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陕西靖边县统万城

Xiao cui

<p class="ql-block">2024年4月</p> <p class="ql-block">  统万城遗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城北58公里的红墩界镇白城则村,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是中国东晋十六国时的大夏国都城,距今近1600年。统万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自2017年开始建设,2022年9月对外开放试运营。</p> <p class="ql-block">  统万城是中国东晋时期匈奴大夏国的都城,坐落在无定河北岸的沙漠里。“统万”的寓意是“一统天下,君临万邦”。它始建于夏国龙升七年(413年),为匈奴铁弗部首领赫连勃勃征发秦岭以北十余万各族民众历时六年而建成。</p> <p class="ql-block">  1600年前的东晋十六国时期,匈奴贵族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曾经雄踞北方20年(公元407-427年),大夏国都统万城历史遗址经历1600年的风雨,是匈奴族在人类历史上遗留下的唯一都城遗址,在全世界范围内具有唯一性。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参观统万城博物馆后,我们乘坐景区旅游大巴前往统万城遗址。因为3月是旅游淡季,车上只有我们几个人。</p> <p class="ql-block">  统万城因其城墙为白色,当地人也称其为白城子,统万城墙用大砂、粘土、石灰分筑而成,在冷兵器时代,非常坚固。统万城是中国北方最早、最著名的都城,也是匈奴族在历史上留下的唯一一座都城遗址。现今的遗址上,仍可看到部分城垣、城门、马面及角楼,但城内的建筑、道路皆已不存,仅留下高大的夯土台基。</p> <p class="ql-block">  匈奴,曾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游牧民族之一,与汉朝争雄数百年,留下了无数的传奇故事。</p> <p class="ql-block">  站在茫茫的荒漠中,树上的喜鹊喳喳叫,好象在向我们诉说着发生在1600年前古城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统万城遗址是我国境内唯一确知的匈奴城,也是“沙漠古都”,对它的研究具有历史、艺术、科学、建筑、美学、景观、生态等多方面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  公元427年北魏攻克统万城,不久大夏灭亡。但在相当长的历史中,统万城在军事及交通上仍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公元994年,宋军攻占夏州,宋太宗下令迁⺠毁城。从此,一代大夏国都统万城沦为废墟,消逝于历史长河中。</p> <p class="ql-block">  统万城之所以引人关注,除了它是匈奴族在人类历史上留下的迄今唯一可考的都城遗址之外,还因为它堪称毛乌素沙漠周边生态环境变迁的见证。因为它虽然如今深处沙地之中,建城时却是在一片绿洲之上。</p> <p class="ql-block">  统万城北接浩瀚的毛乌素沙漠,千余年来,随着恶劣生态环境的影响,曾经的城池遗存遭到风雨流沙侵蚀,一度掩埋于沙漠之下。如今,随着当地几代人大力治沙,生态环境得以明显改善,统万城遗址也随之变成绿意盎然的“大漠名胜”。</p> <p class="ql-block">  从大夏王国的辉煌征程到匈奴民族最后的谢幕,在1600多年的岁月更替中,统万城始终屹立在这片毛乌素沙地之上,见证着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从冲突走向融合,见证着榆林大地从“沙进人退”到“沙退人进”。</p> <p class="ql-block">  北接毛乌素沙地的匈奴故都统万城遗址,受恶劣生态环境影响,曾经的城池遗存一度埋于沙漠之下。 近年来,靖边县实施了“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流域治理等生态建设工程,北部沙漠区裸露明沙完全消失,中部农田林网蔚然成荫,南部山区夏季绿色满山。经过几代人治沙,当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统万城遗址已被一片绿荫环抱。 统万城见证了从山清水秀到严重沙漠化,再到绿水青山的历史变迁。如今,靖边县水、土地、林地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居陕北前列。 </p> <p class="ql-block">  70年来,榆林无数的治沙人植绿沙漠,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如今,毛乌素沙地治理初见成效:沙区860万亩流沙全部得到固定、半固定,实现了区域性的荒漠化逆转;年扬尘从100多天减少到10天以下,每年30多次的沙尘暴不再发生;可利用草地面积1833万亩,红枣经济林170万亩,构建了带片网、乔灌草相结合的区域性防护林体系。这些数据,就是一部榆林70年的治沙史。2019年11月,榆林市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的称号,榆林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完美蜕变。从“防沙治沙”到“科学治沙”。</p> <p class="ql-block">  在通往统万城的公路两旁,一路上看到榆林几代人种下的防沙林。</p> <p class="ql-block">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秦、汉、隋、明等历朝历代均有对长城的修筑。由于时代变迁,王朝更替,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是建于14世纪的明长城。靖边县境内所辖长城全长81公里,烽火台70余座。保存较好的遗址有307国道五台段长城和镇靖明长城。我们在从波浪谷回靖边县城途中,看了公路旁的明长城遗址。</p> <p class="ql-block">  陕西黄土高原美景数不胜数,不管是历史遗迹还是自然风光,总让人流连忘返,到了陕西,会被华夏这片圣地的奇观所折服。</p> <p class="ql-block">  靖边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五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靖边是自古以来兵家必争的边关要塞,直道与长城见证它曾经的金戈铁马和连天峰火。靖边是中原农耕文明与草原游牧文明的交汇地,统万城斑驳的城垣记录着文明的碰撞与交融,多元交融,日新月异,这就是靖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