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槐花香

白桦树

<p class="ql-block"> 又是一年槐花香</p><p class="ql-block">春风一夜庭前至,槐花十里不胜香</p><p class="ql-block"> 谷雨过后的一个周六,风和日丽,春光融融,从单位驾车回老家,一路西行,至早胜五里辅坡头,阵阵浓郁的清香扑鼻而来,放慢车速,抬头远眺,但见沿途山洼上,成片的洋槐林绵延起伏,层层迭迭,宛如云朵飘落山间,近看枝枝岔岔间,闪闪烁烁,那玲珑晶莹,浩白如玉的花串儿象小小的银铃摇曳在枝头,簇拥在树杆上,带着甜味的缕缕清香沁人心肺,令人心醉,盘山公路悠悠而下,十里花廊景色如画,每每绕过一个个小山包,眼前便是迷人的景致,树荫似盖,槐花如潮,斑驳的树影拂过车窗,宽畅的柏油马路,婉如静谧的时空隧道,一切喧嚣在花海绿荫中没了声息,只有婉转的鸟鸣和嗡嗡飞舞的蜜蜂在耳际回响,致身于暖阳和缕缕清香中,仿佛荡漾在世外桃园之中,心身惬意且安然。</p> <p class="ql-block">  实际上,这种树姿优美,花簇晶莹,芳香四溢的槐树学名叫剌槐,据说是18世纪最先出现在美国东部,后传至世界各地,1897年,被德国人传至我国青岛,之后逐渐在国内推广开来,因此人们称其为洋槐,刺槐虽是“外来户″,但其生长快,成林快,耐寒耐旱,适合贫瘠土地,有“一年一棵,两年一窝,三年一坡″的说法,是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及丘陵沟壑区固沙保土,改造环境的最佳树种。</p><p class="ql-block"> 但我总觉得这种洋槐在中国本土生长的时间,可能早于这个历史,因为中国人热爱植物,南美州的红薯在明朝万历年间就传播到了中国,中南美州的玉米在明末就在中国种植,那么这种槐树,也不乏是背井离乡的游子回归故里时随身带回家乡的,因为不管在南方的乡间还是北方的山洼,总能看这种刺槐咨意生长且技繁叶茂,人们对它的存在如同家乡的其它树种一样自然而随意,仿佛是根深帝固的老朋友了。</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记忆中,在北方大规模推广种植刺槐,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小时侯,家在湘乐林场居住,每年秋春季节,常见乡村群众在湘乐沿途的小沟里山坡上大面积栽植刺槐,四十多年过去了,宁县东部的九龙川,湘乐川,寨子河川、砚瓦川等荒山荒坡上,到处是绵延数里,生长茂盛的刺槐林,谷雨一过,满山遍野的槐花竞相绽放,如雪如潮,清新如兰的花香随风四溢,令人心醉,那景致,真是美不胜收。</p><p class="ql-block"> 想起那生活困难的年月,槐花能顶粮食吃,在大多数人的记忆中,放学之后,年少的我们,呼朋换友,提着蓝子,欢笑着奔向村头的刺槐林,有的攀上村岔,有的拿着长杆,杆子一端,用铁丝打个弯头,勾下槐枝,采摘含苞待放的槐花,回家后妈妈用水掏洗干净,参兑些面粉,撒点盐和香叶儿,用手揉搓上锅焖蒸,四溢的香味迷漫满整个院子,拌上油泼辣子和葱花,清香酥软还有丝丝甜味,的确是难得的美食,有时用面粉和着刺槐花调成面糊状,摊成煎饼,夹着洋芋丝,吃起来也是十分美味的。</p><p class="ql-block"> 剌槐花还是十分优质的蜜源植物,槐花蜜味道甘甜,绵长高雅,晶莹透亮,具有宁心安神,缓解疲劳,排毒养颜等功效,为蜜中魁首,同南方的荔枝蜜同为珍品,因此有“南荔北槐″之说。</p><p class="ql-block"> 刺槐虽然同国槐都属于豆科蝶形花亚科植物,但国槐是槐属,洋槐则是刺槐属,二者最大的区别就是刺槐树枝上有刺,而国槐没有剌。</p> <p class="ql-block">  槐树是我国一种古老树种,人们称其为国槐、家槐,它产于我国北部,生长于高温高湿的华南、西南和西北等地区,能适应不良环境条件,故而被广泛栽植,它的花型呈圆锥形,夏季开黄白花色,略具芳香。其荚果跟其他豆类植物不同,肉呈胶质,在种粒之间收缩,形成念珠状,俗称′′槐米″,是一种上等中药,有凉血止血,消肿止痛等功效。