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如今与青溪路相接的是凤鸣路,交接处的兴中广场楼顶有一座摩天轮,摩天轮下面就是婚姻登记处,楼内楼外都有供恋人们领证后拍照的装饰,颇有几分浪漫的色调。领了证,美好家庭的梦想由此启航。凤鸣路,也许就是在默默地祝福新人们鸾凤和鸣!</p> <p class="ql-block"> 然而,我小时候这里有两条路,直接与青溪路相连的叫啥名字我已记不清,但却清晰地记得,此路与岐江之间有个码头,如今摩天轮下的那部分是工业码头,兴中广场主楼那部门是客运码头。有些小学同学的家长就在工业码头工作当年每次经过,总想起“样板戏”《海港》,总想走进去看看那里是否有“真厉害”的“大吊车”,那时曾经的梦想就是要么当解放军,要么能当工人,哪怕是码头工人。客运码头更是寄托了我“外面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梦想。当年中山到广州主要的交通工具就是从这里坐“红星”轮船,记得高中的年级老师不止一次以轮船的汽笛声唤醒沉睡的城市来写抒情诗。</p> <p class="ql-block"> 那时,都是晚上七八点分别在这个码头和广州的大沙头登船,次日清晨四五点即可到石歧或广州。中小学阶段,是母亲带我去广州。因为她是糖厂化验室的技术骨干,每年都榨季开始前都要去广州采购化验器材和试剂,中间还要去补货。她的口头禅就是“好好读书,考试成绩好就带你去广州”,这句启迪了我的好学梦,虽然那时整天批判“读书做官论”,还真不知道读好书有何用。但广州书店比中山要多的小人书,无疑引起了我的阅读兴趣,从读图画下面的文字到读以文字为主的书。书读多了,参加各类故事和朗诵比赛也就自然名列前茅了,爱上了读书,学习成绩自然也就上去了。</p> <p class="ql-block"> 那时从青溪路转到凤鸣路,有一条十来米的路,路一侧有家食品厂,那就是如今的“咀香园”。其实这是中山河澳门的老字号,创立之初就叫“咀香园”之,只是动荡年代改了名。而那时的凤鸣路也被改为“反帝路”,但无论大人们的口头禅依然称其为凤鸣路。应该是大学二三年级乘船回来时才发现路牌已经恢复为“凤鸣路”了。毕业后那几年,家用电器还是紧俏物资,那里有家贯穿凤鸣路和码头旁路的“凤鸣商场”,多花点钱就可以可以买到各种型号的冰箱彩电洗衣机录像机和音响设备,如今该商场已搬到东明路,名字就叫“凤鸣电器”,联想到其兴也勃的巨无霸“国美”已在中山消失了,还不得不佩服这家生存了四十多年的凤鸣老店。</p> <p class="ql-block"> 回忆的闸门一旦打开,再仔细回想,我人生的第一学期就是在码头对面的二楼里开始的。一年级上学期,学校课室修缮,当时就租了那栋楼的二楼,一年级两个班都在那里上课。语文第一课就是“毛主席万岁”,第二课是打倒叛工内刘某,由于“工贼”的普通话读音与石歧话的“公仔”相近,同学们都嬉笑着跟读起来,显得很不严肃。地记得楼下不远有家理发店,旁边就是岐江桥边的永乐大旅店,那曾经是中山在上世纪初著名的旅馆。提起它,总让我联想起广州海珠桥边的广州宾馆。再走几步就是岐江桥了,当年每天开合几次让船通过,课间休息时我们曾不止一次看着桥中间的小船把桥面拉走让出通道,至于如今的机器吊起桥面,那要到我上初中的1976年。后来到潮州看了湘子桥,自然也回想起当年的岐江桥。</p> <p class="ql-block"> 写作此文前,我选择早午晚各走一次凤鸣路,细细辨认老建筑,试图寻回更多的儿时回忆。可惜,靠江面的一侧都是兴中广场的建筑,对面的楼房虽然略显陈旧,但基本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盖的。记得如今的壹加壹超市旁边当年是饼干厂,那时小学学工的场所,每周有个下午要去那里帮忙将生产线上的饼干一块块整整齐齐地放到到盒子,然后过称再装到大箱子。至今想起那香味依然感到诱人,无论现在吃啥饼干,感觉都不如当时闻到的味道。因为只能闻而没得吃没法吃,由于担心我们带走,离开工厂时都要被门卫搜身,当年糖厂工人下班时也是要打开袋子给门卫看有无将糖带出去。</p> <p class="ql-block"> 如今,包括曾作为课室的两层楼房、永乐大旅馆、凤鸣商场、食品厂和饼干厂等建筑早已不见了踪影,空余一条与当年宽度、名字都不同,两旁景观也完全不一样的所谓凤鸣路。但既然合二为一的路还是以凤鸣来命名,我还是愿意称之为梦想启航之路,以缅怀那条消失的路和那个码头,那个在恢复高考后不少中山青年学子从此走向远方,在更广阔的知识海洋求学的梦想之路。那时每逢寒暑假快要结束的那几天,无论哪个晚上,都可以在码头上遇到出行和送行的同学和校友,难忘那一声声问候与祝福,难忘那一段段短暂的告别,难忘那梦想启航的地方。相信手捧走出婚姻登记处、走进婚姻殿堂的年轻一代,若干年后回首起那个难忘的瞬间,回想起摩天轮和凤鸣路,也会感叹这是梦想启航之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