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读后感

淡泊宁静

<p class="ql-block">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称地坛为园子,地坛也好园子也罢,在他书中实际上它们都不是聚物,而是一块思想净地、精神乐园、灵魂倾述对象。在这个院子里,有他自己,有他的母亲,有路过园子的人,有逛园子的人,这园子就好像是个社会。这园子里有他真实的自己,真实的生活,却又有许许多多陌生人,来无踪去无影,有他对这形形色色的人充满猜测和幻想,这园子对他来说就好像梦幻。过了好多年,园子还是那个园子,但他不是从前的他,园子里的人也不是从前的人,这园子就好像一本旧挂历。坐在园子里,他可以在那里苦思,也可以冥想,可以跟园子诉说,也可以与自己灵魂对话,这园子就好像是他创作的源泉。他在园子里,进行着人生思考,也让灵魂驰骋,一句句箴言,一部部作品就此产生,这园子就好像是他作品的诞生地。人生就是一个园子,你有你的园子,他有他的园子,我有我的园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园子。每个人都是这个园子里的孩子,在这个院子里玩,也在这个园子里长大。园子很大,但是世界比园子更大,这园子与世界比,那园子就是个孩子。</p><p class="ql-block"> 他在生命困难和困顿的时候,是写作支撑着他。正是写作,让他找到人生自洽,也给他的生命注入了激情和能量,写作让他拥有一颗无比健康的灵魂,一个书写人生启迪的灵魂。他在自洽中也能自嘲和嘲人,这是他文学作品的特点,也是他们这一代知青人的特征。他是知青幸运中的不幸者,但也是这其中的佼佼者。正因为他的知青经历和身体的不幸,才让他对人生有了深刻痛楚的理解和不同常人的思考与认识。然而,他与那些灵魂有残疾的人相比,那些灵魂残疾的人更需要同情和怜悯。</p><p class="ql-block"> 正如他在书中写得那样,人一生当中,必定会遇到一道道墙。不仅要在墙里生存,也要走出墙外生活。人一生当中,离不开也逃脱不了这一道道墙,有时需要建起一道道墙,保护自己;有时又需要拆除一道道墙,摆脱束缚。当你无力建起你需要的墙,或不管怎么努力都无法拆掉你要跨越的墙时,则无需为墙失魂落魄,也无需为墙撞的头破血流。这时就不应再为墙坚持和执着,去选择自洽,也可适当的自嘲。寻求能接受墙的存在,也能接收墙的不存在。若能摆脱了自己心中的墙,没了那道横亘在心坎中的墙,你也就释然了。</p><p class="ql-block">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这就是人生的过程。这过程既简单又复杂,既有幸福也有痛苦,既有欢乐也有不幸。日升日落伴随着这个过程,有明媚时光,也有至暗时刻。这其中,充满着期待,也有着无限的希望。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若把它写成书,那么每个人都是一部书。史铁生就是这样一个把故事写成书的人,他在书中回忆童年,讲述他的母亲、父辈、祖辈的故事,讲述他个人成长以及人生经历。</p><p class="ql-block"> 人生的故事,有的起伏跌宕,有的精彩纷呈,有的平淡无奇。但无论怎样,人生有尽头,故事有结局。但这世界没有尽头,人世间没有结局。这就是宇宙的奥秘,也是人生的奥妙。在人生的旅程中,你必将遇到一场又一场别离。在别离中,你要面对孤独,忍受孤独,在孤独中学会独处。在独处中,你会渐渐懂得如何放下,学会释怀和自洽,与自己和解,与生活和解。万念心头起,心静万事空。物随心转,境由心造。心本无物,无念自空。生活的随遇而安,不是你看透了多少事,而是看淡了多少事。真正束缚人的,常常不是坎坷与挫折,而是你的内心。当你放下一切,回归到本心,能够做到与岁月相守共欢,与自己独处相安的时候,你就真正的从一段过往经历中释怀并走出来。这就是《我与地坛》这本书给人们的启迪。</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