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4年3月31日,继续我们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的旅行。</p> 早上在酒店用过早餐后,我们乘车前往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参观游览。雨仍然在下,虽然酒店里面暖气很足,但外面的气温还不到10度。 马德里(西班牙语:Madrid),是西班牙首都及最大都市,也是马德里自治区首府。马德里位于西班牙国土中部,曼萨纳雷斯河贯穿市区。市内人口约340万,都会区人口则约627.1万(2010年)。其建城于公元9世纪,是在摩尔人边贸站“马格立特”旧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1561年,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将首都从托莱多迁到此处,由于其特殊的地位而得到迅速的发展,成为往后西班牙殖民帝国的运筹中心,现今则与巴塞罗那并列为西班牙的两大对外文化窗口。<br> 马德里同时也是西班牙的商业中心和“总部经济”中心。位于伊比利亚半岛梅塞塔高原中部,瓜达拉马山脉东南麓的山间高原盆地中,海拔670米。南下可与非洲大陆以水为限的直布罗陀海峡相通,北越比利牛斯山可直抵欧洲腹地,因此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历史上因战略位置重要而素有“欧洲之门”之称。<br> 马德里也是南欧地区的旅游、文化中心,历史文化遗迹丰富,现代旅游设施齐全,服务业发达。主要景点有太阳门广场、马德里王宫、西班牙广场等。<br> 根据西班牙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马德里自治区经济总量为2617.13亿欧元(约合18509亿元)。全球金融中心指数第35期(GFCI35)综合竞争力排名,马德里以692的金融指数,位居全球第52位。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马德里的游览是从位于王宫附近的东方广场开始的,东方广场位于马德里西部,又因位于马德里王宫东侧而得名“东方”,是当地人游玩休息的场所。广场与周围的马德里王宫和剧院交相辉映,组成了马德里较美观的建筑群之一。东方广场是由拿破仑的兄弟何塞·波拿巴一世国王下令修建的,这位不受人民欢迎的国王总是担心王室会受到平民的骚扰,所以决定在王宫前修建广场。</p> <p class="ql-block"> 东方广场小巧而别致,广场的沙地周围种植的树木都被修剪成不同的形状,十分美观。周围安放了来自西班牙不同时期的约20座雕像,均为西班牙历史上的国王,俨然已经成为了一座雕刻博物馆。费利佩四世的骑马像也安置于此,这座塑像由西班牙有名画家委拉斯凯兹亲自设计,并完成广场中心的菲利佩四世铜像的头部细节,整座雕像由意大利人佩德罗·塔卡于1640年完成,高达12米,直径17米,栩栩如生。而伽利略解决了高耸的马头和后蹄的平衡问题。广场中心设有小喷泉,与周别的景致相得益彰。</p> 东方广场的东面是马德里皇家歌剧院,面对东方广场的这个门是剧院的西门。1818年在佩拉尔皇家剧院的原址上开始建造,建成于西班牙女王伊莎贝尔二世时期,此后又多次改建和翻修。在超过70年的历史中,马德里皇家剧院在欧洲大陆一直占据顶级位置。1997年,这座百年建筑经过改建翻新,占地6.5万平方米,并拥有一个目前欧洲剧院最先进、最创新的舞台剧场。剧院拥有8个舞台前景台,观众席的座位数根据不同的的需要可在1748个和1854个之间调整,在不同的楼层一共有28个包厢,还有一个两层高度的皇家包厢。1977年,该剧院被宣布为国家标志性建筑物。<br> 这是马德里皇家歌剧院的东门,东门对着伊莎贝尔二世广场,广场上竖立着伊莎贝尔二世女王的塑像。 这里是位于马德里市中心的太阳门广场,太阳门广场呈半圆形,有10条街道呈放射状向外延伸,是马德里政治活动中心和商业中心。是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广场,也是能体现马德里风土人情的地方。 