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老爸老妈和老家之三</p> <h5><b><u>2001年1月26日,雪后初晴,老爸老妈在老家合影留念。</u></b></h5> <p class="ql-block"> “你们不提念我还好受些,每天只是一时一洒地想她,要是有人提起她,我心里就会咯噔一下,难受得过不去么!和你妈一起生活六十多年了,我离不开她么,从一家人的吃喝到穿戴,都得从她手里过,哪一样都离不开她啊!她性子急,年轻时干活从不惜力气,也不知道爱惜自己的身体,吃了不少的苦,遭了不少的罪,要是没有她在咱家最困难的时期跟着我没日没夜地苦干,怕是连你们兄妹几个的命都拉不活啊……”</p> <h5><b><u>老爸70岁生日那天与老妈合影留念。(2008.01.15)</u></b></h5> <p class="ql-block"> “哎,人这一辈子就活了个两口子,儿女再多、再孝顺,都不如两口子有靠头啊,打锤也罢,骂仗也罢,不论咋么,过去了都好着呢。只要两口子都还在,迟早回家,进了门就有人与你搭话呢么,你在外面有多苦、有多累、有多难,受了多大的委屈,也有人知道呢。儿女们都很忙,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不可能天天守在你身边……”</p> <h5><b><u>2019年1月19日,老爸老妈在老家接受我的采访</u></b></h5> <p class="ql-block"> 82岁的老妈去世已近半年,可是只要有人当面提及老妈,85岁的老爸都会眼泪汪汪,伤感不已,似有无限怀念和爱恋之情无处倾诉。</p> <h5> <b><u>2023年12月3日,老妈在庆阳一家医院与老爸通了最后一个视频电话</u></b></h5>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u>运送老妈遗体的灵车经过小镇时,早就等在路旁的老爸己经哭成个泪人。</u></b></p> <p class="ql-block"> 老爸对老妈的深情厚谊来自艰苦岁月的培养和历练。</p><p class="ql-block"> 老爸和老妈是经大姨娘孟治花和媒婆秦桂英介绍相识,并于1959年正月结婚的,成亲那一年,老妈刚满17岁,老爸也刚20岁出头。</p> <h5><b><u>2008年1月13日,老爸70岁生日那天与老妈的合影。</u></b></h5>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u>老爸老妈第一次看三D电影</u></b></p> <p class="ql-block"> 那年月,陇东穷人家孩子的亲事十分简单:多是经媒人或亲朋介绍,双方父母同意后,再安排双方见个面,或让女方到男方家看看家境,如果男女青年都满意,双方父母就会见个面,再多少研(说)几个礼钱就定下了结亲的日子。娶亲时没有鲜花,没有锣鼓,没有车马,也没有浩浩荡荡的送亲和迎亲队伍。</p><p class="ql-block"> 因为是大姨娘将母亲介绍给父亲的,姨娘家与父亲家离得又比较近,只隔了一条河,步行十来分钟就能到,所以姥爷孟云福和姥姥沈兰英也就省了领着母亲到爷爷奶奶家看家境的程序,连爷爷家的门朝哪儿开都不知道,就答应下了这门亲事。订婚那天,姥爷虽然收了爷爷送来的300元礼钱,但是,听说国家明令禁止买卖婚姻,又将这300元说好的礼金如数退还给了爷爷。</p><p class="ql-block"> 爷爷心里过意不去,就说“好亲家呢,你一把屎一把尿地把女子拉扯这么大不容易,乍能不收礼金呢……”后来,姥爷扭不过爷爷,就象征性地收了100元。爷爷觉得对不住姥爷和姥姥,又给姥爷家送了一条毛毡、几斤羊毛和几袋萝卜干干,就算把母亲过门的礼金结清了。</p> <h5> <b><u>2019年1月10日,适逢老爸80岁生日,四弟正在导演为老爸老妈拍“花絮”。</u></b></h5> <p class="ql-block"> 据母亲生前回忆,迎娶母亲的队伍只有二爷闫登俭和三伯闫世堂两个人,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一头灰色毛驴。送亲的人也只有孟治华、孟治贵、秦桂英3个人,除了母亲骑在驴背上,其他人都是靠脚板走了十几里地。