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统 筹:贾维远</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编 辑:张 慧</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图 文:苏扩善</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编者按:上春山,保亭摄影小分队的朋友们相继离琼北返。东进闽浙沿海,西征青藏高原;两广两河,云贵川陕;回到冰都享春光,安抵暖城看花繁。足迹所至 ,处处留下精彩美篇。本号开设《行摄中国 采风万里行》专题专栏,持续展示大家的所见所闻和精心创作。今天发布的是第五篇《北京春天花儿事》,感谢欣赏。</p> <p class="ql-block"> ================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从2022年春天开始,到今年4月16日上午拍摄法源寺百年丁香,走马观花般寻访了新北京三大花儿事和老北京三大花儿事。现将两年所获梳理初选交张队和贾老师审核斧正。一是为《行摄中国 采风万里行》站台助阵,二是给小分队各位老师提供万里行作品抛砖引玉。有关北京这些花儿事的更详细内容,请参阅我的微信公众号《闲行碎影》和微信朋友圈2022年4月的表达。</p> <p class="ql-block">△新北京三大花儿事之玉渊潭樱花</p><p class="ql-block">“花开时节动京城”。唐朝诗豪刘禹锡对长安牡丹的赞誉,如今成为北京春天的写照。刘禹锡的《赏壮丹》全诗是:“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他认为,芍药妖娆艳丽却缺乏骨格,荷花清雅洁净却缺少情韵。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国色,到了春天开花的季节,引得无数人来欣赏,惊动了长安城。</p> <p class="ql-block">△老北京三大花儿事之崇效寺牡丹</p><p class="ql-block">历代北京人对花的包容比刘禹锡大度得多。无论是曾经的北平还是当下的北京,历经寒冬风雪之后,人们对春天的各种花儿分外钟爱。从立春开始的腊梅、迎春花,到雨水打湿的山桃花、梅花,从婷婷玉兰到纷纷樱花,接着是丁香、海棠、牡丹花,加上芍药、杏花、碧桃花,一直到芬香扑鼻的梨花、槐花、油菜花,京城的人们整个儿春天都在追着花儿的脚步。</p> <p class="ql-block">△新北京三大花儿事之植物园山桃</p><p class="ql-block">人间芬菲四月天。其实还不到四月,北京人赏花就进入了高潮。比如被称为新北京三大花事之一的植物园桃花节,通常情况下在3月20日左右开幕。进入四月,桃花依旧笑春风,玉渊潭的樱花、元大都城垣遗址的海棠花接踵而至,相继到达盛花期。新北京这三大花儿事你先来我后到,甲方未唱罢乙方就登场,争奇斗艳演绎出北京色彩斑斓的春天。</p> <p class="ql-block">△玉渊潭樱花</p><p class="ql-block">有新即有旧,事物总是相比较而存在。如果说新北京三大花儿事是适应现代生活节奏打造的休闲去处,那么老北京的三大花儿事则属于不同阶层人士茶余饭后的消遣场所。</p> <p class="ql-block">△新北京三大花儿事之元大都城垣海棠</p><p class="ql-block">养花和遛鸟一样,是京城人的特别爱好,旧时代皇亲国戚达官贵人深宅大院里有花房或是花棚,花匠这个职业应运而生,称为“花儿把式”。皇宫里有御花园,据传乾隆帝还专门为绛雪轩赐名,并有“绛雪百年轩,五株峙禁园”之诗。还传西太后喜欢花卉,想在冬天看月季花儿,花乡的花农就发明了暖房,琉璃花坛里也栽上了极为罕见的太平花。</p> <p class="ql-block">△老北京三大花儿事之恭王府海棠</p><p class="ql-block">当然,久负盛名的当数恭王府春天的海棠花,堪称老北京三大花事的头牌。老北京春天的另两个花事,是法源寺的丁香和崇效寺的牡丹。</p> <p class="ql-block">△老北京三大花儿事之法源寺丁香</p><p class="ql-block">为什么都与寺庙有关,因为御花园和恭王府花景虽美,可普通百姓近前不得。街道上没有花儿,四合院花儿不成规模,平头百姓想看看花,只有去寺庙。当年有这么个顺口溜:崇效寺的牡丹,花之寺的海棠,天宁寺的芍药,法源寺的丁香。后来花之寺的海棠和天宁寺的芍药好景不长淡出了视野,崇效寺的牡丹和法源寺的丁香也有着不同的命运。</p> <p class="ql-block">△崇效寺旧址上的白纸坊小学</p><p class="ql-block">有寺庙便离不开神和仙。中国的宗教信仰中,最有影响力最具普遍性的是神,最虚无飘渺的是仙。神仙让人不可琢磨,也就成了一体,不分你我,神即是仙,仙也是神。寺庙有花,花儿也有神和仙,最早的记述出现在唐天宝年间,传说有牡丹花仙戏于花朵丛中。</p> <p class="ql-block">△花神庙(转自网络)</p><p class="ql-block">老北京春天要举办花事,必然要有花神庙,给皇宫养花供花的丰台花乡便最早建了起来。一座不够,还分成了西花神庙和东花神庙。从明代万历年间开始,每年农历二月十二花神生日这天,花农要在庙里祭祀花神,三月二十九日还要举行隆重的献艺活动“谢神”,类似于当今花会落幕时的文艺汇演。后来花神庙拓展为京城花行同业的会址和会馆。</p> <p class="ql-block">△崇效寺残碑</p><p class="ql-block">到如今,老北京三大花儿事,恭王府的海棠像陈年老酒,越来越值得品味;法源寺的丁香百年芳芬,起于明清又因泰戈尔亲临而兴盛的丁香诗会,变成了当下每年都办的丁香文化节,我去的时侯看到正布置会场(下图);崇效寺的牡丹,因旧址上建起了白纸坊小学,原株移往中山公园,我看到学校在保护好仅存文物的同时,栽植几株牡丹,以示纪念。</p> <p class="ql-block">△法源寺会场</p><p class="ql-block">新北京的花儿事,已经不限于植物园山桃花、玉渊潭樱花和北土城元大都的海棠花了。京城的春天万紫千红生机勃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