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殿塔尔寺

王旭

<p class="ql-block">今天是在青海游览景区时天气最好的一天。蓝天白云,艳阳高照,带来了吉祥的气息,心情也格外的爽朗。</p><p class="ql-block">那片绿荫葱茏的山坡就是西宁湟中区鲁沙尔镇的莲花山景区。由于八座平缓后仰的山形酷似八瓣盛开的莲花,因此得名“八瓣莲花山”。莲花山每逢夏秋,山色青翠,呈现青莲花状,冬春山峰银装素裹,呈现白莲花状。而那座有宝塔的山正是八瓣莲花中的一瓣——距塔尔寺一公里的金麟山(当地百姓称其为“西山”)。山腰上有一座精致的小寺,与塔尔寺遥遥相望。山顶上的那座宝塔叫太平塔。这座塔位于刘琦拉康(刘琦庙)东侧,由赛赤活佛主持建立,寓意保太平盛世之意。刘琦拉康修建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由六世班禅指示四世赛多活佛与鲁沙尔民众共同修建。</p><p class="ql-block">八瓣莲湖是香巴林卡的重要景点,经过历史的积淀,当地人民为八座山峰分别赋予相应的意义,已成为湟中区藏族民众转山祈福的首选神山。极具灵性的刘琦庙也是塔尔寺的护法山神。</p> <p class="ql-block">湟中区藏医院亦称塔尔寺藏医院。</p> <p class="ql-block">丁香[Syzygium aromaticum (L.) Merr. &</p><p class="ql-block">L. M. Perry]原产于印度尼西亚的群岛上,是一种桃金娘科蒲桃属的热带植物。丁香花蕾是一种香料,含丁香油,油中主要含有挥发性倍半萜类化合物及酚类、酯类化合物丁香油酚等。</p><p class="ql-block">丁香属主要分布于亚热带亚高山、暖温带至温带的山坡林缘、林下及寒温带的向阳灌丛中。生长在山坡丛林、山沟溪边、山谷路旁及滩地水边,海拔300-2400米。</p><p class="ql-block">中国拥有丁香属81%的野生种类,是丁香属植物的现代分布中心。中国西南、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是丁香的主要分布区。西南部的川、滇、藏地区是中国丁香的重要分布区,自然分布13种,约占全属野生资源的50%。同时该地区也是特有种最多的地区,藏南丁香、云南丁香、西蜀丁香、毛丁香、四川丁香、垂丝丁香、松林丁香、皱叶丁香等都是西南部的特有种。川、滇境内的横断山区有7个野生种。</p><p class="ql-block">内蒙古、青海、甘肃、陕西、山西在内的西北部地区是中国丁香的另一个重要分布区,自然分布的丁香种类有12种,占全属的44%,华丁香为特有种,其余11种在西南、华北、东北也有分布。</p><p class="ql-block">秦岭是丁香属在西北至中部的重要分布区。华北、东北地区分别拥有该属约30%的资源。华北地区的特有种为红丁香,其余6种在西南、西北、东北有分布;东北山区的野生种在西北、华北等省区也有分布。此外,广泛分布于中国三北的华北紫丁香在华中、华东也有分布。</p><p class="ql-block">丁香花是一种美丽且富有寓意的花卉,它的寓意和象征意义丰富多样,包括纯洁、高尚、坚韧、爱情、勤奋、谦逊等。</p> <p class="ql-block">当你转身仰望那高大深邃的大门门楼,一种神圣的膜拜之情油然而生,那就是塔尔寺的天王殿。</p> <p class="ql-block">中山门。</p> <p class="ql-block">西山门。</p> <p class="ql-block">门楼顶部精致的檐板结构,色彩斑斓层层叠叠。</p> <p class="ql-block">天气越来越好,这里的上空被一个灿烂的艳阳天淋罩着。</p> <p class="ql-block">小金瓦寺又名为护法神殿。