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漫步在苏州古城区的街巷中,我终于来到了这座历史悠久的园林——沧浪亭。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沧浪亭是苏州最古老的园林之一。它曾是名将韩世忠的住宅,历经岁月沧桑,见证了无数的历史变迁。未进园门,便见一池绿水环绕于外,这独特的造园艺术令人眼前一亮。园内以山石为主景,迎面一座土山,沧浪石亭便坐落其上。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以一条曲折的复廊相连。假山东南部的明道堂是园林的主建筑,此外还有五百名贤祠、看山楼、翠玲珑馆、仰止亭和御碑亭等建筑与之衬映。</p> <p class="ql-block">站在正门外的石梁桥上,向东望去,水面渐宽,水边古木参天,亭轩可见,未入园先成景。我仿佛能感受到古代文人墨客在此吟诗作画的情景,那是一种超脱世俗名利的清高意境。</p> <p class="ql-block">从石梁上步入沧浪亭大门,上书“沧浪亭”三字,苍劲有力,是文徵明的手迹。这古老的建筑前,我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诗情画意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沧浪亭之所以得名,源于《孟子·离娄》中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这一典故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名利的清高意境,也反映了沧浪亭园林的妙境。苏舜钦在遭受贬谪后,来到苏州,并在此建造了沧浪亭,以《沧浪之歌》中的意境为亭命名。园内的山石、水池、复廊等景观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展现了园林的独特魅力。沧浪亭不仅是一处园林,它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和历史故事,成为了苏州最古老的园林之一。</p> <p class="ql-block">进入沧浪亭大门,向南有一座土山横卧于此,算是开门见山。此山土多石少,东部用黄石垒砌,西南峭壁下凿小池,也是园内唯一水面,从上往下看,如临深渊,山上古树苍翠,藤萝蔓挂,宛若真山真水。我沿着蜿蜒的小径前行,仿佛置身于自然山水之间,感受到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p> <p class="ql-block">踏进沧浪亭大门,廊庑墙上,嵌有两块石碑,题额上都刻着《沧浪亭记》,两块石碑相依相靠;一篇《记》是沧浪亭原主人宋代的苏舜钦撰写的;另一篇是明朝的归有光受文瑛和尚的嘱托所写的。这两篇《记》不仅记录了沧浪亭的历史,也展现了文人墨客对园林的深情厚意。</p> <p class="ql-block">面水轩位于门厅东边,是四面厅,即厅四面均设落地长窗,临水而筑,紧靠复廊,是品茗观景的佳处。我坐在面水轩中,品着香茗,欣赏着周围的景色,仿佛能听到古人的吟诗声。</p> <p class="ql-block">复廊就是在双面空廊的中间隔一道墙,将廊分成内外两条走道,中间墙上再开上各式的漏窗。沧浪亭的复廊一面临园外水面较为宽阔的葑溪,另一面对着园内的中央主山。这样,即能感受到园内文人雅士清静优适的生活,又能透过漏窗感受到园外的市井生活和宁静水面。形成了景中有景、景外有景、互为借景的效果。我沿着复廊漫步,一步一景,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画卷中。</p> <p class="ql-block">沧浪亭原由宋代苏舜钦建于水边。后园子逐逝荒废,到了康熙三十四年(1695),学者宋荦任江苏巡抚,怀着景仰之心,找来史料,就此在沧浪亭大兴土木,恢复旧观,“沧浪亭”也从岸边移到土山上,“真山林”厚重粗犷,自然天真,沧浪亭稳稳地站在山巅。我站在山巅,俯瞰着整个园林,感受到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p> <p class="ql-block">亭石柱上题有俞樾所书石刻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这是集句联。上联选自欧阳修的《沧浪亭》诗“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道出买这地方花了四万钱,简直太值了。下联出于苏舜钦的《过苏州》诗:“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赞颂了沧浪亭的借景之美。我站在亭中,欣赏着这副对联,仿佛能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与才情。</p> <p class="ql-block">沧浪亭的主厅就是明道堂,原名寒光堂,后取苏舜钦《沧浪亭记》中“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而改名。其意是宠辱皆忘,心旷神怡,明了儒道,兼济天下。明道堂面阔三间,屋宇宽敞,庄严肃穆,是文人讲学之处。我走进明道堂,仿佛能听到古人的讲学声,感受到文人墨客对知识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林前三间小屋便是翠玲珑,取自于“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宿迁翠玲珑”的诗句,原为主人书房。主房最为精致,面阔三间,内五界,四面通透,室内家具均以竹节纹饰,简洁明了,一副竹联曰:“风篁类长笛,流水当鸣琴”,粉墙竹影,滴翠脱俗。我走进翠玲珑,仿佛能感受到古人的宁静与雅致。</p> <p class="ql-block">五百名贤祠,沧浪亭内西北部,贤祠供奉了与苏州有渊源的五百余位先贤。清道光七年(1827),江苏巡抚陶澍于藏书家顾沅辟疆小筑见所藏吴中名贤画像300余幅,后经地方人士广为搜集,又得200多幅。遂命孔继尧临绘,沈石钰勾摹刻石。时值江苏布政使梁章钜重修沧浪亭竣工,遂购得亭旁房屋,于次年改建为祠。五百名贤画像多有所本,有一定文献价值。收录人物始自春秋,止于清代,人物之多,跨越年代之长,绘制之精,镌刻之工,在清代石刻群像中尚属罕见。我站在五百名贤祠前,仿佛能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与才情。</p> <p class="ql-block">去往御碑亭的曲廊上嵌有各式漏窗,琴棋、红叶、梅荷、海棠石榴等,沧浪亭内有漏窗108式样,无一雷同,在苏州园林内独一无二,是苏州园林花窗之最与经典所在。我沿着曲廊漫步,一步一景,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画卷中。</p> <p class="ql-block">解放后经过修缮,于1955年春节正式对外开放,文革时文物被大量毁坏,改革开放后,苏州市不断投入人力物力加以修复,2000年沧浪亭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如今的沧浪亭,依然保持着古朴典雅的风貌,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p>
<p class="ql-block">“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欢迎全国各地朋友前来苏州旅游,感受这座古老园林的独特魅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