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16年我的父母还在世,不过已到风烛残年。</p><p class="ql-block">那时候我每周两次驱车去大兴的福提园养老院看望他们,每次都会带去他们喜欢的适合老年人吃的食品,我知道这时候父母最需要的是儿女的陪伴!而且还盼望能有亲友去看望他们。</p><p class="ql-block">这张合影照就是我哥哥的小学和中学同学,同时也是我的工厂老友和大学校友胡致本(曾担任过陕西省教育厅厅长)看望我父母时的留影。</p><p class="ql-block">那年春节后的一天我从大兴回到家里,想着今生与父母在一起的天伦之乐以及当下父母老去的样子,内心难以平复……</p><p class="ql-block">于是我创作了一部美篇作品《我的父亲母亲》,因为我知道父母终将离我而去。</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父亲最早的一张照片,大约摄于上世纪30年代。这张老照片中我的祖父祖母刚刚人到中年,一家三口过着平静的生活。</p><p class="ql-block">然而这种生活很快就被日寇侵华所打破了!我祖父是职业军人,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保家卫国是军人的天职,拍摄完这张全家福照片没几年,我的祖父就上了战场。</p><p class="ql-block">他参加了淞沪会战、台儿庄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常德会战等诸多正面战场上的抗战。那时他把妻儿安置在抗战后方,自己将生死置之度外,随时准备在战场上为国捐躯……</p> <p class="ql-block">当时贵州是抗战后方,我父亲在那里读高中。他在中学里刻苦学习,立志将来报效国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这就是父亲高中毕业时的照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由于当年他参加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获得了第3名的优异成绩,所以被保送上大学,而且全国所有的大学任他挑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最初上海交通大学发来了录取通知书,但父亲没有去。他在贵阳亲眼目睹了日军飞机的大轰炸,于是决心学习航空,最终选择了中央大学的航空工程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父亲认为“航空报国”才是一位爱国青年的最佳选择,因为他梦想自己将来能成为一名航空工程师,造出中国自己的战机去保卫蓝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从这张照片父亲那坚定的微笑中,人们一定能感受到一一少年强则国家强!中国不会亡!!中国的抗战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span></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外祖父,外祖母和我小姨在上世纪40年代后期的合影。我外祖父身穿国民党上校军装,但他的真实身份是中国共产党党员,而且是一位早在1925年就入了党的中共早期党员。我外祖父的革命经历,演绎了我党真实版的“潜伏"!</p> <p class="ql-block">我的母亲为家中长女,从初中到高中一直都是学霸级的存在。在文盲遍地的旧中国,女子无才便是德,无疑那时的母亲是个另类!</p> <p class="ql-block">这是母亲(右)和她高中闺蜜的合影。</p><p class="ql-block">母亲在高中女生里人缘儿极好。她不但自己考上了当时中国的顶尖级大学一一中央大学,甚至还替几位闺蜜代考(抗战时期高考并不严格),让她们上了西南联大和湘雅医学院。</p> <p class="ql-block">父亲在中大学航空</p> <p class="ql-block">母亲在中大学中文</p> <p class="ql-block">1945年他们在大学里共同庆祝过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同时也在全校各系学生的联谊活动中相识。</p><p class="ql-block">父母的校园之恋有了结果,最终他们喜结连理。</p> <p class="ql-block">那时候大学生可以结婚,于是父母在抗战胜利后迁回南京的中央大学里举行了简单的婚礼。</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父亲和母亲有了他们的长子(我的哥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因为生在简称宁的南京,所以给我哥哥起名李宁宁(长大后更名李宁国),而祖母还给长孙起了个小名“大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可以想像,尽管那时还是大学生的父母囊中羞涩,然而他们对未来依旧满怀憧憬……</span></p> <p class="ql-block">初为人母的母亲既要完成学业又要养育儿子,生活十分不易!为了能顺利毕业,母亲从中文系转到了社会系,因为社会系重在对社会的调查和分析,毕业论文相对容易完成。</p> <p class="ql-block">作为一代才女,母亲的中文基础相当扎实,而且文章写得文采飞扬。</p><p class="ql-block">母亲曾经对我说,她上中大的第一堂中文课,老师就在课堂上朗读了一篇高考作文,并且给学生们做了详细点评。教授提到这篇作文很有鲁迅风范!开篇第一句话就是:</p><p class="ql-block">“我家门口有两棵树,一棵是梧桐树,另一棵还是梧桐树……”</p><p class="ql-block">这篇高考作文写到家乡被日本鬼子占领,乡亲们被迫流浪。他们怀念故乡的一草一木,发誓一定要打回去,赶走侵略者重建美丽家乡!作文文笔优美,打动人心,获得了当时中大录取考生中语文的最高分!