太阳门广场是马德里的中心。最初太阳门广场旁有一个太阳门,它曾经是马德里的东大门,历时一个世纪之久。因为它面向太阳升起的东方,所以取名为太阳门。后来由于城市的发展,交通的需要,太阳门在1570年被拆除,但马德里人没有忘记这个古老的城门,一直把这个遗址叫太阳门或太阳。太阳门广场于1853年从原来5000平方米的面积扩建为1.2万平方米。<br><div> 太阳门广场是马德里孩子们游玩的场所,附近一带是马德里繁华的商业区,人声沸腾。传统上,太阳门著名的钟声,标志着吃下12颗葡萄的传统习俗,和新年的开始。自1962年12月31日起,此处的新年庆祝通过电视转播。</div> 广场南侧的卡洛斯三世雕像,许多公共工程都是由他发起的。 <p class="ql-block"> 广场上有专门的标志,人们可以以太阳门为起点,计算出通往全国各地的汽车、火车、飞机的里程。这是马德里零公里标志牌,就在邮政大厦门前的人行道上,标志着西班牙公路网的中心。</p> 太阳门广场内树立着一座攀依在莓树上的棕熊的青铜塑像,它是马德里的城徽。<br> 说起这个城徽来,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原来马德里的原意是“妈妈快跑”的意思。传说很早很早以前,有一天,一个小男孩跟妈妈出来玩,他很淘气,跳呀蹦的,走哇走哇,就远离了妈妈。正当他想往回找妈妈的时候,忽然碰到了一只棕熊。小男孩撒腿就跑,棕熊在后面紧追不舍,情急之中,小男孩蹭蹭几下爬上了一棵大树。他刚在大树上喘了几口气,忽然听到了妈妈的喊声,原来妈妈在找他。可是树底下的那头棕熊正在寻找自己呢。妈妈看到这个场面,肯定要来救自己的,那棕熊就会去伤害妈妈⋯⋯想到这里,他在树上冲着妈妈大声疾呼:“妈妈快跑——妈妈快跑——”有人说他的喊声引来了猎人,有人说他的喊声吓跑了棕熊,不管有多少说法,这个勇敢的男孩给这座城市留下了一段美丽的传说。 这里是马德里市区的马约尔广场,马约尔广场(Plaza Mayor)是马德里的标志性地带,不容错过。这座宽阔的广场位于市中心,由国王费利佩二世下令,于十七世纪开始建造,广场中央树立着费利佩二世的青铜骑马像。广场建成于1620年,呈方形,围有廊柱。该地过去曾是许多公共活动的举办场所,比如斗牛、宗教有幸、节日、戏剧表演、宗教裁判所审判甚至是处决行刑。 17世纪早期,菲利普三世主持兴建了这座四方形的广场,当身处其中被四层回廊式红楼环绕时,便会理解为何作家高迈斯•德•拉塞尔纳称呼它为“西班牙的大院”。 在走廊下边,除了有林立的酒吧餐厅还有许多传统商铺。 马约尔广场在建成后的漫长岁月里经历了3次火灾,但每一次都得以重新修建,直至1953年完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样子。这个广场不仅是举办集市和戏剧表演的场地,也是各种宗教活动、斗牛表演和节日庆典的中心,更是街头艺术家的聚集地。 还有许多售卖各种纪念邮、币、卡及各种旅游纪念品的小摊贩,给我的感觉有点类似若干年前马甸的福丽特邮币卡市场。 <p class="ql-block"> 马德里的圣米格尔市场(Mercado de San Miguel)也是一个旅游的热点,位于马德里旅游中心。圣米格尔市场是一个传统市场(唯一一个保存至今的铁艺建筑),也是最具有烟火气的市场,同时也是一个美食文化中心。提供多种可行活动:日常采购,参与活动和展览、品尝产品、闲逛、小酌一杯等等。圣米格尔市场装饰精美,致力于反映西班牙美食的丰富。按理说我们在游览这个市场时可以按自己的喜好,品尝一些西班牙美食,但很可惜,我们被那位体力无限好的导游带领,以急行军的速度逛完了这个市场,连市场里每个摊位上出售什么商品都没看清,更不可能品尝了,只胡乱拍了些照片,回来看着咽口水吧,遇到这样的导游真是令人扫兴。</p> <p class="ql-block"> 埃及庙(Templo de Debod)是一所在马德里异地重建的古埃及庙宇。神庙原位于埃及阿斯旺南部15公里的地方,用于供奉女神艾西斯。1960年时,由于需要建立阿斯旺大坝,但因埃及修建阿斯旺水坝导致神殿所在的纳赛尔湖湖水上涨,当地又缺乏对神殿维护的条件,很多古迹和考古遗址面临危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便发出了拯救濒危文物的号召。