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春秋流转,寒暑易节。</b></p><p class="ql-block"><b>日月盈仄,斗转星移。</b></p><p class="ql-block"><b>2018年5月4日,母校北京大学迎来建校120岁华诞。</b></p><p class="ql-block"><b>5月3日,我们,俄语系70届部分毕业生怀着对北大、对老师的感恩之心,带着对同学和战友的思念之情返回母校。</b></p><p class="ql-block"><b>此行主要内容有三项,一是参加校庆活动;二是俄语系师生团聚;三是在燕园寻觅我们的足迹。</b></p><p class="ql-block"><b>返校的同学有15名。这些同学有的寓居皇城根下,有的来自黑龙江,有的来自辽东半岛,有的来自鸭绿江畔,有的来自黄海之滨,还有两位来自石家庄。</b></p><p class="ql-block"><b>1974年毕业后,同学们奔赴祖国大江南北,黄河东西,他们去边防、海防、部队指挥机关,甚至基层连队,以所学知识报效国家。弹指一挥间,44年转瞬即逝,很多人再没有回过学校,别后再未相见。当年的帅哥靓妹,如今有的同学已白发苍苍,额头、眼角显现出岁月雕刻的皱纹;有的第一眼看去与记忆中的模样判若两人,隐隐有种陌生感。</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岁月无情,一江流水向东流,它带走了我们青葱年华,剩下的是对过往的回忆和对老师、同学的眷恋。此番相见,握手、拥抱、问候,师生情、同窗谊如陈年老酒愈加浓烈。树发同学的一首诗抒发了大家此时此刻的心情:</b></p><p class="ql-block"><b>北大曾为友,相伴共耕读。</b></p><p class="ql-block"><b>浮云一别后,流水四十载。</b></p><p class="ql-block"><b>欢笑情如旧,萧疏鬓白头。</b></p><p class="ql-block"><b>何因各东西,军旅写春秋。</b></p> <p class="ql-block"><b>杜奉真、董青子、李广庭三位老师虽已耄耋之年,但他们精神矍铄,言谈笑语不减当年。</b></p> <p class="ql-block"><b>我们见到老师非常高兴,仿佛穿越时空,一下子又回到鲫鱼洲,回到燕园,老师厚德重教的情景历历在目。师生之间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b></p> <p class="ql-block"><b>1970年我们来自五湖四海,怀揣梦想,相聚在北大校园。几天后,由于战备原因,学校的部分系,包括俄语系,疏散到江西鲫鱼洲北大分校。所谓学校,其实就是一个新开垦的农场,满目苍凉,环境艰苦,教学条件简陋,没有教室,吃住学都在大草棚里。同学们边学习边劳动,克服了种种困难与磨砺。尽管如此,师生精神饱满,乐观直面,老师认真教学,同学刻苦学习,大家相互关心,彼此帮助,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共同度过了一年难忘的“草棚大学”生活。</b></p><p class="ql-block"><b>1971年学校迁回北京,燕园风光秀丽,生活和学习环境与鲫鱼洲相比有天壤之别。只有吃过苦,才更加珍惜学习机会,同学们发奋读书,1974年毕业,师生依依惜别。</b></p> <p class="ql-block"><b>岁月如风,一吹而过;青春易逝,韶华不在。40多年后,我们都老了,在时光的隧道里跌跌撞撞,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有些事记着记着就忘了。人生多少繁华,转眼如过眼云烟,不是我们善忘,而是败给了时间。每当想起同窗岁月,必有一股莫名其妙的心灵感应抨击胸膛,一种千丝万缕的思念油然而生。我们部分同学又回到魂牵梦绕的北大校园,激动之情溢于言表。</b></p> <p class="ql-block"><b>当年帅小伙</b></p> <p class="ql-block"><b>如今俏老头</b></p> <p class="ql-block"><b>一样的地方,不一样的年华!感慨岁月,不如珍惜当下。</b></p> <p class="ql-block"><b>当年学校有十几个教职员工食堂,学生按系轮流打扫食堂卫生,在窗口卖饭。这次回校,我们在学生食堂就餐,有种重当学生的感觉。</b></p> <p class="ql-block"><b>我们参加校庆活动有三项,一是参加布永杰和姚树发向北大外国语学院赠送字画仪式;二是参加俄语系70和71届学员座谈会;三是姚树发和常厚福参加北大120周年足球嘉年华友谊赛。</b></p> <p class="ql-block"><b>布永杰和姚树发同学多才多艺,他们分别向外语学院(俄语系)赠送《八虎图》、长卷书法作品,庆祝母校120岁华诞。院领导向他们颁发证书。</b></p> <p class="ql-block"><b>外语系组织70、71届学员座谈会,老师和同学踊跃发言,大家深情回忆往事,畅叙离校后的思念之情,彼此送上美好的祝福。</b></p> <p class="ql-block"><b>举办“足球嘉年华友谊赛”是北大校庆的一项重要活动。北大足球队文革中停练,1972年重新组建,树发和厚福是当时的足球队队员。难能可贵的是,树发是个有心人,他保存了那时校队比赛的一些照片和资料,而这些珍贵的图文资料,对于续写学校足球队的历史弥足珍贵,理所当然的受到学校的重视。</b></p><p class="ql-block"><b>“足球嘉年华友谊赛”共20多支代表队参赛。树发和厚福编入78、79届毕业生的“旗开得胜”队,参加了5月5日两场比赛,分别以2:1和2:0获胜,两位同学前攻后防,宝脚未老,英姿焕发,驰骋球场。哥们,好样的!</b></p> <p class="ql-block"><b>校庆期间,我们抽空参观了圆明园遗址。</b></p> <p class="ql-block"><b>参加完母校120周年庆典活动后,春明邀请同学们去他“王府”做客,品尝俄国大餐,尽地主之谊。</b></p> <p class="ql-block"><b>这次返校庆华诞,师生庆团圆活动时间虽然短暂,但内容丰富,获得圆满成功。为了组织好活动,春明及在京的同学进行了精心策划,周密安全。杜老师和董老师既是组织者、指挥者,更是亲力亲为的实施者。为了让外地来校的同学们吃好、住好,她们和春明不辞辛苦,亲自考察、选择旅馆和饭店,令我们非常感动。</b></p><p class="ql-block"><b>套用一句俗语“没有不散的宴席”,今天的分别,是期盼明天的再聚。老师、同学们多保重,再见!</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