初建于明朝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寺中回廊陈设野牛、羊、熊、猴等标本。据说,这些走兽标本象征一切恶魔鬼怪已被神征服。殿的左边有一匹白马标本,相传是三世达赖喇嘛从西藏拉萨到青海塔尔寺骑的。三世达赖喇嘛朝拜塔尔寺之后,要去蒙古传经说道,这匹白马怎么也不肯走,于是便留下来,不久,马不食而死。后人把它当神马,和家神陈列供奉。</p> <p class="ql-block">祈寿殿,建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塔尔寺僧众为了祝愿七世达赖喇嘛健康长寿而建。而在这座殿堂柱廊左侧的一间小佛堂内,供奉着一尊头戴乌纱帽,身穿朝服,白须飘于胸前的老者像。</p><p class="ql-block">这位慈祥的老人正是护佑这方土地的山神,人们称他为阿米刘琦山神。</p> <p class="ql-block">用虔诚的目光对焦最崇拜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时轮大塔,藏语叫“丁科却典”,坐落在小金瓦寺的门前,是一座砖砌佛塔,塔高13米,方形圆身,是典型的藏式塔,塔底周长有36米。</p> <p class="ql-block">该塔式因九世班禅大师于1935年在塔尔寺为僧俗大众传授时轮大灌顶法儿缘起的,1942年,由欧曲多杰活佛遵照九世班禅大师的意愿筹资建造,以示纪念。</p> <p class="ql-block">时轮塔又叫做“平安塔”,据说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的飞机曾轰炸西宁及湟源地区,许多的房子被炸毁,而塔尔寺却奇迹般的安然无恙,信徒们认为这是由于神佛的保佑,而兴建了此塔表示敬意。</p> <p class="ql-block">另一个说法是,当年班禅大师从内地回来,他看到国家和人民多灾多难,为了国家尽快安宁,人民幸福,风调雨顺,四季安康,佛法兴盛,要求塔尔寺在四面修建四座佛塔,以表示其意愿。因为塔尔寺原来就是寺院四方的四大金刚本康和镇山塔,所以就只建了这座时轮塔。</p> <p class="ql-block">时轮塔是一座藏式覆钵形塔,塔德第三层的四面各有一个塔龛,分别供有四大天王,象征守护四方,第四层南面的中间有一塔龛,内供有金刚力士护法神像,覆钵塔身处有一个大塔龛,内供有时轮金刚成就佛。</p> <p class="ql-block">苏鲁锭,也称“苏鲁定”、“苏立德”,一般高约3米左右。在杆的顶端装有一只三叉矛,俗称“三股叉”(亦有单又矛的)。矛叉下有一圆盘,围缀着一圈彩缎。古代时就有用牛毛牛尾络于竿头作装饰制成的旗帜,以作为敬贤礼圣的标志,将苏鲁锭作为一种圣物来祭祀、供奉。</p> <p class="ql-block">敬老院的门口站着许多人。难道都是想来这里养老的吗?塔尔寺敬老院是台湾信徒捐资修建,僧人老了无人照顾就可以进敬老院。</p> <p class="ql-block">红檐墙小院是活佛居住处。</p> <p class="ql-block">塔尔寺印经院,专门刻印藏文经典的机构。清道光七年(1827),塔尔寺第五世赛多·益喜土丹嘉措活佛集资组建。初购置木板刻经,聘然坚巴·欧旺拉珠、欧旺尼玛、却西经师欧旺嘉洋旺杰、阿嘉经师罗桑端珠等人分任初校、二校、复校和印板校。十二年(1832)印成《宗喀巴师徒全集》。后机构设备日趋完备,有藏版库、储纸库、洗版平台及制板、印刷、裁装、经理等7个部门。藏版库分类存放3万余块各种经书木刻印版和少量佛画木刻版,书版由木质坚硬之桦木制成。印版有两种:一为长印版,每块长2尺,宽3寸;另一为短印版,每块长1尺,宽3寸。经书一般用黑墨印刷,对名家著作也有用金、银、玛瑙等各种宝石研成粉末后,在乌金纸上手工书写,并镶以珠宝。经院成立后,陆续印刷有宗喀巴大师师徒全集及《塔尔寺志》、《塔尔寺庙灵异录》、《莲花生遗教》、《阿嘉大师全集》、《赛元活佛传记》、《阿拉夏·登都活佛全集》等。