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新西兰(一)

leojs

<h1>  ——大洋南边的移民岛国</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环球不同热,南北两重天。此时,华夏大地绿意盎然,花团锦簇,生机勃勃,而南半球的陆岛已开始进入深秋。天高气爽,草木凋零。摄影俱乐部组织去新西兰采风,恰逢其时。此篇先概略介绍一下这个风光绮丽的岛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新西兰位于西南太平洋水域,与澳州大陆隔海相望,南北伸延大约1600公里。两座大岛间有库克海峡一水之隔,总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略大于江苏山东两省面积之和。人口522.3万,其中,欧洲移民后裔占70%,毛利人占17%。官方语言为英语和毛利语。大约有一半的居民信奉基督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新西兰骑在太平洋板块和澳大利亚板块两大构造版块之间,大约在 8500 万年前左右形成了现在的群岛规模。由于两大板块之间的飘移和挤压,使得这个地区的地质活动异常频繁,火山、热泉比比皆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罗托鲁瓦(二号湖)不分四季,不分昼夜,不停地向外释放着热能。十里之外就能闻到硫磺的味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雷克雅未克大间歇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起初这里没有人类居住,直到公元一世纪末,才有零星波利尼西亚人由社会群岛漂流至此。此后,陆续有波利尼西亚人来此登岛。到了14世纪中叶,波利尼西亚人成规模来这里定居,仅现有的族谱世系就可追溯20多代,远远早于欧洲人的到来。早期波利尼西亚人并不以“毛利”自称,自打欧洲人来后,他们感觉白人跟自己长得太过不同,为了区分,他们始称自己为“毛利(正常人)”,而称白人和混血儿都是“帕克哈(反常人)”,就像咱管外邦人叫“鬼子”一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看官不禁要问,在大航海之前,这些人没有罗盘、六分仪等航海仪器,是如何飘洋过海,进驻一个又一个偏僻岛屿的呢?呵呵,郑智化同学回答了这个问题。他唱道,“星星点灯照亮我的航程,让迷途的孩子找到来时的路。”聪明的毛利先民可能正是根据日月星辰辨别方向,根据洋流、海岛判断位置,又沿着候鸟的飞行找到了通往这些岛屿的航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波利尼西亚人有着建造独木舟的传统,且技术非同一般。他们发明了将大型独木舟并联的造船技术,并在上面铺设木板,然后加盖小屋,不仅用以住人,还可以载乘猪、羊、鸡、狗等家禽牲畜。这既能让他们进行更远的航行,还能保障登陆新岛后足以开始新的生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传说居住太平洋岛屿上的毛利人中有5位神人兄弟,其中最小的弟弟叫毛依。他幼年时体弱多病,差点被遗弃。后来受到神的呵护和指点,变得天赋异禀,神通广大。他向族人传授生活技艺,还把从太阳神那里得到火种带到人间。(图为毛依把钓到的太阳火带了回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天,四个哥哥出海打鱼,嫌毛伊年纪小,不带他去。毛依就偷偷提前躲在船板下面跟着出海。等船远离海岸后再从船板下钻出来,手里拿着用祖先的颚骨做的鱼钩。他把鱼钩栓上线绳抛进大海深处,口中念念有词。很快,一条类似蝠鲼或鳐的大鱼上钩,兄弟几人合伙用尽洪荒之力才把渔获拉出水面。定睛一看,大吃一惊,他们拽上来的竟然是一块陆地!这就是传说中新西兰北岛的来由。以至于人们今天还称北岛是“毛伊钓的鱼”。迪斯尼公司把这段传说改编成动画片(如图),片中的毛依要吃多少鱼才能长成这样啊?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话说毛伊还没来得及感谢海神的馈赠,几个哥哥就开始动手“雕凿”(分割)起这条“大鱼”来。于是北岛上有了高山,有了峡谷,有了河流和湖泊。看看北岛地形鸟瞰图,哇,还真像条大鳐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故事虽然离奇,但说明毛利人是新西兰最早的主人。他们以部落为单位,组成稳定的社会,凭借祖传的渔业技能和大自然的恩赐,维系生活,繁衍生息数百年。尽管部落之间也有龃龉纷争,但都无碍于对神童的崇拜,他们给北岛起了最早名字——毛伊的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至于南岛的发现,还要追溯到1,000年前的毛利族探险家库普。他驾驶瓦卡豪罗(探险船),利用星辰和潮汐判断方向,从玻利尼西亚的故乡哈瓦基出发,越过了大洋,在南岛的北部上岸,成为第一位登陆南岛的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哈瓦基在哪呢?今天的地图上恐怕找不到这个地名,但根据库克群岛、塔西提岛,包括夏威夷岛上的玻利尼西亚人与新西兰毛利人有着类同的语言和文化,推断他们同宗同族应在情理之中。甚至有学者认为西太平洋台湾岛的阿美族也跟他们是“亲戚”,因为阿美族的语言及传统建筑与毛利人类似,在文化上有许多共通之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库普探险成功后的数百年里,陆续有更多探险船循着他的航迹在新西兰不同地区登陆,定居,组成新的部落。他们把南阿尔卑斯山脉延绵的雪峰与天际间的白云联系起来,赋予了这片土地一个美丽的名字——“长白云之乡”(奥特亚罗瓦),这也成了南岛最早的名字。这里拥有全世界上最迷人的蓝天白云,洁净的空气,水色山光有如画卷,令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只是毛利是热带人种,南岛虽然山明水秀,风景如画,但气候偏凉,所以只有少部分部落迁徙到这里生活。考古发掘也证明,毛利人最初的确定居在北岛中北部的亚热带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才逐渐向南扩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642年,荷兰人塔斯曼驾船来到北岛准备登陆时遭到岛上毛利人的驱逐。荷兰人看这里很像故乡泽兰的样子,就给这里起名为“新泽兰”,后译为新西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直到英国的库克船长于1769年在北岛的贫穷湾登陆,才与当地的毛利人酋长有过接触。在对北岛进行环岛航行后即宣称新西兰属英国女王所有。此后8年内,库克又多次来考察,英国开始陆续向新西兰大批移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840年2月6日,候任领事威廉·霍布森代表英政府与毛利人族长们正式签订《怀唐伊条约》,使新西兰沦为英国殖民地。根据《条约》毛利人各酋长让出领主权利,凡岛上出生的人,均受英国法律保护。《条约》保证各部落酋长的土地、森林、渔场及财产不受侵犯;土地出让应优先售予英国女王。承诺毛利人可得到英国女王的庇护,并享有“英国国民所有权利和特权”。1840年5月21日,霍布森宣布新西兰成为英国的领地,并定奥克兰为首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07年新西兰独立,成为英国自治领,政治、经济、外交受英国控制,定都惠灵顿。二战后的1947年新西兰正式成为主权国家,但仍属于英联邦成员。</span></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摄影团按计划由奥克兰动身,在北岛中部浏览一圈后,再乘该国内航班前往基督城,对南岛进行深度环游。</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待续)</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