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北京四十多年,第一次近距离观察居庸关。八达岭长城去了无数次,居庸关总是擦肩而过。今天天气好晴好,一为溜车,二为六环外展翅无人机。</p> <p class="ql-block">居庸关长城是中国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层峦叠嶂,溪水长流,植被繁茂,景色怡人,清代"燕京八景"中"居庸叠翠"的美称,流传至今。居庸关长城地势险要,古时就被称为"天下第一雄关"。居庸关建有南北券城、城楼、敌台、水门等功能各异的配套建筑,构成了完整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城内还有元代所建过街喇嘛塔塔基,名为"云台",是现存元代石雕艺术的精美杰作。"居庸关﹣云台"于1961 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中国万里长城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通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1 年,居庸关长城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AAAA 级旅游区"。</p> <p class="ql-block">登长城的游客也不少</p> <p class="ql-block">新建的长短亭,有时间可以用两个小时绕居庸关一大圈。</p> <p class="ql-block">居庸关城堡内</p> <p class="ql-block">券城</p> <p class="ql-block">古炮,此大炮被称为"神威大将军",有照门和准星用于瞄准,射程可达500多米。明代是我国古代大炮制铸和使用的繁荣时期,专门设有兵仗军器局,研制铸造大炮。明成祖曾下令在长城沿线安置大炮,用于防御。</p> <p class="ql-block">天下第一雄关</p> <p class="ql-block">居庸关及云台</p> <p class="ql-block">这是第一停车场,共有四个停车场。</p> <p class="ql-block">这是其他的停车场</p> <p class="ql-block">一队香港小学生</p> <p class="ql-block">居庸关长城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户曹行署,明朝户部常设居庸关的衙署,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曾重修。其规制,中为厅,前为重门,后为寝室,左右为文移吏胥的生活用房。</p> <p class="ql-block">历代有关居庸关的诗句</p> <p class="ql-block">居庸关作为历史上重要的军事和交通要塞之一,其关城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北京平原之间的天然峡谷关沟之中,雄踞太行山军都陉要冲,在万里长城中有"天下九塞,居庸其一"、"九关第一数居庸"的美誉。</p><p class="ql-block">波澜壮阔的中华文明,砥砺了万里长城这一中华印记。守护和平中互通互鉴、守护和平中熔铸共识、守护和平中自强自信。空间、时间、文化、精神整体统一,充分说明"我国辽阔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悠久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灿烂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伟大民族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p><p class="ql-block">1961年国务院公布居庸关及云台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居庸关作为旅游景区开放。</p> <p class="ql-block">关城沧桑 千年鼓角</p><p class="ql-block">居庸关历史悠久,关城所在的峡谷﹣-"关沟"是沟通蒙古高原和华北平原的重要通道,且地形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秦汉以来,居庸关是中原王朝抵御塞外政权南下的重要屏障,不断对其兴修和建设。