此外还印刷有哲学、医学、天文、历算、藏文文法、诗歌音韵、文学等方面的著作。对宗教与学术文化思想的传播作出贡献。</p> <p class="ql-block">殿宇顶上的金鹿,传说是菩萨的化身,两眼盯住法轮,象征着佛陀在野鹿苑说法。</p> <p class="ql-block">房顶上装饰的金幢,象征着修成正果的胜利,为藏族吉祥八宝之一。</p> <p class="ql-block">红砖石缝中几朵黄色的蒲公英格外鲜艳夺目。</p> <p class="ql-block">在藏教寺院经常可以见到一种旗杆式的高杆,上面布满了五颜六色的经幡和哈达,这种经杆叫玛尼杆。</p><p class="ql-block">寺庙中的玛尼杆,一般高约10余米,杆身粗大,装饰华丽,顶端缀有彩色经幡。</p><p class="ql-block">据说在西藏的女孩17~18岁时要举行成年礼,父母和亲朋好友陪伴着女儿一起到就近的寺院朝佛供礼。在拉萨父母和亲朋好友还陪伴女儿到八廓街上的四大经杆之一“曲雅达钦”前,煨桑祭祀,供奉神佛和拉萨保护女神吉祥天女——班丹拉姆,姑娘还将一条洁白的哈达,恭敬地挂在经杆上面,顺时针绕经杆并许愿,祈求一生平安、幸福。</p> <p class="ql-block">沿着居板古巷一路往上,塔尔寺的各种神奇的建筑都在花岗岩石板路的西侧。</p> <p class="ql-block">吉祥行宫,建于藏历铁虎年(清顺治七年1650),大拉让宫建在莲花山西坡山腰高处,系班禅来塔尔寺的行宫,是办事处,也是塔尔寺历任法台的寝宫。</p> <p class="ql-block">依山势铺展,殿宇高低错落,交相辉映,气势壮观。可谓“众山之宗、万神之殿”。</p> <p class="ql-block">时轮经院是一座建于1817年的教育机构,隶属于塔尔寺,专门用于潜心钻研藏族天文、历法知识以及佛教所谓香巴拉国和《时轮经》中的有关说教。时轮经院是塔尔寺四大经院之一,其他三大经院分别为显宗、密宗、医明。塔尔寺作为青海藏区佛学界的最高学府,整个寺院依山叠砌,蜿蜒起伏,寺内古树参天,佛塔林立,景色非常壮丽。大金瓦殿是全寺最神圣的一座宝殿,顶部由33公斤的黄金打造而成,是塔尔寺的主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时轮经院是一座平顶三层藏式大殿,每年除按规定集会时间举行法会外,平时还主修时轮金刚及大威德本尊,次修天文历算、星术等方面的知识。这座经院不仅是塔尔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藏族知识分子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场所,体现了塔尔寺在佛教教育和藏族文化传承方面的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大经堂是塔尔寺宗教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藏式平顶建筑,面宽13间,进深11间。初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后经几次扩建。最后扩建为168根柱子的大经堂。</p><p class="ql-block">经堂是土木结构的藏式平顶建筑,是塔尔寺中规模最大的建筑,其建筑面积近2千平方米。它是寺院喇嘛集中诵经的地方,堂内设有佛团垫,可供干余喇嘛集体打座诵经。</p> <p class="ql-block">经常可以看到忙碌的喇嘛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藏经楼是塔尔寺新建的一个殿堂,始建于2003年,藏语名叫“贝作康”,顾名思义就是藏经书的地方。这是一座高五层的木结构藏式建筑,屋顶鎏金铜瓦、房脊金顶装饰,鞭麻墙镶嵌铜镜。