</p><p class="ql-block"> 槐树从古至今之所以被人们所尊崇喜爱,主要源于其悠长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p><p class="ql-block"> 槐树的栽植,古有记之,《山海经》中有“首山其木多槐,条谷之山其木多槐",的记载,说明早在先秦时期,己大量生长了槐树,西晋时期,槐树己成为宫廷和城市栽植的主要树种,东汉“建安七子″之一王粲作《槐树赋》云,"唯中堂之奇树,禀天然之淑资,超畴亩而登植,作阶庭之华晖″。盛赞槐树的美德,唐代的长安,槐树被称为有君子之风,坚硬、正直、荫盖广阔,称为″天街″,在数千年的历史更替中,国槐始终在北京行道树中占有重要地位,到了明清,更是得到京城人的青睐,因而留存下许多千年古槐,时至今日,它们己成为古都历史沧桑,风云变幻的见证。</p><p class="ql-block"> 槐树被人们赋予了深厚的人文情怀,自古以来是官职的代名词,《周礼.秋官》记载:周代公廷外种有三棵槐树,三公朝见天子时站在槐树下面,三公指太师,太傅,太保,是周代三种最高官职的合称,因此,在后来的演变中,后人用三槐比喻三公,三公便成为宰相官位的象征,古汉语因此而形成了独特的槐官相连的名词,如,槐鼎,比喻三公之位,也泛指执政大臣,槐岳,指朝廷高官,其它还有槐位、槐卿、槐辰、槐望、槐府、槐第等等。</p><p class="ql-block">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一件趣事:学士院的学士阁前有一棵巨槐,学士阁便被称为"槐厅″,相传凡是住该厅的人,大多会仕途光明,官至宰相,因此学士们争相住之,以至于有的人等之不及,便将前任学士的行李扔出而强行进住,因为这个缘故,而引发了人们在庭院中种植槐树,期盼子孙发达,出人头地,位极人臣。</p><p class="ql-block"> 自唐代开始,科举考试成为读书人获得仕途的重要途径,从那时起,人们便以槐代指科考,举行科举的乡试在每年秋季,被称为″槐秋",举子赴考称为″踏槐″,考试的月份称为″槐黄"。由于考试是在秋季举行,到了次年夏末时节,淡黄色的槐花处处盛开,各地举子便提前动身,风雨兼程奔走在赶考的路上,诗人翁承赞为此感叹,提笔写下了″雨中妆点望中黄,勾引蝉声送夕阳,忆得当年随计吏,马蹄终日为君忙"的诗句,因此,民间便有了″槐花黄,举子忙″的俗语。可见,古代读书人希望在有槐树的环境中生活学习,心中自然产生位居槐位的梦想,于是,槐树就成了莘莘学子心中的偶像,被视为科第吉兆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在许多人族谱或家谱的记载中,对山西大槐树有一种特别的感情,“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觀窝″,说的是山西移民的那段历史。 </p><p class="ql-block"> 民国《洪洞县志》记载:明朝初期,由于长年战乱,中原荒芜,朝廷多次组织从山西移民到全国各地,洪洞县地处交通要道,人口稠密,移民最多。当时的县城北面广济寺旁有一株汉槐,树身数围,荫遮数亩。当时官俯强迫人们集中在大槐树下编队迁送,移民们从此处走上了背井离乡的征程,行走之中频频回首,大槐树和大槐树上的老鸹窝渐行渐远,最后便隐没在了视野之中,因此,大槐树和老鸹窝就成了移民惜别家乡时的最后记忆。据考证,从洪洞古槐下走出来的移民遍布河南、山东、河北、陕西、甘肃等18个省市500多个县,1230多姓氏,移民们到达新的地方,多在村中显要位置,如十字路口、丁字路口或村口种上一棵槐树,以表达对故土祖先的怀念之情。随着时间的流逝,幼槐变成古槐,古槐就成了移民怀念祖先的精神寄托,在我们甘肃庆阳,就广泛流传″祖先从山西大槐树下迁来″的说法。</p><p class="ql-block"> 祖谱记载,我的老祖先就是在明万历年间,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移至陕西长武,历经千辛周折,最后定居于宁县焦村,在我的心中,洪洞县的大槐树就是我族根之所在,它就是我心目中的社树。