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让我心不老——拙文刊于新民晚报5月6日老少咸宜版

月玲

<p class="ql-block">上小学时,老师就教会了我一口标准国语。我没有唱歌的天赋,没有跳舞的体质,于是,朗诵就成了可追求的高雅艺术。</p><p class="ql-block">我原以为,朗诵于我应是小菜一碟。因为年轻时我曾多次得过朗诵比赛的好成绩,直到从录音里听自己朗诵的三毛文选,才发现自己的朗诵竟如此寡淡不堪。</p><p class="ql-block">为追求朗诵的生动悦耳,退了休的我,师从著名的电台节目主持人梁辉老师。两年来的学和练,刷新了我对朗诵的认知。原先只追求字正腔圆,可实际上,要把经典作品通过朗诵,表达出字里行间深藏着的情感内容,是有“秘籍”的。比如:你要以作者的身份置身于朗诵中,要找到逻辑重点;又比如,语言表达本身有其不同的类别,即:讲、读、诵、演、播,每一类别的底层要素都是“说”。高级的朗诵,就是“说”的艺术。</p><p class="ql-block">“谁生来还不会说话?”你肯定会这么想。事实上,朗诵中的“说”,还真需要学习。去掉表演腔,汲取文中精华,对重点文字赋以合适的音色音调,巧用停顿,适度留白,凭借节奏变化,呈现语言色彩,精准再现作品内涵,方能真正打动人、感染人。</p><p class="ql-block">我把学过的朗诵作品分享在自媒体平台上,许多朗诵爱好者赞赏不已,最高单首收听量达到了一万。我以柔嫩喜悦诉说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我用低沉忧伤表达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我也尝试用古韵古味诠释范仲淹的《岳阳楼记》。</p><p class="ql-block"> 如今,做做口部操,练练绕口令,保持正确的发声位,让自己的声音厚实而稳定,几乎是我心身健康的另一种加持。汪国真有诗曰: “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不就是说我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