埃及政府为了感谢西班牙政府在拯救行动中的突出贡献,在1968年把德波神殿捐赠给了西班牙。 这座神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是埃及境外保存完整的少数埃及建筑之一,也是西班牙现存的唯一一座具有埃及特色的建筑,神殿周围遍布美轮美奂的人文景观,深受国内外游客喜爱。</p> 神庙旁边的草地上有几只白胸鹦鹉和一小群鸽子 回到集合地点,准备去吃午餐。旁边的共享滑板车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我也站上去试试。 去吃午餐的路上遇到一队平衡车队爱好者,迎着淒风冷雨在路上巡游。 午餐后我们将要游览马德里王宫,距离门票规定的时间还有一段时间,导游先带领我们来到距王宫不远的马德里西班牙广场。 <p class="ql-block"> 西班牙广场(Plaza de España)是西班牙马德里市中心的一个大型广场和热门旅游目的地,位于格兰维亚大道(Gran Vía)的西端。马德里王宫在广场南面不远处。广场的中心是米格尔·德·塞万提斯纪念碑,包括上方的塞万提斯石雕,前方的堂吉诃德和桑丘·潘沙铜像,以及代表堂吉诃德真爱的两尊石像:平凡的村姑阿尔东沙•罗任索和想象中美丽的杜尔西内娅·台尔·托波索。大部分修建于1925年到1930年,1957年才全部完成。</p> 马德里西班牙广场的塞万提斯纪念碑,塞万提斯右手持他的名作《堂吉诃德》,骑着瘦马的堂吉诃德和坐在毛驴上的桑丘雕像就屹立在他的前方,与之呼应的是纪念碑背面手握书本的女人,述说着马德里是一座充满文学故事的城市。<div><br></div> 广场上117米高的西班牙大厦(Edificio España,建于1953年)。之所以单拍一下这座楼是因为导游介绍说,当年王建林曾经想买下这座大楼,并将其炸掉重新建为万达广场,但马德里市政府表示:这需要征求全体马德里市民的意见(公投),市民不同意,则不能允许王老板这么做!我觉得马德里市政府这样的民主是必要的,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就应该征得大家的同意。<br> 我们今天下午的重头戏是参观马德里王宫。 上图:王宫门前排队等待参观的人群,早上我们的大巴车从这里路过时,排队的人比现在只多不少。据说现在是旅游淡季,我想,到了旺季,参观西班牙王宫大概也跟中国黄金周时参观故宫的情景差不多吧。<div> 下图:在王宫附近等待揽客的简易电动车,我戏称其为“西班牙三蹦子”。</div> 阿穆德纳圣母主教座堂,全名马德里王家阿穆德纳圣母主教座堂,是天主教马德里总教区的主教座堂,位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市中心西侧,北面隔着兵器广场与王宫相对。该教堂的主保圣人为阿穆德纳圣母(Virgen de la Almudena,意为“谷仓圣母”),也是马德里的主保圣人。<div> 1561年时,西班牙将首都从托莱多迁至马德里,但教会中枢仍然留在托莱多,使得这个新首都一直没有一座主教座堂,虽然西班牙是一个天主教国家。早在16世纪就有修建此教堂的计划,并且已决定将该教堂奉献给阿穆德纳圣母,但迟至1879年才正式开工。在西班牙内战期间,兴建工程曾被迫中断,直到1950年才复工。该教堂的建筑样式原为哥特复兴式,复工后的建筑外观被改为巴洛克风格,以和白色与灰色建筑立面的王宫相对应。1993年6月15日,该教堂在时任教宗若望·保罗二世的祝圣下正式启用,成为欧洲最新启用的主教座堂。阿穆德纳圣母的原始态像,被供奉于该教堂西侧的小堂内。</div> 阿穆德纳圣母主教座堂内景。 马德里皇宫(Palacio Real de Madrid)是仅次于凡尔赛宫和维也纳美泉宫的欧洲第三大皇宫。马德里皇宫位于马德里旧城区的西部,东临拜伦大街。这里在公元九世纪时为阿拉伯城堡,十一世纪时为卡斯蒂利亚王国的军事要塞,1562年腓力二世定都马德里后,成为王宫,1734年毁于大火,腓力五世立即下令重建。1738年正式奠基,1764年竣工。1763年12月1日,卡洛斯三世搬入了新宫殿新完工的一部分,之后的各代君主都居住在这座宫殿里,直到1931年阿方索十一世退位。