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当今时代,科技高度发展、社会快速变化,人们普遍崇尚进步和成功。然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非常深邃而充满智慧的思想体系,这就是关于“退”的文化。我们常说的“功成身退”、“急流勇退”、“退避三舍”、“退一步海阔天空”等都是这种“退”文化的具体表述。追根溯源,“退”文化的倡导者应该是老子,《道德经》则是其最早的、系统的阐述。</h3></br><h3>在《道德经》的第二章就已经论述了“功成弗居”。居,是不占据、不据为己有。我将其理解为取得一定成功后的一种意识、一种态度,还没有涉及到“退”的行动。《道德经》的第九章则进一步提出了“功遂身退”。这里的“退”不再限于意识或态度,而是一种具体行动。不仅是退让,还可以是退避,甚至是彻底的退出。于是,“功遂身退”便成为“退”文化最具标志性的一个成语。其余的关于“退”的语句均是由此衍生而来的。</h3></br><h3> <h3>“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上善若水,人们既然后句崇尚水德,那么也应该提倡前句的进取,不断追求更高的上进。那么为什么又推崇“退”呢?又该如何“退”?“退”之后还要怎么做?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从《道德经》第九章中来学习和感悟:</h3></br><h3><strong>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strong></h3></br><h3>本章第一句话先用了两个比喻。其一是往杯中注水,水过满则容易倾溢;其二是锥子之类的器物,太过锐利则容易折断。所以,杯中盛水不宜太满,应该提早停止;为了长久的保存锋利,则锐器不宜锋芒过露。</h3></br><h3>老子运用了两个比喻告诫我们,日盈则昃、月满则亏。人如果自满自骄、锋芒毕露,则必然是物极必反、自取其咎。《易经》中对这一类的问题阐述得非常多,比如乾卦的“亢龙有悔”、益卦的“立心勿恒”等,都是提醒我们要注意知进退,满招损而谦受益。</h3></br><h3> <h3><strong>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strong><strong></strong></h3></br><h3>在运用了 比喻之后,《道德经》接着便直接开始围绕现实的人性和为人的原则进行讨论。人生一世,最基本的追求目标就是名与利。这是绝大多数人视为成功与否的标准。一个人获得了大量的金银财宝,就一定是成功吗?个人的需求和费用其实是有限的,甚至说是较为容易获得的。那么大量的财富必然是囤积和炫耀,从而遭到他人的觊觎。又或者使自己生活奢侈而腐化。这两者都将导致财富不能长久的保有。名誉和地位也是类似,因为成功而获得的荣誉和显赫固然可喜,但因此而自我炫耀、骄纵放肆,得罪他人或引起嫉妒,那就会自招祸患、万劫不复。历史上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不胜枚举。</h3></br><h3>以上四句阐明了功遂之后应该要“弗居”和“身退”的道理。“弗居”和“身退”都是在成功之后退让。但“弗居”的程度低一点、动作小一些。适合在较为良好或一般的环境中。比如明朝开国大将徐达,不仅以白己的赫赫战功为大明王朝开基立业奠定了基础,而且,与明太祖朱元璋的个人关系也非常密切,是朱元璋特别倚重的核心人物。在这样的战功和荣宠面前,徐达不为所动,从不居功自傲。徐达虽然也曾受到猜疑。但在明初功臣多遭横死的大背景下,徐达能坚守边防重任而得以善终,是“功成弗居”的成功案例。</h3></br><h3> <h3>在一些较为凶险和特殊的情况下,“功成弗居”可能仍然难以逃脱祸患,必须选择“功遂身退”。范蠡与文种都是越王勾践的谋臣,共同辅助勾践卧薪尝胆,图强雪耻,完成了越国的复国大业。在举国欢庆之时,文种和范蠡分别采取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和方式。文种自以为功劳卓绝,可以共享荣华富贵。不料结果却是遭到越王猜忌,不得已自刎而死。一代名臣落得如此下场,只怪他不懂得急流勇退,明哲保身。范蠡看懂了当下形势和越王的心性,选择急流勇退,秘密离开了越国。转而从事商业,过了几年成为巨富,自称为陶朱公。可见,功遂身退是一种更为彻底的“退”,是对原有成功的完美退出和完全放弃。如此,才能彻底摆脱成功所带来的凶险和祸患。</h3></br><h3> <h3><strong>功遂身退,天之道也。</strong><strong></strong></h3></br><h3>老子在最后再次强调了天道的根本性和重要性。道法自然是老子一贯的思维方式。无论是物还是人,其“道”理是相同的。功成身退便是这样的永恒的天之“道”。</h3></br><h3>在此,我们还可以来谈谈功遂身退的“退”。“退”是彻底的退出和放弃,但并不是从此不再作为。所以,退出后一定要有明确的、另一个“进”。老子说过:“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成功必然获得很多,比如荣誉、富贵等。但也一定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比如亲情、健康、心力等。这些代价导致了许多的不足。功遂身退之后,正好是补这些不足而“进”的最好机会。</h3></br><h3>范蠡从越国身退之后改名换姓,带领儿子和门徒在海边结庐而居,垦荒耕作,兼营副业并经商,过了几年就积累了数千万的家产,获得了另一个成功。然后又一次功成身退,仗义疏财,施善相邻,受到齐王赏识而做了齐国的相国。三年之后,他再次急流勇退,散尽家财给乡里乡亲,第三次迁徙隐居到陶,在这个居于天下之中的最佳经商之地,他重新做起商业。</h3></br><h3> <h3>由此可见,“功遂身退”是一种对原有成功的彻底的、充满智慧的退出和放弃,但并不是其人生奋斗的退出和放弃。相反,是人生一个新阶段的新起点,是新的进取,是向新的成功迈进的开始。</h3></br><h3>风雨</h3></br><h3>2024年5月12日星期日</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eex5_8y3g1Gt6n_WCI8vKg"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