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

佳季暖阳

<p class="ql-block">  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位于南京市秦淮区中华门外,是一座国家二级博物馆,同时也是一个展示和研究大报恩寺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  大报恩寺是中国历史上悠久的佛教寺庙,其前身可以追溯到东吴赤乌年间(238─250年)建造的建初寺及阿育王塔。大报恩寺遗址是中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寺庙遗址,对研究中国南方地区的佛教建筑及历史有重要价值。</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夯土台基</p> <p class="ql-block">明代石柱基</p> <p class="ql-block">伽蓝殿遗址</p> <p class="ql-block">  宋代长干寺长干塔地宫,在距离地表4.2米处,有一块方形覆石。覆石下为方柱形石函,石函内藏铁函。 石函高1.5米,边长0.72米,由方形底座、四块长方形的壁板和盝形顶盖组合而成。其中,底座和四块壁板分别有卯孔和榫头,以椎卯方式连成一体。 在石函北壁石板上,镌刻有《金陵长干寺真身塔藏舍利石函记》。它详细介绍了北宋大中祥符四年 (1011年),金陵长干寺主持演化大师和守滑州助教王 文等人,得到宋真宗的允许,修建九层宝塔之事。碑文 还明确指出,在地宫中“进呈感应舍利十颗,并佛顶真 骨泊诸圣舍利,内用金棺,周以银椁,并七宝造成阿育 王塔,以铁函安置”。碑文还记载了印度阿育王分置舍利,金陵长干寺为中国建塔供奉的第二座寺庙等内容。 碑文记载翔实,写刻俱佳,不仅是了解宋代金陵长干寺 的重要证物,而且是宋代书法、碑刻的珍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铁函为竖长方体,置于石函之内,内部放置了阿育王塔。铁函为生铁铸造,高 1.3米、宽0.5米,是目前国内地宫中所发现的体量最大的宋代铁函。铁函原以两层盖板和“回”字形压框严密封固,对于函内瘗藏的舍利及大量供养品历经千年、保存如新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这是研究宋代铸铁工艺的珍贵实物,也是中国冶金史上一件珍贵的实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七宝阿育王塔</p> <p class="ql-block">古铜镜</p> <p class="ql-block">清,篆书“如日之精”湖州方镜</p> <p class="ql-block">明,大篆体“窗有明月”字铭镜</p> <p class="ql-block">明,素宽缘人物多宝镜</p> <p class="ql-block">明,抖空竹人物多宝镜</p> <p class="ql-block">明,寿山福海字铭镜</p> <p class="ql-block">来自国外的铜镜</p> <p class="ql-block">大报恩寺塔</p> <p class="ql-block">俯瞰秦淮河、中华门</p> <p class="ql-block">  地宫遗址 </p><p class="ql-block"> 2008年7月18日,在明代大报恩寺琉璃塔遗址下方,发现了至今已逾千年的宋代长干寺长干塔地宫。地宫为圆形,深达 6.74米,是国内发现的最深、最大的竖穴式地宫。其内从下至 上以一层夯土间隔一层砂石的方式,有规律地填充、夯筑,共 40层。为保护千年地宫,并呈现地宫之内有圣宫的建筑奇观, 在遗址外围新建了“覆钵型”地宫。地宫遗址上安放七宝阿育王塔,安奉佛陀舍利,以供瞻礼。</p> <p class="ql-block">  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不仅是一个展示大报恩寺历史文化的场所,也是一个让游客了解佛教文化、感受佛教氛围的好去处。如果你对佛教文化感兴趣,不妨前往一探究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