胡安•卡洛斯国王1975年登基后,马德里皇宫对市民开放。 马德里皇宫建于1738年,历时26年才完工,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而且最精美的宫殿之一,皇宫外观呈正方形结构,富丽堂皇,宫内藏有无数的金银器皿和绘画、瓷器、壁毯及其他皇室用品。 马德里皇宫,它是波旁代表性的文化遗迹,在欧洲各国皇宫中堪称数一数二。目前西班牙王室并不住在这里,该皇宫已被辟为博物院,供游人参观。但一些重要典礼活动仍在此举行,如国王宴请来访的外国国家元首、举行国内最高规格的官方活动、接受外国大使的国书等。<br> 西班牙现在在位的国王费利佩六世和王后莱蒂齐亚。 卡洛斯三世雕像 马德里皇宫,是波旁代表性的文化遗迹,在欧洲各国皇宫中堪称数一数二。从藏有戈雅等巨匠无价之作的绘画画廊、巧夺天工的帝王厅拱顶画,到流露宫廷生活细节的皇家厨房,还有来自全球的顶尖好货:中国瓷器、威尼斯的枝型水晶吊灯、斯特拉迪瓦里(Stradivarius)的小提琴,以及二百多年来精准如初的瑞士牧羊钟……都尽显波旁王朝的辉煌风范。下面随便选几张在参观皇宫时拍的照片。 <p class="ql-block"> 这个宴会厅是接待外国国家元首,举行国宴的地方。官导介绍说:我们的习近平主席访问西班牙时,西班牙国王就是在这里举行欢迎宴会的。</p> <p class="ql-block"> 天主教双王的塑像</p> 金碧辉煌的皇宫,令各国参观者惊叹。珍宝太多数不胜数,略选几张图片,稍见一斑。 我们今天傍晚的重头戏是看一场真正的斗牛表演,距离吃晚餐还有一段时间,我们要先去外观一下马德里的普拉多博物馆,路上经过阿尔卡拉之门。 阿尔卡拉门是马德里仅存的几个古老城门之一,建于1788年,由建筑师萨巴蒂尼设计,用以纪念“马德里最杰出的市长”卡洛斯三世。阿尔卡拉门矗立在市中心的独立广场,位于通向阿尔卡拉大道的起点,旁边就是丽池公园。大门为新古典主义风格,采用大型罗马凯旋门的形式,有5个门洞,其中3个是半圆拱门,另2个为平拱门,是18世纪欧洲史无前例的建筑巨作。 这就是丽池公园的大门,丽池公园是位于马德里市中心的一个著名公园,始建于17世纪,由菲利浦四世下令兴建。公园内种植的植物超过了一万五千株,拥有许多重要的纪念碑和雕塑,是马德里最著名的公园之一。丽池公园不仅是马德里的绿肺,为市民提供了优美而舒适的休闲场所,也是游客探索马德里历史和文化的好地方。公园内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植被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使其成为马德里市中心的一颗璀璨明珠。我们在马德里逗留的时间有限,不能入内游览了。 <p class="ql-block"> 普拉多博物馆,建于18世纪,位于西班牙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Prado)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博物馆之一,亦是收藏西班牙绘画作品最全面、最权威的美术馆 。收藏有15—19世纪西班牙、佛兰德和意大利的艺术珍品。尤其以西班牙画家戈雅的作品最为丰富。二楼是博物馆最重要的地方,分为很多小厅,陈列了不少西班牙及意大利画作,参观者要花上半天才能尽览无遗,时间有限我们也只能外观一下了。</p> 外面的这幅画表现的应该是大航海时代的情景。 西贝莱斯广场是马德里最漂亮的广场之一,周围是新古典主义建筑群、大理石雕塑和喷泉。建筑师安东尼奥·帕拉西奥斯设计了Palacio de Cibeles。广场中心的雕像the Fuente de la Cibeles被认为是这个城市的标志。壮丽的喷泉描绘了庄严的女神西贝列斯乘坐狮子座骑的场面,这座雕像是弗朗西斯科·古铁雷斯和罗伯托·米歇尔在1780年用紫色大理石雕刻的,喷泉曾经是附近居民的生活用水的来源。西贝莱斯宫位于西贝莱斯广场最显眼的位置,内里有好几层,每一层都有不同主题的展览。<div><br></div> 这里是马德里拉斯文塔斯斗牛场,斗牛是西班牙的国技,每年的3月19日到10月12日,是马德里的斗牛季节,每周六、日都有斗牛表演,其中5月的圣伊西德罗斗牛节是水平最高、场面也是最热闹的。