当时,由于人和牲口的生活都不好,路途又比较远,娶亲途中的毛驴翻越刘家山时在山下的一条小河边卧下不走了,母亲心疼毛驴,跳下驴背就要自己走,却被送亲的人以“新媳妇的脚不能挨地”为由摁回了驴背。</p> <p class="ql-block"> 爷爷为我父母置办的婚宴只有两样:一样是甜菜叶子窝窝头;另一样是燕面疙瘩。用这样的食物招待送亲的人实在是过于寒酸,所以送亲的人嘟嘟囔囔地回到母亲的娘家孟寨子后向姥爷和姥姥说:“你们真是瞎了眼窝子,把那么乖个女娃子丢进了穷山沟,连个响声都听不到……可惜了呀,太可惜了呀!”</p><p class="ql-block"> 真是饱肚子不知饿肚子饥,一家人不知另一家人的难,那个年代的中国一贫二白,特别是挣扎在温饱线下的农民,几乎家家没吃的、没穿的、没烧的,爷爷家的子女多、劳力少,家里穷得叮当响,而且村庄里的自然条件也比较差,土地贫瘠,干旱少雨,交通极为不便,即使遇上好年景,爷爷奶奶家分的口粮也不够一家人吃,燕麦因为产量低、营养价值高也是稀缺之物,因此,用燕面疙瘩招待客人已经是爷爷家当时的最高规格了。</p> <p class="ql-block"> 新人取进门,拜了天地,总得有个住的地方吧,可是,当时正是我国西部地区遭受三年自然灾害的第二年,陕甘宁青新等省区大面积遭到干旱和蝗虫袭击,粮食绝收,四野荒芜,村子里有不少人穷得穿不暖衣、吃不饱饭,不上学的孩子大都光着屁股,女子娃也不例外,十岁之前几乎不穿裤、不穿鞋、不出门儿,若是家里来了客人,也只能到处躲藏或找个破衣服遮遮羞罢了。不少人家都靠啃树皮、喝粖糊、吃野菜艰难维生,饿死人的事件时常发生。率领一家8口人艰难度日的爷爷奶奶也是家徒四壁、一贫如洗,家里只有3孔窑洞、一个土锅台、几副碗筷、两口铁锅和两个土炕,炕上也没有席子铺,只有几片破纱毡和两床破棉被,生活状态极其窘迫。</p> <h5> <b><u>1984年春天,刚刚学会摄影的我为老爸老妈及奶奶(第二排中)、二妈(后排左一)等人拍摄的合影。</u></b></h5> <p class="ql-block"> 爷爷奶奶家的3孔窑洞,一孔后半截为厨房,安放锅台和案板,前半截有个土炕,由爷爷奶奶和两个正在吃奶的女孩子住;另一孔窑洞的里半截堆放装着高粱、玉米和萝卜、土豆的草围子和麻布口袋,前半截的土炕由二叔和三叔居住;这第三孔窑洞里半截是磨坊,安着一盘石磨,爷爷一大家人吃的面粉和牲口吃的饲料都得从那盘石磨上磨出来,前半截有个土炕,土炕一半住人,另一半用来箩面,这半截窑洞、半边土炕,就是爷爷奶奶为我新婚的父母准备的洞房和新床!</p><p class="ql-block"> 令人更为心酸的是那个洞房有门没有窗,土炕上连一张席子都没有,只有铁路局发给父亲的一床军用棉被……父亲和母亲婚后的日月就是从这样一个地方开始的。可以说,黄土高原上的半截窑洞、半边火炕,承载了父母婚后的全部日月与梦想。</p> <p class="ql-block"> 那时候的父亲还是一名铁路工人,常年奋战在兰新铁路线上,爷爷还在五合大队任职,作为长男之妻的母亲,除了每天早出晚归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还得帮助奶奶磨面、做饭、擦洋芋、压粉条,啥活她都抢着干。</p><p class="ql-block"> 身为长子的父亲心疼母亲,便于1961年借故辞去工作回到老家,与母亲一起出工下地、赡养老人、照顾弟妹。</p><p class="ql-block"> 为了帮助爷爷奶奶一大家人过上好日子,母亲也是拼了命地干活,除了生下我后坐了40天月子外,生育其他弟妹时,都是三四天就下炕去干活了。虽然奶奶多次提醒母亲“月子里得的病,针尖儿都剜不尽”,让她少走路、少碰凉水,但是,在那个饥馑的年月里,争强好胜的母亲哪能顾得了这些!</p> <h5> <b><u>1987年7月,我携新婚妻子探亲时,与老爸老妈及弟弟妹妹们合影留念。</u></b></h5> <p class="ql-block"> 与爷爷奶奶分家后,父亲母亲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既要参加生产队的劳动,还要为一家7口人的吃穿和供我们兄妹5人的上学而操劳:割麦子、扳苞谷、捎谷子、刨土豆……只要啥活能多挣工分、多分口粮,他们都会抢着去干,即使到了农闲季节,也不敢有丝毫懈怠,昼劳南亩,栉风沐雨,夜操针红,青灯达旦;夏觅野菜,襟露淋漓,冬刮枯草,面皴手裂。