到明代,关城建筑体系达到了非常完备的程度,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每当北方塞外政权与中原王朝发生战争时,居庸关就会成为双方争夺与防御的重点,从而奠定了其在中国战争史上的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关城设防 </p><p class="ql-block">居庸关自春秋战国时期的燕国因势设塞,到清朝后成为军事遗址,历经了岁月沧桑。其由边防之"塞"到建关设城,再到明代形成完备的防区防御体系,达到它的鼎盛时期,以及清代至今,成为军事遗址。居庸关见证了上千年的朝代更替和烽火烟云。</p> <p class="ql-block">因势设塞,春秋至西汉(前663年﹣-25年):这一阶段的居庸关,是作为国家边防之要"塞"而存在的历史阶段。春秋时期各国边界上已经建有关、塞等设施,但平时并不驻兵防守,必待有战事时才防守。战国时,各国都在边境和交通要道上利用山水之险建设关塞亭障,驻兵把守,其成为各国的防御要务。"战国七雄"的关塞重要者有40多处,其中燕国的令疵塞(今河北迁安西)和居庸塞也位列其中。</p><p class="ql-block">明城墙上的带铭城砖</p> <p class="ql-block">建关设城,东汉至西晋(25年﹣-316年):居庸关始设关城起源于东汉。东汉建武十五年(39年),为了躲避匈奴的骚扰,东汉将雁门、代郡、上谷等郡六万余人迁入居庸关和常山关以东。建光元年(121年),鲜卑一度进攻居庸关。随着东汉国力的衰弱,北方游牧民族常常袭扰幽州边境,居庸关面临的压力不断增加。曹魏到西晋时期,都没有大规模修筑过长城。而这一时期,鲜卑各部正不断从北方迁入幽州地区。</p> <p class="ql-block">不同火候烧出的砖的性能差别</p> <p class="ql-block">废关复塞,五胡十六国(304年﹣-439年):在五胡十六国时期,记载这段历史的文献均不见居庸关之名,取而代之的是蠕蛤塞。"蠕蛤"是一种叫细腰蜂的昆虫,是说"居庸陉"之狭,形似细腰蜂。</p><p class="ql-block">此地因受塞外政权统治,军事冲突很少发生,仅有四次战役,其军事战略地位的作用已无足轻重,建立关城的必要性大大减弱。</p> <p class="ql-block">两关并置,北魏至隋朝(386年﹣-618年):在北魏至隋朝时期,这里是军都陉内居庸和军都两关并存。其最早修筑长城的历史始自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至北齐天宝六年(公元555年)又征发了180万人修筑长城。这条长城长900里,自古代的幽州至恒州(今南口至山西大同),并由居庸关往东将长城修至山海关。自此,居庸关才与长城相合,并成为长城沿线上的一处重要关口。</p> <p class="ql-block">防区扩大,明代(1368年﹣-1644年):元朝灭亡后,其统治者依然伺机反攻,不断南侵。明初建立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绵亘万里的长城防线。此防线除了布有重兵的"九边重镇"之外,为了加强京城的防御和帝陵(明十三陵)的护卫,又增设了真保镇和昌镇,构成了"九边十一镇"的防御系统。到了明代中后期,京城屡遭北方游牧民族侵扰,为加强京城护卫,把防御重点放在了京北和京西北方向,修筑了长城的"外三关"和"内三关"。</p><p class="ql-block">居庸关在这期间得到了快速发展,其军事地位处于历史顶峰,防守范围之广更是前所未有,逐渐成为北部防线上的重要一环。这是继元朝居庸关大规模发展后的第二次辉煌,并达到了它的历史鼎盛时期。</p><p class="ql-block">多关统称,自唐代始,居庸关和军都关称谓混淆,所辖范围也由原来具体某点扩大到整个军都陉。即广义的居庸关,包括居庸关、军都关、居庸下口、纳款关及上关等,都是居庸关的组成部分。其内涵既指关沟内某一具体关城,也泛指居庸关沟。辽代时,居庸关未发生大的战事,其职责主要为检查行旅,征收关税。金朝迁都中都后,居庸关成为了守卫京师的北大门。元代时,居庸关已经有了一个规模宏大的建筑群,有过街塔,有气势宏伟的永明寺、穹碑、花园,还有"旁舍棋布"成为皇家驻阵的胜地。</p><p class="ql-block">军事遗址,清代﹣﹣至今(1645-):清统治者的边防思想及对长城的态度,使长城的军事作用渐渐退化,居庸关也不例外。对此关城建筑虽偶有修葺,但规模都较小,一般属于抢险性质的修缮。</p> <p class="ql-block">同皇上合个影</p> <p class="ql-block">匈奴、鲜卑攻关 汉·建武十五年(39),以匈奴犯塞,迁代郡、上谷郡民于居庸关以东。汉.元初五年(118),鲜卑进攻上谷郡,攻居庸关。汉·建光元年(121),鲜卑寇居庸关,云中太守成严击之,战死。汉·初平四年(193),公孙璜破关追攻,刘虞溃败居庸城,城陷,刘虞被公孙璜所杀。