<br> 西班牙斗牛起源于西班牙古代宗教活动(杀牛供神祭品),13世纪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十世开始这种祭神活动,后来演变为赛牛表演(真正斗牛表演则出现于18世纪中叶)。西班牙拥有300多家斗牛场,马德里的文塔斯斗牛场是最大的,可容纳32000人。 马德里斗牛场位于城市东部,是一座古罗马剧场式的圆形建筑,外墙为鲜艳的红色,仿佛在呼应斗牛士的红披风。可容纳32000名观众的马德里拉斯文塔斯斗牛场,在5月的高峰时间往往座无虚席。作为西班牙水平最高的斗牛表演场所,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斗牛士们都以在马德里斗牛场表演为荣。 西班牙斗牛士是参与西班牙斗牛的勇士。斗牛作为西班牙的国粹,已经有好几个世纪甚至上千年的历史。在阿尔达米拉岩洞中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岩壁画里,人们看到了一些记录着人与牛搏斗的描绘。<br> 根据历史记载,曾经统治西班牙的古罗马恺撒大帝就热忠于骑在马上斗牛。至此,现代斗牛的雏形基本形成。在这以后的六百多年时间里,这一竞技运动一直被认为是勇敢善战的象征,在西班牙的贵族中颇为流行。<br> 到了十八世纪中叶,波旁王朝统治时期,第一位国王菲利佩五世对于这项运动深恶痛绝,认为这种容易对皇室成员造成伤害的残酷运动应该被禁止。此后,这一传统贵族专利就从皇宫传到了民间。 <p class="ql-block"> 斗牛场内的宣传海报——英俊的斗牛士与愤怒的公牛。在西班牙乃至整个西语世界里,斗牛士被视为英勇无畏的男子汉,倍受国人的敬仰与崇拜。西班牙斗牛士的地位高出一般的社会名流和演艺界人事,这个独特的人群具备高雅、勇敢的灵魂,他们将技术和体力、柔美和勇猛完美地结合到了一起。虽然西班牙政府严禁不满16岁的少年参加斗牛,但在那些讲西班牙语的地区,这项运动被疯狂地推崇着,著名的西班牙天才少年斗牛士胡利安·洛佩斯·艾斯科巴尔就是早年在墨西哥开始自己的斗牛生涯的。</p><p class="ql-block"> 西班牙斗牛是一种血统纯正的野性动物,一般选用的是生性暴烈的北非公牛,它们由特殊的训养场负责牛种培育,经过四到五年即可用于比赛。但西班牙斗牛那好斗的本性不是经人训练出来的,而是其天生的。其实西班牙斗牛都是色盲,所以无论你拿什么颜色的布去静止展现,斗牛都是没有感觉的,只有摇动的物体才能激起它们的斗志(之前关于斗牛士手中红黄相间的斗篷红色一面用来激怒公牛,黄色一面使牛安静的说法是没有经过确凿考证的)。在表演中,没有被斗牛士刺死的牛最终也将被引入牛栏,被他人用剑刺死。但有些地方,这类牛会被当作神牛,直至其老死安葬,而它们的肉是绝对不能食用的。</p> <p class="ql-block"> 斗牛士按照等级分为正式斗牛士和见习斗牛士。见习斗牛士只能斗三岁以下的牛,只有正式斗牛士才可以挑战五百公斤以上的凶猛公牛。</p> <p class="ql-block"> 马德里斗牛场内景,在西班牙国内的许多重要城市都设有圆形的斗牛竞技场,建筑物突显宏伟壮丽,占地面积极广,足可容纳上万人。格局和古罗马的斗兽场相仿,一般都为露天的竞技场,四周是水泥台阶的观众席。向阳的座位门票较便宜,而太阳照射不到的座位较贵些。</p><p class="ql-block"> 在西班牙,所有的斗牛表演都安排在下午举行。西班牙人惯有懒散拖沓的习惯,较不准时,唯一准时的事情就是观看斗牛比赛。</p> <p class="ql-block"> 椭圆形的竞技场中央为斗牛场地,表面薄薄地铺着均匀的黄沙,斗牛士与牛的搏命拼斗便在这个区域上演。斗牛场地周围设有2米高的厚木板墙栏、通道,使之与观众席隔开。四面则有可随时启闭的门,以控制人兽的出入。门与围墙之间有较宽的缝隙,当斗牛场面不能为人所控制时,斗牛士可以暂时躲进这里,以避开牛的锋芒,避免不必要的受伤。在主席台的正对面和左面的观众席最上方,各有一支铜管乐队,他们指挥和调控着整个斗牛的程序。</p> <p class="ql-block"> 一场斗牛一般由三个斗牛士出场,共斗六条公牛,每人两个回合。三位斗牛士各有一套助手班子,包括三个花镖手和两个骑马的长矛手。