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丰图义仓,位于陕西渭南市大荔县朝邑镇南寨子村。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因关中大旱,东阁大学士阎敬铭建议修建丰图义仓。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丰图义仓竣工,动支白银三万余两,后慈禧太后朱批为“天下第一仓”。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关中地区大灾荒,丰图义仓开赈放粮。</p> <p class="ql-block">丰图义仓建筑格局为城中城,分内城和外城。外城坐东朝西,夯土筑城;外城是义仓防御的第一道防线。</p> <p class="ql-block">内城以仓墙合一的建筑形式构筑,兼具防御和仓储双重功能。垣内周列仓廒58洞,墙内为仓,相隔排列;墙内有砖瓦结构廊檐,由木柱支撑,相互贯通,形成环形回廊。廊檐既可防雨防潮,也可临时堆储粮食,方便晾晒</p> <p class="ql-block">丰图义仓内城坐北向南,高14.89米,东西宽133米,南北长83米,实占总面积11039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丰图义仓内城有东、西两个仓门,两门之间的壁上有似浮雕式的砖作仿木结构的歇山屋顶妆式,正中高嵌楷书“丰图义仓”石刻大字,字两侧有砖雕花瓶,下部有环带纹、葡萄纹、雷纹等图案。</p> <p class="ql-block">上下内城城墙的楼梯</p> <p class="ql-block">丰图义仓的墙顶平面由青砖铺成,采取分段四周高、中间低的结构,将雨水汇于中间部位,再下落水槽向院内排去,避免雨水四散造成积水、渗水或渗蚀墙体。</p> <p class="ql-block">北仓城上中部建有仓楼一座,为紫阳仓祖朱文公祠,两侧镶嵌有慈禧太衙御书石刻“龙”、“虎”两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仓院场地也是四周高、中间低,水可以很快集中排出墙外。每至雨天,从仓墙到院内,雨停墙院即干。</p> <p class="ql-block">丰图义仓院内偏南,以两条门道分界,又有东西排列三级建筑。中间有一小院。进门先是东西各建厦房三间,紧接横建大房三间,大房东西两侧又各附耳房三小间。仓院内西南角有台阶通往仓顶,砖铺顶面,外高内低,四方共筑水馘道12个,并周砌女墙卫护。</p> <p class="ql-block">丰图义仓仓房为砖窑式,对粮仓的防火、防盗、防入侵等都有独特作用,地面由松木板铺成,离地下40厘米,木板下墙体四周有4个排气孔,利于空气流通和潮气排出。这种仓形因小而独立,便于将稻、麦、豆、谷等粮食按种类、干湿分门别类储存管理。</p> <p class="ql-block">丰图义仓内周列仓廒58洞。每廒体积193.5~253.8立方米,每廒可储粮90吨,共可储粮5200吨。</p> <p class="ql-block">义仓是置于民间的公共粮仓,因不属于州官管理,开仓方便,遇灾荒时,可以开仓就地赈济,因设于乡社,又称为社仓。为附近居民每人每年交义租五斗粮食,以备饥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