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伏羲地 中华人祖山

畅华.记录精彩一刻

<p class="ql-block">  人祖山是全国唯一以“人祖”命名的大山,至迟于宋代便有此称谓,可见人祖山与人祖的密切关系。这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山中历代大小庙宇庙龛100余座。这里重峦叠嶂、气势雄伟,主峰海拔1742米,山系总面积203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  五一假期抛开城市的车马喧嚣,自驾游览人祖山,首先来到空旷的人祖山游客服务中心广场,广场中央矗立着的“女娲补天”巨型塑像。</p> <p class="ql-block">  驾车在群山中穿行约8公里,来到开阔的停车场-忘忧山庄。景区工作人员告之景区现在免门票,可自行驾车上山,于是继续驾车上行约12公里,<span style="font-size:18px;">不知越过了多少座山,终于来到“祖山胜境”景区牌坊。祖山胜境四字由</span>著名书法家舒同老先生题写。</p> <p class="ql-block">  抬头上望建在海拔1742.42米的人祖山主峰之巅的人祖庙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  伏羲皇帝正庙牌坊。被称为伏羲皇帝正庙,说明了人祖庙的正统地位,在全国尚未发现类似的说法。</p> <p class="ql-block">  沿朝圣天阶可登人祖峰之巅。</p> <p class="ql-block">  人祖庙文保碑。</p> <p class="ql-block">  人祖庙建在人祖山主峰之巅伏羲岩之巅。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祭祀女娲、伏羲的遗址场所,也是人祖山景区的核心景点,</p> <p class="ql-block">  人祖庙外墙在1938年被第二战区阎锡山的晋绥军改建为抗战防御工事。院内有伏羲殿、娲皇宫、地藏殿、唐代石碑等。</p> <p class="ql-block">  伏羲殿坐东向西,始建年代不详。殿门联语为“滚磨联姻名重华夏无双祖,结绳布卦功绍古今第一人”歌颂了伏羲繁育人类、结绳记事、始画八卦的伟大功绩。</p> <p class="ql-block">  殿中明间塑伏羲神像。重、黎、羲、和,司掌天地四时之官的重臣为配像。</p> <p class="ql-block">  南次间塑像。 </p> <p class="ql-block">  北次间塑像。</p> <p class="ql-block">  人祖庙做为抗战防御工事的部分标语依旧可见。</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80年代伏羲殿内神像状况。</p> <p class="ql-block">  修复前专家与领导考察人祖庙。</p> <p class="ql-block">  修复前伏羲庙旧貌。</p> <p class="ql-block">  娲皇宫坐北朝南,面阔一间。庙门联语为:“自古母仪天下,从来乳育神州”,突出了其中华母亲的神圣地位。</p> <p class="ql-block">  娲皇宫主像为女娲,配像为伏羲,两侧塑侍男侍女像。</p> <p class="ql-block">  女娲塑像下曾经发现过两个装有人骨、裹以黄绫的木盒,有明代人“皇帝遗骨流在此”“皇帝遗骨先人流下”的记述。经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对骨头样本作C14测年,确定:人头骨,树轮校正年代距今6280年,说明它十分古老,比五千年华夏文明还早千余年。</p> <p class="ql-block">  牛羊骨距今2100—900年,说明人祖庙早有祭祀活动,最晚出现在汉代,从出土文物看,实际上始于战国时期或更早。</p> <p class="ql-block">  娲皇宫清理前状况。</p> <p class="ql-block">  人祖庙出土女娲头像及木骨题字局部。</p> <p class="ql-block">  娲皇宫大门前有块天生巨石,有“卧云石”、“补天台”、“娲石”之称。</p> <p class="ql-block">  补天台。</p> <p class="ql-block">  上下两层,均有方圆石窝一组。有学者认为是伏羲仰观于天,俯察于地,产生“天圆地方”观念的表达。