</p> <p class="ql-block">燕云十六州归辽,公元921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南下,力克居庸关。四散劫掠檀、顺、安远、三河、良乡、望都、潞、满城、遂城等十几个城池。</p><p class="ql-block">公元938年,作为对契丹政权的酬报,石敬瑭将包括"居庸关"在内的"燕云十六州"土地割让给契丹,也就是后来"辽"国。</p> <p class="ql-block">辽据关御金,辽代末年,女真完颜部首领阿骨打,利用辽王朝后期的腐败不堪和女真人对辽统治的不满,起兵反辽,于1122年12月出居庸关,分左右两翼展开进攻,辽国"以劲兵守居庸",乃金兵临关,不战而溃。后金兵挥师南进,攻陷辽国最后一个都城燕京。</p> <p class="ql-block">金宋居庸关之战,公元1122年,在宋金灭辽战争中,宋朝收回了后晋皇帝石敬塘曾割让给契丹幽云十六州中的燕京、蓟、景等六州之地。但仅过三年即公元1125年,金在消灭辽残余势力后开始攻宋。考虑到居庸关难以攻下,金分兵由紫荆关入寇易州反攻居庸关,关城失守,燕京最终沦陷。</p><p class="ql-block">"河北一路为天下根本,燕蓟之地,有松亭关、古北口、居庸关,比中原险要,所侍以隔绝匈奴者也。"-﹣宋·富弼</p> <p class="ql-block">金据关御蒙古,公元1206年,蒙古族首领铁木真建立大蒙古国,被尊为成吉思汗。为反抗金朝对蒙古族的统治,成吉思汗不断发动对金的战争,曾多次攻陷金据守的居庸关。公元1209年,一次蒙古军队攻到关外,金兵用铁水将几道关门封死,并在关沟内外布满铁蒺藜,选派精兵防守。蒙古军队久攻不下,后转攻紫荆关,兵抵居庸关南口,南北夹攻,攻破居庸关。</p> <p class="ql-block">靖难之变,公元1399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变时,为解北顾之忧,率先拿下居庸关,以及怀来、密云和以东的蓟州、遵化、永平(今河北卢龙)等州县,扫平了北平的外围,为历时四年的靖难之役奠定根基。</p><p class="ql-block">土木堡之变,1449年7月,蒙古瓦刺部侵扰大同、宣府等地,明军大败。明莫宗朱轻娘在宦宫王程的怂恿手荤旱系征,出居庸关,到达大同前线。后闻前方惨败,则惊慌撤退。王振决定取道南州由紫焖关退兵,欲使英宗过其家乡蔚州时"驾幸其第",军队快到剧州时,又怕夫军抗坏他的目园庄稼,又让军队取道宣府返京,导致士兵疲惫不堪。1449年8月13日,大军行至土木堡,瓦刺军已紧逼明军。兵部尚书力请皇帝先行入居庸关,以保证安全,但王振不准,最后致使明英宗被俘。土木堡一役,明军精锐折损大半,导致明朝由盛转衰。</p> <p class="ql-block">庚戌之变,庚戌之变又称庚戌虏变,是明世宗在位时期的一次蒙古塞外政权侵犯明朝的事件。公元(1550年)8月16日,蒙古俺达汗率十万铁骑从古北口以西的黄榆沟破墙而入。兵部尚书丁汝夔请问严嵩如何战守,严嵩说塞上打仗,败了可以掩饰,京郊打仗,败了不可掩饰,俺答不过是掠食贼,饱了自然便去。因而丁汝夔会意,戒诸将勿轻举。诸将皆坚壁不战,不发一矢。</p><p class="ql-block">于是俺达兵在城外沿着密云、怀柔、昌平、顺义和通州,自由焚掠,凡骚扰八日,所到之处,烧杀抢掠,逼入明朝的国都北京。饱掠之后,得到明朝通贡的允诺,仍由古北口退去,造成了嘉靖朝廷的极大震惊和恐慌。事后,严嵩又杀执行他的命令的丁汝夔以塞责。因这年是庚戌年,史称"庚戌之变",这就是发生在明朝历史上有名的"庚戌之变"。</p><p class="ql-block">甲申之变,公元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后,取道山西向北京进攻,其北路军取宣府,破柳沟,剑指居庸。居庸关总兵、定西伯唐通,监军太监杜之秩等献关而降,京师北门豁然洞开。太仆丞申佳允听闻居庸关失守,当即惊叹:"京师不守矣!"3月16日,大顺军攻陷昌平州,焚毁明陵殿庑明楼,总兵官李守躁战死,守陵太监申芝秀投降。18日,大顺军势如破竹,自沙河进犯平则门,"竟夜焚掠",随即城破明亡。19日清晨,崇祯皇帝景山自缢。</p><p class="ql-block">南口战役,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占领平津,为解除侧背威胁并实现"西进南下"的侵略政策,发动了南口战役。1937年8月初,日军派出共计7万兵力的精锐部队,直奔南口。中国国民党军共6万人迎击日军。双方在以居庸关、南口为中心,东起德胜口,西至横岭、镇边城长约100里的山地战线上展开大规模、拉锯式的激战。日军正面久攻不下,不得不秘密迂回水头村穿越长城,包抄国军后路。此时南口防线的汤恩伯部队面临腹背受敌的险境,不得已放弃了居庸关、南口、八达岭防线,迅速西撤至张家口方向。