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湘乡,这片古老而充满韵味的土地,孕育了无数传奇的故事。而在这其中,镇湘楼无疑是最为璀璨的一颗明珠,它静静地屹立在涟水河畔,见证着岁月的流转,诉说着历史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镇湘楼,始建于明代晚期,至今约有400年的历史。镇湘楼因战乱和其他灾害如水灾、火灾等多次被毁,历史上曾先后四次重建。</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镇湘楼历史的具体分析 :</p><p class="ql-block">康熙十一年(1672年),知县南宫起凤对镇湘楼进行了首次重建。</p><p class="ql-block">康熙十二年(1673年),知县刘公履泰再次重建镇湘楼。</p> <p class="ql-block">康熙十三年至十八年(1674-1689年),因吴三桂之乱及水灾、火灾,镇湘楼再次被毁,之后在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左右,县知县李所作的《镇乡楼看去年新垦中洲麦秀》,县丞何量登楼并作的《登镇乡楼记》等文献表明,镇湘楼已重建。</p> <p class="ql-block">嘉庆十五年(1810年),县中绅士李作云、赖桂芳等纠众重修镇湘镇,这是第四次重修。</p><p class="ql-block">据县志记载,1943年12月24日,一批日机飞达我县城上空,投弹30余枚,城内镇湘楼正街的许多店铺、药铺和银行等均被炸毁一部或全部。</p> <p class="ql-block">又据资料载:“1944年6月,日寇入侵湘乡,县城从北正街的蒋公祠至河边的镇湘楼,街道建筑物全被焚毁。”由此可知,镇湘楼毁于其时。</p> <p class="ql-block">此外,关于镇湘楼的建造还有其他民间传说,一种说法是湘乡古城为“龙城”,相传因孽龙作怪,水患不断,灾荒严重,为了威慑孽龙,人们在涟水河边修建镇湘楼。</p> <p class="ql-block">另一种说法是元明交替时期,因为湘乡曾支持陈友谅10.8万石粮草,朱元璋在得到天下后将湘乡的田赋定为每年10.8万石。当时的湘乡义士易华认为不公,愤然起兵反朱。第二年,朱元璋派兵镇压,部队所到之处,民不聊生。在后来漫长的明王朝期间,湘乡人背负着沉重的田赋,为了永保平安,故修建镇湘楼。</p> <p class="ql-block">2009年7月中共湘乡市委,湘乡市人民政府为了建设旅游文化名城,决定异地重建镇湘楼,这是第五次重修。工程自2009年12月正式动工,至2012年9月竣工。</p> <p class="ql-block">本楼地处涟水河风光带,呈东西走向,长208米,南北最宽处62.3米,建筑高度57.9米;层数为明五层暗九层,总建筑面积为10245平方米(架空层除外):镇湘楼建筑群由镇湘楼主楼、南北副楼、八角亭、亲水平台、广场、庭院组成,布局呈“一”字形,为50年一遇的防洪设计,6度抗震设防、抗震等级为7级。整体建筑群以灰色为主基调,柱、门窗为暗红色,形象古朴清秀,厚重雄伟,具有典型的南方明清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走近镇湘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巍峨壮观的建筑群落。楼体古朴典雅,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无一不彰显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漫步在迂回曲折的长廊中,仿佛穿越到了古代,那古色古香的建筑,让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穿过长廊,来到镇湘楼的脚下,抬头仰望,只见黑色的屋檐层层叠加,仿佛一片乌云压顶,却又透着一股威严与庄重。顶层镶嵌着蓝色的雕花瓷砖,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与碧蓝的天空、雪白的云朵交相辉映,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走进镇湘楼,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阅览室里,书架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类书籍,散发着淡淡的墨香。图书馆内,安静而庄重,人们或低头沉思,或奋笔疾书,都在这里汲取着知识的养分。儿童活动中心里,孩子们欢声笑语,他们在玩耍中学习,快乐中成长。</p> <p class="ql-block">站在镇湘楼的阳台上,对岸的美景尽收眼底。曾国藩诗文岛绿树成荫,郁郁葱葱,与镇湘楼遥相呼应,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时,斜阳的余晖洒在古楼上,给它镀上了一层金边,显得更加庄严肃穆。涟水河在脚下缓缓流过,像一条金色的绸带,闪烁着迷人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镇湘楼不仅是一处建筑美景,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它承载着湘乡人民的骄傲与自豪,也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可以领略到湘乡风光的无限魅力。</p> <p class="ql-block">湘乡镇湘楼,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湘乡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也让人们在这里留下了难忘的回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