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项令董宣给我们的启示

白雪

<p class="ql-block">  礼仪廉耻,国之四维,历朝历代在廉政建设上都留下了大量的经验教训,这些丰富的精神遗产,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廉政文化。何为好官?答案不一而足,但好官必是两袖清风来去无疑的清官,清官的核心是清正,清廉,清明,敢担当,心中装有百姓。提起好官,在这里不得不提起一个人,那便是东汉的董宣。</p> <p class="ql-block">  董宣,字少平。生于西汉末年,是河南陈留县(今杞县境内)人,他出生寒门,耕读传家。光武帝建东汉后,广选人才,董宣在司徒侯霸的推荐下出去做了官。后来升到北海相的位置上。东汉政权巩固后,一些功臣贵族便骄纵起来。董宣由于出身寒微,体察百姓的疾苦,执法中敢替百姓讲话,因而成为执法必严,违法必纠的典范,但也因此而得罪了外戚阴氏,遭遇免官降职。这时候,光武帝刘秀慧眼识珠,召任董宣为洛阳令。</p> <p class="ql-block">  10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洛阳城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但是也是当时治安最为混乱的地区,居住在城里的皇亲国戚,豪门贵族,骄横跋扈,横行街市,就连他们的奴仆也仗势欺人。当时朝廷换了好几任洛阳令,都没能改变豪门大族横行不法的局面。最后,69岁的董宣被任命为洛阳令。这位以执法严格且公正的官员,将要在这里迎来他职业生涯中最大的考验。董宣上任那天没坐八抬大轿,而是抬了一口棺材进县衙,以“抬棺上任”的方式表明自己的决心。随后不畏强暴,大力打击了不法豪门贵族,受到皇帝赞许和百姓拥护。</p> <p class="ql-block">  当年,光武帝刘秀的姐姐湖阳长公主很受宠。她家有个仆人仗势欺人,光天化日之下杀了人。因为躲进了公主府 ,官吏无法逮捕法办。一次,等到公主外出的时候,这个仆人竞敢陪乘出行。董宣就在夏门亭等候,他见到公主的乘车走过来,就勒住马纽叫车停下来,用刀画地不准再走,大声责备公主的过错,喝令仆人下车,当场杀死。公主颜面大失,立即回宫向光武帝告状。</p> <p class="ql-block">  光武帝大怒,召见董宣,要用木杖打死他。董宣叩头说:“请让我说一句话再死!”光武帝说:“你想说什么?”董宜回答:“皇帝神圣明智,使汉家天下得到复兴,可是却放纵奴仆残害良民,这又怎能治理国家呢?我不须用杖打,请准我自杀!”随即用头撞柱子,流血满面。光武帝命令小太监拉住董宣,叫他给公主叩头认错便罢。董宣就是不肯;硬使他叩头,董宣用两只手支在地上,始终不肯低头。公主对光武帝说:“文叔当老百姓的时候,保护逃亡的人,官吏不敢进门抓人。现在当了皇帝,还制服不了一个小地方官吗?”光武帝笑着说:“做皇帝和当老百姓可是不二柞呵!”于是赐予董宣为“强项令”,並赏钱三十万,董宣把它全部分给了下边官员。从此,他打击豪强,那些豪强没有不心惊胆战的。京城里称他为“卧虎 ”,歌颂说:“桴鼓不鸣董少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启示其一,知古见今,董轩虽是封建官吏尚能临危受命,且“抬棺上任”。而当今为政者则更应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以“不破楼兰终不归”的决心,有必要以古人仁人志士的这种责任与担当,体察百姓贫苦,执法公正,清正廉洁,做人民群众真正拥护的好官。</p><p class="ql-block"> 其二,天子不与白衣同,在强项令董宣名垂青史的背后,是刘秀的几次妥协让步,所展现出的惜才爱才之大度,之贤明的一代帝王的胸襟器量。</p><p class="ql-block"> 其三,董宣不畏权贵、执法如山的美名广为流传,他刚正不阿、疾恶如仇、执法严明公正的高尚情操深深影响着后人。我们应从这个故事中学到做人的道理,不能卑躬屈膝、趋炎附势。</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光耀了悠悠五千年。其中的许多精华被代代相传,价值历久弥新,它是古老文化的智慧结晶,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递的瑰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