那时候的他们,为了养活一大家人,起早贪黑,辛勤劳作,只恨自己没有多长几双手出来! </p> <p class="ql-block"> 艰难困苦磨练了老爸老妈的意志,也培养了他们的深厚感情。</p><p class="ql-block"> 老爸的性子比较慢,老妈的性子比较急,一急一慢难免有不合拍的时候,争争吵吵的事情也时有发生,但是每次争吵过后,他们都会暗中关心对方。</p><p class="ql-block"> 也许因为我是长子的缘由,老爸和老妈每次吵过架后,如果有一方一时想不开或负气出走,另一方就会立即指派我去刺破他们共同制造的“气球”,或者让我暗中跟踪和保护对方,以防发生意外。</p> <h5><b> <u>我想为老妈拍幅肖像,老爸立即为老妈整理着装,梳理发型。(2018.08.18)</u></b></h5> <h5><b> <u>2018年4月14日,侄子亮亮带着老爸老妈逛公园时,老爸像个孩子一样,在老妈的头上戴了一只漂亮的塑料蝴蝶。</u></b></h5> <p class="ql-block"> 有一次,老爸“抹花花”输掉了家里的8元钱,老妈和老爸大吵一顿后撂下一句“我不想活了”的气话出门了,老爸见势不妙,立即把我叫到跟前耳语道:“快跟上你妈,她走到哪里你就跟到哪里,她要是跳崖面子开咧,你就死死地拉住她啊,千万要记住啊,要是拉不住,你们几个娃娃以后就没妈咧……听哈咧吗?!”</p><p class="ql-block"> 老爸这一说,我的心里既紧张又害怕,立即跑出家门追上老妈,悄无声息地、不远不近地跟在老妈的身后。老妈发现我跟着自己,回头压低嗓门问道:“你老跟着我句撒呢?”</p><p class="ql-block"> 我带着哭腔把老爸叮嘱过的话变成自己的话说:“妈,你快回家吧,你要是跳了崖面子,我们几个没妈咧咋家介撒(咋办呀)……”</p><p class="ql-block"> 老妈一听这话,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对我说:“我娃乖,你别怕,妈就是让你爸气得一时想不开,想在坪上走一走、散散心。你快回去吧,天气凉,看阔受凉咧着……”</p><p class="ql-block"> 我既怕老妈哄我,更怕完不成老爸赋予的任务,还是不远不近地跟在老妈的身后。约莫过了一个多小时,老妈转身走到我跟前说:“走,回家去,宁叫人气死,不叫儿想死么!”</p><p class="ql-block"> 回到家里再见到老爸时,老妈说道:“我要不是可怜这几个娃娃,早就给你把窝窝腾哈咧……”</p><p class="ql-block"> 老爸见老妈回转心意了,立即满脸堆上歉意的笑说:“你看着,我以后再也不抹花花咧!”</p> <h5><b> <u>2012年8月18日,我特意陪同此前从未坐过飞机的老爸老妈从浙江杭州机场乘飞机前往首都北京。</u></b></h5> <h5> <b><u>2012年8月22日,老爸老妈兴致勃勃地游览了“皇帝家的大院”——紫禁城。</u></b></h5> <h5><b><u>2012年8月25日,老爸老妈游览北京天安门。</u></b></h5> <h5><b><u>2012年8月22日,老爸推着轮椅上的老妈游览北京故宫。</u></b></h5> <h5><b><u>2017年6月25日,老爸老妈游览兰州水车园。</u></b></h5> <h5><b><u>2017年6月27日,老爸老妈游览兰州某景点果园。</u></b></h5>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u> 2019年8月1日(农历7月1日老妈生日)登顶崆峒山。</u></b></p> <p class="ql-block"> 大约是在我刚上中学的时候,老爸和老妈又为“抹花花”的事大吵了一回,这一回的动静比较大,老妈摔碎了几只碗,老爸也拿起一把斧子要毁掉家里的家具,老妈见状,立即向我使眼色,我知道老妈的用意,立即上前拉住老爸的手,并且“轻而易举”地夺下了老爸手中的斧子。</p><p class="ql-block"> 待两人都冷静下来后,老妈悄悄对我说:“你爸虽然肚浪很大、但肩上的担子却很重,他从来没有生过这么大的气,看阔气坏身子了着,你们几个还岁着呢,你爸要是气坏了,一大家人靠谁养活呢……”</p> <h5> <b><u>2011年10月25日,在浙江永康农村的稻田边,老爸与老妈在众亲友的再三劝导下,才不好意思地拍下了这幅亲密照。