</p><p class="ql-block">下课后母亲找的那位教授悄悄地说:课堂上宣讲的那篇高考作文是她写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母亲大学毕业后相夫教子没有再找工作,而父亲毕业后则考入了当时令人羡慕的中国航空公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1947年的国统区已经民不聊生,人们可以想像当年的母亲带着嗷嗷待哺的儿子在物价飞涨的动乱的年代里,日子过得是何等艰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有着当时年轻女性极为难得的名牌大学文凭,并且写得一手好文章的母亲,就这样为家庭牺牲了自己……</span></p> <p class="ql-block">此时的父亲也不容易,因为妻儿都要靠他去挣钱养家。而且在航空公司里从事飞机的机务工作,也是一件十分辛苦的技术活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1949年中国航空公司总部迁往香港,父亲先行去那里。再后来航空公司派来专机,又把所有职员的家属都接去香港,于是母亲带着幼子也离开了大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当时中国航空公司接家属去香港的飞机一票难求,所有乘客必须核实身份,照片对得上才能登机。这是母亲和我哥哥的登机证件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最初父亲在中国航空公司只是“练习生”,用今天规范的语言来形容就是见习机械师。父亲很快胜任了工作,并逐渐成为航空公司飞机维护和维修的技术骨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1949年我哥哥也两岁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那时父亲常用自行车带着他骑游港岛,想必父子其乐融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有一次父亲写好了一封信(或许是寄给还留在大陆的祖父祖母)让我哥哥拿着,于是哥哥就这么在手上一直拿着,父子合影时也没放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1949年的香港远没有后来繁荣,不过在全世界航空公司都是令人羡慕的高薪行业。父母在香港的小日子过得还算安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年轻的父亲本来可以选择在香港定居,甚至去台湾、美国发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可当时的他依旧怀着一颗爱国之心,毅然决然地参加了1949年11月9日由中共地下党策动的两航起义,最终回到祖国怀抱,投入到新中国的民航事业开创之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这是父亲回大陆之前在香港的最后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父母回到大陆后先在天津安家,1950年有了自己的长女,这就是我的姐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长女起名李甜甜(后更名李甜),于是哥哥大毛有了妹妹三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大毛和三毛之间之所以没有二毛,是因为父母在一九四八年曾有过一个女儿,可惜出生即夭折了。他们为了纪念这个孩子,珍藏了二毛这个小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1952年年初父亲调入民航总局,于是举家从天津搬到北京,这年3月有了我。因为我出生在新中国的首都,故父母赐名李都都(我上小学时更名李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1952年在毛泽东主席亲自关怀下,将陈赓从朝鲜战场调回国内,并任命他担任新中国的黄埔一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由于院址定在哈尔滨,故简称“哈军工”)的院长兼政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哈军工成立之初,在全国各地精心挑选与军工专业有关的技术人才担任教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span class="ql-cursor"></span>一九五二年父亲同董绍庸、凌之巩、邹志楷、蒋志扬、严汝群等几位参加过两航起义的民航同事,作为技术骨干被选中了。他们去陈赓家里报到时,陈赓还请留下父亲等人一起吃了饭。多年后陈赓将军还记得父亲喜欢吃红烧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1952年年底父亲举家迁往哈尔滨,任职哈军工空军工程系。这张全家1953年在哈尔滨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随父母来到哈尔滨的还有父亲的侄女李玉芝(后排女)。父母把她抚养成人后,她去了山东德州定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这张全家合影大约摄于1954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哈尔滨有条美丽的松花江,当夏日阳光明媚时,父母有空就带着自己的孩子们去松花江畔游玩。这张父亲和儿子女儿的合影大约摄于1955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上世纪50年代,几乎每年父母都会携全家去照相馆拍一张全家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这张全家合影照大约摄于1956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1956年年底,父母的小女儿(也就是我的妹妹)来到了这个世界上,起名李园。