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中国第三大淡水湖 —— 太湖,它的古称叫“震泽”。而在早苏州吴江县城所在地松陵镇,就同时置有两个县治:北面一个是吴江县,南面一个是震泽县,<span style="font-size:18px;">民国元年方合并为一县:吴江县。可以想象,震泽县应该管辖太湖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下图摘自《吴江县志》</span></p> <p class="ql-block"> 而太湖边上有一个古镇,也叫震泽,或是因为临近太湖的缘故。以前因工作原因曾多次去过,那时没有古不古的概念,一般的江南水乡而已。如今旅游开发,找个由头就是古城,古镇,古村,而震泽的确是个险被湮没的古镇。</p><p class="ql-block"> 今年五一长假,女儿一家从上海来,指名要去震泽一游,于是5月2号上午陪她们前往。</p><p class="ql-block"> 下图红圈中的即震泽镇</p> <p class="ql-block"> 江南水乡不缺水,有水自然有桥,如果在传统的拱桥旁再有一座古塔,就再完美不过了。下面这幅摄于震泽的照片,河水、拱桥、古塔都有了。</p> <p class="ql-block"> 塔叫“慈云寺塔”。传说三国时,孙权将孙夫人尚香诓骗回东吴之后,孙夫人因思念夫君却终不得见,无奈之下,国太下令建此塔,让她登塔西望,寄托绵绵思夫之情,因此,那时的此塔名为“望夫塔”。</p><p class="ql-block"> 然而慈云禅寺,创建于宋咸淳(公元1265-1274年)年间。明正统中(1436-1449年)重建,旧名广济寺。如此说来,此塔孤伫此地1000余年后才被寺庙包围?似乎有点难以置信。</p><p class="ql-block"> 桥叫“禹迹桥”,建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为纪念大禹治水而建,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重建。</p> <p class="ql-block"> 下图即慈云禅寺</p> <p class="ql-block"> 古镇人家夹河而居,河岸泊有画船,绵延的茶楼酒肆,家家门前绿树红花,临河藤蔓垂挂,好一幅江南水彩。</p> <p class="ql-block"> 要说震泽特色,如一般江南古镇,但她不像同里、周庄、乌镇等进镇子就要花百把十块钱门票,她非但随便进出,甚至连停车费都不收。</p><p class="ql-block"> 来到镇里,河边随意寻个座头,要一杯新茶,品茗赏景好不惬意,店家还会奉上几碟花生、瓜子、蜜饯之类。肚子饿的话,再要一碗荠菜馄饨或桂花汤团,总共花不了几个钱。<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样的小桥流水,一样的枕河人家,一样的河鲜面点,</span>震泽显然比他处更具人情味儿。</p> <p class="ql-block"> 荻塘河彼岸喝茶消遣的游客</p> <p class="ql-block"> 正是花开季节,墙头探出的蔷薇五颜六色,充满勃勃生气,让人感受到浓浓的春意。</p> <p class="ql-block"> 虽值假日,游客还是不如那些网红景点那么多,恰恰最适宜在古镇街巷慢行,细细品味古镇的韵味。</p><p class="ql-block"> 下图可见从容不迫行走在古镇的游人</p> <p class="ql-block"> 下图匾额上书“辑里”二字,读来不难,词义难猜,这不怪游客,不是绸乡出身的人大多不解其意。</p><p class="ql-block"> 出震泽镇十几公里有个村,叫“七里村”,该村虽距震泽不远,却在浙江湖州南浔镇境内。该村出优质蚕丝远近闻名,称“七里丝”。因为七里丝为清代康熙和乾隆两个皇帝身上的龙袍制定用料而被世人重视,丝商为赞美推广该丝,将七里村取其谐音雅化为“辑里村”,从此“辑里湖丝”名扬天下。</p><p class="ql-block"> 世人初识“辑里”一定以为不是书斋就是画室,其实应该是经营丝绵或绸缎的。</p> <p class="ql-block"> 无意将车停在了震泽公园大门对面的马路旁,于是顺便逛一下震泽公园。</p><p class="ql-block"> 进得公园便看见几幢仿明清建筑,十分大气、漂亮,打听得知是一个宾馆,名字有点拗口:博阳开元名庭。绕宾馆转了一圈,发现宾馆傍公园选址的确高明,下榻客人出门便是鸟语花香,青枝绿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大运河一条重要支流叫荻塘河,又名頔塘河,为古老的水利工程,具有水运、灌溉的功能。始建于晋代,由震泽流经南浔古镇至浙江湖州,水路可直达杭州。</p><p class="ql-block"> 下图为頔塘河上驶过船只</p> <p class="ql-block"> 游走古镇,最不缺的就是美食,而本人独爱震泽吃过的荠菜大馄饨(当地人称野菜大馄饨),去年此时吃过,今番在同一处又来解馋,味道一样还是那么鲜美。</p><p class="ql-block"> 震泽的豆沙、枣泥麻饼同样是本人的最爱,有次偶然买到,品尝之后觉得非一般地方做的麻饼可比,一是个儿大,物有所值;二是馅儿足且纯,没有掺杂,入口甜而不腻。便再次驱车几十公里想买了送人,不曾想店家说卖完了,问可否快递,答尚未开展此业务。</p><p class="ql-block"> 这回遇到一下子买了五个,留着自己满满享用。</p> <p class="ql-block"> 震泽的小吃还有很多,如:定胜糕、海棠糕、麦芽塌饼、酒酿饼、菜团子、酱鸭面……可谓数不胜数,但最为闻名四乡的还是震泽油豆腐和震泽黑豆腐干。同样的油豆腐,震泽出的才最好吃,只要有人去震泽,亲戚朋友或同事总会让带些震泽油豆腐回来,尽管各地都有这玩意儿。</p><p class="ql-block"> 黑豆腐干更是震泽著名特产了,清道光《震泽镇志》记载:茶干以豆为之,味鲜美。这里的“茶干”特指这黑豆腐干。此豆腐干乌黑油亮,香味醇厚,咸甜适中,当零嘴最为合适,越嚼越香。有记载说清乾隆年间已经列为贡品</p> <p class="ql-block"> 论震泽名人,最值得震泽人骄傲的是王锡阐(1628——1682年),天文历算学家。</p><p class="ql-block"> 王锡阐,字寅旭,又字昭冥,号晓庵,又号余不、天同一生。他博览群书,精通中西数学、历学。尤对天文学历算领域有较深研究,他刻苦钻研西方历法,积极接受西方科学知识。所著《晓庵新法》、《历说》和《五星行度解》等,为中国近代天文学和数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著贡献。</p> <p class="ql-block"> 最后,借宋代诗人韩淲的《震泽》诗句结束本篇:</p><p class="ql-block"> 春风吹震泽,欲雪未多晴。</p><p class="ql-block"> 转柁何忙去,停篙且缓行。</p><p class="ql-block"> 柳摇田漠漠,草软岸平平。</p><p class="ql-block"> 四十年前梦,心惊热眼生。</p><p class="ql-block"> 注:韩㴲(1159年—1224年),南宋诗人。字仲止,一作子仲,号涧泉,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p><p class="ql-block"> 于2024年5月12日23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