于2009年修葺竣工。规模宏大,造型精美,雕梁画栋、巍峨壮观,殿内主供高11米铜质文殊菩萨镏金像,两旁为3米高的八大菩萨像,周围高1尺的千尊镏金文殊菩萨像,二层和三层内珍藏着以《甘珠尔》和《丹珠尔》为主的藏区各大寺院的各种版本经书和印藏两地各大学者的文集。</p> <p class="ql-block">藏经楼的建筑特点主要包括其重檐歇山式结构、鎏金铜瓦覆顶、金碧辉煌的外观以及五层高的建筑结构。这些建筑特点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和美学,还融入了藏传佛教的文化元素,使得这座建筑成为了一个集艺术、文化和宗教于一体的综合体。</p> <p class="ql-block">这位喇嘛一直不停地扣拜着。</p> <p class="ql-block">度母殿是三层砖木结构的藏式建筑,始建于公元2002年,由塔尔寺第四世扎西活佛出资兴建,并于2003年6月开光落成。该殿主供本尊绿度母,因此得名“度母殿”。度母是藏传佛教中主要供奉的本尊之一,能够解救众生脱离八种苦难(狮难、象难、火难、蛇难、贼难、牢狱难、水难、幽灵难)。殿内除了主供的绿度母外,还有白度母和尊胜佛母的塑像,左右两边的佛龛供奉着千尊白度母像。后方的佛龛中间供奉着药师佛,左右两边陈列有大藏经《甘珠尔》和《丹珠尔》。度母殿是塔尔寺内的一个重要宗教建筑,供信徒们祈祷顶礼,以求增加顺缘、增长福寿,并对友情众生带来广大利益。</p> <p class="ql-block">财神殿,小小的殿堂,还布于塔尔寺的最深处,导游图上也没有标注,一般并不引人注意。</p> <p class="ql-block">大金瓦殿位于塔尔寺正中,是塔尔寺最主要最古老的建筑。藏语称为“赛尔顿庆莫”,意为金瓦,建筑面积450平方米。殿最初建于公元1560年,后于公元1711年用黄金1300两,白银一万多两改屋顶为金顶,形成了三层重檐歇山式金顶,后来又在檐口上下装饰了镀金的云头、滴水的莲瓣,处处精致,使这尘间也有莲池佛国的景象。屋脊的飞脊装有宝塔及一对“火焰掌”,四角设有金刚套兽和铜铃。</p> <p class="ql-block">大金瓦寺的鎏金殿顶,真是流光溢彩、闪闪耀眼。</p> <p class="ql-block">身着华丽盛装的信徒们席地而坐、分享着自备的美食。</p> <p class="ql-block">居板古巷东侧的这个小建筑不知是什么功能所在?</p> <p class="ql-block">金(吉)象(祥)如意。上面有一座金象雕塑,背上顶着一只猿猴,猴背顶着一只兔,兔背上又有一只鸟。雕塑的立意源自《佛陀本生經》,称之为《四和合》图。</p><p class="ql-block">在藏传佛教中,《四和合》图为和谐的吉祥象征。</p> <p class="ql-block">一丛丛的苹果树正盛开着洁白的花朵。苹果花是蔷薇科苹果属的一种植物,颜色为白色,呈喇叭状,花瓣有五片,如同梅花一般,散发着一种独特的清香气味。苹果花因其美丽的外观和香气,吸引人们去欣赏,但它是全身有毒的,因此花语中包含陷阱的含义。苹果花最终会凋谢结果,结出香甜可口的苹果,象征着纯朴和心地善良,为人们奉献出美味的果子,给人们带去甘甜。苹果花也象征着指引和平平安安的生活。</p><p class="ql-block">唐代孙思邈曾说苹果花有“益心气”;元代忽思慧认为能“生津止渴”;清代名医王士雄称有“润肺悦心,生津开胃,醒酒”等功效。</p> <p class="ql-block">一开始还不知道这条水龙带派什么用的,会不会这里也有消防演练?就顺着它来到了赛多活佛院。</p> <p class="ql-block">只见大殿的长廊上密密麻麻坐着身披酱红色长袍的喇嘛。</p> <p class="ql-block">原来今天有佛教盛事——泼水节。那根水龙带是把外面的河水抽进来储入一个大水缸,供小喇嘛们用水桶打水,相互泼洒祈福。</p> <p class="ql-block">精彩的泼水瞬间,记录着喇嘛们欢快朝气、丰富多彩的学经和生活场面。