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圆子

⁶⁶⁶媛媛₆₆₆

​​​<p dir="ltr">        百合,在许多人眼里是美丽的鲜花,它美丽的花瓣,沁人心脾的花香,都让人爱不释手。于我,百合是一种美味,是一个念想,是年的味道,是妈妈的味道。<br></br></h3></br> ​<h3>       年越来越近,年味越来越浓。 味道是一种感觉,是一份特别的记忆,是一种思乡的情怀,是一道令人难忘的美食。</h3></br><h3>       春节,在我记忆中最难忘的味道就是软糯香浓的百合圆子。香香糯糯的百合圆子,一口一个,怎么也吃不够。以前,家里困难,百合和肉都贵,所以百合圆子只有一碗,全家人每人不得吃几个,我每次都是吃得意犹未尽。于是,百合圆子成了我心之所向,对它念念不忘。小时候,我左盼右盼的过年其实就是想吃妈妈做的百合圆子。那百合的清甜融合着肉的鲜香,百合软糯的口感加上肉圆的Q弹,那味道只有亲口品尝过的人才知道,我一想起来就会口水直冒。</h3></br> ​​​<p dir="ltr">       在我的老家过年,百合圆子是年夜饭中必不可少的一道菜。我想应该是它的美味和美好寓意的缘故。小时候,我好奇地问妈妈:为什么要吃百合圆子?妈妈告诉我百合有“百年好合”“合家团圆”“圆圆满满”等美好的寓意,人们希望来年团圆美满,所以百合是一定要吃的。又比如,韭菜象征着长长久久,鱼代表年年有鱼,莲藕和鱼寓意为连年有余等。所以,年夜饭这些菜都不能缺的。<br></br></h3></br> ​​<h3>       年前最后那个街天,百合可以卖到一年中最好的价格。人们也会把种了一年的百合挖出来,纷纷拿到市场来卖。由于百合适合在山上种植,所以坝子里街上的百合都会很抢手,不论百合价钱卖得多贵,妈妈都会买些来做百合圆子。不过因为贵所以只有过年才吃得到,这样,百合圆子就越发显得弥足珍贵。也才让我对它念念不忘,产生了浓厚的感情。</h3></br><h3>       现在,每逢过年,我都会想起妈妈做的百合圆子和她手把手教我做百合圆子的往事。虽然已时隔多年,但那情境依然历历在目,仿佛才刚发生在昨天。</h3></br><h3>        我们所说的百合,不是百合的花,而是食用百合埋在地下的根。食用百合的花和观赏百合的花不一样,它开的是橘黄色的花。百合的根是肉质的,像包白菜一样一瓣一瓣的包裹起来的。所以百合好吃难洗,买来的百合都是带着泥土,包在一起的。首先,要先把百合一瓣一瓣掰开泡在清水里,把泥土洗干净。这可是个功夫活,要有耐心,还要细心。掰百合时要小心翼翼,不能把它掰烂,烂了寓意就不好了。百合包得很紧实,肉质脆嫩,需要用巧劲才能把它完好的掰下来。清洗时有些泥沾得太紧,要多泡一下水让泥土慢慢溶解在水中然后轻轻地把它一片一片冲洗干净。</h3></br> ​<p dir="ltr">        包圆子也不简单:先买新鲜猪肉来剁碎,加调料和新鲜的白豆腐捏碎拌在一起,把拌好的馅料团成圆形,然后把掰好的百合瓣一瓣一瓣围在圆形的馅团上,尽量让它看起来像一个原生的百合。这也是个功夫活,要先把小的放在最里面,然后再把稍大一点的包在中间,最后把最大的包在最外面,让里面的馅尽量看不见,像原生的一样。包好一个个的圆子后,放入蒸锅蒸熟就成了美味的百合圆子了。<br></br></h3></br> ​<p dir="ltr">       蒸熟的百合圆子外形晶莹剔透,散发出百合的鲜味和肉馅的香味。包在外面的百合软糯柔滑,带着一点点中药的清香,有的人不喜欢这股药味,我却格外喜欢。不知道是从小妈妈就告诉我百合可以润肺止咳,清凉去火,是一种好药材的缘故,还是这味道满足了我的味蕾。我对它是情有独钟,念念不忘,或许是它里面有妈妈的味道和爱的味道的缘故吧。<br></br></h3></br> ​<p dir="ltr">        每年过年,我都会学妈妈包百合圆子。在我看来,这是一种仪式,是对过世以久的妈妈的一种祭奠,是对妈妈的味道的想念,是对百年好合,阖家团圆,幸福美满的期待,是对中国春节传统文化的沿袭,对饮食文化的一种传承,是对儿女子孙的一种教诲。<br></br></h3></br><h3>(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删。)</h3></br><p dir="ltr"><br></br>    (欢迎扫码关注)    </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g2NDU2NDg5OQ==&mid=2247486090&idx=1&sn=a586f366e5cc6087887661c1e184cb5e&chksm=ce662946f911a050c0ef9e23354a703ac6bc56cab25ca03b8327f9e7a3f5fc39af5341331155#rd"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