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我陪妈妈度过

乖乖猴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是母亲节,我陪妈妈一起过。中午陪她和大姐、小弟视频聊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吃过午饭,陪她看电视,不多会儿,她就开始犯困,让她躺在沙发上睡了会儿。醒来后看了两集电视剧,已是下午三点多,往常此时,是妈妈下楼散步的时间。陪她下楼,没走几步,天又下起了雨,而且越下越大,只能打道回府。拨通二姐的电话,和她视频聊天,也算是一家团聚,给妈妈送来节日祝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晚上,儿子儿媳请我们吃饭。牵着妈妈一起走,妈妈的手,绵软冰冷;妈妈的脚步,变得蹒跚。几个月时间,感觉妈妈衰老了不少,一向伶牙俐齿的她,也不如之前健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愿妈妈身体健康,腿脚麻利,有三五玩伴,聊聊家常,放松心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妈妈是个文盲,但她很聪慧,常常口出金句,让我为之叹服。之前听过不少,随着时间流逝而忘却。这两年,所幸动笔记录下来一些,细品便知其中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2年2月1日 星期二 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是大年初一,赶在12点前回娘家,给爸妈拜年送红包,祝福他们健康长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姐已经把饺子馅剁好,姐夫和好了面,就等我们到齐动手包饺子。饺子是芹菜肉馅,连芹菜叶子都没丢弃,极健康的吃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七岁前在北方生活,就常听爸妈讲:“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转,初四烙饼炒鸡蛋,初五初六捏面团,初七初八炸年糕,初九初十白米饭,十一十二八宝粥,十三十四窜汤丸,正月十五元宵圆。”尽管后来回到南方,可初一吃饺子还是我们家雷打不动的习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姐是擀面皮的能手,她一人擀,我们三人包。饺子包好,姐夫负责煮。饺子皮薄馅多,煮出来却不破,姐夫煮饺子有窍门,水开后在水中加点儿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午四点多,陪老毛同志雨中漫步,风凄雨冷,冻得脚趾疼,赶紧打道回府。妈妈问:“下雨了吗?”我应她在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初一下雨到元宵。”妈妈脱口而出的又是一句谚语。前几天,她的一句“千差万差,来人不差”就让我长了见识。别看她老人家没进过一天学堂,生活这本书比我们学得还通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月4日 星期五 晴转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年初四,人间立春。万物起始,一切更生,新的轮回,已悄然开启。恰逢北京冬奥会开幕,可谓双喜临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午,陪爸妈出行到上犹新开发的温泉小镇。因年事已高,腿脚不便,他们已很久未出过远门。这次二姐提议带他们出门,难得二老爽快答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景区不大,人却不少。爸妈受不住寒风,走了一段便躲进了车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午到阳明湖畔吃鱼,中华鲟一鱼两吃,熬汤,清炖,骨头脆且无细小骨刺,正合老爸口味。幸亏是人工养殖,否则吃起来会有种负罪感。黑牙角肉质鲜嫩,听说只能在上犹吃到。老妈好长时间不吃鱼,说是发物对皮肤不好(这几年皮肤病让她受罪不少)。我们好说歹说,才尝了一小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妈常感慨,年轻时能吃没得吃,老了有吃吃不了。他们是吃过苦的一代人,容易知足。退休金不多,连年每次加几十块钱,都感激不尽:“还是共产党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不,受了点儿风寒肠胃有些不适的她很满足:“看来看去,来这里的就我们年纪最大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知足常乐,愿健康常伴爸妈,这是我们做儿女的幸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月5日 星期六 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晚饭后,和老毛同志一道散步。在赞贤公园绕了一圈,他带我去走一条新修的路——梅州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实,这条路我小时候,爸妈带我们姐弟几个走过,那是去高楼姑姑家的必经之路。那时的路很窄,坑坑洼洼的石子路,高低不平,推着自行车走,松动的车铃都能被震响。路旁都是低矮的土房子,时不时蹿出几条狗,吓得我们站在原地不敢动弹。妈妈总是一蹲身,做出捡石投掷的姿势,那狗便灰溜溜地跑开,站着远处狂吠几声。