</p> <p class="ql-block">可以看见许多寺庙的墙面上都有着一块块赭红色的特别的结构,这就是青藏高原对原住民最深情的恩典,一种特有的植物——鞭麻草。据说藏族姑娘的头发之所以会又黑又长,就是她们经常用鞭麻熬过的水洗发。</p><p class="ql-block">鞭麻是一种灌木,遍生在青藏高原上。它柔韧透气,在高原干燥的气候条件下,经久不腐。秋天,割下鞭麻根茎,晒干,捆成一束一束的,草根向外排齐,在墙壁上夯实压紧,涂上赭色灰浆,然后再等距镶嵌上鎏金铜镜、法轮,极具藏家特色。</p><p class="ql-block">墙体外面看上去绿色的窗户,其实里面是封死的,寓意是喇嘛的修行不受红尘的干扰。墙顶赭红色的部分,看起来象是密封的墙壁,其实它既通风又透气,不仅起到了窗户的作用,而且是天然的空调,冬暖夏凉,体现了环保和高档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塔尔寺又名塔儿寺,是因为先建塔、寺因塔而建然得名。寺处青海省省会西宁市湟中区城区,创建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藏语称为“衮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依莲花山与红崖沟之间的沟坡而建并展开,海拔2696米。</p><p class="ql-block">塔尔寺是中国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在中国及东南亚享有盛名,历代中央政府都十分推崇塔尔寺的宗教地位。</p> <p class="ql-block">酥油花、壁画和堆绣被誉为“塔尔寺艺术三绝”,另外寺内还珍藏了许多佛教典籍和历史、文学、哲学、医药、立法等方面的学术专著。每年举行的佛事活动“四大法会”,更是热闹非凡。塔尔寺的酥油花雕塑也是栩栩如生,远近闻名。</p> <p class="ql-block">塔尔寺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自建寺之日起,慢慢完善了一套自己的寺院宗教组织,寺院政治组织和寺院经济来源,文化生活等的体系化。其中最能体现塔尔寺各类组织完善的要算寺院庙会了。庙会既是僧侣的学经的好机会,又是他们娱乐的时间。</p> <p class="ql-block">塔尔寺的由来,还得从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说起。相传宗喀巴于藏历1357年10月10日诞生在“宗喀”(今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塔尔寺),故人们尊称他“宗喀巴”。宗喀巴从小聪明过人,3岁进夏宗寺受近事戒。7岁入夏琼寺受沙弥戒,在此随高僧端智仁青学经9年,16岁离开夏琼寺徒步赴卫藏学法,后来到后藏,朝拜各派名寺,遍访高僧名师,刻苦研习法学,29岁在雅隆地区南杰拉康寺受比丘戒。34岁时对佛教密乘教典、灌顶诸法均有很深的造诣,并到处去讲经讲法,在佛教界乃至社会上的地位不断提高。他于1401年和1406年分别撰写了《菩提道次第广论》和《密宗道次第广论》,奠定了他创立格鲁派的理论思想基础。他一生中的著作达170多卷。</p><p class="ql-block">宗喀巴离家赴藏一心学法多年,其母香萨阿切思儿心切,让人捎去自己的一束白发,意在告诉他老母已白发苍苍,希望他回来一晤。宗喀巴为佛教事业决意不返,给母亲和姐姐各捎去一幅用自己的鼻血画成的自画像和狮子吼佛像,并在信中写到:“若能在我出生地点用10万狮子吼佛像和菩提树为胎藏,修建一座佛塔,就如同我见面一样。”1379年,其母与众信徒按宗喀巴的意愿,用石片砌成一座莲聚塔,这便是塔尔寺最早的建筑物。1577年在此塔旁建了一座明制汉式佛殿,称弥勒殿。