</p> <p class="ql-block">进入券城</p> <p class="ql-block">徐达修筑关城,洪武年间(1373-1375)大将军徐达坐镇北平,亲自策划北平镇的防御工程,奠定了蓟镇长城的雏形。至1376年北平镇派兵置戌的燕山关隘达196处,较洪武三年增加75处。据史料记载,明洪武初年大将军徐达、副将军常遇春修筑居庸关城,为质优计,先于崇山峻岭间,构筑样板,故名"样边"。原样边长城,长2.5公里,墙高六米,顶宽五米,垒石十七层,墙体定向成S 型,圆转、宏伟而壮观,可谓是千古盛举。</p> <p class="ql-block">罗通守关,正统十四年(1449),罗通奉命镇守居庸关,同年十月蒙古瓦刺乘机向北京进攻,兵临居庸关。当时的居庸关城墙低矮,两边山石干裂,而且天气寒冷,形势十分危急。守将罗通急中生智,命人向城墙和石缝中灌水,由于天气寒冷,很快就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城墙更加坚固。接着挑选精锐士兵据城迎战,而老弱妇女则向城下泼水,结冰后,道路湿滑,蒙古军不能靠近。第二天,罗通派人迅速打开城门,出兵冲向敌营,大战三次,斩获敌众。蒙古军队只得退兵。</p> <p class="ql-block">关王庙,位于居庸南券城内,建于明代正统年间(公元1436-1442年)1997年重修。</p><p class="ql-block">财神关公 关公本名关羽,为三国时的名将。汉时被封为"寿亭侯",宋徽宗封"武安王",明万历封"三界伏魔大帝",清顺治封"忠义神武关圣大帝",乾隆加封"忠义神武灵佑关圣大帝",光绪封"忠义神武灵佑神勇威显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宋代,全国普遍修建关王庙供奉关公。明代万历年间,关公得到了道教的最高封号"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因为关公生前善于理财,擅长会计业务,发明计簿法,设计日清簿,清楚明白;仙逝后关公真神常回到人间助战,商人在生意受挫后若能得到关公相助,就会东山再起;关公曾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成为诚信和义气的象征;老百姓认为生意场上讲求忠正、诚信、义气,便有生财之道,所以关公集忠、信、义于一身,自然成了道教和老百姓公认的财神了。</p><p class="ql-block">道教称"正财神"赵公明,"文财神"比干、范蠡,"武财神"关公,"偏财神"五路神、利市仙官,"准财神"刘海蟾。这些财神中最为灵应则是"正财神"赵公明和"武财神"关公了。虔诚烧香礼拜、迎请关公神像、上奏求财文疏可护佑平安、财源广进、福禄绵延。</p> <p class="ql-block">于谦保卫京师之战</p><p class="ql-block">正统十四年(1449)十月初一,瓦刺军挟持被俘的明朝英宗皇帝大举南下。一路经宣府进攻居庸关,从京师正面吸引明军。也先亲率主力3万人经大同进攻紫荆关,并突破紫荆关,迂回京师。明大臣于谦率北京军民进行北京保卫战,也先部无法攻克北京,便与中路军合攻居庸关,也不能克,为了避免师老兵疲,退路被切断,只能从北京城下退却,想从紫荆关出内长城,回归草原。于谦立即命令明军乘胜追击,在固安、霸州等地追上瓦刺军,击溃一万多人。</p> <p class="ql-block">闭关三疏,正德十二年(1517)七月,明武宗朱厚照打算北出居庸关,到宣府去游玩。巡关御史张钦上疏一道,阻止武宗出关。上疏第二道,武宗同样没有听取。八月初一,武宗换了行装,微服来到昌平。并且多次派人通知居庸关守将,说皇帝要出居庸关。张钦因是巡关御史,下令紧闭关门。同时,上第三道疏,陈述自己要誓死阻止武宗出关。此后,张钦亲自带着宝剑,守在关口。武宗没有办法,只能回宫。又过了二十多天,正赶上张钦到白羊口巡视去了。借这个机会,武宗又偷偷从德胜门出来,夜里住在了羊坊,第二天从居庸关飞驰而过,去了宣府。路上,还不时地问左右侍从:"张御史现在在哪里?"他生怕再被张钦拦住。等到张钦知道这件事,已经追不上了。</p> <p class="ql-block">戚继光捍卫京师 </p><p class="ql-block">明朝隆庆三年(1569)二月,戚继光从总理蓟、昌、辽、保练兵官职务上被朝廷转任以总理衔兼任蓟镇总兵府总兵(实际为专任),驻守迁西三屯营,开始了长达16年的捍卫京师、保卫北疆的历史重任,期间大规模修复了山海关至居庸关一带2400里长城。在沿线兴建一种新的空心敌台,也称敌楼,既可以有效地保护士兵,起到堡垒和瞭望台的作用,在平时也可以储存军械或供士兵居住。每到高山峻岭,戚继光便筑一座敌楼,成为边军驻守的坚强堡垒。</p> <p class="ql-block">无人机影像</p> <p class="ql-block">4月23日十三陵神道附近无人机影像</p>