</u></b></h5> <h5> <b><u>2018年4月14日,老爸用轮椅推着老妈在河南洛阳隋唐城遗址植物园赏牡丹时巧遇两位“牡丹仙子”。</u></b></h5> <h5><b><u>2018年4月14日,老爸老妈在洛阳观赏牡丹。</u></b></h5> <h5> <b><u>2018年4月15日,老爸老妈在洛阳王城公园观赏牡丹时,侄媳妇凡凡特意用紫色的纱巾为爷爷奶奶营造出的浪漫气氛。</u></b></h5> <p class="ql-block"> 人生苦短,一晃50年过去了;再一晃60年也过去了。老爸老妈都老了,吵架的次数也越来越少,特别是老妈几次生病住院后,似乎彻底改变了自己以前对老爸的态度,不再像以前那样爱挑老爸的不是了,就连她年轻时最反感的抹花花、打麻将也能容忍了,甚至她还对我们说,“你爸一辈子就这点爱好,只要他不赌博、不犯法,对身体没有害处,想玩就让他玩去吧。”</p><p class="ql-block"> 有时候,老妈还会提醒老爸去时带上小马扎和吃的喝的,担心他累坏了身体。</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u>老爸与老妈边晒太阳边交心</u></b></p> <h5><b><u>2021年3月30日,老爸向老妈展示自己拍摄的照片。</u></b></h5> <h5><b> <u>2011年8月2日,老妈看着四弟给老爸理发,调皮的女儿也在一旁不断为爷爷奶奶制造笑料。</u></b></h5> <h5><b><u>老爸老妈与长孙合影留念。</u></b></h5> <p class="ql-block"> 人之老去,犹如江河入海、名角谢幕,奔腾不息的气势、惊艳绝伦的演技,都将被时光消弭于平静的世界里。摊开双手,左手经验丛生,右手教训纵横。回望来路,一切都是过眼云烟,唯有人性和真爱的光芒闪耀在幕后时分。</p> <h5><b> <u>2015年春节过后,回老家过年的儿孙们都陆续返回了城里,望着老家空落落的院子,老爸老妈常常要孤独寂寞好些日子。</u></b></h5> <h5><b style="font-size:15px;"> 2021年3月30日,老爸在家中为老妈拍照留念 。</b></h5> <h5></h5> <h5> <b><u>老爸老妈在河南洛阳市的一个蜡像馆里参观。(2018年4月14日)</u></b></h5> <h5><b><u> 老爸用电动三轮车载着老妈在河南洛阳市区逛街。(2018年4月14日)</u></b></h5> <h5><b><u>少时夫妻老来伴,老爸老妈朝夕相处,共享人生夕阳红。(2018.04.06庆阳)</u></b></h5> <p class="ql-block"> 共同生活60多年,老爸老妈相互理解、相互依靠,犹如人之两手、车之两轮、鸟之两翼,成了相依为命、谁也离不开谁的恩爱伴侣。尤其是老妈2009年摔折大腿之后,老爸便成了老妈离不开的“拐棍”和名副其实的“勤务员”:烧炕、洗脚、按摩、倒尿盆、生火炉……每天都是无怨无悔地照料着老妈的日常生活。每次老妈想出门,老爸都会小心翼翼地牵着老妈的手,或者用轮椅推着老妈,生怕她再次跌倒,老妈时常为此感动不已。</p> <h5><b><u>老爸每天都会给老妈按摩受过重伤的腿脚</u></b></h5> <h5> <b><u>从老妈骨折的那天起,老爸便毫无怨言地担起了照顾老妈一日生活的重担。(2011)</u></b></h5> <h5><b><u>老爸正在给老妈洗脚</u></b></h5> <p class="ql-block"> 老爸的付出也得到了老妈的回报。老爸患有较为严重的癔症,晚上睡着后经常会说梦话,有时候还有梦游甚至拳打脚踢的现象。有一天晚上,老妈走亲戚没能及时赶回来,老爸一个人睡觉时,在睡梦中跌下炕头摔断了一根肋骨,从那以后,老妈哪儿也不去了,每天晚上都会陪伴在老爸的身旁,从来不敢让老爸单独睡觉,即使老爸梦中打伤了老妈,老妈也会一刻不离地陪伴在老爸的身旁,只要老爸说梦话或挥动拳脚时,老妈就会及时唤醒老爸,并对老爸说些安慰的话,直到老爸平静入睡后她才敢踏实睡觉。</p> <h5><b><u>2018.4 洛阳</u></b></h5>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u>老爸老妈与其次子及重孙共享天伦之乐</u></b></p> <h5><b><u>老爸老妈在河南洛阳明唐宫盛装留念。