之后,我们便也学会用此法吓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记得有一年,妈妈带着我和弟弟回老家潭东,为省下一人两毛的车钱,带我们走路先到姑姑家,休息片刻接着走,到了爷爷家,爷爷困心疼孙子而埋怨我妈。我们住了一夜,第二天又步行去潭口外婆家,回家仍是步行,做客回的一包烫皮被我和弟弟在路上就消灭得一干二净,不记得走路是否脚疼,只记得烫皮吃得很过瘾。那一年,我七岁,弟弟五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今,这路宽阔得可并行两辆车,路边是林立的高楼,抑或是待建的空地。耳边是向导喋喋不休的介绍,述说着岭头上的今世前缘。一切都变得崭新而又陌生,唯有路口的那棵大榕树,依旧挺立在那里,默默地看着这片土地从农村变为城市,从落后走向繁荣。</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月6日 星期天 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年初六,是妈妈最开心的日子,娘家来人了。两年了,因为疫情防控,亲戚鲜有走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叙旧聊家常,久违的乡音对妈妈来说格外亲切。妈妈忆起表弟忠华从小懂事听话,小小年纪就站在竹凳上烧水捞饭。表弟说庆幸童年的这段经历锻炼了自己,成年后在外打拼的日子里,可以不叫外卖,自己做饭。表弟忠祥的女儿考取师范,未来的老师,也将成为我的同行,所以特别叮嘱她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多读书,因为这是成为好老师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月8日 星期二 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年初八,不少店铺开门营业,求个彩头,图个吉利——八八发,代表着新年的美好愿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说到发财,不由得想起妈妈说过的话:“发财由命,富贵在天。”其实妈妈并非宿命论者,她坚信勤劳能致富,她只是想告诉我们,不要想着一夜暴富,也别想发横财,要脚踏实地,富日子也要当穷日子过。虽然大字不识几个,她也有她的理财观。最早的购买国库券,到银行存款返利,再到购买国债。她始终坚持一个原则——不图暴利。尽管有不少老太太告诉她,放贷可得三分利,她丝毫不为所动,保持着清醒的头脑:“高利息就有高风险,我不贪心,别人也骗不了我。”今天看来,妈妈真是有先见之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看到朋友在群里分享的一段话:“任何事和人,时间终会给我们答案。在细水长流的日子里,我们,不说永远,只说珍惜!”很喜欢,尤其是“细水长流”这个词,在词典中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比喻做事情一点一滴地进行,持续不断。二是比喻节约使用财物,精打细算。妈妈也常说这个词,现在想想,妈妈的理财之道很简单,不过是开源节流,但她的“开源”取之有道。</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月9日 星期三 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午四点多,陪妈去江边散步。天虽然阴沉沉,但无风,没有想象的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牵着妈妈的手,一路徐行,听她讲过去的事情。许多事不止一次听她讲过,我仍然耐心地听她说。絮叨中,一位母亲对孩子的爱溢于言表,言语中的无奈、无助让人心疼。我紧紧地握着妈妈微微发颤的手,希望能把我的爱传递给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忍耐生财。”这句脱口而出的金句不正是妈妈的写照吗?一辈子隐忍宽厚,一辈子吃苦耐劳,一辈子从不说没钱,到老衣食无忧。妈妈常说,越是哭穷就越穷。这也许是潜意识所起的作用吧!</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月13日 星期天 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午饭后,和妈妈守着油汀取暖。突然听到“吱”的一声鸟叫,一只鸟影掠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疾步来到窗前,却不见鸟的踪影。仔细打量,原来它躲进了叶丛。是为避雨,还是为觅食?不得而知。忽而又飞来两只鸟,“叽叽”“吱吱”的欢叫声不绝于耳,似久违的朋友寒暄不止。拿起手机想给它们拍照,可它们就是藏在叶丛中不肯现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去年过年,天气晴好,一只鸟几次傲立枝头,旁若无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会是去年的那只鸟吗?”我问也趴在窗台上寻鸟的老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知道啊!这鸟就喜欢吃这树上的果子。”老妈拉开窗玻璃,指着树枝上的那一串果实。扁圆的小果子或粉或红,乍一看,像一个个粉嫩的小蘑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去年,这果子差不多被它吃光了……”老妈津津有味地说着。看来,没少趴在窗台上观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知是被我们的说话声惊扰,还是被“噼噼啪啪”打在树叶上的雨声惊吓,它们惊叫一声,倏而振翅飞向高空,瞬间飞远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树要是剪得矮一点,就更好晒太阳了。”老妈转移了话题,又聊起这树来。