整个表演以斗牛士入场拉开序幕,两位前导一律十六世纪装束,骑着马首先上场。他们径直向主席就座看台跑去,请求他赐给牛栏的钥匙。此时全场异常安静,观众静待这神圣又庄严的场面。尔后,乐队奏起了嘹亮的斗牛士进行曲,乐曲声中三位斗牛士各自率自己的一班人马分三列同时上场。绸制的斗牛士服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十分耀眼。他们摆着特有的姿势绕场一周,随后来到主席面前向他鞠躬致意,等斗牛士退场后。主席反手一挥,号角吹响,也就是告示牛栏大门敞开,牛飞奔而出,即斗牛开始。我们去晚了,没有看到出场仪式,第一位斗牛士已经开始斗牛了,这时观众是不能中途入场的,我们只能等在门口待第一个回合表演结束才能入场。</p> <p class="ql-block"> 观众对每场决战都很难预料其结果,因为它取决于诸多因素,如斗牛士的胆略和技巧,但也取决于出场的公牛,一些由著名牧场培养的凶猛公牛直接威胁着斗牛士的胜利、甚至生命。其实对于斗牛而言,牛和斗牛士同样重要,因为它的受训练程度和凶猛性关系到斗牛士的吉凶,在历史上再出名的斗牛士都有可能“战死沙场”,难免最后被牛挑死的命运。</p> <p class="ql-block"> 我录了几段小视频</p> <p class="ql-block"> 这头顽强的公牛被刺了好几剑才倒在地上,场面非常惨烈。</p> <p class="ql-block"> 由于我们所住的酒店离马德里还有较远的距离,为了避免司机工作超时,未等全部斗牛表演结束我们就提前退场了。</p><p class="ql-block"> 虽然斗牛这项传统活动现在也存在着不少争议,甚至有人抗议说这是一项残忍的运动,但最终西班牙的主流还是认为,斗牛的魅力,在于这是一种冒险的运动,过程充满了惊险血腥和美丽崇高,斗牛士与公牛之间的纠缠,不愧为一场华丽的艺术之舞。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海明威曾经说过:"斗牛是唯一一种使艺术家处于死亡威胁之中的艺术。"的确如此,西班牙斗牛赋予这项竞技运动艺术美感,它是艺术的最初形式,更是力与美的完美结合。</p> 返回酒店的路上,雨后的天空出现了火烧云,下图中一架飞机正从云中穿过,仿佛灾难大片里的镜头。 <p class="ql-block"> 2024年4月1 日,我们在酒店用过早餐后前往马德里郊外的一个小镇,这是一个不起眼的小镇,小镇 的名字叫做:梅霍拉达-德尔坎波,我们来这个小镇是为了看一座由碎砖、彩色玻璃、油漆桶和混凝土建成的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们要看的胡斯托大教堂,它是一座非常奇特的教堂,也是一座不被天主教会承认的教堂。它非常宏大,占地4700平方米,有一个地下室、两道回廊、12座塔楼和28个圆顶。同时,它的构造又显得无比业余,没有建筑图纸,没有建造许可证,连用的砖头都是垃圾堆里捡来的。建造这座教堂的人是西班牙僧侣胡斯托·加列戈·马丁内斯(Justo Gallego Martinez)。胡斯托出生于1925年,在马德里自治区的梅霍拉达-德尔坎波小镇长大。他的父母是当地富农,手中有不少田地。母亲劳作之余,喜欢给他讲圣经故事,是她把孩子带入宗教的大门。胡斯托很快成为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胡斯托经常祷告到深夜,工作时间比规定得还要长,而且坚决不喝酒,哪怕在圣餐时也拒绝喝。</p> <p class="ql-block"> 27岁时,胡斯托进入北部索里亚市的圣玛丽亚德韦尔塔修道院,成为一名僧侣。他很虔诚,可能太虔诚了点,让其他僧侣感到难以忍受。进入修道院的第7年,胡斯托意外感染上肺结核。他去马德里的医院修养,病好后重回修道院,结果其他人不让他进门。这个打击对他太大了。他浑浑噩噩地回到家乡的小镇,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未来该怎么办。那时,胡斯托没有朋友,也不和任何人说话,活得像一个隐士。他不停地思考如何释放自己的宗教热情,如何做独自一人能做、且有意义的事。然后,他有答案了:他要建一座大教堂。