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马饮洋河春水肥,鸡鸣山驿晓霞飞。汉皇宣府余歌管,辽后花园滿翠微。红草沟边朝会猎,鸳鸯泺上暮开围。愁来不饮燕姬酒,清泪将同露湿衣。”这首出自明代屈大均的七律《题鸡鸣驿》,描写的就是当今被称作为世界邮驿博物馆的鸡鸣驿及周边的布部环境与悠久的人文历史故事。</p> <p class="ql-block"> 鸡鸣驿古城,位于河北省怀来县鸡鸣驿乡鸡鸣驿村,它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好、规模最大、最富有特色的邮驿古建筑群,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被称为邮政考古、机要考古的一座“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 驿传制度是我国古代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始于春秋战国,到秦汉就很完备。用马传送称“驿”,用车传送称“传”。是在政府掌管下,利用固有道路或开辟专门要道并设置馆舍、驿站、人员、车马,并以法律的形式加以规定。</p> <p class="ql-block"> 驿站在中国历史上曾起着重要作用,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的生命线,古代时传递消息和发放公文都用快马,因马的体力和奔跑的距离都很有限,要完成数百公里的传递就不得不中途换马,所以就在沿途建立许多马站。</p><p class="ql-block"> 后来这种马站又演变成接待过往官员、商人的临时驿站,同时完成传递信息和邮件的作用。除此之外,驿站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在靠近边疆的驿站,会建有高墙和烽燧(烽火台),防御敌人入侵,还要负责传递边关军情,作为边关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驿站的驿卒除了往来传递文书情报,还要担当驿站守卫的职责,因为驿卒擅长骑术,所以还会兼任斥候,(“斥候”释义:旧时军队称侦察。也指担任侦察任务的士兵。)外出刺探情报。</p> <p class="ql-block"> 鸡鸣驿,因背靠鸡鸣山而得名。鸡鸣山,《水经注》里说,赵襄子杀代王于夏屋而并其土,襄子迎其姊于代。其姊代之夫人,至此曰,代已亡矣,吾将归乎,遂磨笄于山而自杀。代人怜之,为立祠焉,因名其地为磨笄山,每夜有野鸡鸣于祠屋上,故亦谓之鸡鸣山。《明·一统志》里则说,唐太宗北伐至山闻鸡鸣,因名鸡鸣山。</p> <p class="ql-block"> 鸡鸣驿始建于元代,1219年成吉思汗率兵西征,在通入西城的大道上开辟驿路,设置“站赤”,即驿站。到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鸡鸣驿扩建。</p><p class="ql-block"> 明代后期,朝廷和瓦剌各部进行[茶马互市]之后,关内外的商贸往来进一步促进了当地发展,鸡鸣驿便在此时成为进京的第一大驿站,号称[极冲]。 </p><p class="ql-block"> 清康熙年间,设驿臣主管驿站事务。</p> <p class="ql-block"> 鸡鸣驿在明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建土垣,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砖修城池,全城周长2330米,墙高12米,城墙表层是砖砌的,里层是夯土。墙体底宽8-11米,上宽3-5米,高11米,城墙四周均匀分布着4个角台。</p> <p class="ql-block"><i>东门</i></p> <p class="ql-block"> 鸡鸣驿设东西两门,建有城楼,城外有烟墩。城门上方筑两层越楼,此城中部建玉皇阁楼,城四角分筑角楼(现四个角楼均不存在)。东西“马道”为驿马进出通道,城南的“南官道”即是当年驿卒传令干道。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将城墙重新修理,并在城东筑护城坝一道。</p> <p class="ql-block"> 城内的五条道路纵横交错,将城区分成大小不等的十二个区域。城内建筑分布有序,驿署区在城中心,西北区有马号,东北区为驿仓,城南的傍城有驿道东西向通过。城内还有古代遗留的商店和民居。 </p> <p class="ql-block"> 可以想像,当时每日马铃声声,飞尘滚滚,身穿邮服、腰挂“火印木牌”的驿卒,乘骑传递,风风火火,昼夜不停,何等热闹。</p> <p class="ql-block"><i>慈禧留居旧址</i></p> <p class="ql-block">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连夜“西狩”(出逃),途经鸡鸣驿,便在城中贺家大院内留宿一夜,院内全部都是雕龙画凤的砖瓦房,二进院的山墙上还留有刻砖“鸿禧接福”四个楷书大字,作为慈禧太后在此居住的纪念。</p> <p class="ql-block"> 慈禧留居旧址的院子在一个非常狭窄的巷子里,最窄处不足一米。我就想,慈禧当时是怎么进去的?应该不是坐轿子,而是一步一步走进去的。</p> <p class="ql-block"><i>指挥署</i></p><p class="ql-block"> 指挥署位于头道街北侧,清康熙三十五年前为全城最高军事指挥长官驻扎之地,负责邮驿、守城之责,共有五进院落。</p> <p class="ql-block"> 邮驿事业的发展,给鸡鸣驿的各项建设都带来了契机,经济、文化繁荣,商贾云集,庙宇辉煌,公馆宏伟。每年农历四月十三至十九的鸡鸣山庙会和腊月十六、二十一、二十六三个集日,更是满街摊贩,大唱庙戏,人声鼎沸,热闹非凡。直至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汰驿站,开办邮政”,鸡鸣驿这座古驿站才完成了它的历史重任。</p> <p class="ql-block"> 在没有电脑、手机的年代,人们都是靠书信联络。当时,邮局是个非常重要的部门。发展到后来,邮局不只传递书信,也代运包裹。现在,我们的邮局依然在传递信件和包裹,不过,大家更偏爱选择速度快、效率高的手机。</p><p class="ql-block"> 为了此次行程更有意义,我特地在鸡鸣驿的邮局购买了明信片,并加盖上纪念戳。</p> <p class="ql-block"><i> 参观中国邮驿展览馆</i></p> <p class="ql-block"><i>李自成与驿站</i></p> <p class="ql-block"> 顺便提一笔,参观驿站过程中,我忽然想起来曾经身为驿卒的李自成。明朝末年,崇祯帝为了节约开支,下令裁撤驿站,十多万驿卒瞬间失业,他们的工作改由民夫承担,这次措施每年为朝廷节省了几十万两银子,但一方面增加了民户的负担,另一方面又给社会增加大量失业人口,不安定因素陡增,完全是得不偿失。在被裁撤的驿卒中就有李自成,因为失去赖以生存的职业,李自成加入了高迎祥的农民军,多年后他成了大明王朝的掘墓人。</p> <p class="ql-block"> 鸡鸣驿是北京通往张家口的交通要道和军事要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入选世界百个濒危文化遗址。今天,无论从旅游还是从文物角度上看,鸡鸣驿这座保存基本完好的古城仍不失当年风采,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p> <p class="ql-block"> 斑驳的城墙,任几百年风雨冲刷,追忆着曾经的繁荣,古老的驿道似乎在诉说着悠悠往事。</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郭雁平 网名 九龙湾</p><p class="ql-block">美篇号 48471377</p><p class="ql-block">内蒙古 呼和浩特</p><p class="ql-block">美篇认证 旅行领域优质作者</p><p class="ql-block">爱好:摄影 旅行 历史 长城探查</p><p class="ql-block">内蒙古摄影家协会会员 </p><p class="ql-block">呼和浩特摄影家协会会员</p><p class="ql-block">呼和浩特市长城科普学会副秘书长</p><p class="ql-block">多年来以古城遗址、万里长城为选题行走于荒野古堡、长城沿线,拍摄了大量作品。作品多见于各地报刊杂志、媒体平台,曾多次参加省市级摄影展并获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