大概父母决定这是两人的最后一个孩子了,于是我妹妹的小名叫小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这张全家合影大约摄于1957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这是上世纪50年代末的一张合影,全家福照片中少了父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儿女们会问:“爸爸去哪儿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而合影少了父亲的原因,是从1958年到1960年父亲常年在沈阳606所一边带军工学员搞毕业设计,一边参与东风113发动机型号研制,无暇顾及家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而母亲执意要带儿女去拍一张没有爸爸的合影,就是为寄给远方的父亲好让他放心,并以工作为重!</span></p> <p class="ql-block">1955年全军首次大授衔。在哈军工空军工程系102教研室担任讲师的父亲被授予大尉军衔。</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1961年父亲晋升副教授,同时军衔也晋升为少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父亲在哈军工兢兢业业教书育人献身国防,三年困难时期还饿的得了浮肿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在父亲近四十年的职业生涯中,从1952年到1966年在哈军工任教的那十四年,是他职场的高光时刻,而且也是他为国尽忠的“激情燃烧的岁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1962年夏天父母在哈军工的小家忽然热闹起来。不但母亲的母亲在弟弟陪伴下不远千里来东北省亲,而且我也放暑假从北京回来了。这是亲人们在军工大院69号楼前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1949年我的祖父弃暗投明,率部在云南起义,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任某炮兵学校的高级教官。培养了我军一批炮兵技术骨干,前往朝鲜参加了上甘岭战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朝鲜战争结束后。我的祖父1953年转业到了北京。但这时我父母已经离开北京去了哈尔滨。身为军人的父亲无法在二老身边尽孝,于是1959年在我幼儿园毕业后,把我送到北京上小学并陪伴祖父祖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我在北京上小学期间,每年都会利用暑假回哈尔滨探望父母。这张全家合影大约摄于1963年。</span></p> <p class="ql-block">196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衔制取消,父亲配发了红领章和五星帽徽,他随即和母亲去照相馆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哈军工在1966年集体转业。这是1966年父亲最后一次穿军装跟家人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1966年文革来了,在共和国浩劫之中父母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更不可能顾及子女的前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文革期间父母都被关押批斗过,父亲还曾去过黑龙江柳河五七干校参加劳动。而我姐姐1966年就下乡去了萝北军川农场,我哥哥1968年去了通北建设农场(当时改成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建制,为一师68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1970年哈军工内迁,这是全家在哈尔滨拍的最后一张合影。可以看出,父亲脸上写着忧郁……因为此去西北,自己的两个儿女将留在东北,从此家人天各一方!</span></p> <p class="ql-block">哈军工航空工程系并入西北工业大学后,父亲在航空发动机系任教,母亲在西安60中(后调入53中)教书。</p><p class="ql-block">1971年我招工进了西北工业大学工厂。这是1972年春节我哥哥姐姐回西安探亲时,在半坡村博物馆前父母和儿女拍摄的一张难得的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父亲从哈军工调入西工大后,一直坚持在教学和科研一线,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他在办公室的留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粉碎四人帮后高校恢复了研究生招生,父亲招收的第一位硕士研究生叫蔡元虎,后来成为了我国第一位航空发动机博士,还担任过西工大动力学院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父亲还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定为“早期归国专家”,父亲在西工大担任过教研室副主任,后来晋升教授。</span></p> <p class="ql-block">从1952年父亲入职哈军工,到1984年父亲退休(退休后又被西工大返聘继续从事科研工作并带研究生),他教书育人一辈子,同时还是国内最早应用三元流理论并通过计算机模拟进行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叶片设计的学者。</p><p class="ql-block">这是父亲和他的两位研究生的合影。右边那位叫蔡元虎,前边已经介绍了。左边那位叫李孝堂(也是我的大学同班、同宿舍同学),后来成为航空工业50名首席专家之一。</p> <p class="ql-block">父亲的学生也没有忘记他。</p><p class="ql-block">在贵州黄果树瀑布前与父亲合影的,是他在哈军工最得意的一位弟子一一张池。上世纪50年代后期,他曾带着这位哈军工的优秀学员,在沈阳606所参与东风113发动机的设计,师生在一起摸爬滚打了很长一段时间!