仔细看看还真是,一年时间,这树长高了不少,树叶浓密,像一把大伞,伸展的枝条几乎是探手可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说起树,老妈像倒豆子似的喋喋不休。俗话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插不上话,姑且耐心听着罢了。记住老妈的那句话:“敬老得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2年7月22 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告诉老妈,她的养老金每月加了129.04元,如她所料,养老金已是“3”字打头,她很开心。“小钱大算,每个人加一百多,全国这么多人,得加多少呀!”话语中充满了感恩。这就是普通百姓最朴素的爱国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2年7日23 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劳动最光荣】中午,放弃午休,跟着视频学习清洗挂式空调。互联网时代,只要肯学习,老师处处可寻。操作并不复杂,卸下滤网,借助软毛牙刷和清水除去厚厚的灰尘,再蘸上洗洁精清洗一遍,洁净如新。两台空调耗时不多,至少节省二百元。如老妈所言,省钱就是赚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3年6月25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和妈闲聊,她说起在大集体上班时,一个人拉两辆大板车爬坡,一起做事的阿姨骑上车抛下一句话:“老人家,慢慢来”便扬长而去。妈妈说当时眼泪就下来了,那个阿姨摆架子就因为自己是国营编制。转念一想,老古人说:“路要人走,人要人欺。”我想,这不就是我们常说的吃亏是福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3年6月27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妈家的主卧卫生间洗手盆水龙头用了近二十年,终于罢工。换下的水龙头被三姐送给姑姑当破烂卖了,老爸因此而怒斥三姐,三姐觉得委屈,老妈宽慰她:“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不自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3年6月11 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夫少妻,白糖拌鸡——甜蜜”。这几天,多次听到母亲说到这句话,能感觉到她话语里的失落。因身体不适,给她办了住院检查,可当她说起住院一事,父亲竟无任何反应。若换作几年前,肯定不是这样。九十三高龄的父亲近来越来越迷糊,让母亲受了不少气,可她依旧盛饭夹菜,关爱倍至。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3年6月13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午照例回老妈家给他们做饭,头天做的菜竟还剩不少,一定是头天晚餐煮泡饭,象征性地加了点菜。尽管我一再说,素菜不要过夜,容易产生亚硝酸盐,可老妈总是说,吃了一辈子,也没有问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毛说:“如果不倒掉,明天还会剩。”看来只能来硬的,二话不说,我把两碗菜扣进了垃圾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你们不吃我吃,我一辈子都没倒过东西。”老妈嘟囔着,脸上写满心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你又不缺钱,能不能对自己好一点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你现在有钱了!富日子要当穷日子过。”老妈的话里有对我的不满,更有她对生活的一种态度。对子女,对亲戚朋友,她总是慷慨大方,而自己,一辈子节衣缩食。在艰苦的岁月里,我们从未听过她哭穷,“妈有钱”让我们的生活有了底气。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她依然坚持勤俭节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富日子要当穷日子过”,朴素的话语背后是老妈生活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4年4月7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弟今晚回北京,老妈因腿痛未送下楼:“送君千里,终有离别。”大字不识几个的她总是语出惊人,在我心里,她极富智慧且情商极高。大姐后天去北京,老妈拿出几块八珍糕、几块冻米糖、几块水果糖让她带到路上吃。即便是六十多岁的女儿,在她眼里,也还是孩子。老爸去世后,老妈日渐消瘦。 希望她能早日放下,陪伴我们健康平安地生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4年5月2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倭瓜越老越甜,人越老越嫌。”老妈出此言,缘于小区里一位老九十二岁高龄的老人因病住院,不久病危,医生要求家属接回,儿子把她直接送到养老院,当天离世。讲述时,老妈话语中带着伤感,为那位老人,即便年轻时的她有多风光(她常常在老妈面前炫耀,生完孩子,两个保姆服侍),老了却不能回到家中离世;老妈话语中也带着欣慰,我们在老爸弥留之际,火速把他接回家,让他安然离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