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对话之——孤独症孩子的家庭护理

扁春明

<p class="ql-block">我国孤独症患病率约为0.7%,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给千万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帮助家长学习并获得有效的干预资源和技能,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家庭功能的提升至关重要。</p> <p class="ql-block">复习一下,孤独症有哪些表现呢?</p><p class="ql-block">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组起病于生长发育早期的神经发育障碍,俗称为孤独症、自闭症,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社会交往障碍、语言发育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症状对患者功能造成不同程度损害。</p><p class="ql-block">1. 社会交往障碍无法建立正常的人际交往方式。不关注也不理解别人的表情、情绪,不会分享欢乐,缺少眼神交流,难以融入集体活动;或者缺少恰当的交往方式,可能通过打人或者咬人表示友好。</p> <p class="ql-block">2. 语言交流障碍语言发育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说话晚或者语言表达能力差。如问孩子“你几岁啦?”,孤独症的孩子可能难以理解问题,或者只是重复问题“你几岁啦?”。</p><p class="ql-block">3. 兴趣范围狭窄、动作行为刻板只对少数东西感兴趣,甚至是“非常痴迷”的程度。如有些孤独症孩子喜欢看旋转的物体,会盯着空调机的风扇、霓虹灯看很久;有的孩子会有重复刻板的行为,比如走路必须走固定的路线、上厕所必须把所有衣服都脱掉,有些孩子表现为饮食种类的刻板,如极度挑食或者只吃某种食物等。</p> <p class="ql-block">孤独症孩子几岁可以接受训练呢?</p><p class="ql-block">早期识别、早期干预对改善孤独症预后十分重要。不论是否确诊孤独症,只要怀疑存在发育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开始干预。</p><p class="ql-block">不同年龄阶段,干预的关注点可以有所侧重:两三岁的孩子要重点关注的是语言能力、交往能力以及认知的发展;八九岁、十几岁的孩子,要特别关注自主能力训练,让孩子们不仅会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还能做一些很简单的家务,这样等成年以后,才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也能减轻家庭负担。</p><p class="ql-block">如果症状较轻,家长们还要培养孩子购物、使用交通工具、与人沟通交往等方面的能力。这对以后适应社会生活、融入社会具有重要意义。</p> <p class="ql-block">父母在家能为孩子做些什么?</p><p class="ql-block">父母与孩子们相处时间最长,所以家庭护理干预在康复治疗中尤为重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孩子社会功能的恢复:</p><p class="ql-block">1. 学习生活技能提供生活技能训练,如洗漱、穿衣、洗碗、做饭等。利用自然场景实施教学,制定日常生活计划,从早到晚罗列出生活项目,逐一完成,每天实施,形成规律。鼓励孩子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p><p class="ql-block">2. 减少重复行为提供感官刺激,建立稳定的环境。可以让孩子感受细沙、冰凉的雪花、坚硬的积木等增加触觉刺激,带孩子分辨香甜的花香、臭臭的榴莲,增强嗅觉刺激等等。让孩子感受不同的感觉,让体验丰富起来。同时,在家中建立一个规律的日常生活例行程序,规定的时间起床、洗漱、运动等,充实生活,建立稳定的环境。</p><p class="ql-block">3. 提升沟通技能尊重孩子,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如果语言沟通有困难,也可以引导孩子利用辅助沟通的工具,如文字、图片、绘画等,让孩子自己对生活有更多控制感。</p><p class="ql-block">4. 促进社会交往进行社交技能训练,包括学习如何主动与人交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理解和回应他人的情绪。创造机会,鼓励孩子参加聚会等社交活动,带孩子去购物、修车、旅游,去火车站机场接人等等,丰富孩子的社交生活体验。</p><p class="ql-block">5. 改善情绪管理建立安全稳定的支持性环境,创造和谐、温暖、有爱的家庭氛围,和孩子一起减少压力和焦虑,学习放松技巧,如深呼吸、正念、冥想等。当孩子学会新的技能,及时给予奖励和认可,调动积极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