</p><p class="ql-block">后来张池担任了606所的领导,年纪轻轻就被提拔到国防部第六研究院任副院长,退休前是航空工业总公司科技委副主任。</p><p class="ql-block">尽管后来张池到了高位,可他见着父亲仍然尊称老师……</p> <p class="ql-block">父母的四个儿女,我哥哥首先在1974年年底从黑龙江兵团返城安排在北京工作,<span style="color:rgb(1, 1, 1);">“高考1977”考入北京师范学院。毕业后在北京市一商局工作。我姐姐1979年随着“知青大返城”的潮流也回到了北京。而我1982年从西工大本科毕业,同样幸运地分到北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由于三个儿女都在北京,于是父母很高兴从西安来这里与儿孙们一起享受天伦之乐。</span></p> <p class="ql-block">父母在西安得到了小女儿的照顾。他们也帮着大女儿带大了长外孙女。对父母来说,进入晚年后亲情才是最重要的!</p> <p class="ql-block">日历翻到了90年代,长外孙女樱樱回北京去了,这时候小外孙女蕾蕾便成了父母的开心果。</p><p class="ql-block">当然我也尽可能利用一切假期回西安看望父母。可以说从1985年起,我几乎每个春节都是陪父母度过的。</p> <p class="ql-block">人们常说“隔辈亲”,我的父母也是如此。</p><p class="ql-block">他们的孙辈都曾在西安学习、生活过,因为西工大无论是幼儿园、小学还是中学,皆为西安市最优质的教育资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最终父母小女儿也在1997年全家去了北京,从此只有二老在西安相依为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这时年迈的父母主要靠保姆照顾生活起居。那些年陪伴父母的都是些十几岁的小保姆。父母慷慨地资助她们上学,而且资助了一个又一个。后来有个小保姆,还成为了某合资公司的白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帮助他人父母从不求回报,因为他们的职业是教师。对于教师来说,桃李满天下就是最大的人生成就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这是本世纪初一个除夕之夜,小保姆回家过年了,只有我在西安家中为两位老人留下这张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1998年,空巢的父母想念儿女,于是来北京在小女儿家小住了半年。那时我经常利用双休日去看望父母,这是我带父母去居庸关长城游览时给他们拍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父亲在北京听说中国航空博物馆开馆了,那里还陈列着一架1949年两航起义时飞回大陆的中国航空公司的飞机,他想去看看。于是我带他去了小汤山,在他年轻时做航空公司“练习生”维护过的这架飞机前留了张影。</p><p class="ql-block">相信此时此刻的父亲内心一定感慨不已……因为眼前的一切都已物是人非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父母在西工大南14舍的老楼里住了20多年。后来父亲有资格参加校园新居的购房排队,可父母微薄的退休金不足以支付全额房款……于是我们兄弟姐妹凑了钱帮助他们搬进了西工大东村带电梯的新高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这是还没迁入新家之前,父母与两个儿子在旧居里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2009年年底儿女装修好了新房,父母终于迁入四室两厅的宽敞新居。2010年我哥哥的丰田轿车也请人开到西安供父母出行使用。在那之后的几年里,退休后回西安轮流陪伴双亲的儿女们,经常驱车带父母游遍古城周边的名胜古迹,那时可谓是父母晚年最快乐的一段时光。</span></p> <p class="ql-block">相信天下所有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儿女能成才,但人世间真的有宿命……</p><p class="ql-block">父母成长在上世纪40年代的战乱年代,他们的儿女又成长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动乱年代。</p><p class="ql-block">父母四个儿女中有三个成为了知青,另一个成为了工人。在那个年代要从社会底层华丽转身谈何容易……也许得益于父母遗传的基因,他们的两个儿子在粉碎四人帮后凭借自身努力,抓住了人生最后的机遇!</p><p class="ql-block">长子于1977年考上大学,最后成为建设部下属城市规划设计院的党办主任、院党委委员、纪检副书记。</p><p class="ql-block">次子于1978年考上大学,最后成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下属中航国际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p><p class="ql-block">两个儿子退休后都回到父母身边,这对他们是个莫大的安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再后来,年迈的父亲身体每况愈下,毕竟人终将老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1998年母亲因大腿股骨颈骨折,早早就坐上了轮椅。到了2014年父亲也走不动了,和母亲一样坐上了轮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此情此景令人感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母亲生病住院了,我开车把父亲送到西工大东门外的交通医院病房看望。每天一次,风雨无阻,而且在母亲身边一坐就是大半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是啊,现在新人们的婚礼与时俱进,加进了西式婚礼经典元素一一主持人会说:“你是否愿意与他(她)永远在一起,无论富贵和贫困,无论健康与生病,不离不弃吗?”