在媒体的采访中,胡斯托说建教堂有两个理由。一个是感谢上帝和圣母玛利亚让自己挺过肺结核,他染病期间,不断向他们祷告。另一个是他在30年代,也就是他童年时,目睹西班牙内战中人们亵渎教堂、杀害神父。他想为他们赎罪,重建美好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1961年10月12日,皮拉尔节这一天,胡斯托在梅霍拉达-德尔坎波镇铲下第一把土。胡斯托没有任何建筑学知识,也没有图纸,完全凭感觉建房。他把各种灵感往上堆,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美国的白宫、西班牙的各种城堡和教堂,每个建筑取一点风格,建在他的胡斯托大教堂里。这听上去很荒唐,但是……他真的建起来了。胡斯托卖掉了家里的土地,从附近的工厂买砖头。但砖头还是不够,他就经常去别人的建筑工地上捡不要的砖块,或者去工厂的垃圾堆里找碎砖和废弃砖头。可能是看他心诚,两家工厂后来给他提供免费的碎砖和混凝土,给他帮了大忙。从青年到中年,中年到老年,胡斯托一直在烟尘和砖瓦中干活,仿佛世间其他事物都不重要了。他的执着让小镇的人感到害怕,人们认为他疯了。到90年代,随着社会氛围变得包容,大家认为他很了不起,主动当志愿者帮忙建教堂。有一个叫安吉尔·洛佩兹(Angel Lopez)的年轻人受他感召,来给他帮忙,并像儿子一样照顾他。</p> <p class="ql-block"> 2019年底,94岁的胡斯托健康状况开始恶化,老年痴呆症渐渐显露。大教堂还没有建完,而他没有力气了,他和朋友们非常焦虑,他死后市政府会如何处理大教堂。因为大教堂是个违规建筑,2020年,胡斯托久病不起,他试图把大教堂赠送给天主教会,但被教会拒绝了。忧心忡忡的他把大教堂送给洛佩兹,但洛佩兹也不知道该如何保住大教堂,于是转送给西班牙的非政府组织“和平使者”。2021年11月28日胡斯托去世了。但相关机构已在之前完成了大教堂的安全评估,知道大教堂安全之后,他没有遗憾,安心地走了。他说:“我已经做了我需要做的一切。”洛佩兹和罗德里格斯神父将继续大教堂的建造工作,神父说三年(这在西班牙已经算神速了)完成全部建筑。</p><p class="ql-block"> 看了这座教堂,我想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坚持也许能得到自己都难以想象的结果。</p> 离开梅霍拉达-德尔坎波小镇,我们前往西班牙古都托莱多。 托莱多古城位于西班牙卡斯蒂亚·拉·曼查自治区的托莱多省,英文名称:Historic City of Toledo ,于1986年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它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几种文明荟萃之地,因此被誉为“三文化”名城。 托莱多位于新卡斯蒂利亚的中心地带,是西班牙拉曼查自治区首府和托莱多省会,距马德里以南约70公里。穆德哈尔艺术、西班牙黄金时代的建筑都在这里得到发展,对哥特艺术和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发展也产生过重大影响。它的大街小巷、广场空地,都保留着数世纪的秘密。古城内建筑物林立,城墙环绕。<br> 托莱多城的历史长达两千多年,曾先后是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城市,西哥特王国的首都,科尔多瓦酋长国的要塞,基督教国家和摩尔人战斗的前线,以及公元16世纪查尔斯五世统治时期的最高权力临时所在地。托莱多城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在同一种环境中孕育了不同的文明,而产生多种文明的主要原因是三种主要宗教——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在这块土地上共同存在。 托莱多古城地势险峻,建筑在山崖上的城区被泰加斯河三面环绕,由三座古桥通入城区。我们现在拍照的地点是古城外面河对岸的观景台。 