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你,非我薄情 —弘一大师李叔同

蓝天飘过那朵云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p><p class="ql-block">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p><p class="ql-block">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p><p class="ql-block">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p><p class="ql-block">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p><p class="ql-block">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p><p class="ql-block"> 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p><p class="ql-block"> 自从爱上音乐,这首歌就伴我走过了无数个白天黑夜,那优美的旋律,如诗的画面时时萦绕在我的心头。这就是弘一法师李叔同所做的歌曲《送别》</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送别》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梦见家和母亲》是首“艺人歌曲”,这种歌曲19世纪后期盛行于美国,由涂黑了脸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员领唱,音乐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调创作而成。奥德威是“奥德威艺人团”的领导人,曾写过不少艺人歌曲。李叔同留日期间,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而李叔同作于1914年的《送别》,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  如今《旅愁》在日本传唱不衰,而《送别》在中国则已成郦歌中的不二经典。沈心工也曾根据《梦见家和母亲》写过一首《昨夜梦》,但最终没有抵得过李叔同《送别》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  弘一(1880—1942),近代佛学大师。俗姓李,名叔同,天津人。曾留学日本,1918年8月19日,在杭州虎跑寺剃度为僧。</p><p class="ql-block">  弘一法师,堪称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完人”,也是民国四大高僧之一。 念佛不忘救国,是对他的简评,但是他的一生远远不止这六个字,他在文学、艺术、佛法上都颇有造诣。 </p><p class="ql-block"> 他的一生写满了传奇,前半世学贯东西,才华横溢;后半生慈悲精进,成为了教内南山律宗的第十一代祖师。 就连天才作家张爱玲也曾说:不要以为我是一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至少我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外面,我是如此谦卑。 </p><p class="ql-block"> 弘一法师没有正面向身边人解释过自己出家的原因,他在事业最巅峰的时期选择出家,这在他旧日好友和夫人看来,这个转变,着实有点让人琢磨不透。 </p><p class="ql-block"> 但这就是李叔同,一个有了想法一定会付诸行动,并且做到极致的人。 弘一法师投身佛门之前,有着多重身份。他是李家的三少爷,李文涛;是南洋公学的学生,李广平;赴日留学生李哀;画家李岸;艺人李惜霜;教书先生李叔同;虽执念未断而痴迷于道门的欣欣道人,出家后的释演音。 </p><p class="ql-block"> 一个名字承载着一段人生经历,不同阶段的人生带来了各自的精彩。一个人,一个名字,贯穿一生,能够完美诠释每个身份并非易事。然而,他用了整整62年的时间,走过了常人的许多倍人生旅程。 </p><p class="ql-block"> 李叔同的人生大抵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p><p class="ql-block"> 前半世,他红尘炼心,见众生百态,感人间苦乐; </p><p class="ql-block"> 后半生,他苦修佛法,舍世俗繁华,断世间牵挂。</p> <p class="ql-block">  几年前路过天津,怀着极其崇敬的心情瞻仰了《送别》的作者弘一法师李叔同的故居。</p> <p class="ql-block">弘一法师经典语录:</p><p class="ql-block"> 一念花开,一念花落;一念放下,万般自在。</p> <p class="ql-block">  世界是个回音谷,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你大声喊唱,山谷雷鸣,音传千里,一叠一叠,一浪一浪,彼岸世界都收到了。凡事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因它在传递你心间的声音,绵绵不绝,遂相印于心。</p> <p class="ql-block">  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p><p class="ql-block"> 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p> <p class="ql-block">  明镜上水又澄心,青天白日以应事,光风霁月以待人。</p><p class="ql-block"> 愤怒之气就像一把双刃剑,不仅会伤到别人,也会刺伤自己。所以,切不可为一时的情绪宣泄而不加控制,导致事后的追悔莫及。</p> <p class="ql-block">  护生即护心,慈悲在心,随处皆可作画。</p><p class="ql-block"> 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己,以弱字御侮。</p><p class="ql-block"> 何谓“真如”之意义?真真实实,平等一如,无妄情,无偏执。</p> <p class="ql-block">  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p><p class="ql-block"> 宁静来自内心,不要到外面去寻求。</p><p class="ql-block"> 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义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p> <p class="ql-block">  有三种说法,于诸事间,是“不可爱”、是“不光泽”,是“不可念”,是“不称意”。何为三者,谓“老、病、死”。</p><p class="ql-block"> 有才而性缓者斯为大才,有智而气和者定为大智。</p><p class="ql-block"> 放下你,非我薄情。</p><p class="ql-block">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p> <p class="ql-block">  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p><p class="ql-block"> 常是永久,乐是安乐,我是自由自在,净是纯洁清净。</p><p class="ql-block"> 以怒己之心怒人则全交,以则人之心则己则寡过。</p> <p class="ql-block">  才不足则多谋,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勇不足则多劳,明不足则多察,理不足则多辩,情不足则多仪。</p><p class="ql-block"> 我不知何为君子,但每件事肯吃亏的便是;我不知何为小人,但每件事好占便宜的便是。</p><p class="ql-block"> 人生犹似西山日,富贵终如草上霜。</p> <p class="ql-block">  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p><p class="ql-block"> 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p> <p class="ql-block">  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获小利。后乃视为故常,而不恬不为意。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