这时新人们都会发出这样的承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我愿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然而这样的承诺,却是需要用一生去兑现的。我想我的父母做到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他们少年夫妻老来伴……或许这张照片才真正诠释了什么叫做“永恒的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父母携手从民国一路走来,六十多年风风雨雨,一直走到了新世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回首人生,耄耋之年的他们有理由感叹:时间都去哪儿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而在儿女们看来,父母走过了银婚,走过了金婚,又走过了钻石婚……或许这才真正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父亲曾经年轻过,他成长在抗日战争那个特殊历史环境里。幸而那时民国的教育事业并没有因抗战而中断。聪明而又勤奋的父亲,成为了他那个时代少有的名牌儿大学毕业生。并且怀着满腔热血,回归祖国大陆为新中国服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母亲也曾经年轻过,而且她还是红二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我的外祖父参加过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曾任湘鄂赣苏区区委委员、区团委书记,并兼任周逸群(中共早期革命家)的秘书。1927年在从事党组织的任务时被军阀抓捕,若不是在湘江上偶遇北伐军幸运被解救,恐怕早就为党捐躯了。再后来外祖父还曾在白区以开诊所为掩护为党工作。解放前夕还在重庆以军医的合法身份秘密执行党的任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即便有这样的革命家庭背景,母亲在文革中依然受到冲击并被关进“牛棚”。不过母亲始终做到不改初衷,无怨无悔!</span></p> <p class="ql-block">父母一生相守,两人也在岁月轮回中渐渐老去……</p><p class="ql-block">回想母亲教书育人一辈子,她无愧民国时期顶尖院校中文系的高材生。在中学里她曾经是高三语文课质量把关教师,并多次参加高考阅卷。</p><p class="ql-block">母亲关爱学生体现在从严要求上。上世纪70年代初有一次她在西安60中学课堂上批评了一个学生,下课后这名学生竟然拿起一块板儿砖从背后猛拍母亲头部,母亲当场就昏了过去……当学校领导来看望母亲时问她有何要求?她什么也没有提。那个打人的学生后来也到病房来向母亲致谦,宽容的母亲原谅了他。</p><p class="ql-block">母亲职业生涯的最后,市教育局给她颁发了高级教师证书。母亲一生不计较名利,以至于她的个人收入与她为教育事业作出的贡献不成比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70多年过去,母亲的同辈亲人皆已谢世,母亲依然顽强地活着,成为她那个家族最年长的一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母亲生性善良。2008年春节我回西安探亲孝敬了母亲两千元钱,可那年汶川大地震后她又悉数捐赠给了灾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如今母亲的退休金只有区区三千余元。如果没有父亲的大学教授较高的退休金,以及子女们经常性的生活补贴,年迈多病的母亲日子恐怕会过得非常拮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也许在外人看来,年迈的母亲只是一位有教养的普通老太太。可只有她的亲人心里明白,母亲是民国名校培养出来的同龄人中凤毛麟角的知识女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不过对于耄耋老人来说,今生已无欲无求,一张床一碗饭足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是啊!父母现在需要的不再是物质享受,而是儿孙绕膝的人间亲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2006年父亲来北京小住,母亲在天津的堂妹夫(右)携两个女儿前来探望。</span></p> <h3><font color="#010101">母亲的亲侄儿(左二)还曾邀请京城亲人在顺风酒楼为姑妈、姑父接风。</font></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如果说年迈的父亲还有一个夙愿未了,那就是去看看自己老爸人生“梦开始的地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2005年在父亲还能走得动的时候,我们兄妹三人陪伴父亲来到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父亲在军校历届学生名单墙上,看到了我们祖父的名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保定军校炮科第八期学生名录第六排正中的“李康”一一就是我们祖父(后更改李康庵)。在祖父的同班同学中有陈诚(名单倒数第二,曾任国民党副总裁)、罗卓英(名单第三排右二,曾任中国远征军总司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当年祖父参加淞沪会战时,曾任国军炮兵第一旅参谋长,该旅归88师师长孙元良(黄埔一期生)指挥。直至淞沪会战尾声,88师谢晋元团长还演绎了"八百壮士守四行”的惊天地泣鬼神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淞沪会战结束后,祖父坚决要求直接带兵上战场,于是被任命为国军炮兵第四团少将团长,在汤恩伯的直接指挥下,于台儿庄血战的“最后五分钟”赶到战场,这支国军精锐部队给了围城日军致命一击,取得了台儿庄会战的完胜!