</p> <p class="ql-block">  女娲石上的“元丰八年”、“西夏王”等刻字,可证明人祖山在北宋时期已名扬海内外,“远人来朝”已是常态。</p> <p class="ql-block">  娲皇宫庙后树竖唐碑一块。石碑体量巨大,残高2.3米,宽0.95米,厚0.23米。重要的是此碑的盘龙碑额上刻有“重修伏羲皇帝正庙之记”,至为珍贵,说明了人祖庙的正统地位,在全国尚未发现类似的说法。</p> <p class="ql-block">  碑的基座叫“连山龟趺”,就是驼碑的赑屃龟趺跟大山是连在一体的,这也是全国唯一的。与“斩鳌立极”故事相对应的是巨碑之下的龟趺缺少四足。</p> <p class="ql-block">  碑亭。</p> <p class="ql-block">  大清同治十二年重修城墙碑记。</p> <p class="ql-block">  先天八卦坛。</p> <p class="ql-block">  崖畔陡壁镌刻的“伏羲岩”三个大字为清代同治十三年黄宝麟所书。“伏羲岩”的名称,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人祖山与女娲、伏羲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  伏羲岩建有十八罗汉廊。</p> <p class="ql-block">  廊内山壁嵌有十八罗汉浮雕。</p> <p class="ql-block">  清康熙42年,由坐山居士卢光全出资在伏羲岩修建了卧云洞。庙貌虽不甚壮丽,而殿宇耸峙,金碧辉煌,诚可谓宇内奇观、人世仙境。</p> <p class="ql-block">  此庙毁于战火及人为破坏,仅留残基,现按其旧制,予以修复,重塑观音、玄帝诸像。</p> <p class="ql-block">  卧云洞东西两门贯穿其中,形成“一庙双门”。</p> <p class="ql-block">  根据明代万历年间碑刻的记载,当时在修复人祖庙时,僧人增建了地藏殿。</p> <p class="ql-block">  在防御工事内新建的地藏殿。</p> <p class="ql-block">  地藏殿次间祀地府十阎罗王。阎王为掌管阴间善恶诸事的官吏。</p> <p class="ql-block">  人祖峰西侧亦有下山通道,相对不对东面的台阶路宽阔,但本人更喜欢这种丛林中的黄土小路。</p> <p class="ql-block">  童谣:人祖山,人祖山,女娲娘娘在上边,造了人,补了天,还为先人配姻缘,人祖山,人祖山,伏羲爷爷住上边,观星相,测日盘,告诉先人咋种田。</p> <p class="ql-block">  从人祖庙沿山间小路西行四千米就能到达人祖山的另一处有故事的地方就是“高庙”。</p> <p class="ql-block">  穿梭行走在天然氧吧的林荫小道上,薄雾缭绕白沙般的柔柔地漂浮在空中,树木静静地站在蔚蓝的天空下。</p> <p class="ql-block">  沿途风景美不胜收:可以荡荡秋千,可以石凳小憩。</p> <p class="ql-block">  燕乐天纪念亭碑!</p> <p class="ql-block">  虎守孝子事迹见于清代《吉县全志》。其名燕乐天,吉县王家原乡河沿子村人。自小聪明伶俐,事亲至孝。父早亡,母病,“亲调汤药,衣不解带者数月”。后入县学深造,佼佼于同学之辈。偶染病,欲回家调理,不料行至人祖山此处时,疾病大作,天旋地转,举步维艰,于是昏倒在地,竟然一命呜呼。“旁无奴仆,忽一虎卧其侧,日夜不去。行人见之,送信至家。往视之,面如生,殓尸而归,虎乃去。人以为孝所感云。”从此“虎守孝子”的故事便在民间广为流传。</p> <p class="ql-block">  远观高庙高高地耸立在峭壁绝顶的高山之巅。</p> <p class="ql-block">  高庙文保碑。</p> <p class="ql-block">  高庙也称“玄天上帝庙”。</p> <p class="ql-block">  高庙石彻古道不知始建于何年何月,自立庙之日起,即有祭祀活动。此处为西社人众朝圣祭祖必经之途。路处陡坡,故特取平板山石倒插成形,一利流水畅通,二免湿滑伤人之虞,足见古人智慧。</p> <p class="ql-block">  “高庙”下面的头道山门,顶书“玄天洞”,相传这里还是伏羲女娲祭拜天地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据洞门墙壁上所嵌一方石碣残存铭文与庙内遗存残碑考证,可以确定高庙的始建年代为明代洪武、永乐、嘉靖某朝。</p> <p class="ql-block">  头道山门内壁神龛塑龟蛇二将。