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两天,沉迷于孙过庭的《书谱》之中,“虔礼《书谱》名万家,龙飞凤舞有章法。手握寸管效先贤,蛰居故里度年华。”先贤那龙飞凤舞,潇洒飘逸的草书章法的确令人陶醉。我一边挥毫效仿,一边一首打油诗脱口而出。唉!实在累了,不妨外出走一走,一张一弛,动静结合也有益于身心健康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信步登上熟悉的虎狼爬岭,不觉心旷神怡。才几日,那“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的美好时节似乎已经一晃而过。油菜已经被人收割,早播的大秋作物已露出新芽,虽然这些新芽被满地的鹅卵石挤得东倒西歪,但仍显示着勃勃生机。</p> <p class="ql-block">麦子由于近期干旱的缘故,也已经提前由青变黄了。放眼望去,一起一伏的山岭被青与黄主宰着,一座座山岭犹如一尊尊身披金黄战袍的勇士端坐在那里,显得更加沉稳、威严。</p> <p class="ql-block">如果你感到此时的虎狼爬岭色彩略显单调的话,那田间横七竖八的石头隔子上一珠珠一人多高的灌木丛苍翠欲滴,点缀在这青与黄的世界里,与之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这也许会引起你的兴致。和风吹送,透着丝丝凉意,你会感到十分惬意。麦子随风起伏,弯着腰,眨着眼,似乎在向你致意。“小满”节马上就要到了,农谚说得好:“小满小满,麦粒渐满。”我忍不住随手拽了一把麦穗,麦粒马上就要顶满仓了,放在手里揉一揉,只见一粒粒浑圆的麦粒一头还带着白色的绒毛,绿的水灵,好似一粒粒绿色的玛瑙,晶莹发亮,让人爱不释手。手捧这着晶莹的“绿玛瑙”,我不禁陷入了对童年往事的沉思之中。</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里过去有一句话叫:“春豆菜扭嘴,小孩饿得吐水。”是说那时的春荒是很难熬的。因此,每到初夏时节,青黄不接,大人们常常会把还没有成熟的麦子提前割一些,当然也舍不得多割,回来把麦穗剁下来,放在锅里煮成青麦仁。等麦子煮熟了,由于有很多麦糠和麦芒,所以会把麦子从锅里捞出来,放在簸箕里用切面刀乱剁,以便去掉麦糠和麦芒。湿麦糠是不好剥除的,往往是剁剁簸簸,簸簸剁剁,反反复复,最后还是去不净。小孩子可是等不及,不等麦糠去净,就会大把大把的抓起青麦仁往嘴里塞。麦芒卡在喉咙里,是很危险的,有时喉咙被麦芒卡的生疼,会不停的喀喀咳嗽,不停地往外吐,但怎么也弄不出来。这时候大人们是一边埋怨一边赶紧帮助往外弄,直到解围为止。煮青麦仁不是目的,目的是把煮好的青麦仁放在石磨上磨,做成“捻转”当饭吃。青麦仁放在石磨上一磨,就会变成小蚯蚓形状的“捻转”,一条一条从磨中滚出来。看着这一条一条的“小虫”,孩子们早已垂涎三尺了。这“捻转”不但看着好玩,而且吃起来甘甜劲道,非常可口,是小孩子们最喜欢吃的食物。但这种食物经过石磨旋转辗压,非常坚实,经水一泡,就会膨胀。所以大人们一再提醒“捻转”是不能吃饱的,以防喝水撑坏肚子。因此,那时虽然很爱吃“捻转”,但从来都不敢多吃。留下很多的遗憾。</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蓦的,一只山鸡从身边的麦田里扑棱棱的飞向远方,打破了我的沉思。是的,回不去的童年啊!“捻转”这种童年喜欢的美食,现在基本不见了。这大概是现在的人们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再也不用在那种漫长的春荒之中煎熬了。也可能是石磨这种古老的原始磨面工具也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使“捻转”失去了制作的工具。遥望远方,三山坡身披绿装,巍峨屹立。山脚下,一片浓绿的树林秀而繁阴,一幢幢洁白的水泥建筑隐约可见,掩映其间。那就是生我养我的故园,此时此刻,我也在揣摩,身居这些“洋灰匣子”里的耕夫们,现在一定在做一个好梦:希望今年夏粮来一个大丰收,粮食能买一个好价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