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马路之行的观感点滴

燕珍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  红马路之行的观感点滴</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2024年5月9日</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向燕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汇川国际山地户外健身步道(俗称红马路)于2015年4月正式开工修建,经过3年的努力,整个步道系统被打造成全国示范步道,2018年5月9日正式面向社会开放。健身达人们视这里为宝地,市民们也陆陆续续前来游历打卡,我也想去,却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28公里的红马路到底是什么样子,它给我营造出一丝渴望与神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记得第一次是跟着徒步队在一个雪后的周末穿越此地,队友们从沈阳北路的鹭园河边开始走起,越过一片白雪覆盖的山坡,穿过一丛丛雪松的树林,鼻子嘴巴冒出呼呼的热气,裹得严严实实的队友的还不忘打卡留影,终于来到红马路的起始地。喜欢挑战的队友们走了不到四分之一的红马路后,觉得难度系数不够就选择了山路前行,徒步菜鸟的我觉得这样的强度还可以,没办法只能跟着大部队前行,东窜窜西溜溜让我找不到北,一路的风景各具特色美丽不一,心中牵挂着此次的目的地海龙水库到底在哪里。忘记翻越了几座山,走过了多少路,用了多少时间,泥水混杂的行走装备居然没让人感到疲惫,到海龙水库时我还懵懂的问这是啥地,队友们笑我是不是还没有走累。冬日的水库有些雾气,没有领略到水库的宽阔与深邃,红马路山地健步道此次没有全程行,但留下的道路呼唤我下次再来挑战领略这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清晰记得2018年11月4日,父亲在世时曾坐着轮椅被我和母亲带到红马路,这是家人后来才知道的事情。的士司机只一会就把我们送到大窝驿站地标石柱那里,自认为方向感超群的我朝着反方向前行,忒胆大的一边推着轮椅上的父亲,一边央求他随时做好轮椅手刹的准备,拽着轮椅把手躺仰式半蹲梭下红色沥青铺设的陡坡,来到音乐欢快响起的大窝驿站休息区,还傻乎乎的觉得环境可以。悠闲的转了一圈都没有看到能继续前行的痕迹,赶紧找保安问清情形,如何艰难的下坡就要如何努力的上去,快速奔跑的惯性冲力让我推着轮椅到达半坡地,母亲赶紧帮忙与我一起脚蹬坡地、腿当阻挡器的停稳休息,找个机会换口气继续前行,父亲手握刹车随时待命,虽然“Z”字型的线路比较省劲,但体力有限会让你放弃,三人配合着一步一步回到坡顶,回头向坡下望去让人汗滴,完成此次挑战让我们欣喜。推着轮椅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上山锻炼的人们虽然互不相识,却热情的搭话相问,羡慕父亲坐着轮椅还能来到此地。我们一边欣赏周边美丽的风景,一边感受大波浪式红马路的新奇,为了避开驿站那样的大坡,我让父母先在原地,自己飞快的奔出去探路的难易,估摸着能行就选择省力的推着轮椅飞奔,母亲一个人在后面追赶前行,还呼喊着帮我使把劲。发现前方的波浪路有些难度后,我和父母亲商量着就此打住不在冒险前行,停在路边静静的呼吸新鲜空气,阳光暖暖的照射大地,路边的野花向我们微笑,近处的绿叶向我们招手,远处的山脉延绵层叠,天空的蓝天白云一览无余。此次之行,我特别感谢父亲从始至终的配合,母亲的鼓励,我看到了他们眼中的清亮,欣喜坐在轮椅上的父亲还能用这样的方式去欣赏,去体会诗人杜甫的《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受。打道回府寻找交通工具成了难题,寻找无果后刚想打电话告诉家里兄弟来接机,心想:随他们怎么责备我胆大妄为也没关系,因为我达到了我们的目的。没想遇到了家住此地的私家车好心人正要下山去城里,问清情况后主动帮忙收轮椅,又把我们送到居住的小区,感谢之余也祝他好人一生平安,事事顺心!