</p> <p class="ql-block">  山门之后自下往上有185级陡峭的人工台阶,又称“登天梯”。台阶陡峭绵长一眼望不到头。</p> <p class="ql-block">  高庙二道门。</p> <p class="ql-block">  “高庙”是一个石头砌成的不大的庙宇,位于山顶正中央。</p> <p class="ql-block">  庙内供奉玄武大帝。</p> <p class="ql-block">  庙前的“石井”是集雨设施,此外还有蓄水以供生活之用和灭火的功能。</p> <p class="ql-block">  庙后的天然平台称为拜天台,一说女娲、伏羲成婚时在此拜天祈愿;二说古人曾在此观天测斗,以制定历法。</p> <p class="ql-block">  拜天台上有七个小石窝,正好是北斗七星之形,而且在七星“魁”的末端两星连线上恰巧是北极星的位置。这说明高庙与北极崇拜、观察天象有着密切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  站在山顶眺望远方,蓝天白云澄澈纯净和我们如此亲近,座座群山更是苍翠碧绿,连绵起伏和我们如此默契,你不由的发出感慨:壮哉,人祖山!美哉!人祖山!</p> <p class="ql-block">  从庙后步道下山后,原路往回返。</p> <p class="ql-block">  返程途中通过彩虹桥,人祖山的彩虹桥不算长,也不很高。但她有自己独有的魅力。与周围的群山相得益彰,完美融合,一座天桥突兀而出横架两山之间恰如神来之笔,掩映在云雾之中若隐若现、俊逸缥缈。</p> <p class="ql-block">  伫立桥上倚栏远眺,天地苍穹,云山雾海,气象万千。</p> <p class="ql-block">  彩虹桥两侧长几棵形状奇特的松树,分别为“连理松”“佛手松”“终生相靠”等,有婚姻美满的象征,有平安幸福的寓意。</p> <p class="ql-block">  终生相靠。</p> <p class="ql-block">  福寿岩巨石宏大坚固,此处有“百寿石”、“福缘石”和“国魂石”多处摩崖石刻。</p> <p class="ql-block">  百寿石。</p> <p class="ql-block">  女娲当年“斩鳌足以立四极”时,被斩掉四足的巨鳌沉如水底,不见了踪迹。洪水退去之后,才发现它藏身于人祖山福寿岩下,经年累月,便化成了石头,与人祖山的山体紧紧融合为一体,只露出了一个硕大的脑袋,却不见其腿,这就成了我们眼前这个“驮山巨鳌”。</p> <p class="ql-block">  坐在巨鳌头部,寓意独占鳌头,诸运顺遂。</p> <p class="ql-block">  人祖山还是一座抗战名山。1938年,为掩护阎锡山率领的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及山西省政府官员、社会团体、学校师生西渡黄河,晋绥军66师206旅431团与日军步骑炮联队5000精锐,于人祖山激战两昼夜,以牺牲127名官兵之代价,毙敌500余人,创造了一个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这就是著名的人祖山阻击战。1940年,阎锡山渡河东来,长驻克难坡,人祖山又成为卫护军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之天然屏障。故此,山中遗留有大量碉堡、工事、交通壕,这在全国亦属少见。</p> <p class="ql-block">  福寿岩上的抗日碉堡,巍峨壮观。</p> <p class="ql-block">  碉堡内部。</p> <p class="ql-block"> 人祖山景区为在1938年人祖山狙击战中,牺牲的126名晋绥军战士建立了陵园和纪念馆,其中有两个连长,一为牛保国,一为王纪勋。</p> <p class="ql-block">  在修建人祖山景区公路时,发掘出的人祖山狙击战中牺牲的连长王纪勋的纪念碑。此碑为第431团第2营营长张宏所立。碑之正面额书为“国魂”,碑文为“陆军步兵上尉王君纪勋之墓”;碑之背面额书为“民族之光”,碑文记述王连长事迹。</p> <p class="ql-block">  时间不早了,女娲伏羲兄妹测天意而合婚所留下的滚磨沟、穿针梁、合烟崖、洞房谷,女娲抟黄土、甩泥绳造人的上、下造化坪,还有位列2001年中国考古十大发现之首的距今万年之久的柿子滩和新近考察发现的水獭坪等古人类文化遗址群来不及参观了,期待下次重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