟峁峁,山山梁梁,纪录着岁月的苍桑。李家山村房屋李氏家族经世代繁衍,到清中叶已成大户。时值碛口商阜繁荣,李家也插足于商业。</b></p><p class="ql-block"><b> 据(宗谱)与口碑资料佐证,时李家山有东西两大财主,东财主李登祥,人称祥财主,在碛口开的“德合店”、“万盛永”;西财主李德峰,在碛口开的“三和厚”。此两家财路亨通、日进斗银,在碛口可以与西湾村陈氏比富。</b></p><p class="ql-block"><b> 有了钱,就逐渐开始大动土木。他们请来风水先生观看,见李家山村有两条向南流的小沟,在村南汇合,注入黄河,两沟之间的山峁,形似凤凰头,左右两山则是风翼了。</b></p><p class="ql-block"><b> 这个四面环山的地形,风水先生连连说好:“此屯系艮龙庚向,东山月出中格穴也,毋逶迤者恐丑寅气入也,富而且贵龙之应……”(载宗谱)东财主家在凤身上修建,西财主家在凤的右翼上修建,凤的左翼依然是旧村。东西财主好象在暗暗较量,在几百米约 40度的高山坡上,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依山就势,高下叠置,从沟到顶,多达九层,其造型不同,风格殊异。</b></p><p class="ql-block"><b> 李家山村的建筑均以水磨砖对缝砌筑,砖、木、石雕及精美匾额比比皆是。建筑形式多以砖拱顶(窑洞)明柱厦檐四合院为主,且依山坐楼。侧房、马棚多为一泼水和双泼水硬山顶瓦房。街道高高低低,用条石砌棱,用块石铺面。水路布局合理,沟心卷洞,送出村外。</b></p><p class="ql-block"><b> 李家山村大大小小有百十来院, 400多孔(间)住舍,居住着220多户人家, 760多口人。西面清代建筑群,多为李姓居住,虽有一些破破烂烂,却还基本保存完好。凤的左翼沟里,依然还称旧村或小村,住着陈、崔两姓人家,他们说在李姓迁来之前,这儿叫陈家湾。</b></p><p class="ql-block"><b> 小村和大村相比,建筑风格完全是两个天地。小村还有人住着“一柱香”独门独窗土窑洞,有人说他们还是过着原始穴居生活,那就住房而言,一点儿也不是夸张。</b></p><p class="ql-block"><b> 另外村子里多以土窑接口子,石拱窑洞,砖瓦建筑是很少见的。李家山村民居的形态在八种以上,这些无论豪华的清代建筑群,还是穴居生活的土窑洞,无不附着中华民族的灵魂,它确系民族的东西。</b></p><p class="ql-block"><b> 正如专家们说,这儿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它蕴藏着黄土民情风俗和丰厚的黄河文化。 </b></p><p class="ql-block"><b> 1938年,李家山上住有国民党部队的伤兵和一个担架排。当年农历四月二十一日,日军从侯马牛村出发,过东阳呈,然后上了李家山。日军残暴地刺死了16个伤兵,并放火烧死了躲在窑洞里的全部担架排的人,枪杀了几十个村里和上山避难的人。日军在山上驻了三天,后被国民党部队击退。</b></p><p class="ql-block"><b> 随着碛口古镇的衰退,李家山风光不再,文旅风吹进山村,李家山又活跃了起来。</b></p><p class="ql-block"><b> 2024年5月1 4日18时6.8公里,信步走进了李家山的民居古村落… …</b></p> <p class="ql-block">李家山财主家的豪宅</p> <p class="ql-block">落日余晖下的李家山民居</p> <p class="ql-block">修复、翻建古民居建筑,仍然选用过去的建材</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美篇制作:张杰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音乐选播:谷金花</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