(2018.04.13)</u></b></h5> <h5><b><u>老爸推着老妈遛弯</u></b></h5> <p class="ql-block"> 2023年12月4日,老妈因突发心梗医治无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从那以后,老爸就像丢了魂儿一样,精神一蹶不振,他日思夜想,经常梦见老妈年轻时与自己一起上山趴洼干农活、种庄稼的情景,每次听到有人提起老妈,他都会情不自禁地伤心落泪。</p> <h5><b><u>听到老妈已病故的消息,老爸失声痛哭。</u></b></h5> <p class="ql-block"> 老爸与老妈在贫穷落后的西北农村共同生活了64年。64年的婚姻,如同那经年累月的老树,枝繁叶茂,根深蒂固。它不仅是两个人携手共度的岁月,更是一起携手共度风雨,相互扶持的珍贵经历。从青丝走到白发,他们相濡以沫、并肩战斗,与生活中不断涌现的“敌人”拼了个你死我活,才将我们五个子女养育成人,培养成为自食其力的人。</p> <h5> <b><u>2011年8月2日,老爸老妈与我及二弟、三弟、四弟等人在老宅院里合影留念。</u></b></h5> <h5> <b><u>2010年春天,由老宅子翻新的偏房落成后,老爸老妈与6个孙子孙女在房前合影留念。</u></b></h5>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u>老爸老妈与四弟及其女儿合影留念。</u></b></p> <h5> <b><u>2003年前后,二弟在老宅的院子里盖了一栋砖混结构的房子,一家人高兴得几天都合不拢嘴。(2004年)</u></b></h5> <h5><b><u>老爸八十岁合影</u></b></h5> <h5><b><u>老爸老妈在浙江省永康市与小妹一家合影</u></b></h5> <h5><b><u>老爸八十岁生日留影</u></b></h5> <h5><b><u>老爸老妈正在欣赏乡村广场舞</u></b></h5> <h5><b><u>2015年春节,老爸老妈在老宅院里合影留念。</u></b></h5> <h5><b><u>老爸老妈在三弟家体验年轻人的玩意儿。(2017)</u></b></h5> <p class="ql-block"> 著名作家、楊绛先生说,“婚姻是仪式,是两个人走到一起,要把自己的生命合并在一起的仪式”。老爸老妈就是把两个人的生命合到一起的人,长达64年的婚姻,宛如一颗璀璨的钻石,经历了岁月的洗礼,散发出弥足珍贵的光芒。这一历程,见证了他们恩爱的一生,艰苦奋斗的一生,也见证了他们相互依靠、相互关爱、相互包容的一生!他们的生活充满了艰辛与坚韧,也充满了信心与希望;他们的爱情像钻石般永恒,也像烟花般绚烂。他们用大半个世纪的经验告诉我们,爱情美好,真爱恒久,人一生最值得珍惜的就是枕边人,任何时候都不能抛弃与自己同甘共苦的结发夫妻。</p> <h5><b><u>回到老庄后,老爸烧锅,老妈缠搅团。</u></b></h5> <h5><b><u>搬到新家后,老妈看着老爸在泡沫箱里种菜。</u></b></h5> <h5><b><u>老爸学着用微单给老妈照相</u></b></h5>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u>三弟向老爸老妈敬酒</u></b></p> <h5><b><u>天气好的时候,老爸就会用轮椅推着老妈出门放风晒太阳。</u></b></h5> <h5><b><u>开心一刻</u></b></h5> <h5><b><u>老爸老妈一起酿造甜胚子</u></b></h5>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u>边晒太阳边交流思想</u></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u>不离不弃,相互陪伴。</u></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u>执子之手,与子偕老。</u></b></p> <p class="ql-block">2024年5月13日落笔于甘肃庆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