托莱多的圣马丁桥 (puente de San Martín) 建于十三世纪,桥头矗立两座防卫塔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观景台拍照时一只斑尾林鸽来这个小水坑喝水,边喝水边好奇地盯着我们这一群人看。</p> 在观景台拍完照,我们在官导的带领下进入古城,古城不大,老城内街道纵横交错,所有风景在步行范围之内。这家商店允许游客免费使用卫生间,在欧洲旅游上卫生间真是一件特别令人头痛的事,即使收费也不是哪里都能找到,所以大家都认为这家店的老板真是大大的好人!当然这位老板并非“雷锋”他是希望游客购买店里的商品。这个店经营各类手工艺品、旅游纪念品、各类装饰品等,据官导介绍他们的珍珠饰品虽然不是天然珍珠,但做工精良,优质时尚,现今的西班牙王后都曾在这里订做珍珠项链等饰品。 托莱多古城内有一座大文豪塞万提斯的雕像,塞万提斯曾经如此形容托莱多:西班牙之荣耀,西班牙城市之光。我在这里之所以要与这座雕像合影是因为我非常荣幸地与大文豪同一天生日。<br><br> 托莱多也非常敬重这位大文豪,广场石椅的靠背上都贴着《堂吉诃德》的瓷砖画。 托莱多是一座至今仍保留着中世纪风貌的古城,托莱多大教堂是当时西班牙基督教教会总教区的第一大教堂,是西班牙排名第二的大教堂。1247年动工。它采用了当时在西班牙教堂中很少用的法国哥特式建筑形式。1493年完成。西班牙式哥特艺术风格在教堂建筑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p class="ql-block"> 有很多建筑并非从内到外、自始至终都为同一种建筑风格。托莱多大教堂的祭坛被称为是巴洛克的奇迹,但教堂本身却是非常典型的哥特式建筑。教堂内部空问的绝大部分是哥特风格,只有圣坛背后的祭坛是巴洛克风格的作品。设计者将祭坛上部的一部分拱顶拆掉,改装成采光窗,然后逐渐向下以雕刻的手法构成祭坛本体。在顶光的照耀下,祭坛上用云石、铜等制作的天使和其他形象似乎完全克服了重力的束缚,如浮云行空。托莱多大教堂的祭坛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可惜我们没能入内参观。</p> 托莱多大教堂旁就是市政厅,免费参观,周末不开放。 今天的天气虽然看起来蓝天白云,但不时来一阵雨,我们在大教堂前拍照时,官导曾提醒我们:大家动作快一点,12点会下雨。这个天气预报还真准,12点时准时来了一阵急雨,大家撑起雨伞,急急忙忙赶回旅游车上。 <p class="ql-block"> 这是托莱多火车站,我们在车站对面的中餐馆吃午餐。</p> 我们下午的旅游目的地是昆卡古城,昆卡城位于卡斯蒂拉拉努尔瓦,马德里西南部,在乔卡和胡卡河交汇处的海拔1000米的白垩山脊上。 由于河川冲刷侵蚀而成的断崖险壁的壮观景致,还让它被称为“中了魔法的城市”,空中悬屋是昆卡的地标性建筑,当时是皇家别墅,现已是一个美术馆和餐厅。昆卡的工艺品极其出名,在世界各地的私人收藏和博物馆收藏品中都可以见到来自昆卡的工艺品,其中陶器是最值得信赖的,也是当地手工艺品的典范,只有在昆卡市内的重要工艺工场才有。 圣帕布洛桥(Puente de San Pablo)是昆卡的著名铁桥。这是一座架在峡谷上的铁质桥,桥上可以看到整个峡谷的风貌。亲眼目睹大自然的杰作 昆卡大教堂(Cathedral de Cuenca) 昆卡大教堂是收费的,我家先生趁有人出入时在门口拍了这张照片,也是一组以最后的晚餐为题材的雕塑。 悬屋(Casas Colgadas)建于建于15世纪,原先是民用建筑,后因其大胆独特的造型引起了人们的注目,成为了昆卡的名片。 <p class="ql-block"> 小城不大,游了一圈即返回停车场。</p> <p class="ql-block"> 停车场对面的山顶上空有几只大鸟在高空盘旋,马上吊起了我们“打鸟”的胃口,拍下来放大了看这应该是秃鹫。用我的小相机居然也能拍到这么远的鸟,自己心里挺得意。同团的大姐看着我们俩专注的样子,拍下了我们俩的这张照片,我很喜欢这张照片,生动地反映了我俩拍鸟的状态。</p> 当晚我们入住昆卡市里的酒店,吃过晚餐在酒店楼顶又拍到了雨后的彩虹和落日的余晖。 明天我们将前往西班牙地中海边城市瓦伦西亚,请看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