</span></p><p class="ql-block">祖父戎马半生,难得和妻儿相聚。解甲归田之时,作为独生子的父亲,又因为是现役军人无法调到身边。可以说和平时期,祖父一直是由孙辈陪伴的,直到人生的最后两年,才在西安与他的儿子儿媳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从1970年到2014年,父母在西安整整居住了44年。</p> <p class="ql-block">本以为西安就是他们人生的最后归宿,可他们的儿女也老了……</p><p class="ql-block">由于儿女不便经常在北京西安之间往返,经过动员,最终父母同意去北京和儿孙们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让我们再回眸父母走过青春的岁月……</span></p> <p class="ql-block">年轻时的父亲</p> <p class="ql-block">年轻时的母亲</p> <p class="ql-block">阖家欢乐的父亲母亲</p> <p class="ql-block">人到中年的父亲母亲</p> <p class="ql-block">进入暮年的父亲母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回首往事,父母问心无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如果1949年11月父亲不参加两航起义,他和母亲当然可以留在香港继续过着舒适的小日子。而回到祖国大陆后,父亲的薪金不是提高而是降低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母亲从上世纪50年代中开始,20多年没有涨过工资。其间有过两次加薪机会,母亲高风亮节。都主动让给了他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父母一生没有奖章,甚至连表扬也没有,但他们有良心,更有一份信仰一一因为父母都是中国共产党党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我退休后曾应母校之邀,给在校大学生做了相关讲座,其中提到了父亲航空报国的人生经历。于是母校学生会的学生干部,专门到我家里来看望我年迈的父亲,这也是春天向秋天的致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父母离开西工大的那天,父亲原来所在哈军工空军工程系102教研室尚健在的同事,几乎都到家里来送别,这让父亲十分感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父亲走后,他的故事还刊登在西工大离退休老同志的刊物上。</span></p> <p class="ql-block">父母来到北京后住进了养老院,养老院的老人们都很羡慕他们。因为平时他们的亲人一个月也难得来看望他们一次,可父母这里从未断过人……由于他们住的是里外套间,所以儿女轮流住在里间日夜陪伴他们。</p><p class="ql-block">2014年夏天,我的小姨和小姨夫还专门从重庆来看望他们,并在养老院里租住了半个月。</p> <p class="ql-block">2016年我买了一辆新宝马轿车,第一时间就开到养老院拉上父母,在妹妹陪伴下带他们去车游天安门。</p><p class="ql-block">父母来北京两年了。这是他们第一次去,也是最后一次去了……</p> <p class="ql-block">父母在养老院里最开心的事情,是见到他们的开心果一一外孙女小蕾蕾!此时的小蕾蕾已经长大了……</p> <p class="ql-block">当外孙女和外孙女婿前来看望,女儿给自己唱起了小时教给她的儿歌,母亲笑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如今生活在北京养老院里的父母,正平静地走向人生的终点……他们在外人眼中无疑是平凡的,然而在子女心中却是伟大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是啊,父母是从民国走来的一代知识分子,他们身上有着时代赋予的难能可贵的高尚品德。而在他们那一代人谢世之后,曾经的高风亮节、不求回报和忍辱负重,恐怕再也找不到了……</span></p> <p class="ql-block">这是2016年10月父亲92大寿时,我给父母拍摄的合影。这也是他们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后一张合影……</p><p class="ql-block">我每次去养老院看望父母,他们都舍不得儿女们离开。可儿女们终究要面对父母那渐行渐远的背影……</p><p class="ql-block">当我转身离开轻轻关上房门的时候,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p><p class="ql-block">“我爱你们”!</p> <p class="ql-block">尾声</p><p class="ql-block">2016年12月父母先后辞世,两人间隔仅8天。</p><p class="ql-block">父母都是无疾而终,这也算是人生的圆满吧。</p><p class="ql-block">我们兄妹把父母安藏在风景秀美的宝塔陵园的家族墓地里,我们的祖父也安息在那里。</p><p class="ql-block">家族墓地留有我哥哥和妹妹的穴位,他们决定自己百年之后永远陪伴父母……</p><p class="ql-block">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p><p class="ql-block">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p><p class="ql-block">我在归途中思念父母,是他们给了我生命!</p><p class="ql-block">感恩也许是我们中华民族最伟大的一个传统,得益于父母的言传身教,让我懂得了如何去感恩……</p><p class="ql-block">一一完一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