家人最终还是知道了此事,之后哥哥又开车带我们来过两次,我带着母亲尽情撒欢,哥哥则找个平坦的地方陪着父亲聊天呼吸新鲜空气,轻松惬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父亲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可游览红马路的事还一直挂在心里,这周四是个阴天,适合这条线路的旅行,近八十高龄的母亲配合着我说有兴趣,带上出行必备的简单物品来了趟说走就走的徒步红马路旅行。为了节省体力,我们还是打车来到大窝驿站石头柱子那里,拍个照打个卡就开始出发前行,清风中带着丝丝清甜,柔光宛如一位淡雅的女子,轻轻抚过每一寸土地,让世界都陷入了宁静的温柔。从早上11:20开始,走走停停,玩玩耍耍,偶尔歇下来吃点东西补充一下体力,和相遇之人打个招呼唠上几句,有骑行者、晨练人、采摘野菜的大姐、放羊放牛的老人、家住附近出来闲逛的、还有与我们一样挑战红马路的等等。红马路中途设置的一道道关卡是为了不让车辆通行,保护路面不被损坏,路途中铺设修建了可以下山的岔路,路边很多农家乐已经关闭,当然也有少量的还在营业,看得出疫情过后的经济有些萧条,不如之前的火爆需要提前预订,我们没有选择退去,而是继续前进。这条红马路不愧为“户外运动天堂,休闲养生福地”,也不愧为“中国最适合骑行游览线路”,路面有的地方会出现弯度坡度极致的情况,有时又出现没有规律的长长波浪路,“S”型的急转弯线路时常有之,当然也有平缓温和的休憩路,不管哪种路,道路两旁郁郁葱葱的数木应有尽有。我们一边欣赏花朵的美丽,一边用手机查看树和花的名字,可看了一会就又忘记,母亲随看到的数木花草,一边给我述说一些忆苦的事,特别是上世纪的六零年代,国家处在外部逼迫困难人民命悬一线的年代,如何把草和树的全身用到极致,在说倒就倒的人堆里捡到了一条人命,我只是能理解但没办法去体会,因为我们出生在国家好转的共产主义新社会,生活在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新中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秀美的山地风光和户外运动的乐趣让我们身心愉悦,但长时间的行走也感觉到身体渐渐疲惫。来到通往海龙水库和海龙屯的两条岔路口时,已是下午4:30,好心的路人在我们的询问下,告知通往海龙屯的路坡度更陡,建议选择海龙水库相对平缓路。全程28公里的红马路想要走完,有些疲惫的我们可能还要走上将近两小时,听人劝得一半,我们起步走进了农家居住集中的乡村公路,听鸡鸣狗吠,看乡间地头,玉米苗正拔节而长,油菜割下后晒在地头,秧苗一茬茬在水田里正待时节分隔插秧,洋芋也长势旺盛,都说这个季节是庄稼青黄不接的时候,看不到太多的丰收场景。走着走着,一处水景出现在视线里,旁边的地标石柱上标注着喇叭河湿地,青青的草和绿绿的水陪伴我们一路前行,这一路最可喜的是没有狗狗来吓唬我们,但我们还是做好了应对的准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经过不懈的努力,我们来到台子坝和朱家湾中间的海龙水库的河岸边,还有大片已被征收的农田备作水库,但青草地还没有流水来作陪,可惜了这片宽阔的土地,由此,我们在用水时一定要节约用水,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依托,水库边,垂钓爱好者静心修炼内心,小小的渡船在对岸等待过河之人。此时已是下午5:20,我们整整走了6个小时,掏出手机准备打车回家,想想此地也不会有太多的车子入境,心有灵犀一点通,正好接到哥哥电话询问我们在哪里,一番通话后让我们就在原地等他接机。盼望着盼望着,我们终于相聚,任凭回家的路怎么弯来弯去,这些已经不会让我担心,退休人有的是时间去挑战自己的内心,主要是还搭上年近八十高龄的老母亲,用一天时间与我一起去挑战约22公里的红色山地,当然,我们也一路带着父亲没有完全领略到无限风光的希冀,此次挑战虽然没有全部走完红马路,但我们开心无比,还要继续前行。可巧的是,我在做游历记录时,正好赶上母亲节,祝母亲笑口常开、长命百岁;更可巧的是,我们此次出行的时间居然与红马路面向社会开放6周年是同一日,回想路上不多的行人,是不是很多人已经把这里忘记,国家地方政府花众多的人力物力修建出来的全国示范山地健步道是不是有悖于它的初心,真是太可惜了,来吧来吧,大家赶快来到这里!来一场全程的游历和心灵的洗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