</p><p class="ql-block"> 和我们庆阳相邻的平凉市崇信县锦屏镇关河村,有一棵三千多岁的古槐树,它虽然经历三千载风雨侵蚀,但仍然枝繁叶茂,冠盖如方,其树身高26米,树冠东西宽35米,南北长37米,占地2.1亩,巨大的树身需要10名成年人手拉手才能勉强合围。古槐主干分为八大主枝,又称八卦槐,相传唐朝大将尉迟恭曾拴马于树下,因此这棵古槐被誉为″活着的文物″。据国家林业局专家测定,这棵古槐树龄达3200多年,是目前国内现存的体形最大,树龄最长的“寿星”,被称为"华夏古愧王"。</p><p class="ql-block"> 在庆阳境内,也有不少时间久远的古槐树,其中,千年以上的2棵,这些生命的长者,用自已的无言,见证着岁月的沧桑,令人敬仰。</p><p class="ql-block"> 宁县湘乐镇小坳村古槐树,树高23米,胸围8.23米,树龄1300年,</p><p class="ql-block"> 合水县蒿咀铺张举塬村古槐25米,树围6.5米,树龄1000年。</p><p class="ql-block"> 正宁永和镇安兴村古槐,高14米,树围4.9米,村龄700年。</p><p class="ql-block"> 宁县南义乡吴冢村古槐,高33米,树围6.5米,树龄600年。</p><p class="ql-block"> 宁县湘乐任家坑捞村古槐,高19米,树围5.6米,树龄600年。</p><p class="ql-block"> 其余古槐树分布在全市各县,其中,500年树龄的10棵,599年至300年树龄的22棵,299年至100年树龄的28棵。</p><p class="ql-block"> 从古至今人们广泛种植槐树,因而出现了许多因槐树而得名的地名,例如槐树庄,槐树沟,槐树坪,槐树台,槐树湾,槐树岭,槐树岔,愧树沟弯,槐树街,槐树巷,槐树胡同,等等。</p> <p class="ql-block">  房前屋后的槐村一种便种到了今天,有花开时的爱情,有叶落时的故事,对于今天大多数人来说,喜欢槐树,更多的是因为与之相关的人和事,那槐荫里的静好岁月,在这春去夏来的五月,槐花又一嘟嘟嘴一嘟噜地盛开了,如云如盖,如霓如梦,睹物思人,便想起了槐花,想起了亲人,想起了好友,不免以文传情,托物言志,将槐花特书一番,展现槐花在不同情境下的美丽与哀愁,描绘槐花下的离别、思乡、怀旧等情感,体现了槐花在文人墨客中的重要地位。</p><p class="ql-block"> 宋代大诗人苏轼《愧花》,“槐树五月漾琼花,郁郁芬芳醉万家。春水碧波飘落处,浮香一路到天涯”。</p><p class="ql-block">唐代许浑《夏日寄江上亲友》“雨过前山日未斜,清蛘嘒嘒落槐花。车轮南北已无限,江上故人才到家"。</p><p class="ql-block"> 宋代杨万里《直宿南宫》,“独直南宫午独吟,祥云淡淡竹阴阴,小风慢落鹅黄雪,看到愧花一寸深″。</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又是一年槐花香,山坡上的槐花依然是那样晶莹洁白,依然是那样芳香四溢,钟情的人们又从林间走来,畅然于绿荫如潮的槐花林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4年5月初住笔于正宁 )</p> <p class="ql-block">尚广元,甘肃宁县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庆阳市公安局森林分局正宁派出所所长,一级警督警衔,三级高级警长,庆阳市作协会员,闲暇之余,爱好习作,摄影、书法、在《今日头条》《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在线》《中国新报》《美丽D西北》《陇东报》《北斗》《九龙》《庆阳乡情文艺》《美篇》等报刊杂志和网络平台发表通讯,散文及随笔感想八十余篇,愿以文会友,交流生活感悟,体验百味人生!</p> <p class="ql-block">合水县蒿咀铺张举塬村古槐树,高25末,树围6.55米,树龄1000年</p> <p class="ql-block">宁县湘乐镇小坳村古槐树,高23米,树围8.23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