</p> <p class="ql-block">1949年8月,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坐床典礼在塔尔寺隆重举行。同年10月,十世班禅从塔尔寺向毛泽东主席发出贺电,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塔尔寺受到国家重点保护,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1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的代表在北京举行和平解放西藏的谈判,中央特邀十世班禅进京。十世班禅赴京,受到了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接见。</p> <p class="ql-block">“八宝如意塔”位于寺前广场。据说,这八个塔是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一生之中的八大功德而建造,建于1776年。其造型大同小异,塔身高6.4米,塔底周长9.4米,底座面积5.7平方米。塔身白灰抹面,底座青砖砌成,腰部装饰有经文,每个塔身南面还有一个佛龛,里面藏有梵文。</p> <p class="ql-block">八宝白塔据说是为释迦牟尼的八大功德而建,分别是:莲聚塔、菩提塔、四谛塔、神变塔、降凡塔、息诤塔、胜利塔和涅槃塔。分别代表:1、启正智,得正见;2、立正信,拒邪见;3、行正业,得福报;4、立正命,拒腐蚀;5、正语言,正精进;6、见正性,调心理;7、戒定慧,成正德;8、正体魄,去病痛。</p> <p class="ql-block">有身披酱红色长袍的喇嘛,画面才有了灵魂。</p> <p class="ql-block">艳阳高照,普度众生。</p> <p class="ql-block">八塔由东向西(自右向左)排列,第一座莲聚塔。</p><p class="ql-block">塔尔寺的起源与藏传佛教大师宗喀巴有关,他的母亲和信徒依嘱在宗喀巴去西藏取经期间,于1379年建立了最初的塔——莲聚塔。这座塔是塔尔寺的象征之一,也是寺庙的源起。随后,直到明朝嘉靖39年,塔尔寺的第一座寺庙才出现于此,逐渐形成了现在9300多间各类殿宇及占地45万平方米的宏大藏汉结合的建筑群。莲聚塔不仅代表了塔尔寺的历史渊源,也是游客对塔尔寺的第一印象。</p> <p class="ql-block">在藏区,无论是寺庙经堂,还是在山头、树梢、河堤、桥头、屋前宅后,都会挂上五彩的经幡,这是他们独特的祈福方式。经幡上印有佛家经文,经幡每随风而舞一次,就诵经一次。它不断地向神传递着人们最诚的心愿和最坚定的信仰,寄托着每一位朝圣者的灵魂。</p> <p class="ql-block">在塔尔寺内完成一圈长头朝拜的时间,据称需要14小时,如果在冬天完成则更需要毅力和体力。</p><p class="ql-block">有的信徒不远千里磕着长头来朝拜,一磕就是几年;也有的朝拜者就地磕长头,每回磕头总数要达10万以上,每天磕头达16个小时,需要一个多月才能完成。</p><p class="ql-block">用“等身”磕长头的方式环绕整个塔尔寺一圈,大概需要7天时间。</p><p class="ql-block">信徒一但开始磕长头,就要磕够十万个才算功德圆满。对于年轻人,磕完十万个长头,大约需要三到四个月。而老年人可能需要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p><p class="ql-block">虔诚地匍匐着磕长头的信徒,这是一种不折不扣,矢志不渝,依靠坚强的信仰才能让他(她)们五体投地,神圣的藏传佛教引领他(她)们步步趋向圣殿塔尔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